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他们在江城茶中喝出了易武味?
userphoto

2017.01.23

关注

每周一至周日 更新原创文章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茶业复兴

11月30日,下午两点半,昆明室内温度7℃,阴雨了几日,湿度上升到70%,旅居昆明的外乡人开始埋怨“春城”这一美名的名不副实。在海拔1999米的昆明北城,开水只能烧到95℃,这一天要冲泡的是两款生茶,它们来自同一产区,我们要对这两款茶进行盲评,找出它们的产区以及年份。

 



当答案看上去毫无悬念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警惕

品鉴会现场,众人像侦探般寻找线索,力求找到正确答案。经过六三方程式冲泡开汤,众人评价说,这款茶有蜜香,汤水细腻柔和,应该是易武茶。当答案看上去毫无悬念的时候,我们应该有所警惕。比如今天这款茶,外形和口感都很像易武茶,但其实它并不是。

 

不是易武茶,最可能是哪里的茶呢?

 

当大家在追问答案的时候,“江城”一词出现了。

 

“这是江城茶,是六大茶山2008年和2011年出品的江城号。” 阮殿蓉女士揭晓最终答案。

 



为何大家错得如此统一,那一刻,我才开始认真审视江城。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易武”,很容易找到易武茶,关联词为茶马古道以及老字号。

 

在搜索引擎上输入“江城”,文艺青年会搜到彼得 ·海勒斯的同名著作《江城》 ;普通青年会搜到湖北武汉的别称。

 

普洱江城,位于东经101°14'~102°19'、北纬22°20'~22°36'之间,因三江围绕而得名,西与勐腊县、景洪市毗邻,东南与越南接壤,南与老挝交界。

 


从易武到江城,一段段被岁月包浆的故事

江城茶山属于无量山系,古茶园主要分布在国庆乡、勐烈镇、康平乡、整懂镇、曲水乡。

 

翻拍自《走进茶树王国》


在普洱茶客的眼中,江城的模样,是茶马古道通往越南、老挝的要道之一。民国《江城县志》就有记载:坝溜村在坝溜河之滨,为入法地、通元江之要道,村民以船为业,每届冬季,代江城茶商载茶,顺流南下直抵法属猛莱(今越南之莱州)。


作为普洱茶的江城,是茶马古道向东南延伸的一个站点。

 

江城的茶,在1930年代出场,就和易武茶在一起,云南回族商人马泽如在《原信昌号经营泰国、缅甸、老挝边境商业始末》一文中回忆说:

 

江城一带产茶,但以易武所产较好,这一带的茶制好后,存放几年味道更浓更香,甚至有存放到十年以上的。出口行销香港、越南的,大多是这种陈茶。因为一方面经泡,泡过数开仍然有色有香;另方面又极易解渴,且有散热作用;所以香港一般工人和中产阶级很喜欢喝这种茶。这种茶一部分还从香港转运至新加坡、菲律宾等地主要供华侨饮用;因而销量也比较大。

 

我们在江城成立敬昌茶号揉制七子饼茶,就是看到外销很有发展前途。但在试销初期,敬昌茶是新牌子,抵港后只能以低价求售。经过我们在揉制过程中认真剔除老杆黄叶,改进工艺技术,提高质量后,牌子逐渐打响,价值也就接近名牌货了。

 

由于越陈的茶价值越卖得高些,我们一方面在江城收购陈茶;一方面增加揉制产量,从每年生产二三百担逐渐增至一千担左右。同时加强外运,分三条路线运输香港;一路由马帮驮到昆明装滇越火车到海防再海运到港;第二路从江城雇牛驮到老挝坝溜江下小木船进越南转口运港;第三路从江城雇牛或马帮驮到老挝或景栋转运到泰国曼谷,到达曼谷后再装海轮运港。这样源源不断地做了些年,赚的钱,确实不在少数。

 

马泽如(1897-1985),用“江城一带”来描述江城茶与易武茶,这一描述,代表的是地域上的接近,当然,在马先生看来,这两个地方的茶叶品质是有差异的。自19世纪末起,马泽如的父辈就开始赶马在迆南经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马家在昆明开设原信昌商号,并在墨江、思茅、江城等边疆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及茶厂。1930年代,马先生在江城收购加工普洱茶,也收陈茶。马家的创业史,李旭在《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一书中有着详细的描写。


 


上图翻拍自 李旭《茶马古道上的传奇家族》(2012)


除了敬昌号在江城加工生产的普洱茶,1920年代-1930年代之间,江城有群记茶号 、福泰隆茶庄也经营普洱茶,主要销往香港、越南、南洋,只可惜历史留下的痕迹太少,很难追溯回去。


今天之所以喝到了六大茶山出品的江城号,与上面讲到的历史有关。当我问阮殿蓉女士为何六大茶山要出品“江城号”,她回忆说,她曾收藏了一批老江城砖,被江城砖的香气、霸气、厚度所吸引。我们现在喝的这两款江城茶,是在与过去的制茶人对话、也是顺着普洱茶越陈越香的线索找到的茶滋味。

 




同庆号驮茶到越南的牛,来自江城 

江城与易武山水相连,在茶叶发展史中经常一同出现。有书中甚至提到,“易武正山”一词的出现,就是因为清末民初的时候,易武茶抢手,因为外形和口感相似,江城茶涌入易武销售,当地人为了区分而有了“易武正山”一说。


吴兴南在《云南对外贸易史》中提到,清代江城也是云南优良产茶区,江城居民十之八九种茶,年产10万斤,除部分内销外,十之七八经猛莱(莱州)外销到越南各地,茶叶成为江城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江城县志中记载,清末民初,江城到易武有6站:


县治西南路:一站至甘直园,二站至大过岭、三站至漫滩,四站至杨柳沟,五站至勐野坝,六站至易武。(以上所称程站,长短不一长者或百里以外,短者或仅五六十里。)


与江城茶业相关的资料,不是很容易寻找,但每一条记载,都意味十足。在《傣族社会历史调查 》一书中提到,同庆号驮茶的牛,通常是从江城买来的,这些来自江城的牛,驮着普洱茶到越南莱州,牛走不动了,就卖在当地。这些牛买入的价格是20、30半开,卖的价格是40半开。这被调查的作者认为是除了茶叶款之外的一项重要收入。(半开是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云南流通的主币,每两枚抵1枚清政府发行的1号银元。)

 



1958年,根据品种和各地生产水平技术的标准,中茶公司划分毛茶样收购标准样区:勐海、勐遮、澜沧、景洪、江城、勐腊和易武都属于勐海样区,制样和送样单位是勐海茶厂。在这里,江城还是与易武一起出现,这是归类,不是巧合。

 

最近20年,易武茶与江城茶之间有许多趣谈,茶友们口耳相传,许多故事,或许主角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的品鉴会,江城与易武再次一同出现,当我们追问原因的时候,才发现漫长的普洱茶历史早已为这一天的到来埋下了伏笔。


文|杨静茜 茶业复兴编辑 ,微信号yangjingxi923

部分图片来自六大茶山


END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绿书:周重林的茶世界》全面开售

周重林/著

鹭江出版社/2016年12月

68元/包邮(偏远地区不包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武:贡茶第一站
中国普洱茶
易武和宋聘号、茶马古道有何关系?
从银生到普洱,从倚邦、易武到佛海看普洱茶的产、运和销流变史
六大茶山茶马古道(上)
美哉云南 | 世界茶源,康养圣地——美名:普洱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