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用文学作品探寻自我

“间谍生涯与小说写作其实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两者都要随时准备好去窥视人类的罪过,以及通往背叛的种种途径。”这句话出自英国国宝级作家、以《锅匠,裁缝,士兵,间谍》誉满全球的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的唯一回忆录《鸽子隧道》。在他的人生故事中,他既是作家约翰·勒卡雷,也是间谍大卫·康威尔。近日,陆家嘴读书会特邀《鸽子隧道》的译者、旅德作家、藏书家、书评人文泽尔前来,与读者共同分享勒卡雷的传奇人生。

特殊经历使勒卡雷成为文坛大师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他的母亲出身上流阶层,其父用他本人的话说,是个“骗子、幻想家,以及偶尔的囚犯”。出逃的母亲和总是处于债务危机之中、制造骗局并在世界各地多次被抓的父亲,使得大卫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伪装自己,“窃取”同学、同事的行为举止和生活方式,给自己拼凑出新的身份。恰恰因为这些,再加上伊顿公学、伯尔尼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教育背景,使大卫·康威尔成为秘密情报机构最理想的招募对象。

间谍身份赋予大卫·康威尔观察站在历史中央的大人物们——英国前首相哈罗德·麦克米伦、意大利前总统弗朗切斯科·科西加、英苏双面间谍金·菲尔比、前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弗里茨·埃勒、前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头目阿拉法特等的机会。他亲临历史现场,目睹过中东残酷战争与冷血杀伐;他跟着战地记者藏身壕沟,子弹擦着他的耳朵飞过;他采访狱中的恐怖分子,却被对方噎得哑口无言;他目睹苏联解体前后的社会,感慨万千……

据文泽尔介绍,尽管勒卡雷间谍生涯和写作生涯交织的日子最后被终结,也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他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长久”,但身为作家去写作,却是勒卡雷一直坚持不懈的事业。当他于1961年出版小说处女作《召唤死者》时,约翰·勒卡雷这个名字闪亮登场;而当1963年他的第三本小说《柏林谍影》问世时,更是得到了知名小说家格雷厄姆·格林的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由此,这部作品奠定了勒卡雷文坛大师的地位。

唯一回忆录探寻双重身份与多重自我

据文泽尔介绍,勒卡雷今年已经88岁了,他的创作生涯跨越了60年,一共出版了近30本小说。但《鸽子隧道》是勒卡雷撰写的唯一一本回忆录,书中通过他人生中近四十个刻骨铭心的片段,再现了一个伟大作家的双重身份和多重自我。在书中,他见证了布罗茨基获得诺奖的瞬间,也亲历了电影大师弗里茨·朗的失意;他写下骗子父亲与自己既疏离又难舍的亲情,并苦苦思索间谍与作家的异同。

之所以将本书取名为《鸽子隧道》,勒卡雷也有其深意想要体现。文泽尔告诉读者,在勒卡雷小时候,他和父亲一起去一个赌场,在赌场外的操场上,两人看到一个水泥建筑,像一根很大的管子,里面全是鸽子。赌客喜欢玩枪打鸟的游戏,于是鸽子会被不停地放出去,一开闸,鸽子飞上天就被打死,所以死了很多鸽子。“这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勒卡雷曾说他所有的作品暂定名都是《鸽子隧道》,也许这只是一句戏谑的话,但其真正的意思是,他写的人物就像这些鸽子,都是‘西西弗斯式的’悲剧性人物,书中的间谍并不是高大上的、像007一样光鲜亮丽,间谍也会老、也会死,这只是工作,他们也会犯错和抑郁,即使彻底脱离情报组织,也一样会被诅咒‘一日间谍,终生间谍’,过去的事情总会找上门,让你永远无法解脱。”

在文泽尔看来,正因为勒卡雷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呈现出这样一种风格,这就使他的作品有别于其他的间谍小说。例如他的另一部作品、曾被改编为英剧的《夜班经理》,也是这样一种风格,有点像近期十分火爆的美剧《国土安全》,其情节描写和人物塑造呈现出一种比较“丧”的气质,与原先人们想象中情报局的神秘莫测、间谍的英勇神武大不一样。“间谍很容易被策反,一旦被策反后,他们的内心就会变得空虚、矛盾,难以接受自我,同时也无法信任他人,这样很容易造成心理疾病,这就是勒卡雷的间谍小说着重要体现的,其实也是对他自己人生经历、心理状态的一种挖掘和探索。”文泽尔表示。

深受黑塞与卡夫卡作品的影响

在谈到翻译勒卡雷作品的难忘经历时,文泽尔说他“最不想见到的英国作家就是勒卡雷”。文泽尔是勒卡雷两本书的译者,一本是《鸽子隧道》,另一本是《史迈利的遗产》,这两本书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光译注就有接近500个。

由于勒卡雷曾在伯尔尼大学及牛津大学学习日耳曼文学,在奥地利和联邦德国担任间谍,后来又去了伊顿公学担任德语教师,因此德国、日耳曼文学对他的影响非常之大。他喜欢黑塞,特别崇拜弗里茨·朗,他的文笔有点像是黑塞和卡夫卡的结合体,逻辑很强、细节也很多。文泽尔专门引用了一段《鸽子隧道》里的话形容勒卡雷的文风,讲述勒卡雷将自己的写作素养归功于军情五处总部顶楼那些受过古典式教育的高级官员:“他们一副幸灾乐祸的老学究模样,抓起我的报告,对我那些炫耀式的从句和毫无必要的副词表达了极力的藐视。然后在我朽木不可雕也的文章页边空白处打上分数,以及诸如‘行文累赘——注意省略——论证缺失——结论草率——你真的是这个意思吗?’之类的评论。我遇到过的编辑们都没他们这般严苛,或者说没他们这般正确。”

正因为勒卡雷的作品大多是这样的风格,且注释极多,这就增加了翻译难度。由于每本书都有500个注释,译者的思维就常常会被打乱。文泽尔表示,他曾翻译过卡夫卡的《城堡》和《审判》,卡夫卡是公认的“难”,但却没有勒卡雷难。勒卡雷的作品中既存在黑塞和卡夫卡式的那种文笔,还有非常多的英国典故。黑塞喜欢引经据典,卡夫卡的作品则有很多逻辑链条,而勒卡雷则把这两个特点结合了起来,当他把逻辑链条写得好好的时,突然就开始引经据典;这就要译者去查询、去考证事实,待到回过头来重新翻译情节时,再回到逻辑点上就很难了。

尽管翻译勒卡雷的作品难度很大,但文泽尔也表示,这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勒卡雷对语言、对文字的尊重,他的老派、老学究式的写作风格让他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非常考究的精英式语言,也让更多读者通过他的作品感受到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内省,以及那个年代风起云涌的情报风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眼下唯一在世的英语大师,你猜是谁?
《鸽子隧道》:间谍小说之父约翰·勒卡雷的非凡朋友圈
关于情报、谍战,这5本小说告诉你不一样的故事
《夜班经理》:改编原著与收视如何平衡?
告别:“最完美的间谍”。
他们隐藏在人群之中,寻找真相到遍体鳞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