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华夏小超 关于酬唱词的一点看法


关于酬唱词的一点看法

酬唱词是中国古典词上的数量最多的一类文章。酬和赠答之作,实际上是把词作为社交活动中的应用文字。对这样一种普遍的文学现象,当代文学研究者们要么对它熟视无睹,要么对它略焉不论。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词在刚开始兴起的时候并不具有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学所具有的“载道”性——仅仅是应用于日常酬和赠答——这类词的文学鉴赏性便大打折扣。但是简单地把它一笔贬倒为槽粕的做法是否正确?历史唯物主义已经给出了答案:对旧的东西要有选择地继承并发展一味的打倒推翻的做法已经证明了是不可行的(如今孔府门前的“万世师表”牌匾还是孔家后人重刻的,政府却依靠着这块牌匾大搞旅游业)。像这一类诗词,我们要辩证的去理解它,分析它,最终达到扬弃的目的。

根据类型,酬和词分为宴席酬和之作(贵族大夫宴饮欢会),聚会酬和之作(文人雅士诗酒流连),游览酬和之作(山水揽胜流连光景),和韵赠答之作(读名人词和者与朋友赠寄和者)。【还有一类是不与上述几种相同的词,但是也属于酬唱词的一种,这就是表达祝贺的贺词,如祝贺生日、中举,给皇帝的贺表,恭喜官员升迁,甚至于有人纳了小妾也要阿谀苟合地作一首以示奴情卑劣。】

关于酬和词的规矩,北宋人刘攽在《中山诗话》中曾分析道:“唐诗赓和有次韵(先后无易)、有依韵(同在一韵)、有用韵(用彼韵不必次)”。清人吴乔在《答万季野问》中回答“和诗必步韵乎”时说的很清晰:“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同其韵(字)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次第者,谓之步韵。”

酬和词并不一定都是无病呻吟或文字游戏,并不一定是非落俗套不可的。相反,有些酬和词是为了切磋文艺而作,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至少在文学发展上,它有一定的作用。同时,有很多酬和词是有很高的文学鉴赏价值,以辛弃疾《水调歌头》为例: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 辛弃疾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汉家组练十万,列舰耸高楼。谁道投鞭飞渡,忆昔鸣髇血污,风雨佛狸愁。季子正年少,匹马黑貂裘。    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倦游欲去江上,手种橘千头。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

原作: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杨炎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童向飞曾解释了“和者之所以要和某词……是因为原唱具有有种特质,这一特质出发了和者的创作冲动,因而这样的原唱是值得研究的。”其实不仅原唱值得研究,对和作的分析也能见出接受者是怎样接受原创,以及在接受的基础上产生哪些不同点或是自己的特征。

一个好的作品的产生必须要有两个条件:一个是强烈的自发的感情。这种感情必须能够穿透胸腹直刺人心。二是有与之相共鸣的声音。即是当别人看到或者听到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便由内而外涌动出同样剧烈的感觉

相和者若和之,必是有所感染或有所启发。由是可知,除了那些纯粹无聊或者完全出于礼节而酬唱者外,酬和词必须要具有比原作更强烈的情感和更为高远的境界!感情虽有不同,境界却分高下。如果酬和的诗词愈写而境界愈下,那完全失去了酬唱的意义,完全违背了唱和的初衷,是绝不能够称之为好作品的。

以文天祥两首《满江红》为例: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後山妾薄命之意)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满江红(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原作:

满江红 王清惠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文天祥的这两首词就是按照原词的韵脚和格律步韵而写,他不但准确无误地抒发了与王清惠一般强烈的国破家亡的情感,同时还表达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坚贞崇高的气节,从而把王夫人原先“恐有失节”的思想境界大大地烘托起来,还一气和了两首!

前面说过,酬唱诗词可步韵或不步韵。步韵则樊笼多,凡夫往往会因为过于注重步韵的要求而发生“以词害意”的情况。所以,酬和诗词一般不建议步韵。当然,文采斐然者或故好卖弄者除外。

总之,凡文学大家,都善于博采众长,而又能独树一帜,能涵盖他人又能超越他人。唱和诗词何尝不是微缩版的超越呢?受引发于原作而又不囿于原作,而是在此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风格。


简单的讲:
一、酬和诗词要比原作更高远,自觉比不上的,那就不要和了。
二、对于初学者不建议步韵,多在“立意”上下功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词三百首】文天祥《满江红(代王夫人作)》欣赏
浅议和诗
宋词鉴赏-满江红·和王昭仪韵(汪元量)
和诗与和韵
古人唱和诗词欣赏
【最美宋词·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