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校长开学第一讲,校园里正在涌动怎样的教育思考?| 一周精读

2022年9月,新学年启幕,教育展开新的365天,学校直面永恒的课题和不同的人群。

开学致辞,永远是这个时段不容错过的精彩瞬间,教育现场需要品读的凝练思考。

校长们在讲给孩子,也在讲给家长和教师。

其实我们知道,他们更多的是在讲给自己:今天这个时代,老师和学生将是什么画像?在“人”与“未来”之间的教育,究竟要变什么,守什么;在校园生活中,我们将如何一边守护日常,一边奔赴愿景;一面看见生命,一面扛起使命……


积极塑造大气、睿智勇敢、

纯粹之“我”

庄惠芬(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集团总校长)


孩子们,面对国际形势与世界变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依靠千千万万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的民族才能在这个世界屹立,才能在国际赢得地位。有没有想过再过30年的你会是怎样的?30年后你是一个国家、民族的脊梁,还是世界的一粒尘埃,都取决于当下的你想做什么?能做什么?未来才能成为什么?

我送给大家的只有一个词:积极。当以“大气”、睿智、勇敢、纯粹之“我”,回应时代召唤,做时代的创想家。

一是塑造积极品质、当做“大气”之“我”,怀揣永远的家国情怀。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自身发展置于时代与国家发展的洪流之中,从每天坚持看新闻、说新闻开始,了解国家的发展;从每学期制定自己的使命宣言开始,明确自己的理想与责任,播下家国振兴的种子,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国家强盛为旨归。

二是开启积极潜能,当做勇敢之“我”,坚持做时间的朋友。自我领导力的第一个习惯就是主动积极,我相信你有非常广泛的兴趣,期待你能做时间的朋友,无论多忙,每天的阅读必不可少,读书决定一个人的最终高度,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竞争力。

我和姜老师、任老师一起开启了一年挑战100本书的阅读计划、每天阅读积累,你的阅读有计划了吗?当然,每天还有运动时光、劳动时光、每周的新闻时光、自主美好时光等等,需要你做时间的朋友。

三是激发积极力量、当做睿智之“我”,发现自己伟大的可能。古今中外,大凡青少年立志者,都是后来有大作为的。《他12岁立志要拿诺贝尔奖》一文写道:12岁他对父母说,“将来有一天我要拿诺贝尔奖!”16岁他以同等学力考入西南联大。35岁他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享誉全球。他,就是杨振宁。

我热切期盼着每一位星河人开始思考、明白,自己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人生为什么而活,或许你会发现自己可能的伟大,朝着自己的天赋和兴趣方向不断持之以恒,成为一名带着逆风飞行的大梦想家。

四是拥有积极思维、当做纯粹之“我”,成为蓬勃的生命体。先是找回“纯粹的自己”,寻求你的天赋时,你可能会面临一种或多种限制,比如恐惧失败、恐惧不完美、恐惧遭到反对、恐惧未知;比如父母等成人因为学习、因为时间阻止你做你热爱的事情;当你遭遇挫折、困难、失败和挑战时,如果你的坚持能为这个世界创造更多美好、为这个国家创造更多未来,那么多难我们都得坚持。

当你们持之以恒锤炼“大气”“睿智”“勇敢”“纯粹”之我,就有了“听从内心、无问西东”的底气。当你把自己成长放到时代需要大局中,你会觉得遇到的挑战挫折困难都不是事。

经历了风浪才有地平线、经历了风雨才会有彩虹,让我们发现自己可能的伟大,不断坚持,奔赴精彩的未来。不负时代新人的担当,你们也最终成为一个能真正为民族复兴而努力的“创想家”。



相信是拥有的起点

关于自我、他人与科学

董君武(上海市市西中学校长)

