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三)

  

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三)

 

 

959公交终点站石厂村,下车进村后稍向北过一小河桥后左转,路南侧有敕赐圆照禅寺碑记碑。现在只有这块碑在这里。石厂村拆迁以前,这里是村文化园,有这碑以及其他石刻,包括:复建的东栅栏及原门额、玄帝庙门额石匾等。








 

回到河桥直行,可以看到一座新复建的大宅院,是以前的村委会即杨家宅院旧址,门前有一口井,井旁有“北泉之碑”,不知这碑与井有什么关系。










 

原村委会以东百余米,原有玄帝庙,建于明永乐年间,万历壬辰年太监张诚等重修。庙前有山门一间,上有青石匾额“古刹玄帝庙”。我2009年去时,只有非常残破的大殿尚存,院内有古柏。现已拆迁,院内仅剩的一棵古柏已枯死。






 

村委会北面的山坡上,有济玄和尚塔(原称为纪玄和尚塔,又称为官山喇嘛塔,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坐西朝东,覆钵式,高约8米。青石塔基高约2.5米,双层青石雕花须弥座高1.2米,每边宽2米,须弥座以下残损,只有零星散落石件。塔身细长,外包青砖;塔脖子为方形,青石质,十三重相轮的天盘上雕缨珞纹;其上的圆形宝珠塔刹上雕牌位,内刻“纪玄和尚”。地宫巳暴露,为青砖砌筑,顶部为青条石,地宫长3米,宽1.54米,高1.5米。










 

从纪玄和尚塔西侧的水泥路上行,右侧有一条小路上山(石厂村北的山称为青龙山,又称龙山或官山。这段是石厂村向北翻山到万佛堂村的抄近路古道,有人工修整的痕迹,由于只通行人而没有货物运输,因此坡度较大且并不宽阔,到岭脊处经一座已废弃的七孔渡槽,古道向北下坡去往万佛堂村)。从岭脊那座已废弃的七孔渡槽(即潭柘寺转山渠的遗迹)转向西走防火道一直西行(这岭脊上的防火道,实际也是一条古道即龙山运煤道,由何各庄村西的龙尾巴坡附近上山,经麻子石、碑界尖、井儿洼、火墙子、大鞍口等地,进入潭柘寺镇东村,现已改为防火道,只有个别地段还能看出古道痕迹,西行不远路旁有麻子石),可以攀上碑界尖(又称碑尖峰、碑碣岭)。

碑界尖峰顶处有“石厂村官山地界碑”,是明朝永乐年间开取石料的四至记碑,又称“官山塘口碑”。碑青石质,方首,碑首雕有精美云龙纹。碑额处形象的把“官、山、地、界”这四个字变成了守卫官山的一名官员(军士)。通高2.38米,宽0.97 米,厚0.31 米,碑身高1.7 米,已仆地。碑阳正文刻有:“大明永乐年开取石料官山塘口”,每字高0.11、宽0.10米,楷书,阴刻。右侧刻有:“钦差管理山场工部主事……”左侧刻有:“钦差提督山场内官监太监,掌厂官以及石匠……”正文两侧刻有官员和石匠人名共计34人。碑阴刻有官山四至界曰:“马鞍山石厂四至记,东至何家庄,西至岢罗坨迤西并扒煤窑烧造等处,南至石河南岸,北至碾子塘冷泉等处……”是明朝采石厂规模及确切地域的真实记录。这通碑虽然经过约七百年的风吹、雨淋、日晒,虽个别地方已剥落,但字迹仍清晰可辨。旁边的碑座尚存,榫槽已损坏。

这处文物因属于石厂村的,故在这里介绍。其具体位置及照片,本文后面仍有描述。


   

石厂村西(在万佛华侨陵园的正门东侧),有圆照禅寺(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明成化七年(1471)重建。佛教建筑。圆,圆光,指佛、菩萨头顶放射出的圆轮光明。圆照,圆光普照之意。坐西朝东,原有山门一间,面阔5.60米,进深2.75米。正殿歇山调大脊,筒瓦砖兽,拔券门,门额有石刻:“敕赐圆照吉祥寺”六字,供奉释迦牟尼佛像。我2009年去时,圆照寺略有残破,被包围在民居中,仅存一间正殿,其内部的青石质须弥座尚好。近来周边已拆迁,圆照寺已得到修缮。我认为村口的“敕赐圆照禅寺碑记碑”应该移回。












   

圆照寺的东面是新建成的石厂村石刻文物园,原来村口处的复建的东栅栏原门额、玄帝庙门额石匾,以及纪玄和尚塔塔铭等均收存于此。原石厂村内,有东、西两座栅栏(过街楼),西栅栏早在清乾隆年间被拆除。东栅栏为青石建造,面阔10.5米,进深6米,高6.4米,平顶,状如方形堡垒。门洞内青条石铺地,门洞两旁设有轴碗并有石门,额题:“石厂东栅栏万历庚辰岁孟秋(1580年七月)重盖造”,是一座有独特风格的街楼建筑。1994年因残破不堪被拆除,石门早已不知去向,仅存门额。




















