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忠实去世4周年:一个人、一本书,就足够!

1942年8月-2016年4月29日

20世纪初,有三位作家在自己小说中写的对话特别出彩、特别活灵活现,以至于读着对话、耳边就能想起这些方言对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这三位作家是:张爱玲写上海老阿姨;老舍笔下的北京人;以及陈忠实的心血“白鹿原”。

比如,这样的句子只有用陕西方言读起来才接地气儿、才有味道:“你悦意了顶好;不悦意也没啥,咱们过去怎样,日后还是怎样。你今黑间思谋思谋,明儿个给我见个回话”

在世的时候曾有朋友问过陈忠实一个问题:“回眸已经逝去的年月,你觉得自己最成功的是什么呢?”

陈忠实说:“那当然是从八二年到九二年下狠心蜗居在白鹿原北坡的祖屋里,完成了一系列从短篇到中篇、长篇的创作,特别是做成了《白鹿原》。”

确实,一个人、一本书,陈忠实、已足够!

问题是小说“白鹿原”竟然写了有整整十年之久吗?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夏天,陈忠实住在长安县的一家旅馆里,为了写小说每天去查阅县志和文史资料。

一天晚上,陈忠实跟一位年轻作家把酒“谝闲传(聊天)”。年轻作家问:“你用得着到长安摊时间下功夫查资料?你到底想弄啥?”陈忠实的回答是:“我想给我死的时候有本垫棺作枕的书。”当时他正写的这部小说是:《白鹿原》。

百年后未必有人记得什么刘永好,马云,记得头品大员,但是可能会有人会在看白鹿原,会对白嘉轩、白孝文、黑娃或田小娥感兴趣,而作者的名字是陈忠实。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史书上记载帝王将相、宏大叙事,而小说记录普通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伟大与渺小,光荣与黑暗。

创造历史的人无疑是大人物或英雄,背后的小人物、芸芸众生则是底色、是苍凉手势下的日常生活。

陈忠实记录了一个典型农业社会的剪影在大时代下的激荡。死亡,性,欲望,道德,信仰,一个个小人物的人生勾勒出一部史诗。

一般理解里的80年代总是会说1988年清明节前后,陈忠实开笔写《白鹿原》的草稿。陈忠实打开一个大16开的硬皮笔记本,写下开篇第一句话: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这是发表的《白鹿原》开篇的第一句话。

写作的那段日子,陈忠实过得很拮据,他说:“写《白鹿原》,我的心情非常复杂,生活也遇到非常大的困难——娃上学快交不上学费了。我给老婆说,我回原上老家去,去写,你给我多擀些面带上,吃完了回来你再擀。这事弄不成,咱养鸡去!”

直到1991年腊月廿五的下午,陈忠实在原下祖居的屋院写完《白鹿原》书稿的最后一行文字并画上最后一个标点符号。

“那是一个难忘到有点刻骨铭心意味的冬天的下午”。陈忠实说,当时他的两只眼睛突然一片黑暗,脑子里一片空白,陷入一种无知觉状态。

“眼前的小圆桌上还摊开着刚刚写成的最后一页手稿纸,似乎还不敢完全相信,这个长篇小说真的就这么写完了!”

陈忠实回到城里家中,开门的是妻子。陈忠实说:“完了。”陈忠实妻子也平淡地回了一句:“完了就好。” 

在把稿子给了出版社大约10天后,陈忠实收到了出版社的来信,读完信,陈忠实从沙发上跃起来,大叫一声,又跌趴在沙发上。

平静下来之后,陈忠实跟妻子说,可以不去养鸡了。

的确,陈忠实不是一个养鸡的命。

其实,陈忠实的“白鹿原”不仅仅只写了三年。

很少有人知道,《白鹿原》的第一稿大概在83到84年已经写成,后来恰好陈忠实偶然参加一次会议闲聊得知《百年孤独》即将出版,出版后陈忠实拿到了一本。用陈忠实的话说,看了这书是大吃一惊,巅峰了他所有的写作认知,然后倔强的陈忠实花了几年时间重写“白鹿原”,才有了90年代最终面世的版本。

一个作家只写一本爱惜羽毛的作品是奇迹,一个作家能把已经成稿的作品重新再写无疑更是奇迹。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南坡一个小村子,父母是地道农民。

13岁那年,靠卖树为生的父亲无力承担两个儿子的学费,只得弃小保大,让当弟弟的陈忠实先行休学。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的休学,改变了陈忠实的命运。

15岁初中二年级那年,陈忠实偶然读到赵树理的小说《田寡妇看瓜》,心想这些农村的事我也能写,就在作文本子上写下第一篇小说《桃园风波》,一个因为果树归公引发各种矛盾的故事,获得语文老师很高评价。从此开始,陈忠实与文学结下了难解之缘。

不幸的是,陈忠实高中毕业时大学招生名额锐减,成绩在班上前三名的他名落孙山!读大学中文系进而当职业作家的梦想破灭了,命运把少年陈忠实抛回到黄土高原。

陈忠实经历了青春岁月中最痛苦的两个月,陷入六神无主的失重状态。父亲沉默了许久后无奈地说,“当个农民又如何,天底下多少农民不都活着嘛!”

