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要用形象思维”——毛泽东写于杭州的八首诗词
 
 “诗要用形象思维
——毛泽东写于杭州的八首诗词
王祖强

        毛泽东一生曾53次到过浙江,对杭州尤其关注和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他外出视察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杭州留下多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是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权威版本,其中就有八首在杭州写就的诗词。
        毛泽东写于杭州的八首诗词,按创作时间顺序分别是:1955年三首《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1957年一首《七绝·观潮》;1959年三首《七律·读报》两首、《七律·改鲁迅诗》;1963年一首《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其中,《七律·改鲁迅诗》属于改诗,其余七首是原创作品。
       从发表情况看,作者生前正式公开发表的只有一首,即《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收录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其他七首情况各不相同。前四首最早发表于《党的文献》1993年第6期,其时正逢毛泽东诞辰100周年,后收录于1996年出版的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诗词集》。1959年所写三首未正式发表,但在社会上广泛流传,故收录于《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的附录部分。
        从写作题材看,前四首属于山水诗,以看山观潮直抒诗人情感;后四首属于政论诗词,以评论时事阐发作者观点。毛泽东的山水诗富于形象、大开大合,政论诗词充满激情、斗志昂扬。不管是山水诗还是政论诗,都极具形象思维,用尽比兴之法。
 
        山水诗:富于形象、升华情感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第一次来到杭州是在1953年12月底至1954年初。当时正在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他在杭州前后住了两个多月。这期间,他经常爬山锻炼,几乎踏遍了西湖附近的大小山峰。1955年春夏之交,毛泽东到杭州视察工作,并根据医嘱作短暂休养。医生建议他多安排游泳、爬山等活动,以增加活动量。时隔一年再次登临西湖群山后,毛泽东写下了《五律·看山》、《七绝·五云山》;从杭州乘车赴德清县游览莫干山返回后,他创作了《七绝·莫干山》。
        上述三首山水游历诗中,《五律·看山》流传最广。其诗云: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佳人。
        一片飘飖下,欢迎有晚鹰。
        北高峰位于浙江杭州灵隐寺后,与南高峰相对峙,为西湖群山之一。在北高峰附近有飞凤亭、桃花岭、扇子岭、美人峰等名胜。根据毛泽东自注,诗中的“扇子”指扇子岭,“佳人”指美人峰。毛泽东在这首诗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大胆采用比兴手法,将山名加以形象化,构成诗的意境,由虚而实实中见虚。四座山名,原是形象化的抽象,在诗中则将抽象还原于形象,并稍加点饰,便成了有景有人的诗境:在湖西凤凰山飞凤亭之侧,绿树成荫,一派天然好景;桃花岭上的桃花,已经凋谢,但从那里吹来的风,似乎还带有花香,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初夏日暖,使人想起扇子岭,要是寻来这一面大扇子,一定可以驱除溽暑烦热;佳人、美人,在古典诗歌中往往是理想的象征,在追求理想、面对佳人时,既要有饱满的热情,又要持冷静的态度。毛泽东是政治家,诗意也常常带有政治色彩。中间两联实中有虚,包含着对形势的看法;颔联以好景喻大好形势,颈联以冷热喻审慎态度。这是十分切合作者当时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态度的。
        值得一说的是,《五律·看山》是一首五律,这在毛泽东诗词中是比较少见的。毛泽东自己曾说过:“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确实,毛泽东所作律诗大多为七律,生前正式发表的诗作中也没有一首是五律。《看山》是毛泽东诗词中一首质量上乘的五言律诗。
        除上述三首外,毛泽东作于杭州的山水诗还有《七绝·观潮》,为观赏钱塘江大潮后所作。钱塘江是浙江最大的河流,可以说是浙江的母亲河,其支流布满半个浙江。钱塘江在出口处,因其独特的喇叭形和巨大的拦门沙坎,形成了天下奇观“钱塘潮”,以每年阴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所见最为壮观。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到杭州时,毛泽东就曾想去观潮。但由于当时是冬天,不利观潮,只是去察看了江堤。1957年春天来到杭州时,他曾到余杭翁家埠附近,但也没有看到钱塘潮水,感到意犹未尽。1957年9月上旬至中旬,毛泽东先后到河北、湖北、浙江、江苏、上海考察调研,重点了解农村整顿合作社和农业生产情况。9月11日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八日,他从杭州乘车到海宁七星庙,第一次看到钱江大潮,并在返程路上畅游了钱塘江。他感到非常尽兴,回到杭州住地,写就了这首《七绝·观潮》。诗云: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作为一代哲人,毛泽东对水情有独钟,他的诗词中也有许多关于水的名句,如“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等等。与古代的一些山水诗人寄情山水、消极避世不同,毛泽东诗词中的山水充满力量,给人鼓舞,催人奋进。这首《七绝·观潮》更是想象奇特,形象壮阔,恰如战鼓擂、号角起,让人走进壮阔奇景,获得一种情感升华,油然而生一种崇高感
 