《因为相信,所以拥有》


·  相信自己,拥有自我

许多学生被父母以爱的名义所设计,然后按照父母预设的轨道长大成人,不少人因此迷失自我,迷失方向。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相信自己,认识自己,拥有健全而独立人格的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优势与劣势,每个人的人生也总存在不确定性,就如2022年的上海疫情,即使现在,我们仍很难想象这样真实地发生了。每个人都会历经得失成败,品尝酸甜苦辣,因此,我们必须悦纳自己,包括悦纳可能与自己预想完全不同的自我。

此外,学生必须为自己的学习负责,持续不懈地努力并坚信会有回报。当然,努力付出存在滞后效应,积极的学习效果普遍存在厚积薄发的现象,因此,不要着急,只要不断努力,总会拥有更加独立、从容的自我。

·  相信他人,拥有团队

社会是由人的个体、组织及其相互关系建构而成的集合。社会中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就现在来看,合作仍然是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对抗不是出路,合作才有未来,这需要我们以“求真、向善、尚美”之心,相信他人,相信其他组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和思维方式,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都是有差异的,相信他人,就要理解不同的价值观念,尊重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当然,相信他人并非没有底线。在人与人的交往与互信中,必须以人类文明进步为价值追求,以法律法规为行为准则,以社会伦理和道德为共同约束,这应该是相信他人的基本要求。

·  相信科学,拥有智慧

学习的重要任务除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为人处事更理性,进而拥有更大的智慧。

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包括几个重要的方面。首先,世界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所以我们要学会联系地看待问题。例如对于某一次的考试成绩,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分数评价自己,而是要把自己放在班级、年级、同龄人以及过去的自己中去综合衡量,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总结自己的经验与不足,提炼经验。

其次,要学会矛盾地把握问题,善于找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在判断事物性质时,要善于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最后,要学会发展地分析问题,世界始终在运动与变化着,所以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把现在与过去联系起来,并面向未来进行讨论。



以高度的理性思考

确保高质量的秩序和活力

马景林(北京四中校长)

《秩序与活力》


人类社会有许多规划,规则组合构成了秩序,它是人类有意识地设计和创造出来的,比如法律、法规、规定、规则、纪律、要求、政策等等,它有一定的强制性。但也有哲学家认为:除了人为设计出来的秩序之外,还有自然生成的规则、自发演化出来的秩序,可以称之为“自发秩序”。

学校中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制度要求、规则纪律,甚至还有处罚条例,来维护秩序。学校也努力地在教育教学和保障方面能够建立起更加有序的状态,力争使一切有章可循。这无可厚非,但是同学们在有序的状态下,也可能会感受到压迫感和“被动”的滋味,有时候甚至会滋生“对抗”的情绪。

其实,老师们在希望你们保持安静的同时,同样希望你们在球场上自由释放,课堂上畅所欲言,面对镜头可以真实地表达。

其实,在同学们偶尔触犯规则时,老师们不希望拿着条文去和你对话,相比较你被动地承认错误,更期待你的自省。

其实,老师们希望用尽教育科学的手段方法教会你、引导你,却也深知师生本是学习的共同体,自主学习是老师要重点培养你的能力,更是你“独闯天涯”的真本事。

其实,老师希望带你看到世间万象的真实,但更在意获取真相的方法。有时候,老师们宁愿你永远不知道真相,也绝不会去伤害常识与公序良俗。

众多的“其实”,不是简单地提醒同学们:在享受秩序的同时,也要维护秩序。而是希望同学们的群体文化中,个体的认识和行为表现有更多“自发秩序”性质的东西。我们也更期待学校在诸多的规则中,珍视同学们这种“自发秩序”,适当降低人为的、强硬的对秩序的主观规划和设计。这才有可能实现我们追求的“情理交融”,才可能在秩序中保持活力。

