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视剧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之比较

               电视剧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之比较


   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后,与《雍正王朝》一样,在社会上引起较大的反响。《康熙王朝》在立意和篇名的改动上,可以说是《雍正王朝》的姊妹篇。对于电视剧《雍正王朝》,笔者已于前几年撰文《雍正登基,是继位,还是篡位》对该剧的立意问题进行了评论。现将雍剧与康剧加以比较,来探讨电视剧《康熙王朝》的得失。

    电视剧《雍正王朝》,如用绘画术语来比喻,说它是一幅工笔画是比较贴切的。它以细腻的笔触,精雕细琢了康熙末年诸子夺嫡,雍正朝雍正皇帝主政、固政的历史。由于这段历史的时间跨距较短,矛盾比较集中,而且极富神秘色彩。矛盾的集中,情节的曲折易于表现,历史本身的神秘性,情节的跌宕起伏,诸多人物的盛衰骤变,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都足以引起人们的兴趣。电视剧《雍正王朝》虽然在立意上有悖于历史,并对历史上争议较大的雍正颇加粉饰之笔,意在为雍正正名、翻案。并冠之以历史正剧。以历史的角度这是不能应允的,也是让人难以苟同的。但是该剧从矛盾的安排,情节的筹划,人物的塑造上,应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如诸子夺嫡既高潮迭起,又充分体现诸皇子的性格形态特色,场面宏大复杂,而且脉络清楚。还如隆科多追随皇八子等逼宫,年羹尧杀孙士诚等情节虽属虚构,但场面令人惊心动魄,极富悬念,为雍正日后杀年羹尧、囚死隆科多埋下伏笔,使雍正消灭篡政知情者的奸狡之心却成为了维护政权,维护改革的正义之举,可谓是丝丝入扣。在人物的塑造上,由于焦晃、唐国强等演员表演的到位,给该剧人物的塑造增色不少,就连次要人物如皇八子允祥、李卫、年羹尧等人物的塑造都是形象饱满,而不是千人一面。虽然该剧在立意上有悖于历史,但它可视性还是比较强的,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引起了广大观众对该剧和雍正王朝这段历史的较大兴趣。
    电视剧《康熙王朝》观后,个人感受与《雍正王朝》相比,不能不说它只是一部写意性的作品。康熙帝玄烨在位六十一年,作为清兵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颇多文治武功建树,奠定了满清统治近三百年的基础,成为康乾盛世的发端人物,值得一书、值得表现,这是自不待言的。但是将康熙帝搬上荧屏,在四十八集的容量中体现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全貌,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时间跨距六十余年,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互不相属,难以形成贯穿整体的脉络。其历史人物众多因事而来,事毕即逝,很难塑造出在一定空间内形象饱满的人物。康剧勉为其难,在剧中体现了擒鳌拜、平三藩、定台湾、亲征葛尔丹诸子夺嫡等重大历史事件,意图体现康熙文治武功的全貌。但其结果如何呢?据个人感受,应该说并不理想。
    其一在剧中的康熙身上,并没有体现出这个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排闥纵横的风采。如在三藩之乱之先,撤藩应该是康熙这个少年英主御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的具体体现,虽康熙明言三藩撤亦反、不撤亦反,但却不做三藩反叛的准备,希冀撤藩成功。当吴三桂叛帜一举,他惊恐无措,要退位以逃避。在平定台湾时,他任用姚启圣但并不信任,任用施琅却让其与姚启圣相互掣肘。明珠借谈判以策反,索额图攻台失败导致长江水师全军覆没。责任无一不在康熙。在对葛尔丹用兵时,明知葛尔丹咄咄逼人、叛情已具,却在葛尔丹的威胁下将爱女兰齐儿下嫁,这岂是千古一帝康熙的所为之u事,对客尔克部落公主宝日龙梅自荐为妃置之不理,却在胜葛尔丹后在众目睽睽之下与之行苟合之事,这岂是康熙应该所为?