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
太极拳内丹功是道家的静功: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但在此之前有个前 提,就是“筑基”!打基础,先要练到“精满、气足、神全”后方可练丹功。这 个“筑基”里面有一种练气通经络的动功叫做“导引”,就是通过呼吸与姿体动 作的配合引导内气循环周身, 这个就是太极拳的前身! 后人在此基础上, 加入 “掤 捋挤按采裂肘靠”八法和“进退顾盼定”五步这些接劲、发劲、腾挪的方法,合 称 “十三势” , 再收集武术中一些注重巧劲的招式编成套路来演练这个 “十三势” , 就是后来所称的太极拳!真的太极拳,从起势气敛入骨后,气遍周身不稍滞,以 心行气以气运身,直到收势气沉丹田,要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所以称 做“长拳”。 丹田有很多说法,通用的说法,丹田位于脐下小腹处,在任脉上,人自然放 松站立时, 脊柱呈生理弯曲, 人体的重心在此, 内气也自然存于此。 但是练气功、 丹功和内家拳的,下丹田不是这里,而是在腹腔内中脉上,又称“玄关一窍”, 中脉打通后阴阳二气自然交会于此,“凝神入气穴”指的就是这里。太极桩站好 了,脊柱松直了,重心就会转移到这里。 “抟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是《道德经》里面与太极拳关系最近的论 述之一。什么是“如婴儿”?婴儿在尚未学会直立行走之前,其体形仍保持着人 类先天的体态:脊柱松直、盆骨松开、下肢罗圈,而且筋松骨柔,内气充盈(我 们看见婴儿胖嘟嘟的, 是因为婴儿身体里面含百分之 80 以上的水分,不是脂肪。 内气就是身体里面的液体),所以“骨弱筋柔而握固”,“终日号而不嗄”,整 天哭也不哑,因为有水滋润。抟气致柔,就是通过练气,长筋腾膜、易筋洗髓, 使身体回复到如婴儿般松柔的状态。这是道教“导引”术的最早论述之一。 “抟” 就是“敛”、 “聚”的意思。太极拳要求提顶吊裆松腰落胯,就是要把脊柱松直, 还要“如意胳臂罗圈腿”!说白了吧,太极拳,实际上就是把我们人类未直立行 走之前的四肢爬行的先天姿态,站起来动。太极拳就是把自己练回到野兽状态: 野兽的筋骨肌肉、野兽的运动方式(站起来的)、野兽的呼吸方式、野兽的身体 状态! 所以叫做先天拳——我们直立行走之前的状态。 熊径鹤伸、 形如捕鼠之猫。 人类从四肢爬行进化到直立行走,改变了我们先天的体形!其中最严重的, 就是挤压了我们的脊椎使之弯曲: 我们的双腿站直起来向上一顶、 上身重量下压, 裆胯就被夹紧,脊柱的最尾端本来自然向前弯曲的尾闾被向后挤,骶骨后翘,臀 部就撅起来了; 腰椎瞬即被挤压向前弯曲;后仰的腰椎和下半截胸椎把下面几条 肋骨向上翘起,挺起了整个胸腔;为了不仰倒,背脊自然躬了起了;这一弯躬, 把十二根肋骨上下挤到了一块儿;接着一抬头,颈椎也弯了。撅臀、弯腰、躬背、 曲颈、仰头,这就是我们的脊柱!更有甚者,本来支撑身体的前肢,反过来成了 脊椎的负重,肩胛骨压在五根肋骨上,连同肌肉、韧带一起把这几根肋骨锁在了 一起,与之相连的脊骨从此动弹不得!松展脊骨,最难最关键的,就是这部分。 很显然,要想展直我们的脊柱,我们需要做到收臀、直腰、拔背、竖颈、顶头, 把前突后弓的部位归中。 由于弯曲的脊骨是我们的常态,约束脊骨的筋腱肌肉总 体自然也就这么长, 因此即使我们俯下身来使脊柱不受垂直挤压,它也不能自然 地松展。但是在这种姿势下,整条脊柱就好像一条弯曲的有弹性的鞭子,我们可 以通过特殊的动作,让它伸缩曲直,这就是“肖氏龙形搜骨”。太极拳“入门先 站三年桩”,一是练身法,核心就是脊柱;二是练气通经络,气遍周身。 内气就是人的体液,简单说就是身体里面的水,人人都有,没有水就没有生 命。中医讲内气有四:宗气、卫气、营气、元气。大体元气存于中脉,上、中、 下三个丹田内,是支撑我们生命力的本源;营气存于经络,滋养五脏六腑;卫气 存于肌肉、骨膜、关节中,保卫身体健康;宗气,简单理解就是呼吸之气,呼吸 运动是内气运行的主要动力,如同心脏之于血液循环。太极拳打对了,长筋腾膜 通经络,一动无有不动,气遍周身不稍滞,营气走经络,卫气走肌肉骨膜,宗气 与之完全协调一致,呼吸开合。最后气沉丹田,“凝神入气穴”补充元气,元气 只能补不能练。