一个人最具魅力的地方就是有活力,一所学校最能体现活力的地方就是创新。作为个体,我们同学的活力体现在体力、想象力和实践力上。

身体的活力要靠锻炼才能激发出来,为此,我们不应仅满足于课间操,仅满足于每天一节体育课,而是要在课后继续相应的锻炼:要像完成体育的作业一样,认真挖掘自己真心喜欢的1~2项运动,经常坚持。我们还应该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科学作息,保障睡眠,合理使用手机,远离伤害健康的坏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健康,保持活力。

除了身体的活力,我们还应保持思维上的活力,也就是想象力。一是要勤于观察;二是要努力实现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三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实实在在地参与一项相关的研究项目,更深层次地激发你的想象力。如果我们能把自己的想象力付诸实践,也就实现了创造的过程。

试想一下,如果你的身上有充沛的体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能力,你就一定是一个充满活力,富有创造力的人。

秩序是基础,活力是目标。强调个体活力的时候,整体的秩序不能被破坏;在强调整体秩序的时候,个体的活力必须被保护。只有在秩序与活力实现某种平衡的时候,个体与群体才能都获得发展。



追求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成为思想者和创作者

殷雅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教授)


1980年高考,我的成绩排河南小县城第一名。来到清华园,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但很快就被当头一棒:周围的同学实在太聪明、太优秀,我使出了浑身的解数,也竞争不过。从此,自我怀疑,心中郁闷,精神压抑,难以舒缓。

为摆脱挫折感,我到图书馆阅读名人名家传记。读完《爱因斯坦传》,我茅塞顿开,深刻地认识到:知识的继承与知识的创造,完全是两回事;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精度,与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完全是两回事。

如果“以知识的继承以及掌握知识的速度和精度”为衡量标准,爱因斯坦远谈不上优秀;如果以“知识的创造以及理解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衡量标准,爱因斯坦无与伦比。

从此,我不再追求考试成绩的高分数,而是最大限度地深化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当年上物理课,学到麦克斯韦方程组,我深受震撼。我很好奇:如此优美、深刻的理论,到底是怎么被麦克斯韦创造出来的?在创造的过程中,他的脑海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遗憾的是,教科书中没有答案,老师也给不出答案。只好去阅读物理学史,终于看清楚了:麦克斯韦史诗般的创造过程,精彩纷呈,动人心弦,与教科书中描写的过程,完全不是一回事!我情不自禁地产生了代入感:“如果我处于麦克斯韦的时代,能否做出如此惊人的发现?”

于是,尝试追寻麦克斯韦的脚印。有一个坎儿死活迈不上去——怎么也抽象不出“位移电流”概念。时常感慨,我一个人得具备多高的天分、多深的功力,才能迸发出如此强劲的创造力,才能创造出如此天才的概念?

从此,我养成了习惯:从知识的萌芽到知识的最终形态,细致入微地追踪其形成过程。从伟大先驱们抽象出的概念中学习概念的抽象,从伟大先驱们生成的思想中学习思想的生成,从伟大先驱们思维的飞跃中学习思维的飞跃。

上中学时,我忙于知识的学习和再现,从未关注过知识背后的思想。现在我可以肯定地说,这绝对是一个让你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至少可以让你具备和伟大先驱们对话的资格。

请记住,具备对话资格是实现超越的必要条件。对于学生来说,长远的定位,不应该仅仅是学习者和继承者,而且还应该是思想者和创造者。



让阅读、实践、锻炼

成为素养和习惯

沈军(北京八一学校校长)


结合日常实际,我想送给大家三点具体的建议:

第一,坚持阅读,充盈内心,修身立德,勤学上进。

让阅读成为一种素养和习惯,成为终身增长学识能力的意识和方式。

有三种阅读和你们平时密切相关:文学、文化经典阅读,可以丰富精神内涵,帮助形成世界观,提升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类先进文化的理解。这种阅读需要大家紧跟课内学习,坚持补足课外短板。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涉及学术、文献、科技、生活等方方面面,可以拓展知识的深、宽、广度,是做学问的必需。

