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承千年文脉 续百年华章——江苏省泰州中学建校110周年记
承千年文脉 续百年华章
——江苏省泰州中学建校110周年记
千年银杏
坐落于校园内的安定书院
2011年7月,江苏省泰州中学与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缔结友好学校签约仪式
国家领导人当年读书的教学楼
坐落于校园内的弘文馆
学生在校园文化节表演舞蹈

  一个近千年延绵不断的书院文化史本身就是我国文化教育史上一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个百余年灿烂辉煌的办学发展史本身就是江苏教育史上一段耀眼的篇章,一个十年来坚持“传承·发展·超越”、不断开拓进取的奋斗史本身就是泰州教育史上一份卓越的贡献。对此,我们心怀敬意。

  千秋文脉传承  一代先贤精魂犹盛

  海陵一树越千年,银杏不凋拂昊天。安定胡瑗宣教化,神州太学注清泉。

  ——著名书画大师范曾为泰州中学内的安定书院题诗

  胡瑗,北宋泰州人,世称安定先生,宋代义理易学的先驱。他青年时期,曾在泰州城内华佗庙旁的经武祠讲学。华佗庙在今天的江苏省泰州中学(以下简称“省泰中”)老校区内东南部,2010年重修。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泰州知州陈垓在泰山左侧胡瑗讲学旧址建安定书院。嘉靖十七年(1538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杨瞻来泰州,获知胡瑗讲学故址在泰州泰山附近,立《宋安定胡先生讲学故址》碑及《安定祠》匾额。该书院历经宋、元、明、清四代,屡经兴废,名称也几经变更,明万历四十四年(1605年)改名“泰山书院”,清乾隆五年(1740年)改名“胡公书院”,清末书院停办。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泰州知州侯绍瀛在安定书院旧址兴办学堂,后文脉不断,经多次演变,成为江苏省泰州中学。安定书院原本气势壮观,但历经近千年的沧桑岁月,如今仅存安定书院的东执事厅与客厅,回廊相连,四角飞翘,形似蝴蝶,故后人又称“蝴蝶厅”。1987年、2009年两次重修,2010年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相传由胡瑗亲手栽植的千年古银杏被列为江苏省城市古树名木保护“1号树”。2009年11月15日,《中国古代书院(二)》特种邮票首发仪式在省泰中老校区隆重举行。这套特种邮票共4枚,由书画大师范曾亲手设计,其中一枚以安定书院为背景,安定书院正式成为“国家名片”。范曾先生还专门为安定书院题赠七言绝句一首《题安定书院》:“海陵一树越千年,银杏不凋拂昊天。安定胡瑗宣教化,神州太学注清泉。”并欣然题赠了“江苏省泰州中学”校名。

  胡瑗是北宋初年的教育家、思想家,泰州中学的精神鼻祖。他以博大的担当精神,深沉的责任情怀,“明体达用”的育人理念,为泰州中学奠定了千秋文脉:“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所本者在学校。”在胡瑗看来,有善人才有善政,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是治国之本。为此,必须以国家之力大兴学校。胡瑗创立了“苏湖教法”,实施“分斋教学”,他把教育的内容分为“经义”和“治事”两斋,其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通经致用的人才。后人对北宋理学先驱、著名教育家胡瑗给予了高度评价,范仲淹誉其为“孔孟衣钵,苏湖领袖”;王安石尊为“天下豪杰魁”;苏轼推为“章为万世程”;文天祥敬为“一代瞻仰,百世钦崇”……

  明嘉靖年间,平民哲学家、教育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两度莅临泰州安定书院讲学,为书院教育输入了新的气息,促进了泰州安定书院教育理念的转换。他提出“百姓日用即道”的理念,把百姓是否“能知能行”作为判断标准,继承了胡瑗的思想。