此后,20岁的陈忠实选择了到村小学当教师。陈忠实不知道父亲比他更痛苦,二十多年后,老人患癌症去世前对他说:我对不起你,休那1年学,让你错过了20年啊!陈忠实听了浑身战栗,久久无言。

在老屋晦暗的墙上,陈忠实写下了他的座右铭———不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也成为陈忠实一生的指导。

1977年的一天,陈忠实妻子开玩笑说陈忠实天天写作,“没啥用,挣不了钱”。正好陈忠实一个朋友徐剑铭在他家聊天,身上揣着一张几十块钱的稿费单,就递给陈忠实妻子看。陈忠实妻子拿着看了半天,说了句“啥时咱忠实也能拿到这些就好了”,这句话,坚定了陈忠实写下去的决心和信心。

两年后的1979年,陈忠实的《信任》荣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陈忠实以此重归文坛。

正是文学上死而后生的默默前行,加上长期的农村生活,对陈忠实日后的创作起了决定性的影响,陈忠实对中国农民、中国农村的理解和了解,正是那些年完成的。这为《白鹿原》的诞生,植下坚实厚重的文化底蕴,获取了丰富生动的真实素材。

陈忠实是朴实的关中人。

《白鹿原》问世之前,陈忠实穿着像个农村进城务工的包工头儿。据说无论谁找他闲谝,他都接待,但一语不和就会撵人,而且绝不客气,仍是短语:走走走,赶紧走,额(我)还有事哩,来人便得狼狈逃蹿。那时,陈忠实抽的烟是味道极重的劣质烟。

陈忠实说,日他妈,咱没钱,抽这烂怂烟便宜么,劲儿大。

《白鹿原》问世后,陈忠实名声大噪,比起版税收入和他爱抽雪茄的高昂消费,陈忠实曾坦言,真正让自己“脱贫”的是影视剧改编带来的改编版权费,但他穿着仍是一身包工头的朴素,他的尊严全在内心在心灵深处。

有次,一位高官居高临下地说他,你在《白鹿原》之后咋再不写啦?你要体验生活嘛,要学习讲话精神要深入群众嘛什么什么的一大套官话。

陈忠实只回复了一句话:你懂个锤子!


但陈忠实对于普通人却非常客气,像陈忠实的名字:忠厚、实诚。

多年前一次活动,陈忠实是嘉宾。陈忠实面对那些活动方招待晚辈的态度,已经不能说是“客气”,简直可以说是“诚惶诚恐”。这与修养礼节无关,陈忠实是发自内心地见不得小辈们为他忙前跑后。

应该说,陈忠实的忠厚远超“平易近人”的程度,不是有没有架子的问题,而是根本不知道架子为何物。

那些年,陈忠实在文坛的地位,堪比今日的马云之于商界、马化腾之于IT,陈忠实这样的人竟然这么容易打交道,对于见惯了文坛大咖、文人大架子的人来说,简直匪夷所思。


再有就是一次,一位和陈忠实有些交情的老作家讲,有次采风,主办方组织作家们坐滑竿翻山,陈忠实不好意思被农民乡亲们用滑竿抬着,竟然放弃登山自己溜掉,最后是从山下绕行过去。

相比今日吆五喝六、坐豪车、臭显摆,依然脱不了低级趣味的所谓名流们,陈忠实不知道高贵到哪里去了。

1992年11月21日,陈忠实送别路遥:“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无论这个事实多么残酷以至至今仍不能被理智所接纳,这就是,一颗璀璨的星从中国的天宇间陨落了!一颗智慧的头颅终止了异常活跃异常深刻也异常痛苦的思维……”

2016年4月29日7点40左右,陈忠实因病在西安去世。

长安最好的先生走了。

陈忠实送别路遥的话也同样适用于陈忠实自己。

白鹿原上,正是樱桃红了的时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路遥和陈忠实都是后者。

陈忠实为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一座丰碑。

高建群在谈到路遥和陈忠实去世时说:

先走为大,先走是神。

以此纪念陈忠实去世4周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鹿原》之后,陈忠实何以再无佳作?是江郎才尽也另有隐情
他去世了,震痛的何止是演艺圈
陕北3位作家,谁的成就更高?
《白鹿原》:获茅盾奖,卖书赚455万,却曾被当黄书,遭删减2次
陕西文学为什么那么强?
陕西三位作家:路遥、贾平凹、陈忠实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