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快速榨干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

如题,任何一家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它的核心竞争力,都来自于实际操作基金产品的那些基金经理们。如果我是基金公司的董事长,如何短时间内榨干手上的基金经理,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呢?

想要榨干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你得找到优秀的基金来,那些歪瓜裂枣们不用你榨干,自然都会被行业淘汰。能担任董事长一职,在这个行业也混时间不短了,人脉圈子总有一些。年龄最好在35-4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基本上是基金经理的回撤稳定,且业绩爆发力十足的黄金时期。

圈子内比较优秀且听话的基金经理,自己就可以挥动锄头挖过来。那些圈子之外的,人脉触及不到的地方。只要足够优秀,悬赏猎头公司也要挖过来。公司至少要有那么2-3个优秀基金经理撑起公司的大局。如果董事长本人就是业内优秀的基金经理之一,那么更好办了。挥舞大旗也能吸引不少慕名而来的小弟。

所谓一个好汉三个帮,给他们仨画图吃饼,最好给投资总监级别的职位。宣扬你的企业文化,你的投资理念。听不听得进去没关系,只要听话就行。到这个级别的基金经理,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投资风格,并且多种风格都能玩得风生水起。那些不太服从安排的基金经理,想榨干比较费时费力。不适合快速出业绩。

招来2-3个顶尖的基金经理之后,你得在30-35岁之间,挑选一些工作五年以上,潜力不错,但尚未成熟的基金经理,或者优秀研究员转型做基金经理也可以。给每个顶尖的基金经理配3-4个该人选。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要求基金经理对其言传身教般的指导。这样很容易吸引到不错的优秀人才入职。

这样做,不但能减轻基金经理负担,还给新人不错的学习机会。对公司长期健康发展是有巨大帮助的。也是压榨基金经理很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你经常会看到很多基金产品简介中,关于基金经理介绍会有两个人,前面那位一般只开口不干活,后面那位一般只干活不开口。一些管理难度不大,但费力费时的基金产品,会让后面那位去管理。而主要拳头产品基本上让前面那位撑起基金公司的牌面。

除此之外,配套资源也要跟上,研究员一大堆随便挑。水平高低大差不差没关系,只要上班不摸鱼,肯卖力干活就行。卖方的研报资源有些是推给你免费的,付费的也买一些。关键数量不能少。

有了上述的公司管理结构,下面就进入正题了,如何榨干优秀的基金经理呢,第一条也是最基本的一条,让公司隐形的实行996制度。虽然不在牌面上说,但至少得996才行。

在工作强度上,你得安排永远都看不完的研究报告,永远都听不完的电话会议,永远都参加不完的公司路演。因为我们公司的理念就是,只有做足功课,才对得起基民的信任。让全公司所有人都处在一个时间不等人的工作状态。让他们满脑袋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根本停不下来。所以你得经常性的在公司走动,观察基金经理在干些什么,不要让他们停下来思考。只管按你制定的标准流程来,像流水作业一样进行基金管理工作。

这么做,既能给基民交代,也能让基金经理摆脱过多的业绩压力,还未榨干就出现夭折,也能给股东们交代。流水化的作业管理是榨干基金经理最核心的内容,不但能保证业绩不会超过预期波动,也是基金公司赖以生存的经营之道,而制定如何标准化高效化的管理工作流程,这考察一个基金公司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的核心业务能力。

正因为如此,正常上下班都没办法做足功课,所有加班都是自愿免费进行的。这么做即使最后基金产品净值与产品定位,显得不那么尽如人意。那也没关系,至少说明一点,基金经理已经尽力了。如果连续一年都是这样的情况,也恭喜你,侧面说明该基金经理已经被榨干了。基本可以淘汰,选择更优秀的基金经理入职了。

除此之外你得在每次周会上,有意无意的灌输,业绩出于勤奋的道理。举例告诉他们某某某基金公司最近为基民们大赚了多少,这是事实没错的。关键在后面,把那些基金公司赚钱的主要因素归结为,他们的基金经理工作有多么的勤奋!那些小细节里面就有映射着你的宣扬主题。

