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年级|幼小衔接全攻略,轻松入小学!

时光恰好,初秋相见,

翘首以盼的九月,

又一波小可爱带着爸爸妈妈的期望,

带着对新环境的期待,

即将走进小学开始全新的生活啦!

01








教育专家建议家长应该关注14个问题:

孩子是否对小学充满期待,愿意成为一名小学生?

家长是否和孩子一起为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准备学习、生活等物品?

孩子是否能熟练地系扣子、系鞋带、脱穿衣服?

孩子是否能够熟练安全地使用剪刀、画笔、颜料等工具?

孩子是否能够早睡早起、保持个人卫生,并按小学的作息生活?

孩子是否有初步的时间观念,能够守时,做事情不拖沓?

孩子是否有自我保护意识,懂得遇到危害会求助,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和家长电话?

孩子是否能够帮助家长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孩子是否愿意结交新朋友?

孩子是否能够遵守生活中、游戏中的规则?

孩子是否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孩子是否能够坚持、专注地游戏或做事情,家长是否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不打扰、支持幼儿的持续探索?

孩子是否能够同时记住两个或三个任务,并传达简单的信息?

孩子是否喜欢阅读,愿意复述或讲述绘本的主要情节?

其实,幼小衔接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幼儿园、小学、家庭、社会等多方因素。加之,儿童从幼儿园到小学,无论是知识和技能的积累,还是生理与心理的发展,都具有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幼小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今天,我们将从家长角度进行探讨,促进儿童科学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让幼小衔接浸润无声,开启美好学习之路。

02








幼小衔接是家长关注的焦点,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大班都会开展关于“小学”的主题活动,参观小学、绘画小学、设计我心目中的小学、到附近的小学听一节课、体验计划课间10分钟做什么、收拾整理小书包,等等,活动丰富多彩,幼儿园已经让孩子准备好了上小学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此外,我们家长更应关心的是孩子的心理适应、情绪情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乃至长远发展的能力,让幼小衔接浸润无痕。

1.家校合一,潜心育人

孩子像一株幼苗,家长要帮助幼苗扩张根系,呵护生长;老师要修枝剪叶,促其茁壮。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和老师需要互相信任、互为补充,才能养成孩子良好的品性与根底。“家校合一”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是让孩子喜欢上学校和老师的不二法宝。教育路上,老师是孩子最好的领路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两者共同发力,孩子的教育才能给力。

开学在即,家长可以下载一些一年级课堂教学视频,在家中模拟课堂学习,训练孩子“坐得下、稳得住、听得进、能呼应”,教授孩子课堂规矩和时间观念,能够帮助孩子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课堂。

学会与老师有效沟通,是家长的一门必修课。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决定了沟通的效率。要相信家长和老师的相遇,是沟通和信任的交集,而不是积累猜忌的开始。家长如果不信任、理解、支持与配合老师,老师的教育就很难进行,沟通的桥梁就不牢固。家长支持老师,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有效的沟通基于问题的解决,因此不能让问题积重难返之时才引起重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发现、提出、分析”孩子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苗头上,及时做出防范和纠偏。

2.积极参与,助力成长

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前,需要家长在身心发展、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引导和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憧憬,让孩子感受到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可以利用新生报名、领取录取通知书等机会,带领孩子到学校参观,消除紧张感,激发对校园生活的兴趣。帮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按时上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良好习惯。

在学习方面,家长无需提前教孩子小学学科知识,过度超前教育往往会给幼儿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家长可以多从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入手对孩子加强训练。例如,每天坚持半个小时的绘本亲子共读,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诵读古诗、童谣等,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语言感受力、思维能力和专注力。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期,为帮助孩子们尽快融入小学生活,学校将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采用游戏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小衔接平稳过渡。这个阶段,家长不必过分焦虑,要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多鼓励孩子,每天和孩子分享校园生活的见闻感受,手把手引导孩子解决同伴交往、情绪波动等方面问题。家长可以通过钉钉、微信、电话多和任课老师交流,共同商讨教育策略。还可以通过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活动、亲子活动等方式,搭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家校共育,才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

3.耐心引导,守护童心

保持积极心态,做孩子的知心引路人。家长每天要抽出一点时间,与孩子谈谈心,让孩子讲一讲在学校遇到的趣事,询问孩子课堂上能不能听懂、举手发言了几次、喜不喜欢教室、跟谁玩得最好,等等,引导孩子在课堂上学会倾听、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不懂就问,把自己的探索发现、美德优势展现出来,引导孩子紧跟老师步伐,积极向上,学习进步。

