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白居易之【赋得原上草】
 再读白居易之【赋得原上草】

                          文编://SFWJ

    近几日闲来无事,索性将自己扔在书店。虽不敢说众览群书,终无愧走马观花。然而,有道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其实,过度看书亦然。其益处莫过于一个“累!”;看得老眼昏花只剩下满头野“草”: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草”诗,通俗易懂。其艺术成就之高,自古以来就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和传诵。在众多版本的赏析中,大都将重点放在描绘古原上的野草,称作者不仅勾画出了草原的广阔,野草的青翠和芳香,而且还着重歌颂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然而在我的读书记忆中,此诗不仅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咏物诗,更是一首妙不可言的讽刺诗。(经回忆,整理如下)

    众所周知,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早年对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比较了解,与好友元稹曾共同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文学理论。做了谏官以后,和太监以及顽固的旧官僚进行了斗争,同时也写下了许多讽刺统治阶级的诗。然而,作为古代诗人,尽管他很伟大,但毕竟一孤家寡人,势单力薄,怎可与朝廷刺刀见红。因此讽刺诗便适时而生,成为了讽刺当时统治阶级最有力的武器。

    白居易的这首“赋得原上草”,虽是咏物诗,但意在讽刺小人,即便将其看做寓言诗也绝不为过。因为大凡含有讽刺的诗,切不可露骨、露筋,使人一望而知,总要意在言外,使人自去领悟才有回味。而此诗正是这样一首经典的上乘之作。

    此诗以“草”比喻小人:

                       “原上”指喻君侧、上级领导。

                       “枯荣”指去一小人来一小人。

                       “火烧”指斥除不能尽。 

                       “春风”指乘时而崛起。

                       “侵道”指喻倾轧君子、上级领导。

                       “接城”指欺凌君上、欺骗领导。

                       “别情”指小人殷勤处最易动人。

     再就文字讲:领联是流水对,非常自然。颈联中“远方”、“青翠”字都凝练,都是代替“草”字,於此可悟诗中运用借代词的方法。

                        “蘺蘺”蒙茸附结的样子。

       相信朋友们看后,自会领悟其中回味无穷的美妙与精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16岁写的一首名诗,让世人赞颂了千年
白居易的《草》流传千年,开篇二字是何意?却十人九不知
白居易最经典的五首诗,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古诗讲解和赏析
十五句白居易的诗,读尽苍凉,充满智慧和感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