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抓住时机历练能力——第二届中公杯参赛者寄语

激情点燃梦想 自信成就未来

第二届中公杯公考模拟大赛鸣哨在即

中公专家鼓励考生抓住时机历练能力 勇于打好热身仗

6月是世界杯之月,是强者竞技之月,年轻的心因彩虹之国的激战而沸腾。在南非世界杯鸣哨的同时,第二届中公杯公考模拟大赛也万事俱备,开赛在即。大赛主办方中公教育集团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广大有志报考公务员的学子发出了邀请参赛的战书。在这万众瞩目、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公网记者采访了本次大赛阅卷专家团队负责人、中公教育集团总编审张成,就这场赛事的背景、意义和阅卷机制、考生的备战策略征询了他的意见。

下面是访谈的实录摘要。

 

服务于考生的理念让我们快速发展,不被超越

中公网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中公杯”公考模拟大赛已经进行到第二届了,我们知道去年的比赛在整个公考培训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能否请张老师介绍一下情况?

张成:去年8月份开始的首届“中公杯”公考模拟大赛,历时3月,至11月中旬“国考”笔试开考之前才结束。共有3万多名各界报考者参加,这次大赛采取线上和现场报名的方式,在全国29个省市百所高校中举办了近千场笔试,同时又在百余家分校数百办学点举行了百余场考试,得到了报考者的热烈响应,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响应,有几所高校应届生是同时报名的,一个学校达到了上千人的规模。中公教育考试阅卷中心的专家共批阅、评判了3万多张有效试卷,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近百名,以及鼓励奖若干,分别给予了不同数额的奖金或培训费优惠。这次模拟大赛在公考界是个首创,规模大、参与者多、组织严密、影响巨大,随后行业内刮起了一阵模考旋风,出现了不少跟风者。这个效应一直延续至今。你在不少网站上,可以看到打广告的,做形形色色的模拟考试,是不是?

记者:呵呵,的确是这样。事隔一年之后,我们为什么要再次举行模拟大赛呢?既然有了这么多类似的模拟考试,我们的优势或者说特色在哪里,值得考生报名参加呢?

张成:去年的比赛是首届,今年的是第二届。我们现在有一种长远规划,就是把“中公杯”办成一个精品,连续性地推出,基本定为一年一次。目的是打造一个服务平台,为考生提供一个测试自己、提高能力的平台。并且,这个平台是公益性、持久性的,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办这样的比赛,给考生一个接近国考的考试条件和阅卷系统,不求回报;每年举行一次,每次延续一定的时间,给各地考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记者:为什么说是公益性的,是因为考生参赛无须缴纳任何费用吗?

张成:一定程度上是这样。不需要考生交任何费用,这个过程的一切开支由我们来承担。为了体现“中公教育是一个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社会企业”,真正为考生提供一种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集团在考试的组织实施上进行了相当大的投入。以去年为例,我们按照国考标准,印制了几万份试卷,光印制费就近10万元,再加上来来回回的运输费,成本可想而知。但是我们没让考生出一分钱,所有的成本都由集团来承担了,从集团的利润中消化了,这就是对考生、对社会的回馈。我们的本心是真诚的,今年我们仍然采取全程免费的方式,不会收考生一分钱,估计报名的人数比去年更多,成本还要高一些,我们准备全部消化下来。

 

用我们的实力和真诚让考生感受公考的魅力

记者:这样的比赛有什么意义,相比于同类比赛,它的优势在哪里呢?

张成:体育界有奥运会,足球界有世界杯,公考界也应该有个奥运会和世界杯。“中公杯”就是公考界的世界杯。我这样说是有底气的。

第一,我们模拟卷的质量是最好的。模拟卷的质量跟一个机构的研发实力和研发水平有关,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研发团队的规模和真题的研究水平为基础的。中公教育是从做公考的基础研究发展起来的,我们有一支数量最多、资质最好的团队。在民办教育界,为什么一些小的培训机构始终成长不起来?因为它的实力不够强,无法做出足够的投入,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但是中公的资金实力在民办教育行业是居于前列的,同时我们也历来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舍得在研发上投入,研发队伍建设一直是中公投入最大的领域,我们把钱大部分都花在建立和维护研发队伍上了。当然这些年我们的人才流动性一直比较大,有进有出,但整个团队始终保持了数百人的规模,现在总部加地方,不算兼职的,专职的研发团队是300人。团队始终保持了一渠活水,不断有新血补充,骨干基本稳定,这为我们的真题研究、进而做好模拟卷的编制提供了最有力的后盾。

