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学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概述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含义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尤指个体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过程。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一)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在社会环境中发展的,但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离不开人的社会实践。如果离开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再好的客观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也起不了作用。

    (二)个体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是个体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我改造自我心理倾向实际行动

    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付出的主观努力。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孟子,柏拉图,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

内发论者认为,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孟子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典型代表。柏拉图则是西方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威尔逊(基因复制)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双生子爬楼梯*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二)外铄论【荀子,洛克,华生】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我国古代性恶论的代表人物荀子英国洛克认为,人的心灵是“一块白板”,外部的力量决定人的发展状况。美国华生甚至这样说:“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寻(荀)找落(洛)花(华)生

    (三)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与外部环境(如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通过个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积极的实践活动是架通内困与外罔的桥梁,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学生的成长是在教育、环境等多种外部因素加上学生自身不懈努力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首先是同一方面在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发展速度。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有晚。

    针对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发展关键期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在关键期加强训练,对个体此方面潜能的挖掘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以促个体更好的发展。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

    任何作为人的生命个体,其身心发展必然经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不同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人生的每一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性的意义。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个体差异性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所有的构成方面。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应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于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之间。

  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水平受到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一、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遗传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二)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1.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但遗传素质只是人先天素质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的可能性便不能成为现实。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必须承认遗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个体的实践活动,因此,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遗传决定论者把遗传看做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因素,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遗传素质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是完全错误的。

二、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成熟的概念

成熟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自我意识

    (二)成熟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意义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成熟与训练的效果是契合的,一种机能的发展由成熟支配时,没有必要超前加以训练。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就说明了这一点。

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个体对环境的作用也不是消极的,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个体,其发展水平也不会完全相同。教育者不仅要注意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较有利的条件,更要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利用和超越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

环境决定论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

四、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生理活动是发展的基础。心理活动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最高层次。

   

第三节 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一、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发现价值,发掘潜能,发挥力量,发展个性。

(一)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任何人在世界上都是有价值的。教育应该使人们清醒地认识到,知识是为人所用的,而不应该是知识反过来奴役人。

    (二)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

    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任何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甚至是巨大的潜能,人的潜能的充分发掘,必须通过教育、通过学习才能实现。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三)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

    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为量。

    人的精神力量的发展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四)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   

  个性亦称人格,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人们在生理、心理、社会性诸方面的一种稳定特点的综合,  

    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研究揭示: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掂起脚来摘葡萄】

(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但是,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不是没有条件的。

“教育万能论”是错误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及年龄阶段去任意地决定人的发展。它要求学校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并且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影响,充分发挥出学校教育促进人发展的独特作用。

 

 

第四节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发展的特殊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少年期的年龄特点    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二)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在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让少年懂得青春期生理变化的必然性和意义;在认知方面,初中教育要注重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方面,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正确的自我认识,使学生掌握评价自我的多维标准。

总的说来,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

二、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一)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青年期成为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人生的定向时期,个性的定型时期和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的时期。

(二)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是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

从认识方面看,高中生可能出现两类极端问题,一类是过分欣赏自我和苛求社会;另一类是心理失衡,在认识上把社会理想化,对自己缺乏信心。在价值观上,青年也存在两种极端表现,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想索取,不思奉献;另一种是看不到自己的独特价值,只求生存适应,不求发展创造。

 

一、选择题: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D   )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D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B )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   )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B )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9.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1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B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12.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C  )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  A  )的典型代表。

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4.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  )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15.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 A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1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 B )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8.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 B )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9.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C )

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20.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 D )

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2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  C  )

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

22.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B )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2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4.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5.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6.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 D )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2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B )

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2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   )

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9.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C  )

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0.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D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霍尔    B.华生    C.泰勒    D.格塞尔

3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   )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3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B )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34.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C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D  )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C )

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3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A   )还不成熟。

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3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 B   )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9.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 A   )

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40.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   B )能力为标志。

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4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 A   )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4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B )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3.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4.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C  )

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45.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 D   )

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   B )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4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D   )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48.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B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4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 D )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  选择题

1.D  2.D  3.B  4.A  5.B  6.B  7.C  8.D  9.D   10.B  11.B  12.C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19.C  20.D  21.C  22.B  23.B  24.C  25.A  26.D  27.B  28.B  29.C  30.D  31.B  32.B  33.B  34.C  35.D  36.C  37.A

38. B  39.A  40.B  41.A  42.C  43.C  44.C  45.D  46.B  47.D  48.B  49.D  50.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__促进人的身心发展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社会实践___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能动性_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内发论___外铄论__,多因素相互作用论____

4.个体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 _个别差异性_等一般规律。

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内心的__发展需要_,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_孟子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弗洛伊德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_格赛尔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外部环境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荀子_。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白板说_”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华生_,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瑞士心理学家_皮亚杰_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外部环境_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9.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外铄论_、_多因素相互作用论_等不同的解释。   

  1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_顺序性_、_阶段性_、_个别差异性_、_不平衡性_。

   11.人的_遗传素质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2.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___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能性最大的时期__

  13.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_遗传素质_、_成熟机制_、_环境__个体实践活动_的影响,_学校教育_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4.遗传是指_ 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__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前提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可能性_。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16.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孟子_

  17.前苏联心理学家_维果茨基_的研究揭示:_教育_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_;一种是_可能达到的水平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最近发展区_”。

  18.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个体主观能动性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_生理__心理__社会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9.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心理__社会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0.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_生理_的发展,二是_心理_的发展。

  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_成熟机制_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2.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_内在需要_

  2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社会实践_过程中实现的。

  24.“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_华生_

  25.个体身心发展的_阶段性_,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26.前苏联心理学家_维果茨基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7_青年期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2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_认知___问题和_价值_问题。

  2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__心理断乳期__

  30.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_心理___社会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31.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_个别差异性_规律。

  3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前提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可能性_

  33___初中_学生的年龄在12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二__个高峰期。

  3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_内在需要___,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_成熟机制_所决定的。

  35_青年期___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_未来_是最重要的概念。

  36.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_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___

  37.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是_最近发展区__

 

 

答案:   填空题

l.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社会实践,能动  3.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别差异性 5.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  6.外在的力量,荀子,白板说,华生 7.皮亚杰 8.外部环境  9.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0.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1.遗传素质或遗传 12.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13.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14.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5.前提,可能性 16孟子 17.维果茨基,教育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18.个体主观能动性,生理、心理、社会 19心理、社会20.生理(身体)、心理21.成熟机制22.内在需要 23.社会实践24.华生  25阶段性 26.维果茨基 27青年期  28.认识、价值  29心理断乳期  30.心理、社会  31.个别差异性  32.前提、可能性33.初中;二  34.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5.青年期;未来 36,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37.最近发展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第二节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学》遗传环境学校
教师考试习题集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分章节习题及答案(第6章)
中学教师资格教育学同步练习及答案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