 

万佛华侨陵园内,大殿后面的一条沥青路东行的路南侧,有明代太监杨公墓及李文才墓。关于这两座墓,《门头沟文物志》以及《京西古道》两书的介绍有所不同:前者说明,有相距100米的石门两座,是两座明代太监墓,东侧石门后8米立一石碑,额篆“明故尚衣监太监杨公正德墓表”;西侧石门后为明御马监太监李文才墓,石碑无存。后者指出:有明代太监墓两座,有墓门及墓碑两部分,墓碑为汉白玉质地,龟趺碑额隶书镌刻“明故尚衣监太监杨公墓志”,碑文记录杨定生平,正德十年立;距此墓以西约20米处为明御马太监李文才墓,现有墓门,墓碑无存。按上述两篇文章,我只在现场看到了杨公墓表碑以及其前面的一座墓门。其西侧无论是20米还是100米,都没有另一座墓门。现存的只有杨公墓的墓门及墓碑。李公墓墓门已无存。太监杨公墓碑(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与墓门之间原有一个火焰珠石刻,现已不存,据说已被移至石厂村石刻文物园内保存,但我在石刻文物园看到一个火焰珠并不是那个。

查网上资料:杨公墓表碑,明正德十年立(1515)。碑汉白玉质,龟趺螭首,额透雕蟠龙,瘦劲有力。中宪大夫太常寺少卿经筵官预修国史玉牒东吴刘启撰文,奉直大夫礼部员外郎兼经筵官修国史玉牒归安方英篆额。碑通高3.18米,宽0.95米,厚0.22米。“公讳定,字世安,姓杨氏,别号静轩,湖广人”。碑额为篆字,为“明故尚衣监太监杨公墓志”。


















 

华侨陵园内大殿的西北角有路上行,穿过一条沥青路可以到达“名人园”前的停车场,停车场的东北角的路东侧绿地内,有敕建朝阳寺碑(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朝阳寺原位于石厂村西北,始建于辽代,名为“普照寺”,坐北朝南,寺前有石桥。明正统十三年太监阮伦、阮福海等重建,成化二年完工,宪宗皇帝赐名“朝阳寺”。现仅存寺碑一块,碑座是新配的,额篆“敕赐朝阳寺记”。额雕二龙戏珠,碑文残缺,只余“光禄大夫、通议大夫、太忠大夫”,“正统十二年二月□□日中贵阮伦等奉请额名钦篆”等字可辨,碑阴字迹漫漶不清。








 

从名人园继续上行,到达最上面的沥青路,路的东北角有一座小湖,旁边有石厂村观音洞石殿(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又称菩萨殿、菩萨洞)。实际是一座洞窟。坐东朝西,面阔4.2米,进深4.6米。整座佛殿由精良石料雕刻而成,做工细腻,坚固整齐。檐下双层椽子仿木结构,门额隶书“慈航普渡”四个金字依稀可以辨认。殿内青石板条发券,殿高2.45米,宽2.9米的龛台顶也是青石板条发券,但比外侧稍窄稍矮,高2.33米,宽2.28米。原龛台供奉的菩萨座像,应该是观世音菩萨造像。观音洞石殿无文字可考。近几年已修缮一新。以下最后两张修缮之前的照片获赠于网友“石仪天下”老师。















 

华侨陵园内,有石厂村开山碑(又称“石厂村缘起碑”,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明代,青石质,通高3米,宽0.8米,厚0.23米,方座,额雕二龙戏珠,碑额无字。楷书碑文“大明嘉靖拾叁年柒月拾柒日起建造,皇史宬、太宗等庙,启祥等宫,玄极宝殿、奉先等殿,天寿山诸陵、寿宫、行宫、清虚殿、金海大桥、慈庆宫、慈宁宫、城垣工所、颍伤王坟、泾王坟,钦差督理工程,内官监太监一员、右监丞一员、工部郎中二员、司房官五员”。此碑立于明嘉靖年,碑阳因碑石剥落,不知具体年号,落款只有“大明嘉靖”。碑阴额无字,碑文记载采石厂官吏及用工情况,“内官监司房,顺天府经历等官,掌尺寸工部文司院副使等官,锦衣卫旗校,营卫官军士军二千员名,二部雇工石匠头一千名,雇募夫役头一千五百名”。现碑立石厂村北山坳中。

