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话龙一:《潜伏》小说实际只有14000字

    《潜伏》小说封面。

    

    龙一

    《潜伏》,一部以悲剧收尾,单纯表现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假夫妻”生活的谍战剧,近来意外走红。而其原著小说作者龙一,此前并不为人们所熟悉。对于他来讲,也可以说是:“潜伏”多年,一剧成名。近日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仍然低调表示,“潜伏”倒是真的,但跟“成名”没有关系。“有人愿意把我的作品改编成影视,对我来讲,是一个意外之喜。”

    “我写小说主要是哄自己开心”

    龙一大学毕业后,分到天津市教育卫生委员会,一年之后主动调到作家协会,成为作协一名工作人员。1986年至1997年他干了11年杂务,周围都是作家,但他从没想过要写小说。

    “我研究十个行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

    “日常的工作几乎没有,在那儿可以踏踏实实地干我自己想干的事情。”他说,“那个时候我感兴趣的是古代人的日常生活,类似于古代的时尚,而不是历史大事件。简单地说,我研究十个行业: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也就是古代人的衣食住行,说是研究,其实主要是好玩。”

    但是,当时研究这些东西显得有点颓废,不会有出版社或相关刊物愿意发表。后来又开始搞近代城市史,主要是当时的租界生活,同样属于颓废文化,也不会有人要。最后便开始想干点“正事”,研究中国革命,包括从辛亥革命开始到近现代的革命者。在此期间,在作家肖克凡的推动下,他开始写小说,刚开始写的,都是唐代的历史小说。直到2002年,才开始转型。小说《潜伏》于2006年发表。

    几十年来身处天津,龙一的很多小说都以天津为背景。“2002年以后写的小说大概除了三个中短篇之外,其他都是以天津为背景的。”解释起这个原因,他也有“私心”:“我有一个‘文学天津’的理想,想用文学的方式重新塑造天津,当然也有宣传天津的意思。天津现在不是很受关注,每一个天津人都有责任利用自己的方法来宣传这个城市,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天津来。”

    不过,《潜伏》火了之后,龙一生活如故:隔天去一趟菜市场买菜,天天入厨做饭,多半时间窝在家里。“家里老小每天要吃饭,我自己也喜欢吃,而且现在物产丰富,做东西也方便。”

    不仅如此,女儿在留学多伦多大学读本科之前,他也经常传授女儿厨艺。让他高兴的是,女儿现在在那边算是手艺高的。从女儿还拿不动菜刀开始,他便教她拌凉菜,更“寓教于厨”:“教小孩厨艺实际上是开发其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方法,讲道理根本听不懂,教她做菜就行了。小孩就让她当玩呗,这么多原料、调料搁一块,好不好吃自己就知道了,这样一来,实际上给她提供了知识之间互相链接的方法,也就能产生创造力和想象力。”更重要的一点是,他认为,小孩总要离开父母,有了这个技能,一辈子不会受委屈。

    日常工作主要是读书、学习,写作占用的时间却很少

    除了烹调,他喜欢字画、摄影。不过,他说:“字法、绘画简直一塌糊涂,纯粹叫胡闹。摄影比书法、绘画强点,也强不到哪儿去。调剂一下生活而已。”他自称是一个懒人,读书、学习依然是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写作占用的时间却很少。“我本来就写得少,原先一年写两三个中短篇,后来变成一年写两个中短篇,最近这几年已经堕落到一年写一个小长篇了。我写小说主要是为了玩,哄自己开心,要不天天在家里太厌烦了。”

    从读书开始,龙一已养成买各种杂书的习惯。“我一直读得非常杂,而且量也大。当时没意识到,后来才发现,买的那些杂书,好像看着不着边际,到后来开始写作时却都有用。”他特别喜欢知识类的书籍,有关飞禽走兽、植物、香水、酒类、建筑等等,甚至水暖知识也看。“看到有合适的书,可能我会买一本放家里,说不定哪天就用得上。20多年来的积累,我现在已经书满为患。”

    为写小说甚至在家自制炸药

    读书庞杂与他讲求小说的“技术性”有关,他认为写相关事物时,必须有相关知识。“它们是创作的基础,因为我主要靠间接生活创作。我的直接生活经历很简单,别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算是我的创作基础。”他说,“我不赞成灵感,灵感只不过就像汤表面的油花,不是实质,对作品也起不到关键性的作用,只是一个提示、想法。”他的观点是,小说是设计出来的,结构、人物、情节都是需要设计的,不是一拍脑门就写。

    “讲故事的技术在中国作家中不是很受重视。讲故事是一套很严密的技术,更多作家追求文学,想达到的是文学的理想,但文学和讲故事还是有差距的。”对他个人来讲,他喜欢讲故事,这么多年一直研究小说技术,也就是在研究讲故事的技术。

    小说《潜伏》实际只有14000字

    小说《潜伏》实际只有14000字。“小说我想少写点字,写长就累,而且里面内容还要多,我就得用最少的字装最多的内容。”他说,这些年他的小说技术主要关注怎样用最少的字写最多的内容,大部分内容放在文本以外,只略作提示,让读者能意识到,借助读者的想象完成作品。

    为了写小说,他有时还在家里动手做起实验,最夸张的是自制炸药。“在家里做实验是开心的一种方法,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有时也很枯燥,找点事情解解闷。有的小说需要关键性细节,我需要先动手,做实验之后就能够发现很多问题,写进小说的细节才是真实的,实验过程当中发现的问题甚至在小说当中可以产生新的转折点、契机。另外一个用处是,做实验本身好像也是在告诉自己:我在很认真地工作。这也是一种心理暗示吧。”他认为,做实验对写小说有帮助,只要作品当中有真的需要知道但又不真切了解,而且非常关键的内容,最好动一下手。

    “龙二”本想让龙一演

    观众对电视剧《潜伏》如此买账,龙一说:“我当然高兴,因为毕竟有我1%的功劳。”看到剧本时,他心里欣喜又叹赏。“知道这个戏会让观众印象深刻,等他们定下演员之后,我就知道这个戏可能会引起关注。对这部戏,我自己也很期待。因为选角孙红雷、姚晨,这两个演员搭配起来太精彩了。他们两人弄出无数花样,和故事人物形象很贴切。孙红雷什么都能演,而姚晨就是翠平。出乎我意料的是,配角也很好。”

    等到他从头到尾看完电视剧之后,自己也叹为观止。他对导演姜伟赞不绝口:“剧本超出我的希望值,比原小说的水平要高出很多,这是实话,没有任何谦虚的成分。再加上导演以及演员的表演,更比剧本高出一大块。但现在大家这么热捧,这一点我没有想到。我只想到它会受欢迎,但如此受欢迎,我也有点奇怪。”

    导演姜伟出于幽默感,在剧中加插了一个配角“龙二”,本想让龙一来演。“但对我来说,我肯定不会演,因为这个剧本太好了,我不会让我这么一个外行去糟蹋这么好的戏。毕竟那也是跟我有关的艺术品,而且我们对姜伟的剧本充满了敬意,所以我不能做这种事情,还是让职业演员去演。我只是当观众,便很开心。”他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短篇杂谈:二月二龙抬头是怎么来的
《文化周刊》著名作家访谈系列丨龙一:在小说中“潜伏”
中国现当代小说重要作家作品
这个问题一旦想明白,读书的效率可提高数倍
外国短篇科幻小说1326篇
(2) 中短篇网络小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