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事将才”何长工:深得毛主席器重,却因一事自毁前程|张国焘|红四方面军|朱德

前言

他是被毛主席誉为“军事将才”的人,曾经在他的手中,设计出红军的第一面军旗。

正是他设计的这面军旗,指引着红军一步步发展壮大,鼓舞着万千战士,指引着前行的方向,引领红军突破万险千难到达陕北。

他是红军中第一位以政治军事教育而闻名的将领,在中央苏区一手创办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所大学,同时担任第一任校长,为红军输出大批优秀干部。



他也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的追随者,长期以来深受毛主席信任和倚重。

然而在红军长征期间,却因为一件事的发生而“自毁前程”。

他就是何长工。

做了如此多贡献的何长工为何会“自毁前程”?他有哪些革命经历?他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投身革命屡建奇功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开始打压共产党,并在上海大肆抓捕和残害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和国共合作的良好局面就这样被破坏。

党内一些同志深刻意识到以如今的形势,必须建立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才能完成继续革命的任务。

于是,在中央的部署之下,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的胜利,对当时的革命事业无疑起到了强心剂的作用。



1927年9月,毛主席在湖南发动秋收起义,再次给予反动派以沉重打击,何长工就是秋收起义的参与者。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时刻在想:我们的军队是不是要有自己的军旗。

在一次会议上,毛主席正式提出,

“国民党现在等同于旧军阀,他们的旗帜是剥削、压迫的代表,而我们共产党代表的是人民,应该打人民的旗帜。”

在随后的中共湖南省委会议上,确定了秋收起义军的番号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而设计军旗的重任则落在了何长工的身上。

接到任务后,何长工觉得设计军旗的工作意义非凡,他更加不敢大意。

何长工早年曾在法国学习,也是在法国他曾经见过苏联的军旗。

正是这面苏联军旗给了何长工设计灵感。

他将镰刀、斧头、五角星的图案放在旗帜中间,显得更加醒目,再配上红色的底色,更加突出红军革命特点。



当何长工将设计好的军旗带到常务会议上展示时,马上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一致赞赏。

新中国成立后的何长工在一次报告时回忆到军旗通过之后的心情,

“从那以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师真正成立起来了。”

而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何长工凭借出众的组织工作能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屡建奇功。

包括为“朱毛”会师牵线搭桥,劝说土匪王佐投诚以及引导彭德怀平江起义部队顺利抵达井冈山等。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何长工也积累了大量的政治军事经验,以至于中央苏区要成立中央红校时,何长工便成为毛主席心中的第一人选。

国民党军队见革命根据地已成星火燎原之势,便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围剿。

1931年,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红军圆满完成三次反围剿任务。



然而,红军在反围剿的过程中也有较大的伤亡,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认为,我军急需一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于是便开始着手成立红军学校。

毛主席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何长工。很快,毛主席在宁都县会见何长工和邓萍。

毛主席亲切的握着何长工的手说,

“现在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啊!党的下一步工作是巩固根据地,现在需要很多训练有素的军事人才,所以中央打算建立一所红色军事院校,我看这个任务非你莫属啊!”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可能给何长工带来很大的压力,便诙谐地说道,

“国民党那边有个黄埔,那我们现在要办的就是'红埔’,需要什么人、什么物资尽管跟中央开口!”

听到毛主席这样讲,何长工的底气也变足了。何长工和邓萍迅速来到瑞金,根据毛主席的指示,何长工第一步先拟定军事教员名单。



当时许多久经考验的老党员被抽调到瑞金。

其中既包括粟裕、陈赓、左权等军事将领,也包括蔡畅、沙可夫等政治工作者,甚至连共产党创始人董必武都被他邀请过来教授中共党史。

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下,1931年红军大学前身瑞金红校宣告成立,何长工担任总队长兼政委。

由于瑞金红校办得有声有色,教学成果也十分突出,1933年改名为红军大学校。

当周总理听说瑞金办了一所“红埔”军校时,马上从上海来到瑞金专门视察。

他看着学员们昂扬向上的军容风貌,作为曾经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总理无比感慨地对何长工说,

“长工啊,你这所学校办得比当年的黄埔好多了!有这样一所学校在,我们红军的腰杆子一下子变得又粗又硬啊!”