  1902年,泰州知州侯绍瀛在安定书院旧址建学堂,增建新房,计有房屋八十五间,并亲自撰写《泰州新建学堂碑记》,追思“安定先生崛起海陵,以兴学为己任”,勉励诸生“既生安定之乡,复亲炙定安于堂……好学深思,上希先生高风……以振先圣不传之绝学”。碑文不仅明晰了泰州中学百年历史的起点,而且描绘出一幅上承北宋胡瑗,下迄清末侯绍瀛的教育思想传承图,继承了胡瑗的儒家教育思想,弘扬了明体达用、分斋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理念,并将其与时代相结合,引先贤思想之活水,开近代教育之先河。泰州学堂,从此开始了它的百年征程。省泰中正是植根于这方有着千年文化积淀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壤而生机勃勃、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从千年书院到泰州学堂,再到如今的江苏省泰州中学,历尽风霜,薪火相传,先贤精魂而今犹盛。一代代的泰中人遥望先贤的背影,吮吸着千秋文脉和担当情怀。如今,泰州中学将“明理达用”作为学校的校训与育人理念,与胡瑗的“明体达用”和泰州学派“修身立本”,以及清代的“明理做好人”,既相通,又不相同。应该说泰州中学将“明理达用”作为教育理念是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传承和超越。从“明体达用”到“明理达用”,正是对胡瑗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的最好诠释。

  百岁沧桑巨变  名师英才誉享环宇

  银杏寄深情,桃李沐春风,青春缘相聚,成长在泰中。

  百年沧桑路,沃土育英才,薪火永相传,奋进我泰中!

  ——摘自江苏省泰州中学校歌《明理达用与时进》

  百年沧桑岁月,历代泰中人虽经时代波折和学校毁兴,但仍坚定信念,勇于担当,宏开学舍聚群英,劳瘁艰苦为生命,团结进取扬风帆,勤奋求实跨世纪。继泰州学堂之后,学校历经泰州中学堂、私立淮东公学、江苏省立代用中学、私立时敏中学、江苏省立泰州中学、苏北泰州中学、泰州一中、江苏省泰州中学等多次校名更迭或撤并搬迁。

  一百年来,学校经历了辛亥革命的浪潮、民国初年的风云初度、时敏中学的数次毁兴、解放初期的支前运动、“文革”时期的“复课闹革命”、改革开放初期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时期的大发展、新世纪的新跨越等几个重要阶段,历经沧桑,百折不回。其中,民国十六年(1927年)四月六日,孙传芳军队入城,时任省立代用中学校长的袁祖成英勇就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四月,组织新校董会,公推时任江苏省长的韩国钧先生为私立时敏中学董事长。解放后,又历经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风雨沧桑的洗礼,1966年6月起,学校一度停课,投入“文化大革命”,军宣队、工宣队相继进校。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学校工作重点开始转移到教育工作上。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迎春东路建设新校区,于1999年8月搬入新校区,原址续办民营附属初级中学(后改公办初中,至2012年6月初中全部撤离)。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2010年5月,市政府决定在高新区筹建江苏省泰州中学南校区。

  一百年来,一代代的优秀校长、老师,一辈辈的莘莘学子,见贤思齐,薪火相传,共同为振兴省泰中而不懈努力。

  “我希望,作为全国名校的泰州中学要继续发扬优良的校风,开拓办学,培养新人,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即将到来的21世纪培养第一流的人才。”这是上世纪90年代初,时已退休的于一平老校长重回省泰中时对全校老师说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催人奋进。他是省泰中百年校史上众多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上世纪50年代,他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并当选为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代表。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生涯中,他先后担任副校长、校长近20年,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他从严治校,致力学风、教风和校风的建设,积极推行学制、教材、教法的改革,为把省泰中办成全国名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继于一平之后,胡明、潘家汉、王加珍等几任校长历尽艰辛,默默奉献,倾心、倾情、倾力为学校谋发展,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品位进一步提升。

  洪宗礼,这位响当当的当代语文教育家,从教50年,在进行长期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了“五说”语文教育观和“双引”教学法;主编的语文教材在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余县市使用,历经30年,印行1.4亿册;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出版的重点图书10卷本《母语教材研究》,出版《洪宗礼文集》6卷,发表论文300余篇。为此,他荣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江苏省突出贡献专家等称号;曾先后获得国家最高图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全国中语会成立30年终身成果奖、“红杉树”园丁金奖;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新中国成立60年课堂教学的开拓者”、“新中国成立60年江苏教育最有影响的人物”、《人民教育》60年来报道的最有影响人物等荣誉称号。2011年11月荣获全国第四届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国家领导人亲自为他颁奖。