这次模拟大赛所用的行测、申论试卷,是从今年中公数以百计的模拟卷中精选出来的,选拔率达到了百里挑一。所有题目都是按照2010年最新的国考大纲和真题标准研制出来的,行测不用说,中公行测模拟题和答案的质量是有目共睹的;申论按报考职位类别分为省级以上和市级以下两张试卷,考生可以按照自己准备报考的志愿来选择作答,材料、问题的设置和语言风格,与国考两类试卷有9成相似。可以说行测和申论模拟卷,从试题内容到难度,与国考真题高度吻合,从研发部门到集团领导,层层把关,优中选精,保证了试卷的质量。

第二,我们整个模拟考试组织工作的保密性是比较好的,考场环境的密闭的,考前信息是严格封锁的,作答方式是严格闭卷的,监考老师是严格尽职的。有了这三个严格,我们就能有相当把握,让考生猜不中题,而国考众所周知,根本的一条底线就是防止试题被猜中;考场的环境、氛围也比较接近真实的国考考场,可以让考生在排除干扰的情况下作答,并提前感受国考的考场条件。

第三,我们的阅卷团队是最优秀的,阅卷流程是最规范的,这是我们组织模拟比赛最大的资本。有一点外界可能是不知道的,我在这儿泄个密:去年的模拟大赛,一个意外收获是催生了中公教育集团的考试阅卷中心。过去,我们批卷也好,批作业也好,力量比较分散,分散在各个研发部门。为了做好模拟大赛的阅卷工作,应付几十万张卷子,李永新老师提出把各部门的精英集中起来,成立阅卷中心,专职负责行测、申论模拟卷和作业的批改工作。去年大赛阅卷期间,阅卷中心不仅开始运作,而且实现了常态化,有了一支固定的团队、一套规范的流程。不仅模拟卷,从那以后我们所有的远程作业都是通过阅卷中心来批改的;国考笔试结束后,中公网还设立了网上估分系统,根据考生提交的作答要点进行评测,这个评测也是由阅卷中心来完成的。今年的模拟大赛阅卷工作,我们仍然依托阅卷中心的专家,同时这个专家团队的规模已经有所扩大,除了全职的十几个人之外,还临时征集了数十名一线教师、编辑,举行了必要的培训,有这样一支精兵强将组成的队伍,完全可以应付大量模拟试卷评阅的需要。

 

用我们的专业和态度让考生提升公考的能力

记者:有了这些条件,我感到,咱们的确有信心办好这次大赛。不过,参加这样的比赛对考生本身有什么好处呢,我想这是考生比较关心的。您能为同学们解答一下吗?

张成:有什么必要参加模拟大赛?这是一个备考路径的选择问题,它实质包含两个层次:为什么要模考,为什么要参加规模化、规范化的模考。

有一个前提,我想已经不用多说了:行测和申论都是能力考试,测查报考者适应机关工作的基本能力,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规定了公务员必须具有9种基本能力,其中一种学习能力,指出了学习要拓宽渠道,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他人学。

公务员考试是对学习能力的考查,而考试的成绩又是学习能力培养的结果,善于学习才能考好公务员考试,达到考试测评预期中的标准。咱们国家大学之前的教育体系,从小学到高中,基本无例外地属于应试教育,这就造成一种惯性,即大学生也仍然习惯于按照应付升学考试的模式来准备公务员考试。但公务员考试却是能力考试,考查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育方式、学习方式和能力考试的测查目标相脱节,构成考生备考公务员考试中的突出矛盾。我们的考生“向书本学”这一点上普遍做得比较到位,但“向实践学”、“向他人学”这两点做得非常不够,造成考生实践能力普遍薄弱。

我想提醒考生的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运筹千次,不如一战。如果你始终躲在千里之外的帐蓬里头“运筹帷幄”,翻书演算,而不下考场实战,终究难以决胜。胜利是打出来的,考试成功是考出来的,不是看书看出来的,你就算把书翻烂了,如果没有实战经验,还是无法学以致用,达不到提升能力、通过考试的目的。不过,要把省考或国考作为练兵的机会,成本未免太大。在时间上、精力上、经济上,都不允许考生一次再次地做这样的投入。那么培训机构的模拟考试,就是一种“物美价廉”的选择。