信息化、多媒介阅读是我们目前最实用、也是相对使用最丰富的。作为数字时代原住民,你们更认可这种便利而广博的阅读,但需警惕碎片化阅读对自己的消耗和对思维的影响。

第二,动手实践,科技追梦,志存高远,追求卓越。

加强动手能力,可以从三方面付诸行动:日常热爱劳动,分担家务、投身公益、值周洒扫、志愿服务;培养自身能力,积极参与学科实验、项目式学习、航天科技课程的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基于同理心,明确需求,动手达成,从现实出发,使用设计思维,让实际问题获解。

第三,强健体魄、健康身心,锤炼意志,砥砺坚韧。

提升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可以尝试追求三个层次:首先让自己了解和欣赏,培养对体育项目的兴趣。懂得基本礼仪和规则,学习运动员的个性品质,在充实生活之乐中体会运动之美。

其次具备基础和底线,完成青少年体育健康要求,达到同类相应标准。激励自己不断克服在体育课、间操、跑步和室外体育活动中偷懒的心态,逐渐改善因健康意识和有氧运动不足带来的达标率普遍偏低的现状。

最后发展爱好、形成特长,在前两个层次基础上,让终身锻炼成为常态,磨练意志,让坚韧的品质成为抗挫能力的法宝,为健康身心保驾护航。

健康是人生一切奋斗的基础和保障。拥有健康这个1,后面才可能创造n多个0的人生财富。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日常学习,都需要夯实根基、久久为功。




全力生活在校园

疗愈并磨砺自己

殷涛(常州市实验初级中学党总支书记)

《孩子们,收拾新书包的时候收拾好心情了吗》


你们这几年过得特别不容易,学业压力大,疫情让你们少了很多的户外时光,很多的实践体验,很多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很多人的心理也出了问题。

但是有一个好的治疗点,就是学校。学校放得下安静的书桌,是一片不被打扰的净土。校园虽小,但是足够安放年轻的各色生命。打开书本,就是一片开阔地;打开思维,见识无穷的世界;打开境界,更是无远弗届。

校园里有尺码相同的小伙伴。职场多塑料友谊,而一生纯度最高的友谊往往在校园。“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还是“同桌的你”,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宝贵收获。

还有老师。这个世界如果有最爱你们的人,除了父母,大概就是老师了。他们跟父母一样爱你们,可能比父母还要懂你们。很多孩子受到老师影响,又去当了老师,或者医务人员、警察等服务民众的职业。不管沧海桑田,老师始终是道德的高地、头顶的星辰。正是有这样的薪火传承,文明友善的种子才绵延不绝啊。

孩子们,人生是漫长的,关键处只有几步,常常就在青春时期。青春是宝贵的,也是短暂的,而三分之一时光就在校园里。小小的园子,承载着你的喜怒哀乐,见证了你的悲欢离合。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你的重要节点哪个不在校园里?哪怕你在竞争中学会谦卑,在失败中学会忍耐,在争吵中学会妥协,也是成长。

校园就像一个生态池塘,无数条大大小小的鱼在一起,大的带着小的游,游着游着就长大了。

你自己不放弃,世界就不会放弃你。

在学校里磨砺自己吧,心怀天鹅的梦想,丑小鸭即使真的是鸭,也能一天天漂亮起来。



人生不仅需要前进的勇气

更需要转弯的智慧

鲁江(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集团总校长)

《拥抱不确定,迎接新挑战》


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挑战,全校上下要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我希望同学们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静得下心。《诫子书》一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心静则清,心清则明。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内心,才能活出更好的自己。作家钱钟书先生的书籍《围城》出版后十分火爆,面对火爆局面,钱钟书始终保持静默,静心钻研学术,《围城》之后,又创作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等多部文集。

