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家之言:杨宇霆其人

 杨宇霆,字凌阁,后改邻葛,祖籍河北滦州戴家岭,清末,其祖父携全家逃荒至关外法库门蛇山沟村落户。他生于清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885.8.29)。十岁入本村毛兆麟先生私塾,天资聪颖,记忆过人,颇受毛先生喜爱。

几年后,经毛先生介绍,到铁岭县张秀才书馆读书,很快就成为张先生的得意门生。张先生经常带领他到铁岭文人荟萃之处龙首山银冈书院,以文会友。一九0四年初,他从那里知道,清朝的科举制度快要废除了,但东北是清朝的发祥地,朝廷特别恩许再开一科考试,在锦州举行。

他很想参加考试,但是他家已入旗籍,按清制“旗不点元”,他没有报考资格。他想尽办法,多方活动,终以金县一同姓考生的名义报名参考。他考中了,成为满清王朝最后一科秀才。当年他十九岁。

第二年春天,他考入奉天学堂高年级插班生,学校开设的数理化、英语等课程,他过去从来没有接触过,但毕业考试时,成绩名列前茅,震动全校。毕业后,他考入奉天陆军学校,一九0六年被校方选送至日本留学,到日本后,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九一一年,毕业后回国。

在中国封建时代,所有的读书人都要饱受寒窗之苦,但能脱颖而出者却寥若晨星,多数人都是在“县学”这第一道门槛前被卡住了,无计可施而终生戚戚焉。杨宇霆是幸运的。虽然这时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但它的无形价值还在,因为人们想到了科举,就想到了囊萤映雪的清寒和悬梁刺股的寂寞,也会想到靠使银子,找门路,打通关节一路攀升的丑陋。而对象杨宇霆这样的青年人,无论是在朝在野和社会各界,都要高看一眼。

他在日本学的是现代军事科学,在当时中国人的眼里,是新学中的显学,因为它能实现我们这积贫积弱的民族百年来船坚炮利的梦想。

像他这样有功名打底子,又能西学为用的人才是不多的,是当时所有的政治集团,都急需的热门人才,所以他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扶摇直上、步履青云的阶梯,就摆在他面前,等他一步步攀登了。

一般来说,那些旧学深厚的人往往食古不化,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热情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而那些海归派们常常是不顾国情,生搬硬套外国的故事,成了纸上谈兵的现代赵括。而杨宇霆则是汲取了这两方面人才的优点,创造了自己的新优势。他在跟随张作霖后,人们称他为“智囊”、“小诸葛”,虽然多是恭维和逢迎之词,但也确实感到他是足智多谋,出类拔萃;而他接受这个名号,是他觉得自己遇到了张作霖,如诸葛亮遇到刘备一样,如鱼得水,才智得到发挥,是赞扬张作霖珍惜人才,爱护人才,但也不乏自矜之意。考诸史实,他对张作霖政权的发展巩固也确实起到了诸葛亮的作用。

辛亥革命前夕,他从日本回国后,被派往长春陆军第三镇炮队任队官,不久就被调往东三省讲武堂任教官,民国成立后,1913年被调往北京陆军部任一等科员,当年即被派回奉天,任东三省军械厂兵器科长,不久即改为弹药队长,第二年就连续升为副厂长、厂长。在这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四年,一直到被张学良处死。

对杨宇霆的发迹,一般以为这主要是由于张作霖的提拔,实际不是。1913年至1915年,杨宇霆从长春到沈阳,由沈阳到北京,再由北京回沈阳,职务一路飚升,都是徐树铮所为。徐比杨宇霆大四岁,也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比杨早毕业几年,当时他是袁世凯政府的陆军总长,深得袁世凯的赏识,又与段琪瑞过从甚密,是民国初年政坛上很活跃的一个政客。时人称后来曾做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为大徐,称他为小徐。

杨宇霆到东三省军械厂做厂长时,奉天总督是段芝贵。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一九一六年,张作霖乘势而起,把段芝贵赶走,自任总督。关于张作霖发现杨宇霆,过去有一种说法,说是张作霖有一日上街,偶然看见一哨军兵列队前进,风纪严肃,军容整齐,就问部下:“这是谁的部队?”部下回答说:“这是东三省军械厂杨宇霆厂长训练的卫队。”张作霖甚为赞许,当晚把杨宇霆邀至家中召见,见他谦恭有礼,谈吐不凡,很是赏识,后来就予以重用。

