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浒传》中的“王婆茶坊”


用热血和义气搅动在一起的惊心动魄的“水浒”故事中,一直凸显着一个“王婆茶坊”,它裹挟着一个香艳风情故事,流传在南宋至明初的四百年的书场茶肆中。后经施耐庵和罗贯中的淘洗、加工、再创作成小说《水浒传》。


“王婆茶坊”出现在《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中,当时,茶馆也称茶坊。是众所周知的西门庆、潘金莲风流韵事发生的第一现场。“茶坊”这一场所随着这千古流传的故事展现,从而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南宋茶馆的经济活动。




西门庆是王婆茶坊的顾客,在第二十四回的书中,不到两天时间里,就进出王婆茶坊五次,喝了四次四种不同的茶:他第一次进王婆茶坊,就利用茶坊传播信息的功能,迫不及待地讯问了王婆,潘金莲是谁家妻小?过了两个时辰,第二次走进茶坊,王婆用茶里放入乌梅煎制的“梅汤”奉上;第三次走进茶坊,是在天黑点灯之时,离第二次仅个把时辰,王婆主动递上了一碗“和合汤”的甜茶,宋代风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第二天一早,西门庆第四次上门,王婆“便浓浓的点两盏姜茶”递给他喝,“姜茶”就是在茶中放入几片生姜的茶。他喝完姜茶离开茶坊后,并未走远,在潘金莲门前转悠一会儿,又第五次入茶坊,王婆边问“吃个‘宽煎叶儿茶’如何?”边递上。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在南宋的一个个体茶坊,经营者表现的专业水平。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可以因客而异,供应品种繁多的茶水。茶馆经营者可以酌情处理,因时而变的不同茶水。


一个小小的“王婆茶坊”,反映的是南宋茶馆功能,在这个特定的典型的茶坊环境,它已具备了多样化的社会功能,茶坊已不是唐代的只供休息、解渴的茶馆,它除了具备休息解渴的原始功能,还可传播信息、休闲会友、说媒做掮、文化娱乐等,开始作为一个公共交流空间,承载着较多的社会功能。茶馆消费成为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茶馆业的兴盛成为宋代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的标志。



宋代是我国茶馆业第一个发展兴盛期。文献记载,南宋时的临安(今杭州),更是“处处各有茶坊”。就连都市以外的乡村集镇,茶馆同样十分兴盛。南宋洪迈《夷坚志》记载涉及茶肆和提瓶卖茶者,多达一百多处:如“临川人苦消渴,尝坐茶坊。”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六记载,当时首都杭州茶坊“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卖七宝茶、馓子、葱茶”。


《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也有“那清风镇也有几座小勾栏并茶坊酒肆”的描写,这也正是“王婆茶坊”出现的时代。是南宋茶馆业的成熟,为后来我国茶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至今遍布全国的大大小小茶馆、茶艺馆的大部分功能,也仍难以跳脱宋代茶馆的窠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话水浒之七十八:王婆给西门庆五道茶的含义何在?
王婆卖茶:在茶里下了多少苦心?一碗茶竟有如此多的讲究和寓意
【茶知识】《水浒传》中宋代茶坊遍地开花,宋朝3大名茶你知道几个?
私房阅读《金瓶梅》(3)
《水浒传》中,王婆说潘金莲:“新年恰好九十三岁”,是何用意?
郓哥的心里并不在乎武大郞——说说《水浒传》中的郓哥(之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