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中境界最高的11句话,智慧满满,值得一读再读,一品再品。
 1、上善若水。
出自先秦老子的《老子·八章》

解释: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赏析:指具有完美道德的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后也用来赞美人的无私奉献和宽厚、包容、谦卑的高尚品德。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解释: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赏析:此句阐明了积少成多的道理,千里之行,在于一步步辛勤地积累。

3、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摘自《老子·道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

赏析:此句告诫人们应该追求修道行善,而不是追求富贵,荣华富贵如过眼云烟,终会消散,恃富而骄,必自取其祸。

4、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予之。是谓微明。
摘自《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解释: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这就叫做虽然微妙而又显明。

赏析:老子非常重视事物的转化,并认为它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当一个事物最终走向否定性的时候,却最先呈现其肯定性。

5、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摘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的成就,却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的原因。

赏析:此句展现了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的处世哲学。

6、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摘自《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解释: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残留下残余的怨恨;用德来报答怨恨,这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赏析:老子认为,调和只是退而求其次,最根本的办法是不结怨,不结怨则怨自解。

7、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摘自《老子·道经·第七章》

解释: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

赏析:圣人能够委屈自己,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本来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以此作为最大的利益,圣人以谦恭退让的方式,无私自律的手段来达到最终有成的目的。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摘自《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解释:真实的话因为揭示了现实的残酷,所以不美妙动听;美妙的言辞、文章,内容往往不真实,不可信。

赏析:“信言”指确凿真实的言论,“美言”指华丽浮夸的言论,老子主张用简洁朴素的语言来传达自然和人间的真理,反映了归真返璞的美学思想。

9、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摘自《老子·道经·第二十四章》

解释: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赏析:此句传达了一种谦虚和谨慎的价值观,提醒人们不要自负、自夸。

10、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摘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解释:清静克服扰动,寒冷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赏析:指清静无为才是治理天下的准则。

1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摘自《老子·道经·第一章》

解释: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不是永恒普遍的道;可以称说的名称,不是永恒普遍的名称。

赏析:此句展现了深刻而丰富的哲理内涵,“道”指大道的本体及其运化规律,它是自由展开而又无形无象的绝对真实,它是运动变化、不断展开的,所以无法用言语准确地表达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关于老子的名句
解读《道德经》
女德道经第一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塞其闷,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锉其锐而解其纷——《得道经》译注,与有缘人共修之!
道德经全文翻译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