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袭人告了什么密?冤比窦娥,几难昭雪

花解语时语解花

一一试解花袭人的心事

作者:林烟

小说多佳人,《红楼梦》亦然。曹公为闺阁昭传,其笔下的女子美丽聪慧,各具天赋。红楼中的人物极具生活气息,喜怒哀乐,优缺短长,个性逼真,如见如闻,是鲜活的人物,而非单调的形象。

只有优点而无缺点,只言风花雪月而不食人间烟火,这样的人物《红楼梦》中没有。秉笔直书,不避贤愚,不为臆断,但求真实,曹公刻画入木三分,红楼魅力光辉永灿。

红楼中的女儿都有不足,就像美玉都有瑕疵一样。瑕疵虽存,瑕不掩瑜,那些女子虽有不足,然终究是如花似玉。相貌出众,品格高洁,且“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故曹公“不忍使其泯灭也”。


一、是是非非话袭人

袭人是曹公倾力塑造的人物,怡红院的首席丫鬟,倾心尽力为宝玉,却又争议颇多。有人赞之贤,有人谓之奸,王夫人称之“我的儿”,身边人讽其“哈巴儿”,是贤是愚,是忠是奸,各有立场,皆有说辞。

判词是评判人物的总括,袭人判词曰: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四句七言,二十八字,内容丰富,深意无限。由于修辞上的原因,读者理解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判词或可这样理解:第一,袭人品性好,温柔和顺,似桂如兰。第二,袭人品性虽好,时乖运蹇,公子无缘。第三,枉自、空云二词,不是对好品性的否定,而是对好品性的叹息,因为它没有得到好的结果。至于为何无缘,文稿佚失,不作探究。

有读者理解,枉自、空云是对袭人品性的否定。理由是:既然品性好,为什么还公子无缘,既然无缘公子,可见品性不好。读书万卷,各有己见。判词后甲戌侧批:“骂死宝玉,却是自悔。”言下之意,袭人无缘离去,作者自责自悔。


二、倾心尽力侍宝玉

袭人出场较早,远远早于宝玉的其她丫鬟,第三回,宝玉出场时,袭人紧随其后。不但如此,曹公还对袭人的身世人品专门作了补叙,可见袭人的戏份是多么的重要。

袭人本名珍珠,原为贾母之婢。因贾母溺爱孙子,遂将“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珍珠给了宝玉。宝玉知珍珠姓花,便从陆游“花气袭人知昼暖”的诗句中为其取名“袭人”。

袭人有个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如今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伏侍年轻主子,尤其是贾母溺爱的孙子,没有过人的长处,是不会选择她的,可见袭人非常优秀。

除了以上信息,书中还交待:“只因宝玉性情乖僻,每每规谏宝玉,心中着实忧郁。”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重要,这是理解袭人与宝玉关系的总论,也是以后两人故事的总括。袭人的故事,多依着这句话展开来。


三、良宵情切花解语

袭人久侍宝玉,知其性格异常,淘气憨玩自不必说,更有“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儿”,而且“放荡驰纵,任性恣情,不喜正务”,袭人每欲劝时,却哪里肯听。

十九回,宝玉探视袭人,见到她家的几个女孩子,尤其那个穿红衣服的女子,宝玉赞叹不已,思之再三。一个大家公子,不想着读书,专喜爱与女孩子们亲近,传了出去,惹人笑话。故此,袭人做了一番准备,规劝宝玉。

为“探其情,压其意”,袭人谎说家人要赎她回去,这让宝玉既伤心又难过,以至泪痕满面,独自睡去。此时的宝玉,像个小孩子,急需感情的抚慰,这正是袭人进言的好时机。袭人有见地,懂方法,故而,己卯夹批称其:贤而多智术之人。

见宝玉哭的伤心,袭人好言安慰,要宝玉答应三件事,便刀搁脖子上也不出去。一是不乱说狠话,不情爱死活整日挂嘴上;二是不批驳诮谤,要作出喜读书的样子来;三是不吃胭脂不爱红。闻于此,宝玉心喜,满口答应。袭人用心良苦,皆为宝玉,蒙本侧批:以此等心,行此等事,昭昭苍天,岂无明见。

