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清平乐 村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的描写,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作者喜爱农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词分为上、下两阙,整首词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景画。上阙以素描之法,勾画出“茅檐”、“溪上”、“青草”,只淡淡几笔便形象地描画出江西上饶地区农村的特色,以景物衬托出人物生活宁静、恬适的氛围。画面中的主要人物——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足见其生活的美满,精神的愉快。下阙从远到近勾画出三个儿子的动作。词人尤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他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整个画面恰似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令人神往。

【目标预设】

1.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理解这首词的内容,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及受到美育的熏陶。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田园生活的意境;有感情朗读课文,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感受江南乡村的清新秀丽、安宁祥和之美。

【设计理念】

这首小词写景见人,由人及事,人事相传,作者将景、人、事、情融为一体,它以轻快、流畅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恬淡、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对于这样意境幽美的词,在教学中应积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词的韵律、节奏和情感。重点抓住描写小儿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词意。

【设计思路】

这首词分上、下两阙。上阙写景,下阙叙事,作者描绘了一幅宁静清新、悠闲美好的乡村家庭生活画卷。在教学时,教者应尽可能的让学生自主感知、感受、感悟、感慨全词。真切地领悟词的意境美、情感美。领会“醉”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感知宋词。

1.同学们,中华民族历来被成为诗词国度,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对于古诗,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到文化的长河中采撷另一颗璀璨的珍珠——词。

2.关于词的相关知识你了解哪些,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学生自由汇报)。

3.课件: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是伴乐歌唱,所以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曲子词,词萌发于隋朝之际,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所以我们也称之为长短句。词的曲调名称作词牌。

4.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是清平乐·村居(板书课题),我们刚才说词的曲调名叫词牌,请同学们看看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的词牌名是什么?(清平乐)看看这三个字组在一起,读着就好舒服,请你把它读出音乐的美感来。(两人读后齐读)那么村居是这首词的什么?(题目)对,村居是词的题目,它与词的内容有关。(齐读题目)读着题目这两个字,你眼前有怎样的画面?(生自由说)男耕田女织布安居而后乐业,你们的想象让题目有了生命力。就让我们把刚才头脑中出现的画面送进课题中来,注意词牌名和题目之间要有停顿。(齐读课题)多好哇!我们不由得想起了清朝高鼎的那首村居。师引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村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自主朗读,感受词韵。

1.过渡:辛弃疾笔下的“村居”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的这首词——清平乐·村居。回家都预习了吗?作为高年级同学,老师相信你们的自读能力。同学们在家肯定已经读了好几遍,现在谁想做小词人在大家面前展示一下?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指名读)

2.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哪些字音需要提醒大家?

1)翁媪“翁”上面有个公,是什么意思?“媪”和“温暖”的“温”字很像,“媪”左面有个女,是什么意思?

师:是的,老年夫妻就是——“翁媪”,生齐读。

2)“媚”读四声。

3)“剥”字是个多音字,这里的“剥”是指把东西的外壳或皮去掉,那么,把香蕉的皮去掉叫——把花生的皮去掉叫——把莲蓬的皮去掉就叫——。带到句子中读,连上上一句读,齐读这句。

(4)“莲蓬”口语中可以读轻声,但在此处为了和词上面合仄押韵,应该读几声?(二声),非常好,你就领着大家再读读。

3指导朗读:要读的字正腔圆,他和音乐一样也是有节奏的,再来练练,读出的节奏来。

4.好,谁来读一读,读出节奏,同学们仔细听,他是在哪里停顿的?

5.生读,交流是在哪停顿的。大家听得真仔细,(课件)按照节奏来读,就能读出的韵味了但读时不能完全断开,要把停顿符号前的字音稍微的延长,这就叫绵音,比如说“茅檐--低小”读诗词就要读得停而不断。谁再来读?