因此,静,是一种无声而强大的力量。在经过了多彩的暑假生活后,希望同学们远离游戏、电视、手机,尽快静下心来,凝神聚气,全神贯注,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是要沉得住气。大家都知道卧薪尝胆的故事,春秋末期,吴越会战,越国兵败,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励精图治,积蓄力量,发愤图强,终于在十年后灭吴,终成一代霸主,一雪前耻。“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新的学期,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大家都要沉得住气,成绩面前不骄傲,挫折面前不焦虑,困难面前不退缩,沉稳向前,抓住机会扭转乾坤。这是一种眼光,一种追求,更是一种耐力。

三是要拐得了弯。就是在遇到困难和走不通的路时,不妨调整方向,及时拐弯,也许会遇到更美好的风景。和愚公移山不同,中国还有句谚语: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挡路的大山无法移走,最好的办法,就是绕开它。

人生同样如此,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就如同这次突发的疫情,大家无法正常返校开学,我们就拐个弯,转到线上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同样可以保障。

鸟穿浮云云不惊,沙沉流水水尚清,任他前路多阻碍,我自绕道拐弯行。一个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仅需要前进的勇气,更需要转弯的智慧。有时候,决定人生高度的不是起点,而是转折点。

新的学期,希望同学们静下心来,沉着冷静,泰然处世,审时度势,在奔跑追梦的道路上,以坚韧和沉着的姿态,拥抱不确定,迎接新挑战,去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新学年开学,校长要上好的

必修课、基础课、创新课

田冰冰(杭州春晖教育集团总校长)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教育》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学校,做什么样的教育?在这个注定意义非凡的学期,校长们是否已经思考,自己的开学课该怎么上?

必修课:从政治上看教育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学生思想观念的“孕穗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为学校工作的领头人,正确理解、准确把握角色定位,自觉提升政治站位,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才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时代命题。当你遇到教育管理难题,面临关键抉择时,从政治上看教育,可能会保持一份静气和定力。

校长工作的重要性,正在于能够保持“两手沾灰、两脚沾泥”的韧性,能够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事铁画银钩,才能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既有扎实躬耕的韧性和定力,也能够抬头看路、审时度势。从政治上看教育,从党的教育方针、国家的教育政策中找到实践的破题之路。

基础课:立足全局看教育

校长要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

立足全局,才能系统建构、整体推进,才能把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和自下而上的实践创新结合起来,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问题结合起来。

校长的“全局”是成长的全局,是把当下的学与发展的人结合起来;校长的“全局”是教育的全局,是把教育改革与育人初心结合起来;校长的“全局”是社会的全局,是把授业解惑与传道结合起来;校长的“全局”更是国家全局,是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大写的人。

常思教育规律,是校长的研究课。努力使自己静下来,摒弃“功利心”,去潜心研究教育规律,去研究怎样提高质量和培养人才,在当下更显迫切。

我们要研究学生,也要研究教师。新时代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学生;要成就有信仰、有修为、有学识、有专业水平的“大先生”。学校教育中出现的难题,很多都是“人”的难题,解决它们,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思考人的发展规律、人才的培养规律以及教师队伍的成长规律。牢记立德树人的初心与使命,才会真正把有长远意义的事做扎实。

平心静气,更要凝心聚力。在你的学校,可能有着各种困难,但你要坚持相信团队,相信依靠团结与互信,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就能把愿景变为丰满的现实。教育的规律往往不止于静态的思考,更来自于勇气。校长的“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很多时候,是一种把问题解决向前推进一百米的勇气。

创新课:跳出教育看教育

视野不囚禁在狭小空间里,心态不框定在固定僵局里,方能“心底无私天地宽”。

教育事业与国运兴衰、民族振兴紧密相连,国家战略要求、社会发展要求以及老百姓对教育的需求对校长这支队伍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校长的思维格局、人生境界、站立姿势都决定了学校教育的格局与未来。跳出教育看教育,不拘泥于学段系统,不局限于学校围墙,广纳资源,凝聚社会、家庭的力量,才能打造协同育人的教育共同体。

