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绥棱抗联故事会

于兰阁舍身忘死送情报  中共北满省委化险为夷         

        王立刚


王立刚,1970年出生,黑龙江省绥棱县人,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协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会员 ,绥化市作家协会会员,绥化市诗词协会理事,绥棱县作家协会副主席,绥棱县诗词协会副主席,《怒敏河文艺》执行副主编。2005年出版诗集《梦草集》,2016年完成长篇小说《大河儿女》,中篇小说婚姻三部曲《冯扣儿》,《薛小丫》、《蓝雪儿》。三幕话剧《春风拂过努敏河》,故事集《绥棱新传说》等。

1、突变

      1940年秋末冬初,老金沟。

      远远望去,老金沟笸箩形的山,像一座大屏风高高的耸立着。这沟谷里有一条小河,出金子,过去有许多人在这里淘金,鬼子一来,有好多年没人淘了,所以叫老金沟。老金沟南北走向,东面山和西面山两山对峙,中间是一条狭长的沟系,沟系的最东端凹下去,拐了个深弯,尤如一个钩子,地势险要,谷深林密,人迹罕至。后山密林深处错落着几顶破旧帐篷,这就是北满省委机关驻地。在驻地附近的密营中零星隐蔽着伤病员,还有一个被服厂。

      北满省委书记金策此时正在帐篷里思考着目前严峻的斗争态势。入秋以来,日本鬼子调动了大批人马,千方百计地侦查我北满省委的驻地,妄图一举破坏我北满党组织,扑灭小兴安岭的抗日烈火。由于敌情紧急,跟随省委活动的第六支队也已远离老金沟,连警卫员也都外出执行任务去了,省委驻地就只剩下他和省委秘书全昌哲和爱人安景淑三个人。半月前,金策派交通员于兰阁到七百里外小兴安岭南部的臭松沟-------三路军总参谋长许亨植和十二支队营地哪里送信,到现在还没有音信。金策走出帐篷,看着满是秋意的群山,不禁为于兰阁有些担心起来。

      十二支队营地,臭松沟。

      许亨植仔细的打量着眼前这个黑瘦精干的汉子,刚从老金沟送信来的交通员于兰阁,心里仿佛放下了一块沉重的石头。许亨植直截了当的对于兰阁说:“现在情况真是十万火急,你来的正是时候。一个省委交通员叛变了,他供出了省委在老金沟的地址和兵力急缺的情报,目前这个叛徒已被我军控制。他供出敌人已在几天前派出一股武装特务,化装成持枪投奔抗联的老百姓,直插老金沟。为首的是一个十分熟悉老金沟一带情况叫邵振鹏的土匪。由参谋部这里派部队去老金沟已来不及,派人送信又没有既熟悉道路又知道省委在老金沟准确地址的人。

     于兰阁听后十分震惊,只觉得后脑飕飕的直冒冷风,他知道省委机关已处在万分危急之中。如果敌人的阴谋得逞,北满省委将被破坏,六支队将遭到伏击,被服厂将被捣毁,省委领导、伤病员和被服厂人员将遭不测,这对整个北满的抗日斗争来说,其损失和影响将是不堪设想的。

     许亨植郑重的把一封用软纸写的密信交给于兰阁,语调缓慢沉重的说:“这个绝密情报,你要亲手把它交给金策同志,这情报如果落到敌人手里就会增加金策同志的危险。实在不行,你就把他吃掉,你明天一早就出发。这里到老金沟大约十五、六天的路程,你务必在九天内赶到,不能有丝毫耽误和差错。”

     于兰阁小心翼翼的接过这封十万火急的情报,顿时觉得手中的情报沉重的像一座山。于兰阁把情报揉成一个黄豆粒大小的纸团,小心地放进耳朵眼里,他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双翅飞回老金沟。许亨植看出他的心思,说:“两天的路要一天走完,今晚你必须好好休息,恢复体力。”

     第二天一大早,许亨植亲自把他警卫员的棉袄送给于兰阁。于兰阁匆匆的告别了战友们,拽开脚步向老金沟方向的深山密林走去。

                    2、红眼蛤塘

     于兰阁昼夜不停的一气儿走了三天三夜,饿了就啃口儿干粮饼子儿,渴了就喝口儿草沟子里的水,困得实在不行了,就找个隐秘的榛柴窠子睡上一小会儿。第三天下午,来到了小黑河附近。