为了中央红校,何长工可谓是倾尽心血。



1931-1933年,中央红校共开设6期教学,为党和红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军政干部,有力支持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和政务工作。

然而,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长征的背景下,中央红校也停止办学。

在长征的过程中,何长工再次回到军队任职,但也正是在长征后期因为一件事而使何长工“自毁前程”。

犯下大错告别军职

红军长征的艰险自不必多说。

而这场持续将近两年,纵横两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最终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在陕北胜利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张国焘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在懋功胜利会师,当时何长工正担任红九军团政委,属张国焘统辖。

懋功会师后,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了继续北上的战略。



并将红一、四方面军进行混编,分兵两路向陕北进发,何长工所在的九兵团被改编为红三十二军,与朱德共同组成左路军前往陕北。

然而此时,张国焘已经对中央的决策产生不满,按照他的主张,红军应该南下建立革命根据地。

所以他强行让左路军南下,随后又密电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企图在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

张国焘的行为受到了朱德和众多红一方面军将领的斥责。

事实上,张国焘的做法,即便在红四方面军内部也有相当一部分重要领导干部表示反对。

但迫于张国焘的胁迫都持观望态度。然而,让谁都没有想到的是,何长工此时竟然会支持张国焘。

何长工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之中都是红军中“多面手”一般的人物,能文能武,任劳任怨。



早在井冈山时期就是毛主席的心腹爱将,同样也是一个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但他此时却站在张国焘一边,让很多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在这背后的具体原因谁都不清楚,就连何长工后来也几乎没有回忆过当时的心理状态。

不过张国焘的阴谋最终也没有得逞。

首先是党中央对张国焘的行为一再谴责,并且极力劝说那些支持张国焘南下的红军将士,展现出维护党内统一的决心。

其次就是张国焘本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

红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会师时人数多达八万,但是在张国焘率军南下的过程中一再损兵折将,最终只剩下四万人。

这样的重大挫折,出现在长征后期实在令人难以接受。



如此一来,何长工等曾经表态支持张国焘的高级将领也纷纷看清了他野心,主动向中央承认错误并拥护北上决策。

何长工到达延安后,一度羞愧难当的不敢见毛主席,最后还是毛主席主动找他过来谈话。

对待何长工的错误,毛主席首先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但是念在何长工有功于红军,有功于革命,同时个人才能较为出众,还是给了他悔过自新的机会。

何长工见毛主席如此大度,更加羞愧万分,便对毛主席说,

“我犯下的错误十分严重,不受罚是说不过去的,我请求调离军职,以后我愿意在延安当一个教书先生。”

毛主席听了非常满意,认为他是真心悔过,便遂了他的心愿。从此,何长工卸下了军队中的一切职务。

然而,何长工的悔过之心毛主席是看在眼里的。



抗日军政大学成立后,毛主席安排何长工担任领导职务,让他在另一条战线上继续为党为人民办事。

为人民打一生长工

何长工离开军队后,在陕北边区后方担任了许多行政工作。

当时他如一头老黄牛般任劳任怨,坚决服从中央命令,中央的领导同志都对他的态度大为改观。

1938年,为满足抗日需要,中央决定在延安开设抗日军政大学,而当选拔教官时,毛主席再次想到了何长工。

毛主席知道何长工这几年思想有所转变,算是被挽回的高级干部的典型,便再次找他谈话。

毛主席对何长工说。

“你当年搞得红校非常好,现在我们要搞一个抗大,我想让你再次出任校长。”

但这次何长工却婉拒了毛主席的好意,他说,

“现在我已经不在军队,而且我军优秀的将领也很多,让我做校长恐怕不能服众,我当一个普通的教员就好,一样都是为抗大奉献嘛。”



毛主席见何长工言辞恳切,便不再规劝,在抗大成立后,任命何长工为抗大第五大队队长。

在抗日战争时期,何长工一直在抗大工作,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先后被提升为副校长、代校长。

1945年底,随着抗战的结束,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昭然若揭,毛主席命令何长工带领原抗大人员迅速前往东北,成立东北军政大学,继续培养革命干部。

何长工二话不说,马上率领抗大1、3、4大队赶赴东北,东北军政大学成立后,名义上是林彪兼任校长,但实际上东北军政大学的领导者就是何长工。

凭借多年培养干部的经验,何长工为东北野战军就近输送了大量的军事人才,使东野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我军最有战斗力的一支部队。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何长工先后在重工业部、航空工业部、地质部、解放军军政大学等重要部门担任领导职务。



无论身处何职位,何长工都能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找准工作方法,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

在工作之外,何长工始终保持着清正、低调的生活,他不止一次告诫子女,“一定要勤俭节约,不能搞任何特殊化,不能有优越感,要服从组织安排。”

1987年12月29日,何长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他的一生任劳任怨,党组织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从来都是服从第一,个人其次。

何长工曾犯下过严重的错误,但也得到了毛主席和中央的谅解。

尽管后半生离开军队,但他依旧保持着为人民奉献一切的初心,兑现了“为人民打一辈子长工”的诺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伯钧:有三个方面军经历的唯一开国上将,误杀上级却被毛主席枪下留人,被毛主席称为红军“干才”
何长工早期资历老、名气大,为何后期默默无闻?只因与一件事有关
两大红军会师时,有4位将领高调支持张国焘,他们后来结局如何?
爱国青年奔赴延安抗日,条件太过艰苦发牢骚,主席的应对真是伟大
抗大抗大,越抗越大!两年时间,15000名青年突破封锁到延安
许世友的“软肋”:部属聂凤智与其顶嘴,为何从来都不生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