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11,超现实的电商马拉松

36氪微信号:wow36kr


3 分钟 10 亿,38 分钟 100 亿,全天 571 亿,移动端 243 亿,移动端渗透率 42.8%。


全球第一?前年就是了好吗!


这是阿里巴巴 IPO 之后交上的第一份双 11 成绩单。昨天是 2009 年以来阿里巴巴的第六个“双 11”购物狂欢节。过去五年里,双 11 的交易额不断攀升,推动阿里巴巴的零售业务逐渐完成了从淘宝到天猫的转型,也成为中国零售行业的风向标。


即使今年,阿里巴巴突然告诉大家,三年前双 11 已经成为他们的注册商标,要求合作媒体不要发布竞争对手的双 11 广告(主要是京东发布的一系列针对天猫的广告)。但是就像雾霾丝毫不能影响北京马拉松的热度一样,电商行业全员参与的热情也没有受到影响,区别只在于跑全马、半马还是迷你马。



中国电商,全球狂欢


京东和阿里巴巴毫无疑问跑的是全马。京东发出了一份的公开信,批评阿里巴巴有违开放精神,然后开启了他们长达 12 天的漫长促销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号店今年主推的营销活动就是“比京东便宜 50 元”,他们正在试图改变其“网上超市”的定位,京东的自留地 3C 产品成为切入点。一号店还在时代广场买下了巨幅屏幕广告,“双 11 是人类的”。



完全没错,今年可以称得上是双 11 国际化元年,因为阿里巴巴真正做到了“买遍全球,卖遍全球”。天猫国际、淘宝海外、速卖通等首次参加“双 11”。香港、俄罗斯和美国成为商品输出目的地的三甲,而美国、日本、韩国成为最受中国买家喜爱的产品输出国。


生来国际化的亚马逊,过去几年在中国市场一直很沉寂,他们赶在双 11 之前高调发布了海淘战略,开通海外 6 大站点直邮中国的服务。中国大陆的消费者能通过亚马逊购买到来自美国、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的共计 8000 多万种国际商品。


对了,还有当当网,转型时尚电商的战略不只是说说而已,双 11 他们的头屏变成了女装的海洋。甚至电商以外的玩家,比如正在从媒体向零售和服务平台转型的汽车之家,他们接受了用户 37117 辆汽车的订购,并且启动了全款购车业务。而且真的获得了 2500 名全款买车的用户,金额超过 2 亿元。


小米号称自己是天猫和京东之外中国第三大电商网站,但是他们把自己双 11 的主战场方到了天猫上,推出了 1799 的特别版小米 4,矛头直指魅族和华为。还有 599 元的红米 1S 4G 版,这个价格要已经不给对手留任何价格空间了。


当然,最后小米、魅族和华为都是赢家。天猫双 11 单店销售额最终排名前十的分别是小米、华为、海尔、林氏木业家具、优衣库、韩都衣舍、JackJones、罗莱家纺、魅族以及全友家居。


小米的 15.6 亿元销售额是去年 双 11 的三倍,他们原来的目标是 10 亿元。昨天晚上 10 点之后,小米官方旗舰店,售出的手机已经突破百万,仍然能保持着超高的流量,但是除了红米 1S 已经无货可卖!


华为虽然在天猫上以 10 亿对 15 亿输给了小米,但是他们把力量均匀用在了几大电商平台,夺取了另外五个第一。



服装类的大赢家优衣库代表了海外品牌和国内电商的共赢,还有 Zara 和无印良品,就差一个 H&M 了。LG 生活馆的旗舰店也落户天猫,这家旗舰店的真伪还引发了京东和天猫之间又一段公关战。


但是无论是哪个平台何家品牌出风头,不容置疑的趋势是电商正在加速整合,服务和商品正在加速品牌化。用户、流量和口碑都在向寡头集中,无论是平台级的寡头还是细分领域的寡头。对于中小卖家来说日子越发艰难。


品牌催化移动端的用户习惯,已经形成品牌忠诚度的用户更习惯在移动端购物。反过来更适应移动端的品牌会获得更多用户,从而实现正向循环。


阿里巴巴对于移动端渗透率这个指标异常重视。Q3 淘宝的移动端 GMV 占比 35.8%,双 11 当天阿里把这个指标提升到 42.8%。这个数字在短期内当然会下降,但是长期来看还有增长空间。


京东移动端订单适量占比 24%(GMV 占比应该低于 24%)。在垂直电商中,聚美优品 2014Q1 的移动端 GMV 占比达到了比较惊人的 49%。一号店今年 Q2 移动端 GMV 占比 28%,5·18 活动当天,移动端占比达到了 54%。聚美发起了闪购模式和海外直购模式,一边希望加强移动端的优势,一方面希望重建消费者信任,今年以来他们一直处在忽高忽低的信任危机之中。