  洪先生常说:“把工作当学问做,肯定有大学问;把职业当事业干,肯定成大事业;把细活当精品磨,肯定出大精品。”这是洪宗礼先生从教师到教育家的成功秘诀,也成为泰中人的人生格言。

  一百年的峥嵘岁月,波澜壮阔,星光闪耀。如果说名校长于一平、语文教育家洪宗礼是两颗巨星的话,那么上世纪20年代时敏中学时期名师凌文渊、单毓华等,60年代前后泰州的“四大名角”仲旭初、黄跂予、叶达高、孙志宽,以及70年代以来的叶凤梧、杨本义、任范洪等一批名师,也正如一颗颗明亮的星斗,成为了省泰中人心中光辉的路标。

  一百年名师璀璨,数十载桃李芬芳。一百年来,从这里先后走出了5万余名高素质的校友,其中有国家领袖、科技栋梁、学术精英、艺苑名家、先贤楷模及各界翘楚。他们为人类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奉献了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

  59届校友,国家主席、原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学时代胸怀大志,勤奋学习,从泰州中学走向清华大学,成为新中国的一代领袖人物。建校90周年校庆前后,他先是给高中班主任沈进林老师回信并赠送照片,又在给老校长于一平的书信中寄语母校:“我坚信,在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母校一定会越办越好,一定会为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谱写出新的篇章!”建校100周年校庆前夕,总书记在给母校的贺信中寄语母校:“希望你们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始终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发扬优良传统,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这些殷切的嘱托,已成为全体省泰中人求实奋进、担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

  1957届校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李德仁,凭着一股子“创新不怕远征难,万难千苦只等闲”的奋斗精神,成长为中国测绘界泰斗,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世界级的科学家,科研成果世界瞩目。夏道行院士,以其独创的“夏道行函数”等科研成果成为国际知名的数学家。童铠、侯德元、支秉彝,一个个从泰中走出的院士,以各自的风华和才智续写着泰中校友的华美篇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今功成业达、享誉环球。这些杰出的校友当中还有教育专家罗君惕、袁振国、程崇庆、朱秀林,企业巨子陶建幸、陆海明,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达信,外交界郁兴志大使、陈来元大使和卫国志士马国靖、颜敏,作家李进、国际举重冠军袁爱军等等。

  千年书院,文脉不断永承担当;百年沧桑,名师英才誉享环宇。而今迈步,前贤伟业激励后人;薪火相传,责任担当催人奋进。

  十年开拓进取  责任教育再谱华章

  责任教育是教育的责任。泰州中学的责任教育是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

  ——《人民教育》原总编辑傅国亮寄语“责任教育”

  千年银杏,枝叶蔓蔓;历史长河,浩荡向前。在新世纪的十年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苏步青数学教育奖”获得者、数学特级教师蒋建华校长站在全新的历史高度,传承先贤宏志,顺应时代召唤,集纳百家智慧,带领当代泰中人确立“明理达用”的校训,明确“办负责任的教育”的理念,以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高擎“责任教育”的大旗,坚持科学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续奏了泰中发展史上新的乐章。

  1.注重精神引领,构筑责任文化

  “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近年来,学校把注重精神文化引领作为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的重要战略,确立了“文化立校、文化育人”的指导思想,既充分发挥显性的、物化的学校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又着力构建隐性的、精神的学校文化,激励师生追求卓越。

  2009年,学校申报了教育部重点科研课题《发掘“三名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明确了通过“名人”研究、“名景”开发、“名品”打造,实现精神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宗旨。