简直是鼠窃狗偷之举。在诸子夺嫡中,先是罢黜了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三位大臣,圈禁了妄图谋逆篡位的皇太子,而又将奉老祖宗遗旨对废黜太子好意规劝的容妃贬为奴才并置于死地,出发点只是颐指气使。他临终前将传位之诏泄与魏东亭,给魏东亭来了个没想到。既缺乏逻辑上的必然性,也绝非头脑正常的康熙皇帝所为。综合以上诸点,在剧中使我们看到的康熙,既没有千古一帝的风采,更没有排闥纵横的胆识。擒鳌拜、平三藩时,是急功近利无谋无断,遇事张皇失措。在后期定台湾、战葛尔丹、诸子夺嫡之时,却首鼠两端,玩权谋、耍腹功。人物的发展缺乏内在连续性。在我们看到的康熙是,干什么都要演砸,只能靠背后的老祖宗来收拾残局。而且这位老祖宗就是临终前,也预见到了太子废立、骨肉相残的局面。按康剧中昭示,康剧并非为康熙这位千古一帝而立传,而是为那位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老祖宗而立传。这位老祖宗无时无刻的在撑着康熙的腰杆,使康熙成为了一个傀儡人物。岂不知历史上的这位老祖宗已于康熙二十六年撒手人寰,既无法劝兰齐儿下嫁,也更无法预见诸子夺嫡的未来。所以剧中的老祖宗形象,既不符合历史,也严重损害了康熙帝的形象,所有的灵光都给了这位老祖宗,康熙还剩些什么呢?这不能不说是该剧比较大的缺憾之处。
    二是剧中虚构成分太多,让人既看不到历史的真实性,也看不到作品的内在逻辑性。作为一部历史文学作品,在不违背历史,不违背大的原则的前提下,作一定情节,人物塑造的虚构。这是允许的,也是必要的。但虚构的成分太多太滥,使人既看不到历史的本来面目,也会产生以文害意的不良后果,这无疑是不可取的。在康剧中,开篇就虚构了顺治帝因董鄂妃之死而弃政出家,康熙化名龙儿应考进士等情节,又虚构了伍次友这一人物,只是为了一篇“论圈地乱国”的文章,除此之外还对康熙作了治国平天下的几番教诲然后就杳然失踪。在平三藩时,虚构了杨起隆(既所谓的朱三太子)宫闱谋乱,蒙古察哈尔部反逼京师。虽然看起来热闹,但虚假的令人瞠目。殊不知朱三太子一案在清朝始终是个迷,既没显形,也没有捕获。蒙古察哈尔叛乱更是子虚乌有。在此又虚构了周培公这一人物,将平三藩的功劳一古脑全塞给了他,使历时八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的平定好似不费吹灰之力。在平定台湾时,将平台的首功人物施琅不知何意由顺治初的降将改为康熙年的降将。又虚构了明珠谈判策反失败和索额图指挥攻台失败导致长江水师全军覆没的情节,而且又虚构了李光地借海禁上万民书取得仕途台阶的情节。其实史实上正是李光地向清廷推荐了施琅,使施琅在平台取得了头功。在平定葛尔丹时,虚构了葛尔丹为清朝藩属,并化装只身探听清廷虚实一节,事实上当时的准格尔葛尔丹与清朝尚为互不相属的敌国,由此混淆了人们的视线,使人难以看到康熙平定葛尔丹,开拓天山南北疆土和平定外蒙古四十九旗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及意义。在此之下,又虚构了康熙在葛尔丹的威胁下将爱女蓝齐儿下嫁葛尔丹,这在日益强盛的清王朝,在威胁下以嫁女求平安,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谈。除此之外,还虚构了大阿哥允褆纵横西北,斩葛尔丹首级的情况,其实平葛尔丹与允褆并无相关之处。葛尔丹最后是饮药自尽,而不是授首于清庭。在诸子夺嫡的场景中,既虚构了杨起隆、索额图勾结行刺康熙。又虚构了李光地、索额图、明珠三者相互倾轧,明珠、索额图圈禁,李光地被贬为台湾知县,使康熙确实成了孤家寡人、光杆皇帝。而后,又继续不顾历史虚构了太子谋逆、先拘后疯,老祖宗临终不得废太子的遗旨落空,骨肉相残,以此将老祖宗的先见之明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康熙众叛亲离,更将诸子夺嫡事搅成了一锅粥。在该剧最后,使人莫名其妙的是康熙竟向魏东亭出示了关于继位的圣旨,让魏东亭惊诧而亡。此举说明什么呢?是康熙视江山政权为儿戏,还是无奈之中乱点鸳鸯谱,殊难让人揣测。在上述虚构的成分中,有些是让人理解的,比如明珠、索额图在历史上分别死于四十七年和四十二年,但该剧让其比康熙的寿命还长,并戴枷还在千叟宴上露了一脸,这是保持剧情发展整体性的需要。还如杨起隆这个人物,尽管是历史纯属子虚乌有,但以此增加了情节的曲折性,但其过量的虚构成分,让人既看不到历史的本相,又令剧情发展缺乏逻辑和情理上的内在联系,说它是弄巧成拙,应该是不过分的。