所以要反复告诉基金经理们:虽然重视结果,但我们更重视过程。尽人事听天命。工作能力不够不怪你,但工作态度一定要勤奋。反正字里行间透露着一个道理:要是你不让公司领导满意,等着我把你给扫地出门。

此外,绝口不提少数基金公司,少数那些偷懒散漫,正常上下班的基金经理。如果那些基金经理业绩还很好更不能提。如果有不识趣的年轻基金经理问起,那就告诉他们,那些基金经理都是祖师爷赏饭吃,天赋异禀。如果他们勤奋的话,比他们现在更加辉煌!

哈哈哈!事实真是如此吗?那些基金经理真是天赋异禀吗?如果你有这些想法,就大错特错了。他们只是用对了研究方法,掌握了一套真正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资方式而已。也只有他们才是真正能在市场里活得最滋润的成功人士。你硬要说他们“聪明”吧,也算聪明。至少比绝大多数正在苦苦挣扎的基金经理要“聪明”得多。

那么压榨到什么程度才算榨干呢!这是本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是男性,最大程度榨干一名男性的工作精力,据我多年观察,有两个易于观察的指标。一个是秃头,一个是阳痿。事实上,优秀的基金经理们有几个不阳痿,不秃头的,真不秃头不阳痿还有优秀的基金经理,那是我刚刚说过的极少数人。

如果一个基金经理,在你这里干了半年,头发没有日渐稀疏。说明工作强度不够。必须上强度,有强度才能出成绩。这个和体育竞技运动一样道理。头发掉得越快,说明你的压榨效果越好。

如果两年下来,全公司基金经理都变成秃头或者白发甚至集体阳痿。恭喜你这些人大概率已经被你压榨得一滴不剩。可以末尾淘汰一部分,再补充新鲜血液进来。能做到铁打的公司,流水的经理。那么你这家基金公司就已经很成功了。没办法,这个行业竞争太激烈了。只靠他们出不了五年公司会垮。

榨干的另一个指标阳痿,稍微不太好观察。但是也有办法的,可以每个月组织一次公司小规模的团建,不需要公司所有人参加。只对公司特定对象送温暖。表达领导对员工的人文关怀。

具体实施办法有很多,比如时间紧张可以就近可以安排去KTV找小姐姐陪唱歌喝酒。如果时间充沛一点,可以安排去三亚海滩,找些泳装美女们一起联谊。总之一定要有年轻女性在场。

你要观察这些基金经理的一举一动,如果这些基金经理们,在美女搔首弄姿中保持着两眼暗淡无神;在年轻女性扑鼻而来的荷尔蒙中依旧坐怀不乱。所呈现出来的现场气氛,让你感觉到,他们秃头的身体和纯净的灵魂,有一个已经住进了庙里。那么我恭喜你,他们已经被榨干得所剩无几了。

有人会有疑问,他们如此忙于工作,缺少时间陪父母妻儿,家庭会不会不和谐呀。现实情况是反而促进家庭和谐。因为他们还是每周有一天的时间陪伴家人的。那些精力没被榨干的基金经理们,回到家中无所事事的话,难免要多折腾一两个娃出来。加重了经济负担。都知道在北上广深养一个娃,有多花钱多累。

这还算好的,如果精力旺盛,手脚无处安放的基金经理,下班不回家。勾搭上了别人家闺女,或者干些隔壁老王的事情。你说这维持家庭岂不更困难。还不如把基金经理的精力全部消耗在公司上。既减轻了家庭负担,又促进了夫妻和谐。秃头和阳痿比起养娃和出轨。是不是更好接受一些?虽然看起来像歪道理,可现实生活就是这么魔幻。这些拿着百万年薪的基金经理们,如果有钱有闲精力旺盛还不受美色诱惑,其实也挺难的。

