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2-9-11 15:40:07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 
 

  作者 董韶昱452470河南郑州市登封市中医院

  摘 要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23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112例用纯西医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2.5%,有效率91.7%;对照组治愈率29.5%,有效率67.6%。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突发性耳聋 疗效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多为单耳发病。多数学者认为其发生与血液循环障碍和病毒感染有关,多采用改善内循环和纠正代谢紊乱的方法。2002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23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并取得较好疗效,现做如下总结报告。

  资料与方法

  2002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患者23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130耳),男66例,女54例;年龄12~7O岁,平均44.3±3.6岁;病程0.5~60天,平均10.7±0.9天;其中伴耳鸣24例,伴眩晕l6例。对照组112例(125耳),男63例,女49例;年龄18~79岁,平均48.8±3.2岁;病程0.5~48天,平均9.4±1.1天;其中伴耳鸣23例,伴眩晕12例。耳镜检查:外耳道、鼓膜无明显病变。纯音听阈测试:单耳感音神经性聋232例,双耳感音神经性聋23例,听力损失15dB至全聋。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措施:常规量用ATP、辅酶A、丹参、盐酸氟桂嗪、地塞米松、葛根素、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盐酸陪他定、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物治疗。②治疗组措施: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的基础,并结合中医辨证施治。中药口服:风热外扰者,用银翘散为主;肝火上扰者,龙胆泻肝汤为主;痰火郁结者,清气化痰丸为主;气滞血瘀者,桃红四物汤为主;肾精亏损者,耳聋左慈丸为主;气血亏虚者,归脾汤为主。临床应用时,可加石菖蒲以开郁通窍;耳鸣者,加磁石、代赭石;眩晕者,加天麻、钩藤;气短、乏力者,加黄芪、党参。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针刺治疗:治疗取穴,听宫、翳风、听会、耳门、曲池、阳陵泉、合谷,单耳患病者于患侧取穴,双耳患者双侧取穴,待患者有针感后连接电源,根据患者耐受力而调节电源功率。留针20分钟,中间可随时调节电源功率。1次/日,10次1疗程。足底涌泉穴中药贴敷,方选磁石、大黄、乌头尖、吴茱萸各5g,1次/日。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内耳、肝、肾、神门、皮质下5穴位,嘱每日自行按压4~5次,每次持续5分钟,3天更换王不留行籽1次,以加强调节脏腑的功能。

  疗效判断标准[1]:①痊愈:各频率听力范围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患病前水平;②显效:各频率听力均提高30dB以上。③有效:各频率范围听力可以提高15~30dB以上;④无效:各频率平均听力改善<15dB。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讨 论

  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其发病机理及发病原因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大多数观点认为可能与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迷路圆窗破裂等原因有关。故临床上治疗原则多以血管扩张剂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为主。

  突发性耳聋,中医范畴属“暴聋”、“猝聋”等病,病因多由痰火郁结、风热侵袭、肾精亏损、肝火上扰、气滞血瘀、脾肾亏虚等所致。发病机制多因外感风热,循经上犯于耳窍;或素体亏虚,经血衰少,而致肾精耗伤;或因饮食劳倦、过食寒凉,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致水湿不运,聚而生痰,壅闭清窍;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致阻塞清窍;气血不足,经脉空虚,不能上奉于耳,耳窍经脉空虚;或脾阳不振,清气不升所致。故中医辨证治疗多用疏风清热,化痰通窍,清肝泻热,补肾益精,活血化瘀,滋阴潜阳,益气升阳,通经络等方法,结合发病的内外因素及个体特质辨证施治,从而改善临床症状。

  古籍《医林改错》提到:“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脑髓充足,脑神功能正常,则两耳聪明,若有阻滞,故耳实聋”[2]。治疗选穴于耳周听会、翳风、听宫、耳门,可有疏通耳部经气的作用,针刺曲池穴可使脑部供血状况得到改善,以达以通为补之效;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经穴,针刺可达到疏风清热,清肝泻热,化痰通窍之功;阳陵泉为足少阳经穴,“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所以针刺可有通经活络之用[3]。上述穴位的综合应用,可改善耳部血液循环,进一步加快听力的恢复。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灵枢·脉度》记载:“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足底涌泉穴中药贴敷,磁石、大黄、乌头尖、吴茱萸,可起到引火下行的作用,对肝火、痰火、虚火上扰所致耳聋耳鸣者,效果显著。而中药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可起到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突发性耳聋诊断依据和疗效分级[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32(2):81.

  2 王士贞,主编.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84.

  3 王钥.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22(4):33-3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鸣方治疗气滞血瘀型突发性耳聋疗效及睡眠质量评价_吴迪
耳聋背后有隐情:突发性耳聋立即就诊 3个月以内最佳治疗时间
中耳炎术后发生耳鸣的原因解析
治突发性耳聋
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
热敏灸法治突发性耳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