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行走乡村 | 到石门村看“竹海飞人”游走竹林间



    ● ? ● ? ● ? ● ? ● ? ● ? 



     土屋石墙青石桥,小桥流水有人家。宁波的大好山水中散落着许多江南古村落,“藏在深闺人不知”。古村落就像一卷被历史遗忘在角落里的画,用木石砖瓦镌刻下一个个美丽的故事。

      今天,小编将带着你一起走进奉化溪口古村——石门。

      石门村是宁波有名的竹乡,村前屋后,漫山遍野的翠竹随风摇曳;村道两旁是依山而筑的百年民宅、古桥;一条湍急的山溪从村中直穿而过。


1

石门美景


      石门村位于溪口镇西南,深藏于大雷山南麓,在入村前有一条迤逦的小道,小道拐入一个山谷后,风景为之一变,四周山上都是毛竹林,谷底则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未见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头砌成的小桥,桥底青苔斑斑,桥上蒿草丛生,显然年代十分久远,这桥后即是石门村了。


2

进村像进石桥博物馆





  石门村有许多古老的石桥,走进村子,好似走进一座石桥博物馆。

  村口一二公里处,有一座迎宾狮凤桥,单孔石拱桥结构,横跨石溪两岸,整个跨度近20米,是村民进村的第一桥。狮凤桥桥面朴实无华,全用溪坑细小卵石铺就,桥的拱背只用少许人工打造石块砌成。村民们说,这座古桥尽管历经800余年,却无半点损伤。

  而最有名的,当属村口的一座梯云桥,又叫五洞石桥,桥面浇上水泥,形成300多平方米的一个小广场,人走在上面,丝毫感觉不到走在古桥上,但这座桥其实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桥拱下,无数的鹅卵石有序地排列着。其朴实的风格,原始的用料,精致的构造,让游人拍手叫绝。石门村先人曾经在桥上修有桥棚,在桥上作“眺林壑之胜”。但是看了这座朴实无华却精美绝伦的鹅卵石古桥,林壑之美哪比得上石门先人的智慧与勤劳之美。

  领略了朴实无华的乱石桥,我们又在村中看到了仙人桥和履厚桥,这两座石拱桥全部用人工打磨的精美石块组成,桥面雕有精致的二方连续图案和四方连续花草图案,桥栏杆雕有莲花和狮子等动物图案,其工艺之精巧同样令人赞叹。村的尽头,又有许多不同的石拱桥近十座。

  这些古老石桥,历经风风雨雨,如今静卧在村落里。虽然它们朴实无华,却是村民们最引以为傲的祖辈遗产。想来,我国当代著名的桥梁学泰斗茅以升先生从未到过石门村,也该是一种遗憾吧。

3

石门村重诗书出名人







      石门村是一个古老的村庄,奉化人都知道这个村里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姓毛,而且这个毛姓很有来头。

  相传,东晋时,毛宝随司马王室南渡,战死沙场,其子孙遂居三衢一带。毛宝第八代孙毛元琼(字公远、号清漾),于梁武帝大同年间迁入江山市石门镇。其居住地因毛元琼的号“清漾”而得名,江南清漾毛氏成为毛氏家族中地位最尊、影响最大、支派最繁的盛门,距今已有1400多年。

  毛氏在奉化大雷山世代繁衍,人丁兴旺,村子里住不下了,有一部分围绕着大雷山散居,也有一部分逐渐外迁到岩头班溪等地。

  村中民居皆面溪依山而建,村中的一些老房子上,可以见到“大夫第”、“登科”等匾额,可想而知,这自古也是个重诗书的村子,也出过不少有名的“毛氏”。民国时期曾任南京立法院立法委员的毛翼虎先生(1914年4月~2004年7月),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他解放后曾任民革中央委员、全国政协第六、七届委员、宁波市政协副主席等,算是石门村现代出的一个名人。



4

名扬四海的“竹海飞人”



摄影/胡美恩



摄影/ 阿拉乐乡 赵洁
     

      电影《卧虎藏龙》里主角们在竹林间精彩的精彩绝伦的武打场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但你知道吗? 石门村里的“竹海飞人”也是远近闻名的。之所以称他们为“竹海飞人”,是因为他们掌握一种当地人称为“抠竹脑”的劳动技能:徒手爬上一棵竹子顶端,用随身携带的竹刀削去毛竹顶部的竹枝;削完这一棵,为了省去爬上爬下的时间,就在上面攀住相邻的另一棵毛竹,抓紧后,利用竹子的弹性,将整个人荡到另一棵毛竹上去,再削“竹脑”,如此往复。

  “抠竹脑”是为了让大毛竹保持挺直的生长状态,不被台风刮倒或被大雪压倒。“抠竹脑”时,如果动作利索,转移速度快,就会让人感觉是在高高的竹林间飞跃。

  据村干部介绍,尽管祖谱上没有记载“抠竹脑”这一绝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从清代末年有“抠竹脑”记忆开始推算,至少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村里还有10多人会这个绝活。如今这些人有的年事已高,有的已不在人世,还能玩绝活的,只剩下少数几位村民。

  这些年,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浙江电视台、央视和日本关西电视台的记者都先后来过石门村,拍摄关于“竹海飞人”的专题片,村里每年都会接待许多慕名前来的中外游客。


5


石门的竹经济有待开发





在石门村行走时发现,村里有不少小工作坊。这些作坊的产品大都是一种称为挠背棒子的产品。而工人也只是当地的一些老年人以及外地工人。小编走访了数家作坊,并未发现其他的竹产品。

     1958年被林业部授予石门“全国毛竹之乡生产红旗单位”称号。不过,这么多年来,竹乡石门依旧维持着原样。

       近几年,不少地方的竹产业已经悄然形成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大产业。几百公里外的安吉可以说是一个竹产业开发模范。

但是石门也有竹资源丰富,竹产业、竹子文化、竹子旅游均有待开发。而且,石门村距离5A景区溪口也只有十公里左右。

       如何更好开发石门村的竹资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报道|石门村:特色村的“特色”塑造 ——回溯历史,行进未来
探村宁波奉化丨石门古村,江山衍脉三千里,竹海深处有人家
毛氏聚居地,竹海飞人,日暮不归来,柴扉有人望
行走于竹梢上的竹海飞人
一都毛竹
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参赛:汤苏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