  近几年来,学校十分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与核心价值引领,在征集、讨论、修改、完善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办学理念、育人理念、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校徽、校歌等在内的一整套先进科学、独具特色的理念系统与文化精髓,不断提升学校“软实力”。近年来,学校精心策划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校文化盛事,如“弘文馆”的落成;成功申报奥运火炬在校园内传递并设计制作火炬传递纪念邮册、设计安定书院邮票发行纪念邮折;邀请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题赠校名;老校区一批文化景观的修复保护及5个系列专题布展;学校徽标设计与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使用;《江苏省泰州中学徽标》成功注册国家商标;孙中山先生铜像在我校落成揭幕;与美国佩顿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完成新校歌创作并拍摄MTV;筹建“胡瑗教育思想研究会”、“洪宗礼教育思想研究会”等。

  一年发展靠机遇,十年发展靠机制,百年发展靠文化。对此,每一位泰中人感触至深。

  2.加强队伍建设,打造责任团队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名师是增强学校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近年来,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高度重视教师专业发展,全力打造“善学、善思、善悟、善用”的学习型责任团队,以提高教师学习力带来学校发展力。

  学校全方位、多渠道建立教师学习、培训、研修、奖励等保障机制,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核心,以相关课题研究为抓手,以与中国教育学会合办的教师发展学校为平台,有效开展各项校本教科研活动。学校鼓励教师变“被发展”为主动发展,争做“四型”(学习型、实干型、科研型、专家型)和“五感”(有方向感、有责任感、有约束感、有幸福感、有成就感)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风格与特色。在创新校本培训模式方面,学校主要抓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培训目标与思路,做到每人有发展规划、措施和总结。二是落实“五个到位”,即组织到位、制度到位、过程到位、考核到位、经费到位。学校制订了《江苏省泰州中学校级三级骨干教师的评审条例》、《名师考核与津贴发放办法》等,现已建立了7个校级名师工作室。三是凸显实效,即通过培训,确保优秀教师群体的形成。四是鼓励教师提升学历,积极主动申报国家、省、市及校级教育规划科研课题或子课题。目前,学校有两项经过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及相关机制研究》、《发掘“三名”文化,推进“责任教育”实践研究》,另外有3个国家级课题子课题、10多个省市级课题。

  为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充分体现人本理念与人文关怀,学校旗帜鲜明地提出教师“三要三也要”的主张,即“要工作也要家庭,要学生也要孩子,要质量也要健康”,真诚地希望老师们将工作与家庭统筹兼顾、教育学生与子女培养统筹兼顾、教学质量与身心健康统筹兼顾。学校先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力为教职工的生活提供保障,真正从细微之处关心老师,在不经意中关心老师。

  经过不懈的努力,一个骨干教师群体不断地壮大起来。目前在职教师中有4位教授级教师、8位特级教师、5位特级教师后备人选、70多位硕士研究生。仅最近3年,又有30多人次先后分别被授予市五一劳动奖章、市十佳青年教师、市师德模范、省爱生模范、省先进教育工作者、特级教师、教授级教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以及省“人民教育家工程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不仅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也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3.注重特色形成 促进优质发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两个纲领性文件中,都将推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放在了重要的地位。泰中人明白:不“优”不“特”,算不上好学校,终将要被淘汰;只“优”不“特”,缺了品位、少了活力;只“特”不“优”,底气不足,没有说服力;既“优”又“特”,双轮驱动,才算得上两全其美,为人们向往和信得过的好校名校。为此,学校在注重稳步提升质量的同时,努力追求优质发展、多元发展、特色发展。

  在过程管理方面,学校先后提出“三个全面”(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关注所有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个负责”(对学生负责、对老师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适度”(保持适度负担、适度压力、适度宽松),积极营造“三自氛围”(自主、自觉、自愿),促进主人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发育和提升。

  在质量提升方面,坚持“优质特色发展”双轮驱动战略,教育教学质量省市一流,近5年中有两年分别有6名、7名学生进入高考全省前100名,1人获全省第2名,获得北京大学首批“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相继成为省内外知名高校优质生源基地。2007年7月张子旸同学获得第39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学校采取一系列务实有效的措施,拓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个性、爱好与特长,倡导“不能没有让人眼亮的一手”,真正将口号化为行动。例如,制定“泰州中学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开展素质教育“十大主题教育”;办好泰中“六节”;启动“素质教育个十百千万行动计划”;拓展校外素质教育实践基地,聘请高校兼职教授、校外科技指导老师、民间艺术大师进课堂;构建师生“双十星评选”多元评价体系,激励他们对自己负责,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近年来,先后有20多名同学获得国家级发明专利证书,涌现出一批科技新星、文学新星、艺术新星……