宝玉“心性高洁,不同俗流”,所以“离经叛道,违背正统”,有贾母溺爱,别人也不好说不。谩言功名,委身钗黛,能理解宝玉的只黛玉一人。晴雯未必理解,但她从不规劝,因为她尊重个性,尊重自由,不委屈自己,不屈服别人。

宝钗湘云都劝过宝玉努力于仕途经济,袭人没有, 她只是说:“你真喜读书也罢,假喜也罢,只是在老爷跟前或别人跟前,你别只管批驳诮谤,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也教老爷少生些气,在人前也好说嘴。”

从思想认识上讲,宝玉未必就错了;从世俗观念上说,宝玉做的确实不对。袭人劝宝玉做做样子,乃是出于好心,免得受到贾政及正统社会的责难。袭人既要顾及世俗的眼光,又要顾及宝玉的感受,所以,她提出:只作出个喜读书的样子来。

花解语,用心良苦,人亦解花否?


四、良言娇嗔箴宝玉

宝玉年少,心性天真,晚上答应的事,早上就忘了。二十一回,湘云来,住黛玉处,宝玉至晚不归,一早便起,得空便伴两人左右。那日,天未亮,人未醒,宝玉一早赶来,就着湘云的水洗脸,央请湘云梳头打辫,避着湘云偷吃胭脂,这一切都被赶来的袭人看到。

宝钗至怡红,见袭人,问:“宝兄弟哪去了?”袭人笑道:“宝兄弟哪里还有在家的工夫!”又说:“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宝玉与姊妹们亲切,缘于深情,也不为过,但事情总有个度。宝玉的所做所为,袭人隐隐之中有些担心。

为劝宝玉,袭人采取不理不睬的法子,打击宝玉的热情度,麝月默契配合。偏偏宝玉未能明白,所以就打起了冷战。生气之余,宝玉既不出门(一样),也不和姊妹丫头厮闹(二样),只摆弄笔墨、以书解闷(三样)。此处,庚辰夹批点明深意,道:“此虽未必成功,较往日终有微补小益,所谓袭卿有三大功也。”

袭人麝月以冷言寡语警醒宝玉,小丫头四儿“聪明乖巧”,却趁机笼络宝玉,端茶递水,不离左右。此处,庚辰夹批:“又是一个有害无益者,作者一生为此所误,批者一生亦为此所误,于开卷凡见如此人,世人故为喜,余反抱恨,盖四字误人甚矣。”

袭人不睬,四儿承欢,宝玉气愤之余,仿庄子文章,写了一篇“焚花散麝”的文字,以示对袭人不满。脂批有云:“种种孽障,种种忧忿,皆情之所陷也。”此时的宝玉尚不能理解情的真谛,袭人箴谏,正是不欲其陷情太深也。


五、袭人告了什么密

因为情,宝黛之间常常闹的不可开交。三十二回,几经波折,宝玉向黛玉作了表白:“你放心”。两人吃下定心丸,感情从此趋于稳定。宝玉情痴入迷,把袭人当作黛玉,说了很多私情话,还说:“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宝玉的话,吓得袭人魄消魂散。袭人知道宝玉是因为黛玉才这样说,担心两人“将来难免不才之事”。花解语,箴宝玉,那时还只是胡闹,如今宝玉动了真情,袭人的担心果然应验。一片苦心付之东流,想到这里,袭人“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想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

袭人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三十三回,宝玉“流荡优伶,表赠私物,荒疏学业,淫辱母婢”,被贾政打个半死。事后,袭人劝宝玉说:“你但凡听我一句,也不得到这步田地。”宝玉用情太深太广,又不注意分寸,留下把柄,遭人谗陷,这正是袭人日常担心忧虑的。

袭人劝宝玉无效,瞅住机会,把心中的事告诉了王夫人。宝玉被打,王夫人向袭人了解情况,袭人却说:宝玉纵性,理该教训,不然,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袭人所言,正是王夫人所想,两人在宝玉的教育方向和方式上高度一致,袭人深得王夫人赞许。蒙本侧批:“袭卿之心,所谓良人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能不痛哭流泣以成此语?”

