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国民性研究
应以发展眼光看待国民性研究----沽渎
 
山人博写了〈鲁迅的国民性研究为什么是一条死路〉一文,俺读后觉得与山人在基本观点上有认识上的不同,所以提出来希望与山人讨论!
 
国民性问题是一个中和问题而不是一个极端问题,它不会因否认或承认与否而消失,相反,人类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会不断扬弃或修正自己国民性中的劣根性。关于国民性研究主要解决的是社会群体心理在共世态下的共时性差异化问题,生活在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国家或民族存在共有的社会心理特征也存在背离上的异化。在国民性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关注的是国民性变迁和国民性重塑问题。一句话,对国民性研究,一定要以发展的眼光而不是以狭隘的眼光来看待它。
 
至于对鲁迅的看法俺个人是两面的,一方面首先是承认鲁迅在针对中国国民性揭露与批判上的作用和贡献,但另一方面又认为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揭露与批判是远远不够的。这说明中国在国民性批判上的能力是呈惰性的,并没有形成一股真正积极能引领社会向上的力量(时髦说法叫正能量),所以才使得鲁迅显得十分的扎眼,也十分的孤单。假如中国有一批鲁迅或一大批鲁迅,那没准中国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
 
另外,也不必对鲁迅要求过高和求全责备,鲁迅的批判毕竟只是一种文学性批判,而且也显得过于支离破碎了,还远没有达到国民性批判所要求的高度。这有鲁迅个人认识上的障碍,也有他能力上的差距,更有社会大环境不允许下的制约。鲁迅的可贵在于他可以不顾社会大环境对他的制约,放下面子,放下自卑,将国民性中的劣根性无情地袒露出来。鲁迅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正义的化身,他不过是一个独立的思想者和一个敢于大声说话的人。
 
关于国民性的惰性,国民性的惰性根植于劣根性的自卑,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有,但会在程度上有区隔。关于一个民族的自卑,可以举一个小例来分析说明:日本人把(America) 按译音翻译成:米国;而中国人也按译音却翻译成:美国。中国人一定觉得中国人翻译得好听,但中国人却很少会想到好听所反映出的是中国人的一种献媚恭维心态,而这种献媚恭维心态的背后所掩藏的是一种民族自卑心理。相比较下,日本人的“米国”是没有“美国”那么顺耳好听,但这也刚好反映出日本人的心理是平的,也少去不少献媚恭维的心态甚至是自卑心理。当然有人会说日本人更自卑,这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BBC每年都有全球调查,日本人连年高居第一,一直是最受世界欢迎的。你可以说这是自卑换来的,你也可以说这是自信换来的。这本就不需要有一个一致的标准。
 
看国民性还是需要以积极态度来面对,英格尔斯就以发展的眼光认为,研究国民性就是研究“人的现代化”,即:研究人性的现代化。因为社会大众的社会共同心理是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的。而对国民性研究的认可能最终体现出的就是:一个民族的一种自省能力!缺失了这种自省能力也就等于缺失了前行的方向,而当下中国所暴露和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也一定程度上从反相证明了这种自省能力的低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对现代化的苦苦追寻——《阿Q正传》《边城》备课札记
当时我们觉得我们民族最缺乏的东西是诚和爱”――鲁迅论国民性
浅论鲁迅作品中的“看客”形象(二)
改造国民性: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从没如此通透过,直到读了这本大师之作
鲁迅的精神遗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