我刚刚说的这些,其实很多基金公司就是这么干的。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在那两个压榨指标和如何流水化作业,很多基金公司都没搞明白。压榨基金经理也不全怪基金公司,行业特性决定了如此。一个基金经理从花骨朵到绽放。辉煌期一般不过五年时间。很多都是业绩一两年出彩就淹没了。如果五年之内,不把他的最大剩余价值给完全压榨出来,不是基金经理被淘汰就是你基金公司被淘汰了。

更何况整个基金行业的人员流动性非常快,你留着慢慢培养他,希望他在公司干一辈子?说不定人家一旦成熟了,羽翼丰满就飞了,就等于给别人做嫁衣了。所以单以这个方面来说,公司与经理之间目光越来越短视,也越来越恶性循环。

既然研究很深入,所有的公司与行业信息又非常迅捷。为啥很多基金公司的产品业绩还是靠天吃饭呢?行情好,大家一起赚钱。行情不好,又跟着一起挨饿。这还得从头说起,在20-30年以前,信息技术还不够发达的年代。掌握信息优势是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

可现在不一样了,任何重要消息在全球金融业传播,不会超过半小时,甚至很多都是实时变化的。现在你想要任何一家上市公司的详细资料,不用像上世纪一样邮寄,发传真。然后整理上下游资料,最后才能把你需要知道的全部了解到。现在所有公开资料都在服务器里存储着,你想知道的任何事情,早就给你大数据统计出来了,只要付费就行了。还不够的话,那些卖方研究员,你也可以马上找到他(她)。何况每家基金公司还有研究员,帮你去整理那些资料。所以几乎不用费任何脑筋,就能拿到你需要的资料。

正是由于行业大多数基金公司都有信息优势,所以也就没了优势。每家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都可以摸得清清楚楚。这也是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越来越容易被识破的原因。在信息泛滥的年代,大多数基金经理们,实际用于交易思考的时间越来越少,信息越快捷反而越来越忙。经常有忙到晚上9点以后甚至12点,还在与研究员讨论上市公司。而且每天都是如此。

为啥越来越忙?因为内卷越来越厉害了,大家都在忙于吃进去各类市场信息和公司信息。生怕别人知道的我不知道。这个过程,和家长送子女上培训班越来越多,培训时间越来越长,培训费用越来越高。其实逻辑是一样的。

以上的压榨方式,放在很多行业比如互联网IT都是行之有效的。或者说算是比较通用的管理之术。但是用在证券基金行业里面,是有很大问题的。这才是我要说的关键点。因为基金行业本质上不是体力脑袋和脑力劳动输出就能创造价值的,它不是完全正相关的关系。

现在的基金行业,不是大家不愿意输出,而是过度输出了。这么多年下来,你发现整个行业,过度勤奋并不会增加资本收益率。但是你想要大家不勤奋很难,能当基金经理的人,大多国内名校研究生毕业居多还有一众博士和海外名校海归,即使一部分私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不是名校毕业,也都是老股民一步步摸爬滚打走出来的。

这些人在学校里面几乎都是学霸类型,勤奋不勤奋,可以去学校看看就知道了。一天只睡4-5个小时的大有人在。毕业之后,在基金公司疯狂压榨下,在岗位上大好前程等着。只会更拼命更努力。想不秃头想不阳痿,可能吗?很多突然病倒,很多过劳死都高发在这个行业。你看到很多基金产品的业绩,都是他们用身体用命拼出来的。

很多人会说,享受高薪福利,拼命是应该的。人家大医院的医生护士不一样很拼。还没有他们赚得多呢。这么说也无可厚非。但是医生护士远没有基金行业淘汰率高,一个医生可以在一家医院工作十年以上很常见。但基金经理在一家公司工作十年是比较罕见的。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不是我想说的重点。基金公司与基金经理都在内卷,都在费力不讨好。不讨好到靠拼命来获得业绩微弱提升。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过度压榨的原因在于,基金公司太想要确定性了,控制回撤与风险降低的是为了增加确定性。仓位上每个标的,一定都是最确定性标的才能持有。不断要求基金经理们,都想要把投资上的不确定性降低到能力极限。从而实现净值增长的确定性。最好把风险投资干成固定的高收益投资。比高利贷风险还小,比高利贷还赚钱。