考生通过前期的复习,获得对公考的一些书本认识之后,应该进行一次实战,检验一下从书上学来的知识,检测一下自己的水平,为更有针对性的备考奠定基础。

从另一个方面说,考生个人练习是无法代替有组织的模拟考试的,高仿真的模拟卷、逼真的考场环境和氛围,专业团队的科学判卷,是考生个人练习的方式所不能比的。同时,培训机构实力越强,组织的水平越高,考试的水平就越高,水平、找出症结、明确改进方向的可能也就越大。作为教育家的朱子曾说:“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既亲历其域,则知之益明。”我希望考生能把握机会,抓住一年一度中公模拟大赛的机遇,利用中公雄厚的资源,亲历一下考试,使自己对公考的感受更加明晰和深刻。

 

用我们的辅导和产品成就考生公考的梦想

记者:呵呵,听您这一说,我也有种豁然开朗之感。是不是可以这么说,模拟考试是考生通向公考成功的必经之路,是获得考试第一手经验的低成本之门,而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模拟考试,又是考生直上青云的双翼?

张成:你归纳得很好!不过“双翼”还说不上,只能说是一种低成本而有效的平台。我们不指望一次模拟考试就能解决考生的所有问题,毕竟这种形式是规模化的测试,而不是个性化的辅导,很多考生个性化的问题还无法通过考试暴露出来,还需要更全面细致的观察和辅导才能解决。

记者:这是不是说,模考还要和培训辅导配合起来,才能有理想的效果?

张成:是的,在考试辅导领域里,有一个概念:把个人复习同培训辅导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复习的实效。所以说个人的努力和辅导的助力,才是成功通过考试的双翼,二者缺一不可。

 

用我们的经验和责任规避考生公考的误区

记者:张老师是负责申论阅卷的。根据您的经验,如果考生走进“中公杯”的考场,您认为在申论作答上应该注意什么?

张成:去年评阅申论答卷之后,我向考生提出了五点忠告,今年可以把这些忠告提前,让同学们在作答前注意:一是要坚持把试卷答完,不答完的损失会比基本完整的损失更大;二是要点概括要力争全面,要点多答一两条会使踩中的面更大一些;三是对策和分析题,包括辨析改错题属于难点,但不应回避,难点多碰就不再难了;四是审题很关键,要全面、准确地审视和思考题意,把握住核心问题;五是文章的结构应完整,在重点环节、重点部位要有亮点。最后,我再补充一点,就是作答不要抱着一成不变的模式,不要以为靠背万能模板真能取得万试万灵的效果。规律和原则是可以通用的,具体的方法、表述是没有可能通用的,没有任何模式能够适应千变万化的试题、适应千人千面的考生个性。如果抱着条条块块去考申论,那就像《幼学琼林》里面说的“刻舟求剑,固而不通;胶柱鼓瑟,拘而不化”,难免要受到挫折的。

记者:时间不早了,这次访谈占用了您不少宝贵时间。还有一句话想说的是,据我们了解,考生中普遍存在着两种心态:一种是复不复习差别不大,考也没用,该多少分还多少分;另一种是只看书就够了,最多问问有经验的人,也不用参加什么模考和培训。对这种心态您是怎么看的,有什么话对我们的同学说?

张成:对有志报考公务员的青年人,我想说两句话:自信成就人生,努力创造命运。给自己一种积极的暗示,持续不断地努力,是可以改变某些看似注定的结果的。成功的关键是主动求变而不是消极固守。努力的人总是多一些机会:努力,机会是50%;不努力,机会是0。上帝什么时候青睐过守株待兔的人呢?不要抱着书本不放,不走到考场中来,你永远不知道真正的公务员考试是怎么一回事。“学而不行,日久无功。”光有纸上的推演和网上的翻腾,没有考场中的实践,迈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永远也踏不出去。激情可以点燃梦想,自信能够助你成就未来,勇于到模拟考场来打热身仗,那么,你的努力就可能在你生命的天空上画出彩虹!

记者:谢谢张老师接受采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家公务员考试阅卷标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权威备考方略
考前3个月行测怎样备考
有效利用寒假时间 备战2015浙江省考行测
公务员考试中,你不知道的“黑幕”与“关系”!
公务员考试面试现场全真模拟,值得一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