垂直电商曾经被认为是骗局,但是今天所有人都需要认真对待了。他们借着移动端用户井喷的大势而起。聚美和一号店已经是前辈了,美丽说、蘑菇街特别是刚刚拿到腾讯 3.5 亿美元天价 C 轮融资的口袋购物,都可以称得上风头正劲。


这些新贵并没有前辈那样喜欢打价格战,而是不约而同的采取了重点发优惠券、主推特色低价商品的方式迎战双 11。


最后的最后,不能忘了另外一家“电商以外的电商”:什么值得买!他们早早就开始预热“双 11 购物攻略”,“折扣商品时间表”。用户可以看到各大网站特价清单、秒杀攻略。类似的还有豆瓣东西,他们在页面上已经标上了显眼的“11-11”,用户可以发布自己的双 11 豆列,也能参考在显眼位置的购物攻略和其他用户的精选豆列。



电商的“黑客”马拉松


如果只有现实的业务和销量的比拼,那么双 11 未免显得热闹有余成色不足。


这是阿里巴巴的第六个双 11,但是却是蚂蚁金服的第一个双 11。今年开始天猫向用户提供分期付款业务。京东也是!因此对网站的支付系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双十一全天,支付宝移动支付交易笔数达到 1.97 亿笔,同比增长 336%。蚂蚁金融服务集团 CTO 程立透露,为迎接今年双十一,银行系统的承载能力已经达到去年的两倍以上,同时支付宝的云支付系统也在今年封顶,日支付处理能力达到了 10 亿级。最后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招商银行和中国银行的支付系统都遇到了问题,很多用户抱怨无法及时付款,但是支付宝这边运行平稳。


阿里巴巴早就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们在双 11 之前的一周开展了“天猫宝”的营销活动,让用户提前充值,换取领取红包的抽奖机会。


购物前的流量暴涨随后转化为物流系统的压力,阿里巴巴 571 亿元的交易额超出了陆兆禧的预期。邮政总局原来预期双 11 的包裹数量 5 亿,最终的包裹数量超出预期 15%。仅阿里巴巴的包裹就有 2.78 亿。


面对积压的订单,商家只能把希望寄托于物流公司靠谱。但是大公司都在试验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魅族,他们的第一单甚至在 0 点 12 分就送达用户,靠的是实体店员工人肉送货上门。小米的办法是和物流公司紧密合作。


6 大快递设置了专门的小米项目组,货品提前准备到全国的小米之家,启动同城快递绿色通道。顺丰还单独购置小米专用服务器,在 10 月底前也做了多次的联合测试。虽然小米第一单 6 点 50 才到,但是 11·11 全天就发出了 94 万单。



也许在明年,我们可以看到利用大数据赶在用户下单前提前备货配送的例子,这是 Amazon 已经在做的事情。或者明年我们可以看到京东用无人机配送双 11 首单,或者无人机和刘强东一起抢第一单。奶茶妹妹的男朋友很喜欢每年体验一次当快递员的感觉。


说起奶茶妹妹,她作为产品经理的微软“小冰”和京东合作,赶在双 11 把京东的数万个类目商品的近千万条信息接管过来起来,配合微软的搜索引擎 Bing,形成了覆盖整个互联网电商和兴趣类目的大数据分析。微软小冰会根据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析,通过实时决策系统,决定对特定用户的内容推荐角度,并带有鲜明的购物达人观点。而且小冰购物技能,可以在其它任何平台上使用。


双 11 就是面向未来的一天,未来的产品,未来的技术,未来流量在这一天提前出现在我们面前。阿里巴巴 2011 年的双 11 交易量不过是今年 Q3 的平均交易量。如果考虑到波动性,那么今年的双 11 可能就是指明年一个一月一遇的流量高峰而已。


但是消息也不总是好的,双 11 引发的问题层出不穷。特斯拉和天猫的活动传闻被美国官方叫停,最后低调降级处理。阿里巴巴全员着装的“翅膀 T 恤”,传闻是淘宝上供应的盗版,引起了原创设计者的愤怒。不出意外的话,未来还有退货率居高不下、某电商 GMV 造假、快递爆仓野蛮分拣之类的消息传出来。


但是大多数互联网人都是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相信高速成长带来的问题,总会被更高速的成长解决。


[36氪实习作者张颖和罗霄对本文有重大贡献]


经过几年的运营,“双11”早已从阿里自家的节日演变成为所有电商的“狂欢”了。但毫无疑问,阿里作为“始作俑者”,依然是“双11”最大的赢家。那么,“双11”喧嚣背后的阿里是怎么样的?“双11”的未来该走往什么方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查看《一个春节般的“双十一”,喧嚣的背后很深沉》。



关注互联网创业
微信号: wow36kr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抖音,靠什么让创作者赚到800个亿?| 艾问人物
谁是新电商之王?
是谁“杀死”了淘宝?
淘宝网宣战拼多多,谁才是阿里巴巴的心腹大患?
京东营收为何远超阿里?直营模式潜力巨大,或成中国亚马逊
阿里巴巴年终财报:Q4电商称王、阿里云转正,大文娱“蛰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