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知行合一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知道,加做到,才能得到”。

       知行合一是这个意思吗?

       知行合一,到底是什么意思?


《传习录》原文:  

      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说知,则已有行在,若说行,则已有知在
    (知道是行动的开始,行动是知道的完成,说到知,已经有行动在,说到行,已经有知在。也可以反过来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是知道的开始,知道是行动的完成。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原名陶文濬,因此而改名)



问:请举详细例?

先生曰:
人必有欲食食物之心,(
然后知食味,(
欲食之心便是意,即是行之始矣。
食物之味美恶,(),
必待入口后而知,(行后则知),
岂有不待入口就知食物之味?(哪有不行动就知道的道理




问:人要彻底认识了以后才能谈思想真诚,我现在还没有搞明白,怎么能开始行动呢?

     先生曰:必有行路之心,然后知路,欲行之心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路况险夷,必待亲身经历而后知。岂有不行路而知路之险夷?(人走路必须有行路的心,行路之心就是意念,这个意念出现就已经是行了,路况是否危险平坦,亲身经历才是真知。)





问:为什么知、行、是合为一体的?
       先生曰:知之真切着实处为行,行之明觉精察处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段用功,失却知行一体,真知所以为行,不行不足以为知。

       学习的开始就是实践,须侍奉了双亲之后,才能叫孝,难道悬空讲说谓之孝?习射必须搭箭,中靶心后,才能体会,学习的开始就已是行。

       从不间断用功,则称笃行,并非学,问,思,辨之后才开始实践。综合他们的效果只是一件事情,心理合一是本体,知行合一是方法。




问:“知行”与学问?
先生曰: 盖学之不能,则有问,问即学也,即行也;
               又不能无惑,则有思,思即学也,即行也;
               又不能无疑,则有辩,辩即学也,即行也。









小结
有人认为:我听讲座,这就是知,

                 我看A片,我知道了TD的感觉。
                 我阅读书籍,我知道了书中的道理和内容

        听讲座,此时你的精力作用在“听”的“知行”上,不代表你真知到讲座的内核。
        看A片,此时你的精力在“看”的知行上,不代表你知道TD的感觉。
        读书时 ,此时你的“知行”在“读”上。不代表你知道书中人的心路历程。

        社会上风行的,没有亲身经历的,而是将各种“成功道理”合成归类的开办励志培训讲座,管理培训讲座的讲师们,他们在课堂上的“知行”是在“讲”上,而不是真正的知道。会带人的师傅不是在传授知识,而是培育心体上的“知行”习惯、独立思考的“知行”能力等。

1 ”知行合一”是一种“一体的概念”,不是“知道,加做的,等于得到”的逻辑过程。
2 公式:天——道——性——命——心——理——良知——知——行——合一。良知为我们最高的老师,“知行合一”概念,是工具。


    心学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由人来主导实践,作为人,阳明提出务必立下成圣人之志。
我们小时候只知道“圣斗士”星矢,紫龙他们,现在社会上推崇的“圣人”都是已经“挂了”,具体圣人,我们也没有见到,

圣人是超人吗?
圣人在哪里,他在什么地方?
圣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68天|致良知•学习笔记|事上磨练,良知之泉生生不息
王阳明:知行合一,才是真正实事求是
明儒学案·浙中王门学案·尚书顾箬溪先生应祥
《我的自然活法》:学习《传习录》的五大要点!(下)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
王阳明心学对现代人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