这碑在网上很多文章都有介绍,但没有照片。位于华侨陵园内东北方的“荷茂园”北侧山谷内的坡地上。其西侧坡上有一片施工用房。











从华侨陵园正门前,沿小路西行,穿过一片已拆迁的空地,去往岢萝坨村(现已基本完成拆迁),进村后西行近300米,路南侧一座涵洞旁有庞潭古道的文保碑。其北面即为娼妓桥。庞潭古道(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为京西古道中去往潭柘寺的一条重要线路,途径石门营、石厂村、岢萝坨村、再翻过罗睺岭,在岭上与卢潭古道汇合,过岭后是下山路,经东村、北村、南辛房去潭柘寺或赵家台、十字道。这里虽有“庞潭古道”的文保碑,但旁边的涵洞内向南去往戒台寺的古道,实际是岢戒古道。有不少人将“岢戒古道”认作庞潭古道,其实是误解。因为由庞潭古道的线路描述可以看出:尽管“京西古道是立体化、网状分布的”,但庞潭古道主线在岢萝坨村附近,就是沿着村内这条东西向主沟西行上罗睺岭的。从文保碑路口往西,原来的古道即庞潭古道,现已被沥青路所覆盖。文物部门所立的“庞潭古道岢萝坨村-戒台寺段”,应该就是岢戒古道,最多能算是庞潭古道的一段分支而已,是朝圣者经庞潭古道去往戒台寺进香以及戒台寺与其下院西峰寺之间的主要通道。岢戒古道还有一条“复线”是经秋坡村去往戒台寺的。


 

庞潭古道文保碑的对面,有娼妓桥(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建造精良,原为三孔,民国间被山洪冲垮两孔,现仅存一孔。相传此桥为全国各地经此到戒台寺进香(即“赶秋坡”)的妓女捐资所建。过“娼妓桥”往西不远,又有一山谷,往南是经秋坡村去戒台寺的古道,这才是“赶秋坡”的正路(据说为了保持佛门的严肃性,娼妓不能走现存的苛戒古道去往戒台寺,她们不能由寺的正门进入,只能走后门)。可惜这段古道现已无存,为防火道,而且秋坡村现已完成拆迁。






 

西行不远,路北侧有西峰山庄,其西侧沥青路向西北转弯处路有西峰山庄四合院(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即原来的西峰寺茶棚,是一组修复过的四合院。上世纪90年代曾为门头沟区博物馆馆址,我有幸于1996年参观过,这张门票今天看来弥足珍贵。现西峰山庄为市财政局培训中心。








 

西峰山庄正门前,沿南侧的水泥路西行(就在新108国道的潭柘寺隧洞入口的北侧),继续走一段防火道西行(据说这条防火道就是侵华日军所修建的“警备路”旧址解放后已改建为防火道),迎面有水泥电杆,从这里不沿防火道转向北,而是从其南侧稍前行,既可以走上庞潭古道的罗睺岭古道段,这一段是庞潭古道向西翻山去往潭柘寺镇东村的正路,在一条大致东西向的山谷的阳坡上,全长约550米,在到达罗睺岭岭脊(即108国道沥青路,108国道转向西南)后,古道路线为西偏北方向下山,约2里到东村,在罗睺岭西侧的东村梨花园内,有近500米铺石古道尚在,再往西无存。罗睺岭(又称罗锅岭)为一山口,是永定、潭柘2镇(即旧时的里、外十三)交界处,更是马鞍山至西峰岭——红庙岭——牛心山(定都峰)——桑峪梁——绝石梁之间海拔最低的越岭处。因为岭西的东村、北村煤窑所产的煤,多经龙山运煤道下山,所以罗睺岭以东这段古道蹄痕较浅。古道虽保存完好,但是除“驴友”外很少有人行走,所以已被荒草、杂灌、树木所掩盖。而且我也没看到“驴友以及古道爱好者”所撰写的攻略与游记。

《京西古道》(团结出版社,永定河文化研究会出版)一书,在第117页写明:路旁一孤石上,有清康熙年间所刻“佛”字,为康熙十年(1671年)所刻。另在第217页也有:在东经116°04′07″、北纬39°52′44″处的路边一块巨石上,刻有“念佛”两个大字,据落款,为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二十一日所刻。这两处题刻,我在这段古道上只找到了后者,位于中途路旁一座新建的蓄水池的西北角处,面朝南,落款应为康熙十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











 