  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学校抓住机遇,拓展路径,成功申报了全省首批课程基地“数学学习体验中心”,成为江苏省创新人才试点学校,并制定了江苏省泰州中学《创新人才培养“锦绣计划”》。先后与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联合创办“创新人才(机器人项目)培养基地”、“ICAN智能创新实验室”等,为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特优生、特长生、特殊生”的高层次发展搭建平台。

  此外,办学国际化特色越来越鲜明,已经与澳大利亚特拉蕾根中学、英国科尔切斯特皇家文法中学、美国芝加哥佩顿中学、德国赫尔曼利茨中学等10多个友好学校进行师生互访与文化交流活动,常年聘请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先后创办英语雅思班、韩国留学生班、苏教国际班、剑桥国际课程班等,并在国外有关姊妹学校开设孔子课堂。

  4.构建育人体系,铸塑责任品牌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影响力,紧扣“倡导负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构建“责任育人”体系,铸塑“责任教育”品牌,努力将“责任教育”具体化、生活化。一是内化“责任理念”,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培育“责任主体”,造就“责任团队”。三是搭建“责任平台”,提升“责任本领”。四是营造“责任文化”,铸塑“责任校魂”。五是发挥辐射作用,履行社会责任。

  践行“责任教育”以来,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思想境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校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学校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全校3000多名师生向灾区捐款超过31万元,高二(9)班姜渭同学把自己积攒的5000多元压岁钱全部捐了出来,职工中个人捐资最多的超过6000元,有15名党员收到中央组织部的捐款证书。学校先后与兴化沙沟中学、内蒙古鄂温克旗二中、新疆昭苏县高级中学、云南武定一中等结对帮扶。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数十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小学管理》、《江苏教育报》等媒体相继宣传报道“责任教育”理念内涵、实践探索与初步成效。2011年6月在建党90周年前夕,“打造‘责任教育’品牌”实践活动被教育部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表彰为全国中小学创先争优活动优秀载体特别推荐奖,并在颁奖会上作经验交流,有关论文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选为全国创先争优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

  随着“责任教育”不断推进,学校这一品牌已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国家领导欣然为学校题写办学理念:“倡导负责任的教育”。一些专家、学者、校友、家长分别给予关注与好评。例如,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76届校友袁振国寄语:“责任是人的立身之本,责任教育是育人的灵魂。”《人民教育》原总编辑傅国亮寄语:“责任教育是教育的责任。泰州中学的责任教育是探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教育内涵发展贡献了宝贵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策略。”江苏省教科院副院长杨九俊寄语:“泰州中学所倡导的‘责任教育’要义可概括为:天职意识、挚爱情怀、科学精神、大家品位。”70届校友、著名表演艺术家林达信看了《人民教育》2012年第3、4期合刊长篇通讯报道《教育的大情怀》后说:“蒋校长的三句话‘说负责任的话,做负责任的事,当负责任的人’道出了立人之本。”一些来访的外省(市)教育考察团、校长跟岗培训团、教师学访团等分别给予较高的评价。

  浩瀚时空,星移斗转,光阴载着泰中人跨入了新世纪的十年,创造了一个个新辉煌。展望未来,全体泰中人将时刻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对母校提出的“为培养跨世纪接班人做出新的贡献、谱写出新的篇章”的殷切期望,按照省市领导“把泰州中学办得更好”的要求,进一步践行“负责任的教育”,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为把泰州中学办成全国一流、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优质特色高中而努力奋斗!(时 化 郎 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编带你深度了解十大功勋人物、十大教育品牌!
184所百年老校 延续古城文脉
榕江书院:岁月流转廿七秩,文脉恒昌薪火传
读懂广州 | 越秀山麓钟灵毓秀 莘莘学子灼灼其华
“数学写作”学校联盟2018年会会议纪要
刘大狮忆故乡-老泰州的小学、中学、职教、职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