    三是人物的塑造上,缺乏形象饱满,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康剧与雍剧相比,在人物的塑造上,出于笔者个人感受,确实有较大的距离。没有塑造出像康剧中雍正、皇八子、年羹尧、李卫、孙士诚等有特色、有性格的人物。剧中由斯琴高娃扮演的老祖宗,虽然表演到位,但刻意让每一重大事件都让老祖宗来插一脚而且料事如神,使康熙的形象相形见绌。其形象的塑造既不可信,也严重的损害了康熙帝形象的塑造。在此之下,扮演康熙的陈道明即使使出浑身的解数,拿出吃奶的力气,又能怎样?这也是舍本求末的必然结果。
剧中的索额图、明珠这两个重臣,在历史上虽为广树朋党、朋比为奸的首恶,但性格特征、行为特征是相当鲜明的。但剧中我们看到的这两个人物只是互贬斗嘴,缺乏深刻的性格刻画。还如剧中虚构的苏麻喇古、蓝齐儿、宝日龙梅三个女性,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呢?苏麻喇古是为康熙一生中绝无仅有的爱情撒下的一点椒盐。蓝齐儿只是为了体现康熙对葛尔丹的仁至义尽。而宝日龙梅在剧中的作用更让人费解,作为流亡的蒙古客尔客公主,先是与大阿哥欲结连理,后又向康熙帝自荐为妃,最后又在平定葛尔丹之后在大阿哥等人的众目睽睽之下与康熙行苟合之事,对此,是体现宝日龙梅以此达到恢复疆土的大计,还是在康熙与宝日龙梅之间上演的英雄爱美人的俗套闹剧,令人百思难得其解。还如剧中的容妃,是作为正面人物来塑造的,温良贤淑,颇得大体。康熙对其也是宠爱有加。但却因奉老祖宗遗旨劝阻康熙废禁太子获罪而死于非命。按剧中暗示康熙却是违心而为之。但是这是康熙因诸子夺嫡内心痛苦的无奈发泄,还是容妃是替老祖宗代人受过,还是容妃不识时务不该出头而强出头所致。在剧情中都让人无处揣摩,其用意何在,恐怕只有剧作者自己才知道。如此种种,表明康剧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不成功的,诸多人物塑造的缺憾,也是该剧失色的原因之一。
    除上述三个方面之外,康剧中还有许多的露怯之处,正如广大观众所指出的,剧中的老祖宗屡次自称孝庄,殊不知孝庄是其死后的谥号,而孝庄的谥号为雍正乾隆所封。生前自呼岂不差之千里。还如杨起隆言其父母于清兵入宫时被杀,岂不知清兵进入北京时,鉴于李自成进入北京时的教训,笼络人心还来不及,更没有随意杀人的道理。还如康熙擒鳌拜时,魏东亭及少年善扑之士直呼康熙之名向其发誓,这更是严重的失实之处,在封建时代著书立说尚要将皇帝的名字用其他字来替代,直呼皇帝之名无疑是死罪。更如剧中几次称顺治皇帝为圣祖,其实圣祖在清朝是康熙皇帝死后雍正帝为其上的尊号。在此硬塞给了顺治,又是一个不应有的错误。如此种种,虽属支根末节问题,但在极普通的历史常识问题上露怯,是不应该的,也反映了创作上的草率和失实。
    “文以载道”这是文学创作的遵循,电视剧《雍正王朝》虽在立意上有悖于历史,但它为雍正正名的目的应该说是达到了。通过该剧使人看到了一个苦皇帝、难皇帝,一个企图有所作为的皇帝。然而电视剧《康熙王朝》同样作为正面宣传的电视历史剧,既让人看不到康熙这个千古一帝的雄才大略,更看不到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无论从其作品的政治水准和艺术水准而言,与《雍正王朝》相比无疑给人以功亏一篑的感觉,这无论是剧作者,还是广大电视观众,都是应该为之而遗憾的。 


                                                       



                                                                                               该文发表于2006年六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康熙那么信任魏东亭,为何不留他在身边,还将他支去边陲
都说电视剧《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好很多,到底好在哪几个方面?
大清康熙王朝 4 康熙亲征葛尔丹
观《康熙王朝》有感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史实性错误
影评|| 如此不严谨的历史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