可以说,过度追求确定性是过度勤奋的直接原因。可以说是整个基金行业一场灾难。导致不论公司还是员工,工作效率极其低下,时间精力浪费非常严重。长期看,公司与基金经理相互损耗的双输格局,导致行业越来越难以出现长期优秀的基金经理。能昙花一现,高光一阵子算很难得了。

而基金经理呢,他也在追求确定性,希望把所有标的研究得透透的,只持有自己认为一定会赚钱的逻辑,他才会出手。也正因为如此,才会拼了命的工作。工作到半夜2-3点还在思考投资逻辑的确定性,并和研究员在微信QQ上留言着。睡三个小时,早上六点又起床,赶到公司继续讨论。类似的场景,我相信大多数基金经理都感同身受吧。

曾经我也像他们一样,为了抓死最确定的投资逻辑。他们的勤奋过程,我也经历过。但后来我发现,投资逻辑就想一滩散沙,握得越死,反而流得越快。可市场变化太快,大家都这么拼。你不抓紧时间,就没机会上车了。不但是基金经理,你看那些老股民,哪一个不是书架上堆满了各式各样的投资类书籍。白天看盘晚上复盘,比谁都忙。这些人我身边一抓一大把。

事实上,没日没夜的这么拼。用不了几年,我就会被同行淘汰掉。说实话,我自认为拼不过人家,在大学里面就觉悟了。所以我得换个方向,走我擅长的道路。于是经过整整十年的总结与研究试验。我也才算是真正可以从拼命内卷中逃脱出来了。

因为我发现,投资逻辑不能是沙子,确定性越强反而越不容易赚钱。确定性强到一定程度,关注的人就越多,赚钱机会就越小。资本市场里,不论基金经理还是老股民甚至是所谓的韭菜,大家都是聪明人,个个都猴精。没有一个智商低下的傻子。当所有聪明人,都在争夺有限确定性机会的时候。那块骨头有多难啃,可想而知。

不过,那些所谓市场里的韭菜们,也都是聪明人。傻子是不会来这个市场的,傻子压根不知道如何参与。我建议先勤奋起来,不要以为穷人和富人,都躺在沙滩上晒太阳是一样的。

那么投资逻辑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好的投资逻辑一定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实际上我所有赚钱的逻辑,都是有很多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是市场最神奇的地方,也是交易最艺术的地方。好的投资逻辑一定是经常会有变化的。它是具备生命属性的。所以我才在交易思维中,提出逻辑DNA的概念。只有逻辑是活的,它才能不断的衍生发展。高度确定性的逻辑,往往都是逻辑步入中晚年了。一个快死的逻辑,要进棺材里了。怎么可能赚钱呢?

换个角度看世界,如果每天都是确定性的,那这个世界实在太可怕了,生活将是多么枯燥无味的事情,做什么事情,什么结果完完全全都知道。你还会有生活的动力吗?你知道下一个恋人是什么样,结婚之后怎么样,孩子长什么样。你还有认识谈恋爱的激情吗?

那投资逻辑中有多少不确定性是最好的呢?这就相当于你去猜测一个人的未来,年纪越大确定性越强,比如在八十岁的时候,不用猜了就那么回事了。比如30岁正是中壮年,掌握了很多技能和资源。这个是确定性的。能做什么大概也能猜到。但是每个人经历不一样。具体到每个逻辑也是不一样。

所以多少确定性才算最好,并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但有一点相对确定,我的逻辑DNA一定具有很强的生命活力。至于如何衍生如何成长交给市场吧,这才是市场最擅长的。我曾经说过市场如流水。比如雨水淋在汽车挡风玻璃上滑过的路径,一定是最快捷且阻力最小的。我曾经做过很多次试验,无论我怎么用计算机去模拟流水路径。和我真实的把水淋在挡风玻璃上,总是有很大的差别。

不确定性代表着变化,变化才是宇宙最基本的旋律。从小到大,易经道德经里的哲学思想,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这也是我有别于其他优秀同行的最核心竞争力。同样有很多优秀从业者,他们对不确定性研究也有非常突出的成绩,比如混沌投资的葛老大。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交易艺术大师。