回到西峰山庄四合院,继续沿路北行里许,即到达西峰寺(西峰寺遗址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始建于唐代,原名慧聚寺,与当时马鞍山上的戒台寺同名,是戒台寺的下院。唐、辽、金、元时期为戒台寺圆寂僧人火化之处。元代改称圣泉诗。明正统元年(1436),惜薪厂掌厂太监陶容出资重修,于正统元年(1436)二月开工,第三年六月竣工。明英宗亲赐寺名为“西峰寺”,景泰四年(1453)和隆庆六年(1572)分别赐与敕谕碑,明令对西峰寺进行保护。景泰四年(1453)还御赐经卷一藏。在重修西峰寺时,陶容还在寺院东南一里处建了一座茶棚院,为进香朝佛者休憩之所。从明代开始,西峰寺可独立进行佛事活动了。清乾隆年间,轰动九城的“西山老祖案”被查获后,西峰寺也因此而衰落,到了光绪年间,已成废寺。光绪年间,恭亲王奕忻住在戒台寺“养疾避难”,选定西峰寺作为自己死后的陵寝之地,由于其死后朝延另赐了墓地,故而未能用上。宣统元年奕忻次子载滢死后,被其子溥伟和溥儒(溥心畬)葬于西峰寺,营建了地宫、并将原茶棚院改建为阳宅。辛亥革命后,溥儒携全家住在戒台寺十余年,在西峰寺的北沟里留有多处题诗和刻字。民国初期,只有一名僧人看守废寺。西峰寺现为国土资源部培训中心,现存载滢地宫、石碑三通和一棵千年古银杏树,院内正房为不知从何处移建来的“吴三桂花园”。三块碑中,《重建西峰禅寺碑记》、《重建西峰禅寺记》两块是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年)立的,另一块《敕赐西峰寺碑记》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或稍后一、二年立的,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2003年秋,将存放在院外的三块残碑移到院内,安放在古银杏树前的草坪上。

载滢地宫目前为门头沟区文物保护单位。西峰寺遗址目前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





























 

在西峰寺东北面的沟内,距沟口处500余米之地,有西峰寺北沟溥心畬石刻群(为门头沟区普查登记文物)。共有两组,分别刻于五块岩石,计791字,其中诗三首,题字四处,字径30160不等。

从西峰寺东门出来沿路上行(翻过一座新建成的小水坝)共约300余米,路西侧有一折断的大树,树干呈直角。从这棵树后退十余米,东侧沟底有第一组石刻:共有三块5处:


   

一、沟底东坡一块不规则圆棱岩石上,西侧面书:翛然 心畲。同一块石头上另一侧面,又书:滚雪。




 

二、向北约4米左右,沟内有一块黄白沙岩石,面向南,有:倚云心畲。此石上面平坦宽阔,有诗曰:

云静石梁悬,花疏竹篱短。

秋雨一夜寒,山中红叶满。

又题。




 

三、正北与该石相对5米余,有一首五言绝句“趺坐岩林间”,面朝南:

趺坐岩林间,松下云来往。

不闻人语喧,但听钟声响。

丙辰秋月题石 心畲



在这组石刻的下面百余米的一处陡坡处(小水坝的上面近百米),有另一组石刻,我去时已被修路的堆土掩埋,不知将来能否恢复。分别是:飞云岩心畲。其右手沟西边面南的岩石断面行书:长空无片云诗:

长空无片云,皎皎一轮月。

□□满西山,千峰尽成雪。

丙辰秋月 心畲






 

从溥心畬石刻群处沿路向北一直上行(中途经过一座新建成的电塔,路在电塔平台的西南角)到达岭脊处,交岔口西行百余米(这段路即为前文提到的“龙山运煤道”的“火墙子”段,再西行即到岭脊的“大鞍口”),有“西峰岭园寝正北界”石界桩,只有北立面有刻字。应该是载滢园寝的最北界。










 

从交岔口东行200余米(这段路即为前文提到的“龙山运煤道”的“井儿洼”段,路在山的阴坡),可以接上从东面过来的防火道(即前文提到的七孔渡槽上来的“龙山运煤道”),顺防火道右转(转向西南)上行近百米,经过路西侧一座新建的电线塔架转为东行,十几米的路南侧有小土路上山,山顶处即为前文介绍的官山地界碑,这里即为“碑界尖”。













 

回到北面的防火道,顺防火道东行下山,经“麻子石”到“七孔渡槽”处转顺山路向南下山,回到石厂村乘车回城。














如果从娼妓桥向南钻过涵洞,沿庞潭古道(岢戒古道)南行去往戒台寺东面的原108国道石佛村路口,从这里可以去往戒台寺石牌坊、塔林、芦潭古道以及石佛村、石门营村等。我在“门头沟永定镇的文物古迹(一)”一文中已有描述。

 

本文在编写过程中,受到了网友:西山老闫,石仪天下,胡同陋室、龙在九天,水鲸鱼,薄荷薄荷,勤业斋等人的指点或摘用了他们的照片。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庞潭古道及卢潭古道
北京门头沟区梨树台村大寒岭关城
戒台寺脚下远去的历史
重装徒步‖即使冬天来临,大自然也从不会失色!
宁波最美金光大道,美得可以封神,请抵制汽车糟蹋风景
20140628灰地-岩柳沟-小店子-铁坨山-十字道-峰口庵-圈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