“双减”政策持续推进,新课标的重磅发布,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打开胸襟、提升格局,勇于“自我革命”,主动建设,积极锻造思维方式,学会从政治、从社会、从经济、从文化、从世界变局看待、思考教育,才能不负时代给予的光荣与使命。



改变教育生活中的生命

以创造力激发学校的活力

马景林(北京四中校长)

《秩序与活力》


作为一所学校,活力就体现在创造力上。从某种程度上讲,个体有活力,会增加集体的活力,但个体的幸运是,能生活在可以激发自身活力的集体中。条件有五条,需要咱们师生共同努力。

一是教师队伍要有活力,态度积极向上,肯于研究问题,乐于用研究的姿态,又充满爱心地去解决学校教育中的问题。老师是什么样的状态,学生就会是什么样的状态。所以教师队伍富有活力是关键。

二是可以为同学提供符合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能够激发自主想象力的课上课下教学机制。课程和课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最紧密,也是激发学生活力的最重要的两条因素。

三是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厚重持久的校园生活。这样的校园生活不是为了外显的活力,而是为激发活力的形式手段。这样的校园生活不仅需要同学们的积极参与,还希望同学们参与组织与设计,组成相应的社团,自主地开展,学校一定会大力支持。

四是提供更加宽容的自主管理平台,这方面需要学生会、团委、班干部的齐心努力,也需要学校整体的宽容环境。

五是要有多元的评价体系,为学生们的不同发展保驾护航,这也是确保活力的关键。

如果能较好地做到这五点,不仅可以激发同学们的活力,也会使学校自身的活力大大提升,成为一所有创造力的学校。

也想和同事们、老师们讲几句话:我们要一起“学会进入同学们的生命世界,习惯于与他们并肩同行,可能是实现生命超越的重要途径,甚至是必经路径。一旦谁踏入此路径,谁就可能与通向幸福人生的机缘幸会,被那些光明俊伟的人所吸引、所打动、所唤醒”,这也正是古人常说的君子之乐。

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还要试着改变教育中的不美好,让教育美好起来;改变教育生活中的生命,让每一个活泼的生命强健幸福起来。在此过程中,我们个人精神的热度,灵魂的温度,是对生活与工作中困惑的唯一良药,也是对教育保有勇气和信心的动力。




共同在“学习”这件事上做学问

曾宪一(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

《师生共同做学问》


教师会做学问,才有指导学生做学问的能力,学生会做学问就解放了教师。师生都做学问,学问就会关照我们。

做学问,首先要“学”。学习是自我觉悟,要学会制定适切的学习目标——知道学什么;养成良好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知道怎么学;重视跨学科学习,理科应在实验室中学、在大工厂的大车间中学,文科应在图书馆、在行万里路的“研学”中学,绝不只是坐冷板凳上学——知道创造地学。

做学问,要重视“问”。学会提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会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更有价值。做学问还要“学”与“问”循环往复,只学不问是书呆子,只问不学,问不出深刻问题。

我建议,师生要做以下四个学问:

·  做高效学习的学问

高效率的学习,就要激发学习动机,在学习上的喜新厌旧和欲壑难填,是进取心的体现;要平衡学习态度,基础学习能力指的是知识、技能、态度三元一体,态度是学习能力的核心;要引导学习兴趣,这是学习的原动力,是智力发展的翅膀;要调整学习情绪,让积极的学习情绪释放。

高效率的学习,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你要善于鉴别,抓住关键知识;你要善于思考,找出问题的症结并且追根问底;你要善于选择,恰当地处理好精读与泛读之间的关系;你还要掌握必要的辅助手段,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的学习理念是“不当知识容器,要做学习主人”。我们坚持“兴趣引路—爱学,着眼发展—活学,知情一体—乐学,敢当主人—自学”。我们反对学习效率上的少慢差费,反对“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高效率的学习,还要磨练学习意志。散漫无以成学,懒惰无以成才。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不在于老师怎样教,在于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高效率的学习,是一场修行和修炼,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硕果。