只有在相对确定性的基础上,主动拥抱不确定性,才能获得显著高于同行的业绩表现,而且你会越来越痴迷于不确定性。既然过去的都是确定性的,未来都不确定的。如流水的市场,一定会最有活力的逻辑DNA,交给那些深谙此道的参与者。只要用适合逻辑DNA框架的交易方式,赚钱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为不确定性的艺术,实在是太美妙了,凡是确定性的东西,用20%的时间,就能把那些基金经理每天花费80%以上时间研究的问题给搞明白,剩下20%你不了解的确定性,他们花费80%以上的时间也讨不到多少好处。但是你节省了80%的时间,没有公司的条条框框束缚你。你可以创造更大的剩余价值,100%留给自己。而且我多年总结出,一套高效的研究方式。可以让这20%的时间进一步压缩不到10%

如果有人说我就是喜欢碰运气。我觉得也没错,但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为啥十年了,我总是运气很好。总是能碰上呢?难道碰运气没有技巧吗?你行你也可以多多研究碰运气呀,研究不确定性,远比研究确定性所获得的投资回报高很多很多。很多做价值投资的同行,在我看来,是把短期的不确定性做成了长期的确定性。这也是一种笨办法。只是很多坑埋了无数人,只有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说话而已。

如果让我总结一句话,投资是数字的艺术,是艺术的逻辑。这些内容,我都写进了交易思维这本书里。

最后我们来展望一下未来一两个月的A股市场行情吧。我在年前总结中说,去年下半年买港股的南下资金,逻辑不过是套了个马甲而已。三月份的大跌印证了我的调侃。跌起来的时候,一点都不输A股,卖也不是,不卖也不是。那些最近买中概股的出海资金,最近还遭遇了千亿级基金爆仓,大幅抛售导致中概股猛跌腰斩。用一句话形容:在A股凭运气赚的钱,在美股凭实力亏到裤衩不剩。

3月份整体如上一篇所说,大盘整体震荡走弱,沪深300跌幅明显高于上证指数。但千亿以下市值,不少股票最近涨幅却很可观。我在三月份整体收益在12%以上。主要来源于去年下半年试验成果的落地变现。预计4月份表现会比3月份好很多。

因为4月份是传统的年报月,已经披露的上市公司,受去年新冠疫情影响,几家欢喜几家愁。在4月份会继续大幅分化。但是三月份资金流出抛售到月底趋于平缓,目前资金流入依旧相对很弱。弱势平衡下,押注年报行情,对我来说,机遇明显大于风险。很多新募集的基金还在等待机会入场。有不少资金等着卖,又有不少资金等着买,弱势平衡很容易被打破。

在目前行情下,我对大盘就相对看淡很多。只能说缓慢上行的概率与急跌下行的概率,我认为是4-3开。那还有三成概率是什么呢?大盘可能不经意间急跌急涨。只是看急跌与急涨的幅度,导致整个大盘在三维空间里,横向移动的距离是多少。急跌急涨导致整体微弱向上的可能性更大。

你看我说的都是不确定,比较确定的是,在4月份,不管大盘怎么样,有一部分资金都会来买我手上的股票,有资金供给,整体上想跌下去很难,涨起来倒是很容易。但对大多数参与者说,4月份日子会比较难过,可能一卖就涨,一买就跌。如果3月份你不能赚钱,4月份你更难赚钱。

结尾希望各位客官,有时间的话,好好思考一下我说的不确定性。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你就不简单了。最后提一句,交易思维第一季书号仍在审核中,预计5月份能上市,首印初步计划是预售签名版,还请耐心再等上一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科技股看主题指数投资|基金经理投资笔记
易方达郭杰:在坚守长期中追求高确定性的投资
基金暴涨,现在上车还来得及吗?
人最擅长的领域,是他能有效榨干自己的领域
那些年走过的交易之路(1):走入投机
王德英:人工智能提高不确定性问题的准确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