打哈欠、伸懒腰、打冷战,这些我们不能控制的的动作,其实就 是我们的身体自行调节内气的本能行为,内气就是体液,一方面它需要不断的循 环代谢, 另一方面它必须按照我们身体的需要分布周身保持均衡。在运动中这两 个方面都可以自然协调, 但是如果长期保持一定的姿态就有问题了,我们的本能 会指挥身体做这些动作来调气。 太极拳就是把这些本能的动作练成由我们意识主 导的行为,以气运身!初学者所感觉的气感,就是体液在身体里流动对身体组织 产生的压力变化,并为我们的神经而感知。姿势对,体够松的话,这种压力会以 波的形式传递。 当然练拳不只是这种粗放模糊的气感而已,真太极是实实在在的 以气运身,“腰为纛、气如轮”,绝非虚言! 我们的身体如同一个封闭的水容器,除了骨架支撑,里面还有压力,一般我 只知道血压,却不知道血管外面还有液压与之平衡。血液靠心脏搏动运行,体液 靠什么循环呢?两个: 一个是呼吸产生的压力变化形成的动力,一个是肢体运动 产生松紧张弛。由于体液的流动和循环与呼吸密切相关,所以称为“内气”。一 般情况下,体液运行都是局部的,太极拳通过肢体的特殊锻炼,做到周身一家, 一动无有不动, 把所有因素整合起来, 呼吸、 肢体运动和体液流动做到协调一致, 就能够控制体内压力的变化和传递,以气运身。 "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这个问题复杂,但是它所依据的终极拳理是:太 极拳以气运身,肌肉放松不用力,所以行拳基本关注三个因素:骨、筋(经)、 气。骨头节节沉下去,关节就节节往上松开,内气就节节上行,反之亦然。原理 就是“水往低处流”,注意,这个“低”不只是高低的低,主要是“低压”的低! 身体哪里松开,体液(就是内气)就会往哪里流注,这就是太极拳“以气运身” 的原理! 真正“用意不用力”,那是太极拳至少到“懂劲”阶段才做得到的,招熟、 懂劲了,全身通透了,“气遍周身不稍滞”了,才可能做到“意与气合”:以意 行气、意到气到、以气运身。简单讲就是举手投足行拳走架不是靠惯常的肌肉力 量,靠的是内气的聚散开合,科学理解就是体内液体聚散、流动产生的压力变化 来催动肢体的运动。 这种运动方式不是我们的习惯所能理解和感悟的,所以叫做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不用力是行气的必备条件,肌肉关节紧体液自然不能通 流。从技击方面讲,“用意不用力”才能够意到身到,指哪打哪,高手对决瞬息 之间不能去想身体的各个部位如何行动内气如何运行。所以拳论有云“全身意在 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气就是组织液,聚起来就产生压强,叫做“抟气”。“抟气”入脊骨后再运走周 身,此其一,其二,如果受到外力挤压,这个外力会在此其中以波的方式传递, 拳家能够引导这个压力的传递,叫做引进落空。再转回来还给对方,叫做“合即 出”,有句拳论讲得最好:“如皮燃火(引进落空)、如泉涌出(合即出)”。 抟气走周身,能够感到明显的压力变化,气到就掤起来,气过就收缩。如果经络 尚未打通,受到外力打击时,内气被挤压过这些不通之处,会沿经络路线挤压周 围神经,有的地方会产生如同被电击的感觉。 太极拳与大多数内家拳的区别是“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不稍滞”。大多数 内家拳内劲发于丹田, 只有太极拳要气沉涌泉。 气走末梢, 过掌心脚底, 走阴面: 营气走手足三阴,卫气与之偕行走内侧肌肉骨膜,从末梢回腰背“敛入脊骨”, 营气走三阳,卫气行外侧。 我练太极拳没有任何意想、幻想的东西!身体就是身体,气就是气,身体哪 里松开气就往那里流注,气聚哪里哪里就膨胀。身体之外,没有什么“气圈”。 太极拳起势气从丹田出发,收势气沉丹田没错,这是我们从自然站立进入行拳 身法最后又回到自然姿态的必然,但是气从丹田出是敛入命门脊骨,之后整一套 拳打下来,每一势都是“气由脊发”起、承、开、合后又收回脊骨,循环往复连 绵不断,底气存命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身边的武林——内家拳修炼体悟笔记
如何练就太极内功强大暴发力
动中求静论桩功——也谈初习者如何认识形意拳桩功
太极资料 太极拳的尾闾中正是什么意思(2)
张三丰著太极拳经
身备五弓 腰如反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