我倡导构建认知启动式学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  做健康发展的学问

要重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精神健康。身体健康是物质基础,心态阳光才能活得开心快乐;人无德不立,要有君子德行,做道德高尚之人;人要有点精神的,如奉献精神、钻研精神、合作精神、助人为乐精神。

·  做研究创新的学问

我们鼓励师生追求个性发展,鼓励复合型教师做高端科技课程,学生跟着一起做课题,真做课题也是做真学问。

·  做养成人品的学问

教师是传递爱心和自信心的。靠什么传递爱心,靠把人做好,做个好人。靠什么传递自信心,靠学识魅力,好学、善思、勤研的精神品质。学生要养成“感恩、善良、责任、大气”的核心人品。

低年段要知恩情,讲善言,明责任,能包容;中年段要能报恩,践善行,履责任,讲正气;高年段要肯施恩,启善智,敢担当,有大气。做学问还要讲诚信、讲合作、达人成己,在发达别人的过程中成就自己。



以终为始

站在儿童视角思考实践

秦波(重庆两江新区童心小学教育集团校长)


卢梭讲,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之前更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我们就会造成一批早熟的果实,他们既长得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如何站在儿童的视角去设计我们孩子生活的环境,成了我这些年做校长思考并实践的课题。

作为教师与家长,在与儿童的共同生活中,我们是朋友,是同伴。我们要与孩子们一起感受四季更替,斗转星移,与他们一起体验生命的可贵,学会与万物为善。在建校之初,我们原生态地保留了三百多种野生植物,那是让孩子们回归自然的第一步,永远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之美远胜雕琢之美。在大自然中获得的喜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我们都是长大了的儿童,每个人都有过童年,但当我们还是一个孩童时,永远不会去问什么是儿童。每个人都会经历成长,只有在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儿童时,才会想到童心是多么的可贵。

其实在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儿童,那是最善良、最纯真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一颗童心,那是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初心。儿童好奇、天真、勇敢、探索的精神是我们成人向儿童学习永久的源泉。

分享一种思维模式,那就是以终为始,即以终点为起点的问题解决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作用于日常工作中的问题解决,也可以指导整个学校教育的规划与实践。

我们到底要为国家和民族培养怎样的人?2022年入读一年级的孩子到2035年刚好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怎样的素养去安身立命,立言立心?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思考并实践。更长远一些,到了他们三十而立时回望,于自己、于家庭、于社会有哪些成就与贡献?六十耳顺之年,又能如何辩证地看待自己和这个世界?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得到教育愿景和初衷。当六年以后、十二年以后,或者更远一些岁月,有人问及我们当年的学生:“你热爱自然是谁滋养的”“你身心健康是谁培育的?”“你做事认真是谁教养的?”“你富有爱心是谁感染的?”学生报出的名字,是学校的名字。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事业,既光荣又艰巨。言之光荣是因为它神圣崇高,说它艰巨是因为百年树人,谈何容易。致敬初心,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办一所学校。



教师的幸福源自寻常琐事中的

发现、挖掘、体味

郑英(杭州天杭实验学校教师)

《愿您在工作的琐碎中,追寻教育的幸福》


教育面对的多是寻常琐事,而寻常事是最容易消磨乐趣的,何况还是琐事。但作为老师,只有在寻常里找到快乐,才能在教育这片沃土上积极主动地创造成果。

·  修炼审美力,在熟悉中发现美丽

对教师而言,当一个教师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孩子,就会用慢速快门来记录孩子们成长过程的点点滴滴;就容易包容孩子们的缺点,更多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动人时刻;就会尊重并珍视孩子们的差异,帮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与华彩,须知参差多态才是富有生机的美。这样的过程,不也正是老师们在创造教育中的美吗?

