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皮的功效
  • 【秦皮的功效介绍】:
    秦皮 (《本经》)
    【异名】岑皮(《淮南万毕术》),梣皮(《别录》),樊槻皮(陶弘景),秦白皮(《药性论》),蜡树皮(《中药志》),苦榴皮(《全展选编·皮肤病》)。
       
    【来源】为木犀科植物苦枥白蜡树,小叶白蜡树或秦岭白蜡树的树皮。
       
    【植物形态】①苦枥白蜡树,又名:梣木(《淮南子》),苦枥木(《淮南子》高诱注),石檀(《别录》),苦树(《唐本草》),盆桂(《日华子本草》),樊鸡木(《集韵》),秦木(《纲目》),秤星树(《植物名实图考》),大叶栲、大叶白蜡树、花曲柳。
        落叶乔木,高10米左右。
       树皮灰褐色,较平滑,老时浅裂;小枝亦平滑,皮孔稀疏,阔椭圆形;芽短阔,密被褐色绒毛。
       单数羽状复叶,对生;叶轴光滑无毛;小叶通常5片,罕有3或7片,小叶柄长5~15毫米,光滑无毛;叶片卵形,罕有长卵形或阔卵形,顶端1片最大,长8~11厘米,宽4.5~6.5厘米,基部一对最小,长4~6厘米,宽3~4.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略呈圆形,边缘有浅粗锯齿,上面光滑,下面沿中脉下部之两侧有棕色柔毛。
       花与叶同时开放,或稍迟于叶,圆锥花序生于当年小枝顶端及叶腋;花小,花萼杯状,4裂;无花冠;雄蕊2,外露;雌蕊2,心皮合生,柱头2裂。
       翅果倒长披针形,窄或稍宽,长约3厘米,先端窄圆或窄尖。
       花期5~6月。
       果期8~9月。
        生于阳坡或阔叶林山坡。
       分布吉林、辽宁、河北、河南等地。
        ②小叶白蜡树形态与上种相近,主要区别点为:小叶小,卵形或圆卵形,长2~4厘米,宽1.5~2.5厘米,最下一对小叶不较其他小叶小,或微小;叶两面光滑无毛。
       有花冠,花瓣线形,淡绿色。
       花期5月。
       果期9月。
        生长于山坡、疏林、沟旁。
       分布辽宁、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陕西、山西、四川等地。
        ③秦岭白蜡树落叶乔木,高达20米。
       冬芽具锈色绒毛。
       单数羽状复叶,小叶7~9枚,叶柄极短;叶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8~1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浅波状锯齿,下面中部或其基部具锈色绒毛。
       圆锥花序长大,顶生;花白色,萼大,4裂;花瓣基部线状,渐向先端扩大为匙形;雄蕊与花瓣等高。
       翅果线状匙形,长2.5~3厘米。
       花期6月。
        生于山坡或沟岸。
       分布四川、湖北、陕西等地。
       
    【采集】春、秋剥下枝皮或干皮,晒干。
       
    【药材】干燥的枝皮呈卷筒状或槽状长条形,长30~70厘米,径1.5~3厘米,厚约3毫米。
       表面灰褐色或灰黑色,往往相杂不匀。
       外皮不平滑,有浅色斑点,内面黄白色或棕色,有光泽。
       质硬,易折断,断面黄白色,纤维性。
       无臭,味苦。
       水浸液黄碧色,并有蓝色萤光。
       干燥的干皮为长条状块片,不成卷,厚6~10毫米。
       外皮灰棕色,有红棕色斑点相同成不规则的斑纹,外皮剥离后,可见红棕色的内皮。
       内面浅棕红色,平滑。
       余与枝皮同。
       以整齐、长条呈筒状者为佳。
        主产陕西、河北、河南、山西、辽宁、吉林等地。
        商品秦皮,除上述品种外,目前在国内大部分地区以胡桃科植物核桃楸的枝皮作秦皮用,但据《本草》记载,秦皮应为苦枥白蜡树的树皮。
       两者的区别:苦枥白蜡树皮常呈卷筒状,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碧色,有蓝色萤光;核桃楸皮常呈扭曲状、绳状,不易成层状剥离,水浸液黄棕色,无萤光。
       参见核桃楸皮条。
       
    【化学成分】苦枥白蜡树树皮含马栗树皮甙、马栗树皮素等香豆精类及鞣质。
        小叶白蜡树树皮含秦皮素、秦皮甙、马栗树皮素、马栗树皮甙等多种香豆精类、鞣质、皂甙。
       种子含油15.8%。
       