政论诗词:戏谑反讽、充满斗志
        毛泽东在杭州所创作的诗词,不仅山水诗极具形象思维,即使是题材严肃的政论诗词,也极富形象、用尽比兴之法。
        毛泽东在杭州所作四首政论诗中,《七律·读报》两首、《七律·改鲁迅诗》都作于1959年底。1959年10月中苏两党领导人会谈后,两党之间的裂痕和分歧不但没有弥合,反而进一步扩大。赫鲁晓夫借中印边界冲突对中国进行无端指责;访华回国途中在海参崴发表的讲话中,以“向往着战争,像一只公鸡一样准备打架,这是不明智的”来影射攻击中共领导人;回莫斯科后,又在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演讲,批评中共领导人是“不战不和的托洛茨基主义”。与此同时,美国的外交策略也发生变化,大讲和平,大讲缓和国际形势,意在同苏联拉关系,对付中国。一时间,国际上掀起反华大合唱。
        从1959年11月至1960年初,毛泽东一直住在杭州。在1959年11月所写《七律·读报》中,毛泽东用反语“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遍找全球侵略者,仅余中国一孤家”,讥诮国际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污蔑。12月,毛泽东又作了第二首《七律·读报》和《七律·改鲁迅诗》。12月4日至6日,他在杭州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国际形势和中共的对策。会议期间,他指示将这两首诗印发给与会者征求意见,后来又作过一些修改。在第二首《七律·读报》中,毛泽东将矛头直接对准赫鲁晓夫,用“列宁竟撇头颅后”,直指赫鲁晓夫将马列主义抛诸脑后;用“敢向邻居试螳臂,只缘自己是狂蜂”的比兴手法,揭露赫鲁晓夫狂妄自大、螳臂挡车的反华嘴脸;用“人人尽说西方好,独惜神州出蠢虫”,反讽赫鲁晓夫的一味亲西方立场。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是这四首政论诗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1963年1月1日,《光明日报》刊载了郭沫若词作《满江红·一九六三年元旦书怀》。1月8日,正在杭州的毛泽东读后颇有感触,创作了一首大气磅礴的和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并于1月9日书赠当时同在杭州的周恩来、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兼秘书长魏文伯及身边工作人员。1963年12月正式发表时,又作了几处修改。全词如下: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毛泽东的这首和词,充分运用了铺陈、比喻、抒情和议论等多种手法,交互结合,相映成趣。上阕开始,由“小小寰球”写到“苍蝇碰壁”,直至“几声抽泣”。大小对比,层层铺陈,形象逼真;讽刺与幽默并用,更见寓庄于谐之妙用。接着连用“蚂蚁”、“蚍蜉”、“西风”、“落叶”、“鸣镝”等比喻,贴切而生动。下阕以短语起兴,从天地运转写到人世变故,情急气近,议论风生。全词笔锋犀利,以其磅礴的气势,无情地揭露、讽刺了美苏两霸和一切反动势力的丑恶本质;号召人民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扫除一切害人虫”,充满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事业必然胜利的坚定信念。
        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在致陈毅的一封信中曾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他自己写于杭州的这八首诗词,形象丰富,语言生动,诗味盎然,正体现了善用形象思维的理念,是现代中华诗词花坛中的奇葩。
 
        〔作者王祖强,中共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浙江杭州 310007〕(责任编辑:戚义明)

来源:党的文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评对毛泽东诗词失律的非议
【九州诗词】精华帖
21国史-人物-毛泽东个性化邮票小版张
闻一多国学诗词社微刊第七十三期《格律诗篇》风采录专辑之(一)
【扪虱谈诗】5 - 7 体裁漫谈
墨香集—名家书毛泽东诗词(41—4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