·  培育思考力,在细微中拓展宽度

我们的教育,面对的多是这样具体而微的事,少有鸿篇巨制,但对每一件事的应对和处理,都折射出一个教师的精神高度和思维方式,也深切影响着孩子们的心灵成长和人生宽度。思维是行为的校准器,升级思维方式才能让努力拥有引擎和动力,方向对的努力才能如虎添翼。

·  修炼柔软心,在平淡中播散善意

心也是一块地,故说心地。这块地也需要时常松土、除草、灭茬、翻耕,以保持柔软。心地柔软了,才能生长出温暖、良善、慈悲等质素,才能让人变得光明、真诚、悲悯。

当一个教师拥有一颗柔软的心,TA就更有可能懂得一些孩子的隐蔽痛点和难言之苦,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温柔地守护,从而更容易打开他们的内心,破译他们的成长密码。

修炼一颗柔软心,它不需要刻意的或是策略性的计划,只需要我们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在人和人的真实互动中积极践行,矜于细行,不辞小善,顺手行善。



学校里的教育者

要成为彼此工作中的一道光

陈河清(上海民办光华中学校长)

《落在生命里的光》


好的教育就是好的“关系”。如果我们不会处理关系,那么我们就可能被孤立,既没有友谊的援助,也品尝不到幸福的滋味,甚至还可能与成功无缘。

美国人际关系学家阿尔伯特·爱德华·威根在他的研究报告《探索你的心理世界》一书中指出:“在一年内失去工作的4000名职工中,只有400 人,即总数的10%,是因不能胜任工作而被开除的。其余的90%则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被解雇。”

什么是好的关系?好的关系就是相互信任。

商业世界里商家与客户关系叫增加黏性,教育界我们常说的是亲其师则信其道。一次网课,老师紧急跑去做核酸,一路又跑回家,气喘吁吁地问孩子们有没有认真在做题,孩子们反过来调侃老师,老师你相信我们吗?薛老师的回答是:永远,线上,云端。同学们都笑了。

好的教育者,都是“管人性”的高手。看到过一个班主任的案例。小学一年级,班上有十几个同学测验没通过,需要告知家长帮助监督,她的做法让我眼前一亮。她既没有在班级群里发布学生名单,也不是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家长,而是拍了一张抽查不合格的同学的集体照。孩子站立成一排,集体照中只出现了一排脚,看到鞋子,家长自然知道自己的娃在不在里面。一个小小的动作,传达了老师做人做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心中暗暗为她叫好。

好的教育者,都有“自燃型”人格。物质有不燃型、可燃型和自燃型三种,同样,人也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不燃型”的人;第二种是点火就着的“可燃型”的人;第三种是自己就能烧起来的“自燃型”的人。

好的教育者,看谁都顺眼,和谁都不争。

亦舒曾说:“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格局不够的人,看谁都不顺眼;修养不足的人,跟谁都处不好。只有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如水般包容万物,看世人各有前因。 

一次,有老师很苦闷,向万玮校长倾诉遭人恶意针对。老师说一直在忍让,但对方得寸进尺。校长给他的建议只有四个字:忍辱不辩。他还引用了寒山跟拾得的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曰:只要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发现光、追逐光、成为光。愿我们成为彼此工作中的一道光,愿平和成为我们职业生涯里的一束光,愿好的教育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一束光。


来源 | 综合自人民教育、北京四中人、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上海特级教师、平和教育集团、行者殷涛等微信公众号,特别感谢教育同仁的推荐分享
责编 | 雪峰 芋圆
排版 | 诗意
商务 | 陈老师  13594694330(微信同)
投稿邮箱 | 2594889720@qq.com
版权声明 | 文章内容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文末或后台留言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练好内功,做 “六型”校长
一篇不错的大学开学典礼发言稿
深圳中学的老师们(之一)
什么是“元治理”?它如何激发学校管理潜能?
校长“把门”与班主任“坐班”
如今的教育最缺什么——独立、自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