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别让春天的花儿提前开放



巴黎召开全球气候变化大会。这是这个城市继暴恐之后,首次召开全球性会议。

这个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其实每年都开的。说起来已经算是个“例会”。二十多年来,人们在这个会议上争吵不休,就为如何遏制全球气候变暖。那么,开了这么多年,成果如何呢?说实话,不多——这算是比较显白的说法,还有一个比较文雅的说法是:“有进展但无突破”。

全球气候,话说跟每个人都有关系。可为何想达成有效的合作就那么难呢?海平面上升,老家多年不下雪,春天的花儿提前开放,每个人都可能会有切身感受。可要说,坐下来,大家一起商量出一个方案,共同应对气候问题,就免不了出现争吵和博弈。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公平。穷国和富国,碳排放量大的国家和排放量少的国家,难道应该担负同样的责任吗?显然不太可能。所以,利益要分配,责任也要合理分配。可要如何分配呢?是个难题。就算说好了分配方案,签了字,画好押,有人耍赖怎么办?咬他吗?谁咬?都是难题。国与国之间的利益博弈,同样遵循“理性人原则”。而理性人原则从来就是:利益无关,它不关心;利益有关,它很小心。

在澳洲开奔驰的人,不会烦恼他排出的汽车尾气,会影响住在非洲木屋里的原住民。有时候一个国家的眼界和气量,未必比一个开大奔的煤老板更开阔。再说,还有人根本就不相信气候出了问题呢。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前的一个月(没错,就是那次失败的全球气候大会),英国气候变化研究中心遭遇黑客,资料外泄。这些资料表明,多年来,有人人为修改气候变暖数据,夸大气候变暖影响。一时间,气候变暖的结论出现争议,阴谋论四起。科学的争议,演变成了一场谍战戏。

争议归争议,事实不会因为阴谋而改变。哲学家说,人最麻烦的就是有个过度发达的脑袋,其实连北极熊都知道,冰川在快速融化,眼见要无立锥之地。最新的来自联合国的结论是:全球变暖是事实,而人类活动影响变暖的概率高达95%。所以,不要再掩耳盗铃,更不能因为利益之争,模糊了科学共识。

这次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备受瞩目。最终能不能开成“胜利的大会”,还不知道,我们拭目以待。但是,它的确至关重要。因为它是2009年失败的气候大会之后,又一个关键节点。这次会议将商议一个新的具有国际约束力的全球气候协议,以替代2020年即将失效的《京都议定书》。连一向冷静的专家也兴奋地表示:这将是1997年以来最成熟的一次大会,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要我说,其实还有一点让巴黎气候大会显得与众不同。大家都知道,巴黎前不久刚刚发生暴恐事件。暴恐之后,奥朗德曾保证,这个会议会如期正常举行。所以会议如果能顺利举行,是对那些希望天下大乱的暴恐分子最好的反击。再往深了想,暴恐和气候问题,都是需要国际社会精诚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而如今的暴恐之所以嚣张跋扈,不就是钻了几个大国之间利益博弈的空子吗——这跟现在大家扯皮,让全球气候问题日益严重,有相似的病根。气候问题的合作,也是一次国际社会精诚合作的能力展示。

这次会议召开之前,几个关键大国之间,事先已经有了不少通气和共识,所以会开起来应该会比较轻松一点。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之所以失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那种自上而下的强制性摊派模式,让几个主要的关键国家争吵不休,最终不欢而散。这次学乖了,总结了上次失败的教训,采取的方式是由各个国家自下而上提交“国家自主减排贡献”。中国也在会前提交了这个文件,承诺了一系列环保措施和目标。另外,目前已经有160多个国家提交了这个文件,这些国家的碳排放量占了全球总量90%。所以,基本可以说,巴黎气候大会还没开,但已经“胜利了一半”。

这里不妨多聊聊这个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减排贡献”。其实,90%这个占比,只是一个表面数字。这个东西真正有意思的地方,在我看来,是这种“自主减排”暗示了一种新共识:主动才有希望。如果按照以前那种理性博弈原则,谁主动谁傻啊。可从数据来看,大家这次确实都很主动。尤其像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所提交的文件,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原因何在呢?我的推论是:谁也没有变傻,那是因为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主动减排对自己是有好处的。

拿中国为例。其实即使没有什么国际压力,咱们也已经主动发展绿色经济了。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负责任的新兴大国,中国的发展理念早就已经形成共识:发展绿色能源经济,不仅对我们的经济无害,反而是巨大的促动力。低碳经济不再被认为是经济发展的限制,而是有望倒逼经济转型,促进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这种理念,体现在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还有像这次五中全会公报提到的绿色发展理念。

以前学环境社会学,了解到一个叫做“苦役踏车”的理论。说的是现代社会环境的恶化,基本是由现在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模式决定了的。言下之意,只要这种全球性的市场竞争模式不停止,环境的恶化,就是地球的宿命。“苦役踏车”还指出了一个特别悲剧性的画面:人在这个过程中,基本是被动裹挟进来的。而且一旦上车,想停你还停不下来,像个苦役犯一样。最终,人和环境被经济发展模式绑架,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

根据这样的悲观理论,我一直怀疑依靠开会这种方式能不能解决全球气候问题。我觉得开会有点像水中捞月,不太现实。在各怀鬼胎的国际竞争中,在波云诡谲的国际关系里,想靠一纸协议,约束各国的行为,太难了。除非,某一天,人们愿意放弃旧的经济发展模式,主动走出“怪圈”,发现“主动跳车”对自己没坏处,反而有好处,所谓的协议才会真正有效。我不知道这次巴黎气候大会,是不是一个新的起点。我希望它是,其实所有人都愿意它是。只是,必须承认,那些“上了车”的人的命运,经常不由自主。

(文/曾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时”结束 波兰气候大会最终达成重要共识
联合国报告:到2040年,全球变暖可能会超过严重的1.5度
近期热点 | 《巴黎协定》今日正式生效!
巴黎气候大会 不同阵营交锋点在哪里?
巴黎气候大会能否达成“历史性”协议?
气候大会,和我们有啥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