     于兰阁隐蔽在树林里,观察着对岸的动静。小黑河一带是敌人控制十分严密的地方。从林子到河中间有二里来地的“红眼哈塘”,塘上面长着不高的塔头草,底下是没膝深的红绣水。要过河必须先过塘,而河的对面正是日本开拓团的一个小部落,过了河翻过山就是哈佳铁路的石长站,日军有兵把守,而且时常有巡逻的鬼子和车辆,白天是无法过河赶路的。

     天一黑下来,于兰阁悄悄的钻出林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儿趟过了“红眼哈塘”,来到河边,躲藏在河边柳树毛子里,等在过河的时机。

     不知什么时候,月亮升上了半空,亮如白昼。小黑河的波浪也泛着点点儿粼光。于兰阁隐在岩石的树丛后,看到拉山的鬼子成群结队的来来去去,听着河对岸的小部落和开拓团大屯子隐约传出的嘈杂声,不禁焦躁起来。看来,敌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加紧了对这里的封锁。于兰阁时刻都有暴露的危险。

     于兰阁的大脑飞快的思考着,如果今晚能在这里过河,躲过开拓团,今晚就可以过铁路,明天白天照样走。可如果今晚过不去河,明天白天就更不好过了。军情十万火急,一刻儿也耽搁不得。事到险处需放胆,于兰阁决定折回林子,从小黑河上游过河,从山背后避开开拓团直插哈佳铁道。

     半夜时分,于兰阁绕过了河,急忙上了山,顺山西坡往回插。估计快到开拓团的后山了,于兰阁放慢了脚步,尽量高抬脚轻落步,避免把厚厚的枯叶踩响。翻过一座小山,随山势往左一拐,于兰阁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原来,由于路不熟,刚才又绕了个大圈子,不知不觉竟闯到了开拓团的北大门口。于兰阁定了定神,伏在草窠里偷眼望去,看到开拓团的房子四周用半人高的土墙围着,墙外是壕沟,屯子中心高高地竖着一个黑铁塔,塔下有鬼子的岗哨来回走动,刺刀在月光下闪着寒光。往前看,通向老金沟的方向,是一片被鬼子放火烧出来的开阔地,中间有卡子,放着岗哨。要想从这里通过,真比登天还难。于兰阁抬头看了看天,东方依稀出现了鱼肚白,天就要亮了。事不迟疑,于兰阁挺起腰身,蹑手蹑脚的转身就往回折,往右转过这个山弯,来到后山,甩掉了敌人。

                       3、阴谋

     就在于兰阁日夜兼程赶赴老金沟时,邵振鹏匪特也在拼命的向老金沟疾进。邵振鹏原本是一个活动在黑嫩平原的惯匪,行凶作恶,无人敢惹。后来投靠了日本人,专门和抗联作对。日本鬼子得知中共北满省委驻在老金沟后,欣喜若狂,找来邵振鹏,让他带领十名匪特,化装成持枪投奔抗联的老百姓,妄图一举消灭我北满党组织首脑机关。

     邵振鹏等先于于兰阁来到老金沟口,他吩咐匪特们做好战斗准备,要打中共一个措手不及。匪特们保持着战斗队形悄悄的摸进沟底。可他们只看到了几顶破烂帐篷和一座木刻楞草棚子在山坡上,四周静悄悄的,也没有什么警卫人员,怎么看都不像一个省委机关。邵振鹏心下疑惑起来,这难道不是中共北满省委驻地?难道是情报出了差错?如果千里奔袭只解决了几个一般抗联,回去怎么向上峰交待。还是先弄清楚情况在做打算比较稳妥。邵振鹏挥了一下手,匪特们解散了队形,装作十分疲惫的样子,向山坡走去。

     金策正在和全昌哲、安景淑研究工作,忽听外面一阵喧嚣,金策示意全昌哲、安景淑提高警惕,自己径直走出帐篷。

     邵振鹏打量了几眼金策,见金策衣着普通,像是一个常年跑山的山里人,其他二个人也是极平常的平头百姓,断定不是抗联,至少不是省委的人。邵振鹏心里落了底儿,谄笑着说:“我们是安分守己的老百姓,可鬼子抢了我们的田地,烧了我们的房子,还杀了我们的人。实在不堪忍受鬼子的欺压,便出来投奔抗联一起打鬼子。可山高林密,转了好多天,也没见着抗联的影子,还迷了路。今个儿碰巧遇到了你们。想在你这歇息几天,还望行个方便儿?”

