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溪谷 | 摧毁人们印象中的“圣人老子”,才有真正的老子思想

从古至今,断章取义的《道德经》解读只能让人们看懂一些最容易被当作口号的内容,比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与人己愈多”等等,如果仅看这些只言片语,毫无疑问,一个和上帝相似的、博爱众生的、无私的,超然物外的高尚形象跃然纸上,但那是宗教化的“太上老君”,与老子思想无关。

然而,这些人们所期待的“圣人”之治,都可能通过良好的制度设计得以实现。应当说,老子并不直接论述制度设计问题,而是关心制度的理念基石,如果以《道德经》无为思想为原则设计制度,就相当于设计出了“圣人”,它可以为你带来上述一切福祉。

根本原因在于:人们所了解的老子思想,是德治或人治思想,也就是“盼明君”的思想,“依赖好人得势”而不是“选出好人”的政治,再加上老子使用“圣人”一词,更强化了这种错觉,以为老子讲的无为思想依赖儒家意义上的“圣人”,这也是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老子讲“不尚贤”,“圣人不仁”,“绝圣弃智”的原因。 

在《道德经》的话语体系中,老子说的“圣人”:“不尚贤”,不去“选拔”人才,因为人才应当由民众推选上去,不是“圣人”自己安插的“同党”或奴才;也不搞“仁政”(即“人治”),不是什么“仁君”,即“圣人不仁”,权力者不能根据个人喜好特殊照顾任何人,甚至“太上不知有之”,也就是百姓最好不知道他的存在,因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显然,这样的权力者不可能与儒家的仁君有什么关系;此外,无为而治的社会是透明的法治特征,没有不可置疑的“圣君”,也没有阴谋投机存在的空间,所以“绝圣弃智”(《道德经》第3,5,17,57,19章)。 因此,老子讲的“圣人”与孔孟讲的完全不同,严格地说都不能认为是具体的人,而是指代有道的公共权力。

正因为儒家“德治”思维根深蒂固,使人们脱离文字所处的语境,而强行依据儒家或其它价值观对原文做出人为筛选,无视原文逻辑关系,塑造虚假的“太上老君”形象,使《道德经》从精深的思想理论最终沦为虚伪的道德说教材料。


本人专注于老子思想解读、传播与咨询,以及据此分析中外思想问题。相关知识产权是唯一收入来源,每一篇文章都是长期思考提炼的原创观点,独此一家,别无分店;《道德经--无为与自由》是国人的启蒙与醒脑之路。您的转发、推荐、赞赏、购买作品,捐赠都是对思想启蒙的推动力,让思想的火种从您手中传递!  

特别声明:只有忠于原文以及具备自由主义思想者才可能在本作品帮助下进入《道德经》思想,迷信那些离开原文的无数古今解读版本不可能从本作品中找到思考的乐趣。

(老家后门榕树下实景拍摄)

(物流合作商--- 中通快递,有签名版库存,下单即可快速发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学道家与代表人物简介
两千年中国人“有眼无珠”
普通百姓理解的《道德经》 ————大公无私反而能够成就自我
老子第一章-第十一章
道德经·圣人之治
《道德经》第78章 正言若反 原文和翻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