    【药理作用】①消炎、镇痛作用大鼠腹腔注射马栗树皮甙10毫克/公斤,对角义菜胶性、右旋糖酐性、5-羟色胺性及组织胺性关节炎有抑制作用,抑制的强度分别为35,28,20,8%。
       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甲醛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但弱于对角义菜胶性者,而对右旋糖酐性关节炎的抑制不明显。
       马栗树皮素在大剂量时对角义菜胶性关节炎亦有抑制作用。
       马栗树皮甙能抑制大鼠的肉芽肿形成(棉球法),对豚鼠紫外线照射背部引起的红斑反应,也有抑制作用,马栗树皮素之作用较马栗树皮甙更显著,两者都有显著抑制组织胺引起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马栗树皮甙还有微弱的镇痛作用(小鼠热板法),如以吗啡皮下注射5毫克/公斤的效力作为100%,则马栗树皮甙口服10毫克/公斤之效价为14.8%。
        ②对尿量及尿酸排泄的影响早年报告秦皮甙有利尿作用,能促进家兔及风湿病患者尿酸的排泄。
       马栗树皮甙在大鼠及兔的试验中,各种给药途径均可增进尿酸的排泄。
       在家兔静脉注射马栗树皮甙后,最初半小时内尿量增加,此后血中尿酸浓度即见上升,半小时后尿量即逐渐减少,而尿中尿酸的排泄却不断增加。
       尿量之增加,仅指给药后短期而言(可能系肾小管重吸收减少所致),给药3~4小时后,尿量仅为给药前的1/2。
       尿酸排泄增进之作用原理,据分析,系兴奋了交感神经系统;而且马栗树皮甙对肾脏也有直接作用,即抑制了对尿酸的重吸收所致。
       血中尿酸浓度之增高为肝中尿酸生成增加的结果。
       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甙对正常大鼠并无利尿作用,而对小鼠却有较显著的利尿作用。
        ③其他作用马栗树皮甙对其他器官的作用一般皆不显著。
       对兔的血压、呼吸、肠管皆无作用。
       对豚鼠离体小肠、子宫、膀胱、胆囊及离体蛙心以及对兔在位子宫、兔耳血管、蟾蜍下肢血管亦无作用;亦不影响兔颈动脉、股动脉的血流量。
       马栗树皮素对兔有轻度升压作用,还能抑制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轻度收缩蟾蜍下肢血管,离体蟾蜍腓肠肌之兴奋性亦略有降低。
       秦皮煎剂还有某些抗菌、治疗慢性气管炎的作用。
       马栗树皮甙的化学结构与双香豆素相似,故有某些抗血凝作用,其4%溶液能吸收紫外线,故能保护皮肤,免受日光照射之损伤。
        ④排泄、吸收及一般毒性马粟树皮甙口服后在小肠上部吸收,胃与大肠不吸收;注射后可出现于胆囊及尿中,肾上腺、睾丸及肾中很早即出现,亦可至脑中。
       大鼠无论口服或静脉注射,尿中及大便中皆有排出,以原形为主,豚鼠则主要在体内破坏。
        马栗树皮甙3克/公斤或马栗树皮素1克/公斤腹腔注射于小鼠,皆不致死,故毒性很低;但也有报告马栗树皮素皮下注射250毫克/公斤即可致死的。
       日本秦皮提取物给兔灌胃每天3克/公斤,连续45周仅引起轻度的组织病变,如胃肠粘膜呈现分泌亢进、肠神经丛的膨大及肾小球、肾小管的退行性病变;长期注射给药,肝功能及末梢血象皆无显著变化。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润透后切块或切段,晒干。
       
    【性味】苦,寒。
        ①《本经》:苦,微寒。
        ②《别录》:大寒,无毒。
        ③《药性论》:平。
        ④《纲目》:气寒,味苦,性涩。
       
    【归经】入肝、胆经。
        ①《纲目》:厥阴肝、少阳胆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肾二经。
       
    【功用主治-秦皮的功效】清热燥湿,平喘止咳,明目。
       治细菌性痢疾,肠炎,白带,慢性气管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牛皮癣。
        ①《本经》:主风寒湿痹,洗洗寒气,除热,目中青翳白膜。
        ②《别录》:疗男子少精,妇人带下,小儿痫,身热,可作洗目汤。
        ③《药性论》:主明目,去肝中久热,两目赤肿疼痛,风泪不止;治小儿身热:作汤浴。
        ④《日华子本草》:洗肝,益精,明目,小儿热惊,皮肤风痹,退热。
        ⑤张元素:治女子崩中。
        ⑥《汤液本草》:主热痢下重,下焦虚。
        ⑦《吉林中草药》:治肠风下血。
        ⑧《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肠炎腹泻。
        ⑨《陕西中草药》:治麦粒肿。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剂。
       外用:煎水洗。
       