     事情太过突然,多年的斗争经验让金策感到这些人来得十分蹊跷,省委机关驻地十分隐蔽,他们怎么这样巧就找到这里来了?而且又正是部队不在家的时候。不收留吧,又缺少充分的理由,平常老百姓持枪投奔部队的事也经常有。如果是坏人,他们十一条大枪,我们只三个人三条短枪,很难取胜。不如先把他们安置下来,想办法弄清楚情况,再做计较。

     特务们驻了下来,邵振鹏自以为得计,偷偷的在山前山后都放了岗哨,坐等省委的“大人物”自投罗网。此时的老金沟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上暗潮涌动,剑拔弩张。

4、亲人

     于兰阁躲开了日本开拓团,又往前走了一程,东方渐渐泛白,一夜的疲劳劲全上来了,只觉得又累又冷,又饿又困。要是不暖暖身子,吃几口东西,天亮前很难完成预定路程。借着微弱的晨曦,于兰阁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撮罗子,心中一阵狂喜,三步并作两步进了撮罗子,一屁股坐在干草堆上。刚喘口气儿,就听前面山下人声嘈杂,声音越来越清楚。于兰阁急忙奔出撮罗子,侧耳细听,原来是开拓团方向狗咬得很凶。凭经验判断,这是大批鬼子出动了。

    于兰阁分析了一下处境,发现前有阻截,后有追击,已被鬼子合围了。于兰阁抽出匣枪,准备拼死一搏。忽然从撮罗子后边闪出一个人影来,于兰阁急忙侧身,躲在一颗大树后,刚要射击。就听那人低声急促地说“别打枪,我是抗联的“关系”(支持抗联的老乡),鬼子发现抗联有人来,已经分成几股出来搜山,你快跟我来。”

     危急时刻,于兰阁来不及细想,虽然不敢贸然相信他的话,但身处险地,也确实没有法子可用,于是同来人保持一段距离,将信将疑的跟在他后边。只见来人左拐右拐,那儿难走走那儿,满耳朵脚踏树叶和枯枝咔嚓声。约莫一个小时左右,早听不见敌人的声音了,于兰阁这才松了口气。这时,天已放亮,于兰阁细细的打量起领他走出鬼子合围圈的人。见他是个大个子,穿一件黄布旧上衣,手里拿着一杆猎枪,走起路来像一阵风,一看就知道是个地道的山里通。他确实是我们的人,于兰阁心里有了数。

    “山里通”在前面大声说:“好了,到这儿就没事了。这儿是刚才那座山的后山,鬼子做梦也想不到你能跑到这疙瘩儿来,但今天你白天是不能动地方了,他们正在那边搜山,等天黑后,从这里直接往下走,顺南山绕过去,过岭就是铁道了。”

   “山里通”见于兰阁站在那里没动,猜出了他的心思,说:“我姓关,我兄弟也在抗联部队上。你一过来,我就知道可能往北去。”

     于兰阁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半响只说了句:“今天你要不来,我就完了!”