6.同学们有没有发现,白发谁家翁媪和大儿锄豆溪东之间有一空行,说明它有两个部分,前一部分,词中叫上阙,也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阙也叫下片,朗读时上下阙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下面我们全班同学一起字正腔圆地读,注意上下阙之间的停顿,再次齐读。

 

三、品读赏析,感悟词境。

(一)小组合作,掌握词意。

1、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那么这首词的意思,你们能自己理解吗?我们理解古诗的意思时通常采用哪些方法?(看书下注释,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下面我们就用这方法一起来读读这首,请同学们边读边想象,读一句就想一想这一句讲的是什么意思,读不懂的地方用笔再书上作上记号。

2、和同学一起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收获吧!把你读懂的地方说给同桌听,读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

3、全班交流。

预设一:“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1)读好“低小”。指名读,师范读。

(2)“青青草”是什么样的草?不是初春的“草色遥看近却无”,是盛夏的草,浓郁,茂盛。

(3)那就把你看到的这句话读给大家听。

    预设二:“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 词中的“翁”就是“老翁”,“媪”就是“老妇”,这对老夫妻我们就叫——“翁媪”,它们说着什么地方的话?有没有同学听到上海本地人说的话?上海方言就叫吴音。像苏州、无锡还有浙江和江西的部分地方的口音也叫吴音。相较之北方人说话的干脆利落来说,吴音更绵软,轻柔一些,所以有人也称这种口音的特点叫“吴侬软语”。这首词中指的是江西上地区的方言。当时辛弃疾就住在这里。

   2)师:指图。同学们看,这对老夫妻三两杯酒下肚,微带着醉意,话就开始多了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3)大家想象真美妙,也许翁媪坐在一起,什么也没说,你的眼睛看着我,我的眼睛望着你,不管怎么样,他们老俩口给我们的感觉真是____

(恩恩爱爱、亲密无间、幸福美满、甜蜜和谐)

(4)用词章里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相媚好)。

  (5)快把你的感受送到词里读一读。    

   预设三:“大儿锄豆溪东。”

1) 师: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所以大儿子赶紧去——除草,可是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季,是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把你感受到的送到词句中读一读。

     预设四:“中儿正织鸡笼。”

1)师:你看看他织鸡笼的样子,你能送他一个成语吗?——聚精会神。

2)女生聚精会神地读。

预设五:“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亡赖”同“无赖”是古汉语中的读法。上初中时我们会进一步学习现在“无赖”这个词一般解释为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那么,这首词中,小儿是这样的人吗?

(2)显然不是,我们一起来看,父母亲在亲热地说话,哥哥们在辛勤地劳动,小儿子并没有去打扰他们,而是一个人在溪边,剥食莲蓬,“卧”字是一种什么样的动作?(趴、躺)带进去读一读,好不好?为什么?

(3)“卧”不但能和词的内容合仄押韵,而且给我们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我想这小儿一定是一会儿趴着,一会儿躺着,总之想怎么卧就怎么卧,这是多么可爱、天真、顽皮、淘气的儿童啊!所以这里地“无赖”指的是——顽皮、淘气。

(4)把你的感受再送进去读读这句词。瞧瞧,这小儿在溪边卧剥莲蓬。哎呦,在他眼前可是一片荷塘噢!看看这荷塘,我们回想起咱们也背过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师:好一幅幅村居的美丽画卷啊!那么老师就把你们看到的这一幅幅画给你们展示出来。快瞧(出示课件)这就是你们在文字中读到的一幅幅的画。但这村居里还有一处重要的景,因为有了它就把村居里你看到的一幅幅画变成了村居的整幅画,再回到词中,你看看应该是那一处景?

3)师:他(她)说是小溪,咱们一起跟着她的脚步看看,师引读溪上有——青青草,溪东有——大儿锄豆,溪头呢——小儿卧剥莲蓬。对呀,是小溪,读读这个溪字,(课件播放溪水声)问学生溪水——慢慢地流着,溪水——缓缓地流着,溪水——潺潺地流着。正因为有了溪,你眼前看到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景图,这幅图叫——村居。

4)师:这个溪字在这首词中出现了几次?——三次,一般来说,古代的诗词特别忌讳同一个字在同一首诗词中反复出现,那么为什么这首短短的词就用了三处溪呢?你觉得重复吗?

