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4次成为毛主席的领导,评价毛主席能成功,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因为需要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意义,所以筹备工作从1949年6月就已经逐步开始。

最先需要确定的就是参会人员名单,可是面对当时国内众多的党派与民主人士,怎样能够平衡各方,照顾的面面俱到,就需要安排者拥有非常出色的工作能力了。

秘书长李维汉当仁不让,全权负责起了六百多名参会人员的挑选工作,除了这些,开国大典的一些工作也需要他去完成。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勇于挑大梁的李维汉还是不负众望,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他报上去名单,不只有名字,还包括了那个人的身份、职务以及自己选择他的理由,毛主席在看完后也忍不住地赞叹:“真是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拥有这样的能力,李维汉的人生经历自然也非同一般,他曾经四次成为毛主席的上级,是中共的早期领导人,评价过毛主席的成功“就靠3条”,还娶了邓小平的前妻为夫人,两人的儿子后来也十分优秀。

湖南老乡,同门师弟

李维汉和毛主席都是湖南人,两个人的革命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在湖南省第一师范学习的日子。

1896年,李维汉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父母虽然都是读书人,但在乱世之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生活,只能是清贫与落魄。

不过李维汉总归是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也被外界的新思潮影响,产生了改造旧社会,创造文明新气象的想法。

在家人的支持下,李维汉成功考入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和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成为了同学,因为毛、蔡二人早两年入学,李维汉算是他们的小师弟。

拥有共同的志向三个年轻人,交往期间很快就碰撞出了火花,在新文化运动的风潮下,他们一拍即合,组织创立起“新民学会”,主要任务就是传播新思想,安排会员赴法开展勤工俭学运动。

李维汉把握住机会,也踏上了前往法国的轮船,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与共产主义之间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法国,李维汉又结识了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他们都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并且有了一个预感,共产主义理论才是救亡中国的真正道路。

很快,嘉兴南湖的红船中,传出了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的声音,周恩来、赵世炎等人也在法国组建起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李维汉在其中负责组织工作,回国后经毛主席介绍,正式成为了中共党员。

李维汉年轻力壮,工作认真负责,逐渐在队伍中占崭露头角,1923年接替毛泽东成为了湖南区执行委员会书记。

在任期间,李维汉全身心投入到了湖南地区党组织的建设上,不仅建立了牢固的领导核心,还亲自到湖南各地游走宣讲,传播马克思主义。

通过李维汉的努力,湖南人民的革命热情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湖南省一时间成为了当时中国革命事业最活跃的省份。

国共合作、北伐战争、驱张运动,都有湖南民众的支持,工人运动、农民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层出不穷,其中都有李维汉领导的身影。

目光长远,选择正确

随着孙中山先生的逝世,蒋介石和汪精卫等人掀起了反革命的序幕,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被迫终止。

李维汉紧紧跟随党中央政治局的脚步,服从命令听指挥,成功避免了国民党反动派对当地组织的进一步侵害。

八七会议上,李维汉被选为会议主席,明确了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决定,毛主席也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

因为周恩来要领导南昌起义,毛泽东要前往湘赣边界指挥秋收起义,所以八七会议还确定了由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等人组成中共临时中央局,来负责处理党内的重要事务。

一年后,中共六大在苏联召开,李维汉和任弼时被安排留守国内主持大局,这么多次的临危受命,足以感受到李维汉在党内的影响力和卓越的工作能力。

同时,李维汉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也培养出了不俗的思想境界和非凡的眼界,他从最开始,就认为自己的学长毛泽东,绝不是泛泛之辈,所以哪怕党内争议四起,他也始终支持毛泽东的观点。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开始长征,生死存亡之际,遵义会议召开了,在会议上,包括李维汉在内的有识之士,都坚定地站在了毛主席这边。

结果也确实如他们想的一样,遵义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后来李维汉回忆时说起:“毛主席能成为全党公认的领袖,主要是因为他坚持3条原则一是少数服从多数,即使不符合心中的想法,他也会服从命令听指挥,然后抽空继续解释自己的看法。”

二是不消极,哪怕被整,毛主席也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热情和信心,见缝插针地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是第三点,争取任何条件做些工作。毛主席就是在这样愈挫愈勇的情况下,最终获得成功的。”

与金维映的感情

李维汉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曹文玉,是他小时候的童养媳,虽然是父母之言,媒妁之命,但是两人的感情还算亲密。

曹文玉为了支持丈夫前往法国,把陪嫁的礼品都换成了钱,等到李维汉回到国内搞革命之后,26岁的曹文玉又悄悄地到女校学习文化知识,想让自己不在丈夫的工作中拖后腿。

经过努力,曹文玉不仅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还因为表现出色,被安排前往了上海,执行地下任务。

虽然各自的事业都有了起色,但是两人的工作性质也导致了聚少离多,为了革命大事,他们决定抛弃儿女情长,最终离婚。

长征胜利后,局势逐渐变得平稳,李维汉和一位名叫金维映的女红军互生了情愫。而金维映曾经是邓小平同志的前妻。

出生于贫寒家庭的金维映,八岁就被尊崇知识的父亲送去了学堂,也让她的命运就此发生了改变。

经过不断的努力,金维映最终考入宁波师范,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参加了许多次学生运动,加入组织后,又开始领导工人运动。

也正是在上海负责纺纱厂工人罢工期间,金维映结识了时任红七军政委的邓小平,两个人同时被派往江西工作,一路上作伴,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不久之后就结为了夫妻。

但是好景不长,当时的党内存在很多的路线问题,两个人因为理念的不一致,逐渐产生了分歧,再加上王明等人的施压,金维映最终同意与邓小平结束婚姻关系。

感情的问题是双方的事情,不必过多评论,但无法否认的是,他们都是意志非常坚定的革命者,金维映同样是走完长征的30位女红军之一。

能够和李维汉成为夫妻,也是她对于对幸福的重新追求,两个人在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幸福时光,还孕育了一个儿子,名叫李铁映,后来成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但是,就在李铁映诞生不久后,金维映便听从组织的安排,前往苏联学医,不巧的是,苏德战争在这期间爆发,金维映以护士的身份加入了苏军志愿者队伍,结果不幸牺牲。

尾声

在60年的革命生涯中,李维汉不顾虚名,艰苦朴素,为我国的统战工作和民族事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他即使晚年病重,仍旧听从中央安排,坚持撰写回忆录与革命历史,为党史军史的修撰奉献了全部。

1984年8月11日,李维汉同志在北京病逝,终年88岁。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曾4次成为毛泽东上级,还娶了邓小平的前妻,儿子官至副国级
他曾4次成为毛主席的上级,娶了邓小平的前妻,儿子官至副国级
她是邓小平的第二任妻子,李铁映的母亲,长征时为贺子珍接生
邓小平第二任妻子,长征途中生下儿子李铁映,苏联养病时不幸牺牲
邓小平是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的?
毛主席的能力有多强?而他为什么是公认的人民领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