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电影《砂器》
   大概在我出生之前《砂器》曾经感动过我的父亲,如今却再次感动了我。

  如此一部在日本影评界被誉为金字塔顶的“著作”,我却在网上找不到半点像样的影评,大概现在的人早已习惯沉迷于在扑面而来的众多新的“信息”之中检索自己的需要,却不知自己花了大量的时间其实是在处理“垃圾”,他们忘了,只有经得起时间磨洗的,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粮,我们是要向后找寻,而不是向前删选。于是我找到了《砂器》,在二十多年后,我感觉到当年父亲在看这部电影时,是和我现在一样,同是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偏偏,《砂器》也是讲父与子的故事。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王国维),《砂器》就是以血书就的不伦的父子亲情。一部流传的经典的电影一定是像《砂器》《望乡》《人证》这样以叙述人道主义关怀为本的人文之作,而并非好莱坞一些《魔戒》《亚瑟王》《侏罗纪公园》之类的以电脑特技为核心的商业巨制。

  我的一个语文老师讲过,中国不缺好的导演,只缺好的编剧。而日本却两者兼具,编剧的文本大多来自于文学创作,比如《罗生门》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伊豆的舞女》改编自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砂器》亦改编自松本清张的同名推理小说。

  一件离奇的谋杀,却引出一位杰出音乐天才的悲惨身世,一段悲惨的身世,成就了和贺英良的“宿命”,一曲“宿命”的钢琴协奏曲,让他诉尽哀切与痛切……

  “砂器”这个意象取自于片头童年的本浦秀夫在海边用沙子制作器皿,但无论他如何的努力,“砂器”却总被海风吹散或被潮水淹湿,这,就是“砂器”的“宿命”。沙子做的器皿是盛不了水的,这是注定的。

   这位童年的本浦秀夫就是成名后的音乐家和贺英良,和贺英良因不愿“承认”屈辱的身世,而残酷的杀死了曾于自己,自己父亲有救命之恩的善良热心的三木谦一。兹引一段电影中闪回的三木在死前对英良的感人的话语。

  “秀夫,为什么,究竟为什么,跟你父亲见面就会断送你的事业,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来,我真不明白,你只有一个父亲,何况你们父子还有一段那样的遭遇,秀夫,哪怕是用绳子套在你的脖子上,我也要把你拉去,秀夫……”

  于是,三木被和贺残忍的杀死。

  影片最后一段警察厅内诉出杀人事件真相与和贺英良“宿命”的钢琴协奏,互为平行蒙太奇,交代了破案的细节,以及还原了本浦秀夫童年时与麻风病的父亲四处流浪,受尽屈辱的种种往事……,逼人泪下的“宿命”之曲,早已洗涤了和贺英良杀人的罪恶。不,应该讲他在演奏时的身份是本浦秀夫,而并非和贺英良。

  凡是能触动人的灵魂的电影,都是好的电影。而要触动人的灵魂,有三种主题“情亲”“爱情”“友情”。既然情亲排在第一位,可见人们对于人伦的价值定位。《砂器》引起巨大反响的一个方面就是“情亲”主题的超常发挥,不伦的亲情(儿子为了前途,拒绝与患有麻风病的父亲见面),这是人性“恶”的一面,而令观者灵魂震撼的却在于儿子对父亲的血浓于水的感情却在音乐当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父与子在音乐当中相会。于是“柏拉图式”的父与子的感情,让我们不得不为和贺英良的“善”而感动。

  这种“亲情”主题的发挥演绎,最能“赚取”人的眼泪,《人证》中,母亲杀死儿子,在最后母亲跳崖时响起儿子童年时的草帽歌,不也一样使人潸然泪下吗?

  眼泪是要流的,但只为深刻的人类的美好的灵魂而流,眼泪不是哀伤人类的“恶”,而是在泪眼中看出了人性最本真的一面原来是如此之纯,如此之善。《人证》中,母亲是爱儿子的。《砂器》中儿子是爱父亲的。只不过他们的眼里蒙了一层沙子,沙子的名字叫“现实”,使他们看不清自己灵魂的本来面目,只有当他们的灵魂流泪时,才会祛除障目的沙子。

  从《砂器》中,我看到了至高无上的善。不论我如何的感触,凭苍白的文字,又怎能叙述“宿命”的哀切与痛切,还是去看看《砂器》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宿命》,为电影而写就的感人协奏曲|影片《砂器》之配乐|【馨闻旋律】
砂器
日本电影 - 砂器
电影- 人证
《砂器》:透过隐藏的过去,探寻犯罪动机背后的社会性根源
【电影】人证(日本 完整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