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郑和发现了美洲,《纽约时报》会是中文的吗?

吴钩

郑和率领的舰队

今年是郑和下西洋610周年。遥想六百年前,郑和率领的明王朝舰队在马六甲海峡大战海盗,干预爪哇国的内政,并生擒锡兰的国王,是不是有点小激动呢?

而当郑和统率庞大船队抵达非洲时,距后来葡萄牙人达?伽马带领的三艘“破帆船”登陆东非还有80年,本书作者甚至设想,如果郑和与葡萄牙人在海上相遇,会发生什么事?讲述郑和下西洋历史的汉学著作《当中国称霸海上》提出一个问题:“见过葡萄牙的破船之后,中国舰队指挥官会不会想在前进的途中踩扁那些挡路的蜗牛,以阻止欧洲人打开一条东西贸易的通路呢?”难怪美国《纽约时报》要感叹:“假设郑和继续前行,《纽约时报》应该是中文的。”

郑和下西洋的航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宣德年间最后一次航行后不久,明帝国从对外扩张突然转为“绝对闭关自守”,郑和的船队被系统地“自我毁灭”。成化十三年,宦官集团曾经尝试复苏明初的航海冒险,向兵部索取《郑和出使水程》(即郑和七次航海的全部档案),遭到文官集团的抵制,兵部郎中刘大夏先行将档案取走,“毁之以拔其根”,彻底掐灭了宦官集团对海上远征兴趣的非份之想。

明王朝自我摧毁海上力量的直接后果是,“自16世纪一开始,中国即饱受日本海盗破坏性的侵袭之苦”,而朝廷几乎束手无策。更为深远的历史性影响还在于,当19世纪西方列强沿中国海岸线咄咄逼近时,继承了明王朝闭关自守政策的清帝国却没有力量可以抵抗。明王朝何以会在成了海上强权之后突然自废武功?如果将此归咎于皇帝的缺乏冒险精神以及文官集团的短视和保守,可能是不得要领的。

我们需要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找寻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地图

明初海上扩张的动力显然来自明王朝第三任皇帝朱棣。郑和七下西洋,六次是永乐皇帝所遣派。不管朱棣诏令郑和远征西洋乃是出于多么宏大的政治目标,也不管出使西洋为明朝国库带来了多么丰盈的贡品,但朝廷组织庞大舰队所牵涉的巨量资源调配则全赖太祖朱元璋缔造的简陋财税体系提供支持。

这一被史家称为“洪武型财政”的体制过分迁就落后经济,商业资本备受打击和限制,国家以较低的税率扁平地向无数小自耕农抽取实物税赋,同时全民也编班轮值,为国家供应各式义务服役。在这种财税框架下,朝廷适宜于施行自给自足与勤俭节约的治国方略,而难以支撑任何扩张性的政策。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汉学家说,明王朝的“浩大船队的需求是如此的庞大,而这些需求几乎是立即涌现,它开始成为天下百姓的一大负担”。

勒派到平民身上的巨大负担包括:为船队的建造提供大量无偿的物资(如木材与桐油)和力役;为船队将要出洋进行的海外贸易上贡各项物品,如丝绸、茶叶、铁制品等;而且,在朝廷向民间征敛的过程中,不过避免地出现了“贪官污吏非分压榨地方百姓的情况”。而浩大船队劳师动众从远洋进口的贡品也尽解国库(朝廷后来将胡椒与苏木用于支付官员薪俸),于民生并无多大益处。

将远征西洋目为“劳民伤财”,恐怕亦不为过。可是,“即使在这些震慑人心的船只的光辉之中暗藏着不满的种子,但永乐皇帝并未特别担心它”。“朱棣注视着这批即将奉旨行事、整帆待发的船队,他知道他统治下的光辉已经显现,而全世界即将目睹他的万丈光芒”。

郑和宝船复原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始末,途中病逝为何要葬于印度?
许晨鲁奖长篇《第四极》连载|第二章:华夏“海洋梦”(2) “郑和”们的遗憾
郑和下西洋被终止的深层次原因
色目人郑和,七下西洋,鲜有人知的另一面
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4)1405郑和下西洋解说词之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