    “山里通”笑了笑:“我得赶快回去,时间长了,鬼子犯了疑就不好办了。”走出几步又回头说:“你白天可千万不能动地方!”说完大步向山下走,一拐弯就不见了。

     于兰阁目送他消失在密林中,猛然觉得还有许多话应该说,可不但没有说,竟连他的名字都没来得及问。于兰阁找个居高临下、便于隐蔽的地方头枕着胳膊躺在树丛中。此时,林中静悄悄的。不远处小河流水撞击着石头,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偶尔几声山鸟的鸣叫,更增加了林中的静谧。于兰阁想有这么多和抗联心贴着心的群众,日本鬼子想要灭亡中国是多么的痴心妄想啊,有这样的人民,我们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想到这里,于兰阁浑身充满了力量。

 5、绝处逢生

     第六天上午,于兰阁来到大于家密河西北岔子一个河口。出了林子,走过约一百多米的草塘,来到河边。河水平缓,不太宽,水深刚好没膝。河对岸是一片草甸子,一个山角伸出来,遮着一条筒子道。于兰阁过去走过这里,知道附近没有鬼子,挽起裤脚趟过河。

     刚要上岸,一抬头,猛见前面山角拐出一溜儿鬼子兵,有几十个。于兰阁吃了一惊,急忙调头往回跑。鬼子叽里呱啦叫唤了几声,接着就开了枪。于兰阁跟头把式的趟了回来,也顾不得穿鞋,没命的在草趟子里往林子里狂奔。还没跑到林头儿,鬼子已经过了河,枪声砰砰的如爆豆般急促。于兰阁拼命冲进树林。鬼子也已赶到林边,散开人分几路兜网。

     于兰阁不断地变着方向跑。可背上装着粮食、小饭盒和手锯的背包一会儿挂在树杈上,一会儿又缠在藤蔓上。于兰阁急忙摘下背包,仍在树丛和草稞密的地方,拐个弯,跑进了原始林中。鬼子在林子里追了一阵,又搜了一阵,朝林子深处放了阵枪,然后顺山脚向西去了。

     等鬼子走远,于兰阁顺原路往回找背包,只见扔背包那地方,草被踩到一大片,背包已被敌人搜去。于兰阁顿时急出了汗,没有吃的,怎么走路?现在是冬初时节,连松籽和橡子都很难找到,更别说山果和野菜了。于兰阁定下心神,决定边走边找些可充饥的东西,哪怕是动物吃剩下的残渣也好。

     穿过一片榛柴岗,是一片红松林。于兰阁知道,如果在红松林里找不到吃的,其他地方就更不用想了。于兰阁一棵树一棵树的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两把松籽和两个被嗑空的松塔。

     第七天日落时候,于兰阁连滚带爬地下了一个山坡,一屁股坐在草地上,大口的喘着气,只觉得又累又饿,两腿像灌铅似的有千斤重,全身麻木酸痛挺不起个儿。天越来越黑,稀稀拉拉的下起了小雨,后来又夹杂着雪花。于兰阁挣扎着站起身,拄着一根榆木棍子继续朝前走。到了后半夜,于兰阁觉得浑身软的像一团泥,虫子爬上了脸,咬得又痛又痒,也不愿抬手打一下。他已经两三天没正经吃过饭了,肚子饿得咕咕叫,脑子里总是翻腾着与“吃”有关的事情。山葡萄,臭李子,老山芹和煮熟的玉米粒仿佛即在眼前又在天边。于兰阁晃晃悠悠的走着,完全是靠精神力量支撑着整个身心。

    天已大亮,于兰阁忍饥挨饿又走了整整一夜。刚转过一个山弯,只觉得一阵眩晕,整个身子像腾云驾雾一般,瘫倒在地上。于兰阁眼冒金星,耳朵里嗡嗡的像有无数的蜜蜂再叫,意识也模糊起来。他狠命的薅着头发,努力使自己清醒过来,在影影绰绰的迷乱中,突然一棵半人高的白桦树上一块干巴倭瓜皮映进眼帘,于兰阁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知那里来的力量,忽的坐起身,跳起来奔到那颗树下,拨开烂树枝,扒开土,露出一个破茶壶和两个玻璃瓶子。于兰阁急忙把茶壶提出来,打开盖,抠出一块东西就往嘴里送。

    于兰阁吃的是蜂蜜。原来,几个月前于兰阁执行任务时,赶上大雨不停,河水猛涨,被隔在这里。为了节省粮食,尽量找野果子吃。有一天发现一颗大柞树上一个大野蜂子窝。于兰阁锯倒树,得到了好几十斤蜂蜜。等水下去的时候,还剩下许多没吃完。于兰阁在一个旧窝棚里找到了一个破茶壶和两个玻璃瓶子,又在窝棚后找到两个“鲁生”的倭瓜,抠出瓤,都装上蜜。壶和瓶子埋在这棵白桦树下,倭瓜怕烂,就挂在了桦树杈上。不想今日救了急。