5)师:所以看似同一个溪,但方位、意思完全不同。这溪才是江南村居最突出的特色,才应了古人常说的那句:绿水人家绕,这一绕,这条小溪就像一条线,把这一幅幅景像珍珠一样串连了起来,所以你才感觉到这村居多么有灵性啊!

6)看着这幅村居图,你能说说整首词的意思吗?(指名说)

(二)提炼“醉”字,渐入词境。

1)师:一首好词,就像一杯甘醇的西湖龙井,值得我们慢慢地体味,细细地回味,刚才我们不知不觉中品读了溪字,词中还有一个字,虽不“溪”字那样多次出现,但也很有品头,猜猜是哪个字?

2)对,是“醉”字,我们一起来看看,“醉里吴音相媚好”,这对老夫妻为什么醉?仅仅是因为喝了酒而醉吗?小组讨论一下,可以观察图画,也可以结合词中内容说一说。

3)其实,酒不醉人人自醉,正如词中描绘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对老夫妇被自然界中的美好景象所陶醉了,所以,他们为自然景象而醉,“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小儿也很可爱”,有这样勤劳能干、活泼可爱的孩子,老夫妇俩感到很陶醉,“茅檐低小”可以看出老夫妇俩生活很清贫,但是夫妻和睦,过得很安宁,很恬静,很悠闲,他们为安宁、恬静、悠闲的生活而醉。

4)师:是啊,生活贫困不算什么,重要的是心里快乐,幸福,心里有多美,日子就有多美,古人说得好“心安茅屋稳,性淡菜根香”,怪不得老两口都陶醉。

5)那么陶醉的只是翁媪一家人吗?还有谁?词人辛弃疾也陶醉了。是呀,看着农村这美丽的自然环境,辛弃疾深深地醉了,(板书:环境、美),看着一家人怡然自得,过着和睦、恬静、幸福的生活,辛弃疾深深地醉了。(板书:人物、怡然自得),多么和谐的画面啊!(板书:和谐)连我们也醉在其中了(板书:醉)这真是“沉醉不知归路”,让我们把这种感受送到词里美美地读出来吧,齐读全词。

6)熟读成诵。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师:同学们,辛弃疾的诗词作品也是多姿多彩的,既有宁静、闲适的“茅檐低小”,又有金戈铁马的壮怀激烈。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另一首词,让我们来体会辛弃疾的另外一种醉吧!

2)课件出示《破阵子》

3)师:同学们,在这首词中,辛弃疾又是因什么而醉呢?

4)师:这首词中也有一个醉字,这里的醉和“醉里吴音相媚好”中的醉完全不同,它表达了作者渴望上战场奋勇杀敌,为国效力的强烈愿望。

5)师:辛弃疾的一生既经历了主张抗击外族侵略的金戈铁马岁月,也经历了被贬乡村陶醉物外的闲情雅志。同学们在课外可以去收集一些辛弃疾的生平资料来读一读,也可以再找一些辛弃疾的其他作品来读一读,相信一定会有更多的发现。

板书设计:

           清平乐·村居

          

              茅檐  低小

环境                     

              溪上  青青草               

           翁媪                    和谐

人物                     怡然自乐

              大儿 中儿 小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文优秀教学设计《清平乐 村居》
【课堂】就这样走进辛弃疾的“世外桃源”——《清平乐·村居》教学实录及点评
2014全国小语赛课教学设计:《清平乐·村居》(内蒙古 刘方姝)
《清平乐村居》教学设计
古风词:读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西江月(柳永谱50字)]
每天一首诗,提升记忆力:50《清平乐·村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