耐心热情引导,做孩子学习的启明灯。比如对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提醒孩子在和大人说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做别的事。进行复述训练,家长说读一段简短的话或一组数字,让孩子一字不漏地说出来,等等。做习题时,当孩子读不懂题意时,家长要耐心引导,只要孩子在努力,孩子在进步,就应该多表扬、多夸奖。

勇于承担责任,做孩子心灵港湾的守护人。当发现孩子对某个任课老师有成见时,家长先不要发表意见,让孩子信任父母,然后再深入了解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找准问题所在,再帮助孩子缓解这种“不喜欢”的情绪。家长还要与老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避免孩子对老师有抵触。孩子只有充分信任老师、爱上老师,才能更好地爱上课堂、接受教育。

4.克服焦虑,科学陪伴

孩子即将上小学,有些父母比孩子更焦虑,这是因为对孩子学习教育投入过多的关注和重视。但父母过分焦虑也会影响孩子入学心情,阻碍孩子成长。家长要学会与焦虑共处,将焦虑化为学习动力,让自己成为学习型父母,更科学地陪伴孩子成长,给予孩子支持和信任,让孩子拥有更精彩的人生。

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让双生子中的一个从48周起,连续6周每天做10分钟爬梯的训练,到52周,能够熟练地爬上5级。而另一个从53周才开始训练,2周以后,不用旁人帮助,可以爬到楼梯顶端。从中可知,孩子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人为地任意提前训练,会给孩子带来生理和心理上的负担,以致影响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到什么年龄进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才是真正有效的,父母也不必过于焦虑,而应该化焦虑为学习动力。

化焦虑为学习动力。父母也需要不断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专门写给这个学段学生家长的书籍学习教育知识,或通过运动、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从而降低焦虑。

化焦虑为陪伴。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陪孩子阅读、陪孩子运动等。当孩子充分放松后,可以引导孩子主动说出自己在新环境遇到的事情,无论孩子说什么,家长都要用朋友的姿态鼓励或安慰他,让他愿意向家长倾诉,有利于家长恰如其分地给予引导。在陪伴过程中,家长要关注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要过于关注成绩,学习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持久动力。

化焦虑为家校合力。孩子进入新环境需要时间来适应。在适应阶段,家长要学会信任老师,及时与老师沟通、交流,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性,与老师共商教育策略,帮助孩子。不能因为焦虑而过度干涉,甚至质疑学校的教育。家长也要提醒孩子,刚进入新环境,如果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一定要主动向老师同学求助。


03








那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即将进入一年级,该做哪些准备呢?

首先是身体上的准备。面对一整天大量的体力消耗,爸爸妈妈要保证孩子每天摄入充足的营养,尤其是早餐,不能吃太饱,也不能让孩子饿着肚子去上课。小朋友还需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7岁以上每天睡10小时左右,以保证第二天能够精神饱满地开始新一天的学习。

其次是生活上的准备。在生活中,小朋友不仅要学会讲文明、懂礼貌,和小伙伴之间友好相处,还要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在班集体中奉献自己小小的力量。

最后是学习上的准备。刚刚踏入小学、开始真正学习的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习的兴趣,爱学习首先要爱老师、爱校园,我们可以在开学前就去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和爸爸妈妈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还可以拿出你的画笔,画一画你期待中的老师,在开学时送给你的老师。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家“模拟上课”,练一练如何端正坐姿、如何做到专心听讲、如何整理学习用品等,尤其要注重倾听习惯的培养,学会用耳、用眼、用心倾听。

想送给大家衡量孩子对学校生活是否适应的三个标准,等到孩子入学后,可以参照标准进行判断和调整:

第一,学习感兴趣

“是否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

第二,活动能合群

“是否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

第三,生活有条理

“是否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当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采取完成”。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即将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幼小衔接并非一蹴而就,家长应该正确理解和对待,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阅读习惯,增强规则意识,制定作息时间表,并在心理上加以引导和抚慰。

最后,请家长相信我们专业的老师,多与老师进行交流,共同助力孩子成长;相信我们可爱的孩子,多与孩子真诚沟通,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平稳过渡,开启美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一年级家长怎么做?(之三)
孩子将入学 家长如何解决开学焦虑
孩子幼升小,你有焦虑症吗?
5000字干货,幼小衔接面临的3大难题及应对方法,建议收藏
衔接班 “凉了 ”,一些家长却慌了
幼儿园就该是幼儿园的样子!如何才能把童年还给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