    【宜忌】脾胃虚寒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大戟为之使。
       恶茱萸。
        ②《药性论》:恶苦瓠、防葵。
        ③《本经逢原》:胃虚少食者禁用。
       
    【选方】①治热痢下露者:白头翁二两,黄柏三两,黄连三两,秦皮三两。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不愈,更服一升。
       (《伤寒论》白头翁汤) ②治慢性细菌性痢疾:秦皮四钱,生地榆、椿皮各三钱。
       水煎服。
       (《河北中药手册》) ③治腹泻:秦皮三钱。
       水煎加糖,分服。
       (《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 ④治赤眼及眼睛上疮:秦皮一大两。
       以清水一大升于白瓷碗中浸,春夏一食久以上,看碧色出,即以箸头缠绵,点下碧汁,仰卧点所患眼中,仍先从大眦中满跟着,微痛不畏,量久三、五度饭间,即侧卧沥却热汁,每日十度以上着,不过两日瘥。
       忌酢、萝卜(《近效方》) ⑤治麦粒肿,大便干燥:秦皮三钱,大黄二钱。
       水煎服。
       孕妇忌服。
       (《河北中药手册》) ⑥治妇人赤白带下,及血崩不止:秦皮三两,丹皮二两,当归身一两,俱酒洗,炒研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早服五钱,白汤下。
       (《本草汇言》) ⑦治小儿惊痫发热及变蒸发热:秦皮、茯苓各-钱,甘草五分,灯心廿根。
       水煎服。
       (《儿科撮要》) ⑧治牛皮癣:苦榴皮一至二两。
       加半面盆水煎,煎液洗患处,每天或隔二至三天洗一次。
       药液温热后仍可用,每次煎水可洗三次。
       洗至痊愈为止。
       (《全展选编·皮肤病》)
    【临床应用】①治疗细菌性痢疾㈠秦皮煎剂:每40毫升含生药6钱,治疗小儿菌痢共50例。
       1岁以下每天8~10毫升,1~3岁10毫升,3岁以上15毫升,分4次口服。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9天;大便次数恢复正常平均为8.1天;21例粪便培养至第3天以后均转为阴性。
       服药后有5例发生呕吐。
       ㈡秦皮素:各家所用的剂量不一。
       有人按每日口服50毫克的剂量,制成合剂,不论年龄大小,分4次服。
       治疗66例(成人30例,小儿36例),有肯定的疗效,但与对照组用合霉素及四环素者相比,效果较差。
       有人按50~100毫克/公斤/日的剂量,分2~3次服,疗程5~6日,并按病情需要,配合各种对症处理,治疗77例,有效率在71%以上。
       有人用秦皮乙素按5毫克/公斤/日的剂量治疗67例,痊愈者41例,进步11例,无效15例。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取苦枥白蜡树摊皮制成1:1浓度的喷雾液,用气雾发生器射入气雾室,每次吸入30分钟,每日1次,每次2毫升;或制成浸膏片(每片含浸膏0.3克),每日3次,每次2片内服。
       均以10天为一疗程。
       治疗530例,其中气雾组422例,经二个疗程,近控86例(20.3%),显效140例(33.2%);气雾组另68例,经五个疗程,近控24例,显效23例;口服组50例,经三个疗程,近控3例,显效29例。
       部分患者的咳、喘、痰三症在服药第1天即见效,气雾组治疗3天内三症见效者占60%左右。
       对喘息症状与哮鸣音的近期控制尤为明显。
       
    【名家论述】①《纲目》:梣皮,治目病,惊痫,取其平木也,治下痢崩带,取其收涩也。
       又能治男子少精,取其涩而补也。
       此药乃惊、痫、崩、痢所宜,而人止知其治目一节,几于废弃,良为可惋。
       《淮南子》云:梣皮色青,治目之要药也。
       又《万毕木》云:梣皮止水,谓其能收泪也。
       高诱解作致水,言能使水沸者,谬也。
        ②《本草汇言》: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
       故仲景用白头翁汤,以此治下焦虚热而利者,取苦以涩之之意也。
       《别录》方止男子精虚,妇人崩带;甄氏方又治小儿惊痫身热,及肝热目暗,翳目赤肿,风泪不止等疾;皆缘肝胆火郁气散以致疾,以此澄寒清碧下降之物,使浊气分清,散气收敛。
       故治眼科,退翳膜,收泪出;治妇人科,定五崩,止血带;治大方科,止虚痢,敛遗精;治小儿科,安惊痫,退变蒸发热。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注意事项与禁忌、附方
    秦皮(皮类)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_秦皮的药用价值
    秦皮(附图片)
    中药: 秦皮的功效与作用
    秦皮的食疗方法和治病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