这是中国古典小说里常见的情节。身处低层的人们,做梦都盼望能交上这样的好运,一跳龙门;而身居高位的人们也常用这样的故事欺骗世人,愚弄舆论,以此来表示他的慧眼识珠,礼贤下士。至于被提拔的人们是走的什么门路,是用什么法宝,敲开他的心门,这是藏在他心底的秘密,就是对他的枕边人,也从来不泄露一字。日子久了,说顺了嘴,连他自己都认为这故事是真实的了。

我认为张作霖之所以重用杨宇霆,固然有杨个人才智的因素,但他更看中杨与徐树铮的这层关系,可以通过他和北京中央政府搭上钩子,谋求他主政东北的“合法性”,以及从中捞到更多的好处。1916年,杨被张委以督军署参谋长时,正是徐任国务院秘书长时。这一层关系太重要了。杨宇霆入幕督军署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与这徐树铮有关。张勋复辟失败后,黎元洪辞去民国大总统职务,由副总统冯国璋代理总统。段琪瑞与冯不和,被迫辞去总理职务,作为段琪瑞心腹的徐树铮为他的复出四处活动,多方串联,集合各方势力来压冯国璋。

1918年,他到东北游说张作霖时,杨宇霆从他那里知道,冯以中央政府的名义从日本贷款四千万元购买武器枪支。杨给他出主意说,如果能把这批枪械搞到手,做为给张的见面礼,张就能力推段琪瑞。徐运作一番,几天后一张由日本人开据的领取军械的提货单,就到了杨宇霆手里。这件事是在极端机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连张作霖都没有察觉,事成后,杨宇霆呈报提货单时,惊得他目瞪口呆,他深深地被这位年仅三十三岁的年轻军官的韬略折服了。张作霖马上派张景惠带兵去秦皇岛,把这批军火领回,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皇岛劫械事件。奉军以此扩编了七个混成旅,由原来的二、三万人增至二十万人。按照曾经当过张作霖秘书,后来任东北大学代校长的宁承恩先生的说法,“没有秦皇岛劫械的起点,奉军不可能成为大军,无力问鼎中原。”

杨宇霆入幕督军署的第二件大事是整顿旧军,建立新军。张作霖的老班底都是和他一起起事的绿林好汉,识字不多,如汤玉麟、吴俊升、张景惠等人,骑马放枪,打家劫舍,都是行家里手,但指挥现代化部队几万人作战,个个都力不从心。第一次直奉战争,张景惠率五万大军,任平汉线西路总指挥,张作相率五万人,任津浦线东路总指挥,十万大军出关,指挥失灵,乱作一锅粥,仅七天就大败而归。鉴于这次教训,张作霖授权杨宇霆整顿旧军,杨宇霆以现代军事理论为指导对奉军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造,整个奉军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各级军官都是军校出身。第二次直奉战争,由杨宇霆任总参谋长,统一协调指挥,奉军所向披靡,很短时间就占领了北京、山东、江苏、安徽、上海、南京,这时候整个长江以北均在张作霖的控制之下。

在发展东北地区的经济和各项事业上,杨宇霆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据宁先生回忆:老帅识字不多,不爱看公文,处理公务只是口头说说,政府的工作,又离不开公文,这几乎都由杨独擅,有些事不请示张,独自办了,张也不怪罪。张的放手,就给杨施展才能提供了机会,当时很多的法律、法规政策,都是由杨牵头制定的,特别是在用人方面,张受杨的影响颇深,重视从外国回来的学理工科和经济方面的人才,张作霖的十大秘书宁承恩等几乎都是这类有学位的知识分子。他很重用学理科的知识分子,就是起用他们搞建设,现在沈阳的许多大工厂,如沈阳市大东区现在的黎明、新光、矿山以及沈河区的五三工厂,那时候就有了规模。东三省其他很多城市,现有的许多大厂子,有许多也是在那个时候,就有雏形的,如翻开一些地方的地方志和厂志之类,就会发现这种现象。当然这不能完全归功于杨宇霆,但杨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我们过去看待历史,只是坚持了一种视角,那就是阶级斗争的视角,像张作霖和杨宇霆这样的人当然是一无是处,就是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古代先贤,也无足道哉。如果我们能从东北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研究一下东北为什么会成为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张作霖和杨宇霆这样人的作为,就不会一概抹杀了

来源:天涯论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学良晚年坦言:杀杨宇霆之前我从不迷信,杀他后我不得不信
这三人若能活着一个,日本人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腿给他打断
晚年张学良曾说,如果这个人没有死,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
张作霖怒杀郭松龄
郭松龄 请视此血道而来
韩麟春生平故事简介,韩麟春历史评价,韩麟春怎么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