    于兰阁吃了蜂蜜,很快饥疲全消,精神抖擞。估算了一下行程,从这里到老金沟还有大约一百四、五十里的样子。于兰阁拿起两瓶蜜,连跑带颠的向老金沟奔去。

6、智擒敌顽

     第八天掌灯以后,于兰阁到了老金沟附近。深夜,于兰阁进了沟,看到帐篷里隐约透出的灯光,长出了一口气,终于提前一天赶回来了!于兰阁迈着轻松的步伐,飞快的向省委机关的帐篷走去。

     邵振鹏设置的暗哨眼睛都盯着金策三人,竟没有发现于兰阁进入老金沟。于兰阁来到金策帐篷前,金策正在临时制的木板桌子前写着什么,神态严肃而镇定。当看完信后,脸色刷地一下子变了。金策转身走到门口,推门看外面没有人,回来轻声对我说:“敌人已经到了,为首的正是那个姓邵的,共十个人。看来,随时都可能出现意外,我们必须赶快研究出对策。”

     于兰阁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悄悄转移不行,弄不好打草惊蛇,反害了附近的伤病员。硬打,敌众我寡,很难取胜。等待部队救援更不行,队伍一半天不会来,敌人狗急跳墙先下手怎么办?经过商量,决定先把他们的人集中起来,再把枪和人分开,最后来个突然袭击。

     邵振鹏也在和匪特们密谋。匪特们等了一天多也没啥收获,既害怕露出破绽,又害怕臭松沟那面抓到省委交通员的事走漏风声,打算明天就下手,先悄悄解决了这三个人,然后在等着钓大鱼------

     这一夜,敌我双方几乎都没有睡觉,都在暗中监视着对方的一举一动。

     第二天早晨,敌我都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邵振鹏看到于兰阁心生狐疑,便上前搭赸。于兰阁说他是附近的山民,上山撵皮子迷了路,才来到这里的。邵振鹏看他又瘦又小,像个小孩子似的,皮笑肉不笑的嗯了一声便走开了。

     每天做饭,都是在全昌哲二人那个帐篷附近做,靠特务们的住处很近。今天早晨却移到金策的帐篷门口做。做好了饭,招呼特务们吃饭。他们害怕露出破绽,没有把架在那边的枪带过来。邵振鹏盛了饭菜,和匪特们一起蹲在地上吃。

     于兰阁盛了多半碗饭,几口吃下去,然后又盛上,看特务们正吃着,便放下饭碗,对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的特务说:“尿泡尿,上哪?”

     络腮胡子翻了一下白眼,嘴里嚼着饭不耐烦的说:“走远点,臊气熏人”。

     于兰阁迅速绕到敌人背后,先把敌人存枪的地方占了,接着抽出匣枪对着特务,大喊一声:“不许动!谁动就打死谁!”

     匪特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的喊声惊呆了:有的端着碗,有的正吃着一嘴饭菜含在嘴里,谁也没敢动。这时,金策等三只枪口也都对准了他们。

     特务们一看前后四只枪对着他们,而且取枪的路已被切断,又想蒙混过去。邵振鹏强装镇定:“我们是来投奔抗联打鬼子的,你们这是干啥?”

     金策严厉喝道:“邵振鹏!不要再装蒜了!你们的阴谋已经败落了,快举起手来!”

     邵振鹏一听叫出了他的姓名,知道大势已去,于是冷丁的踢翻了饭盒,跳起来企图反抗,当即被打倒。其余的一看,反抗就等于送死,这才一个个垂头丧气的举起了双手。老金沟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这正是:兰阁舍身抢敌前,金策巧计擒凶顽。

    七百里驱驰八日,革命英烈美名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记宋铁岩烈士
把汉奸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老岭深处抗联魂【丁传吉】
他身高1米62,却与1米93的杨靖宇齐名,发誓不赶走日寇不结婚
小说百练:兴安杜鹃(张港)
我的爷爷王震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