接着,袭人又提出让宝玉搬出园子的建议。袭人说出自己的理由:“君子防不然”,钗黛己大,虽是亲戚,男女有别,起坐一处,多有不便,行者无心,观者有意,倘若传出不好的话来,宝玉的声名品行就完了。蒙本侧批:“远忧近虑,言言字字真是可人。”袭人又道:“近来我为这事日夜悬心,又不好说与人,惟有灯知道罢了。”

袭人提出建议,说出道理,虽是针对宝黛之事而来,但并没有直言宝黛恋情,不算告密,更不是出卖。袭人这样做,是对事不对人,她担心宝玉有私情,因为当时社会私情非礼,她担心宝玉处事不慎,损名毁誉。关于袭人的品行,脂批作了定性,蒙本侧批:“袭卿爱人以德,竟至如此。字字逼来,不觉令人静听。看官自省,且可阔略戒之。”

有读者认为袭人反对宝黛爱情,从此处文字看,只能说明袭人反私情,不能说明袭人反黛玉。袭人一片苦心,对待宝玉,就像母亲对待儿子一样,唯恐其惹事犯错。袭人讲话,字字句句,光明正大,读者理解袭人,一要从文本原文理解,二要从脂砚批语理解,三要从语言逻辑理解,如此,便不会怀疑袭人的贤与徳。

红楼梦主旨言情,并不是说情深情真就一定对。宝玉的情感经历了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由肤浅情到深刻情”的发展过程,从“弱水三千”到“只取一瓢饮”,曹公劝戒世人的是悟情,而不是博情(笔者曾在《情到极致情却无》中做过探讨)。袭人日夜悬心,是怕宝玉陷情太深,为情所累。


六、一片真心反误解

花解语,袭人真情一片;箴宝玉,袭人用心良苦;笞挞宝玉,袭人向王夫人陈晓利害。袭人关心宝玉生活,维护宝玉声誉,好言相劝,好语相谏,做尽了自己所能做的事情。二十一回,回目为“贤袭人娇嗔箴宝玉”,庚辰侧批:“当得起”。袭人的贤,是曹公脂砚公认的。

袭人尽心,深得王夫人赞许。三十六回,袭人的月例钱不再从贾母处领,而是从王夫人月例中拿出二两银子一吊钱。袭人月例银等同姨娘,虽未开脸,己是“准姨娘”了。袭人上位,不是读者想象的“告密”,而是贤德,有见地,会做事。

袭人遇事有主见,行事有分寸,深得王夫人赞赏,周围的人也说不出她的不来。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晴雯、四儿、芳官因谗被逐,袭人、麝月、秋纹丝毫未损,这和她谨小慎微、倾心做事、低调做人有关。晴雯等“爱憎分明,率性直真”,这是其优点,但“心直口快,出言无忌”又为自己招来祸灾。

抄捡大观园时,宝玉和丫鬟们的私房话,王夫人尽知,宝玉深感奇怪。袭人道:“你有甚忌讳的,一时高兴了,你就不管有人无人了。我也曾使过眼色,也曾递过暗号,倒被那别人已知道了,你反不觉。”除了袭人的分析,还有作者的交待:“原来王夫人自那日着恼后,王善保家的去趁势告倒了晴雯,本处有人和园中不睦的,也就随机趁便下了些话,王夫人皆记在心中。”

精读细读,思前想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芳官出言无忌,不知防范;婆子听者有心,随机趁便;作者云遮雾罩,欲语还休;读者望文生义,失于察辨。很多读者怀疑袭人告密,但一直找不到明显的证据,周思源先生有篇文章——《晴雯之死袭人冤》,建议大家读读。你可以不喜欢袭人的个性,但不应该怀疑袭人的品性。

宝玉问:“怎么人人的不是太太都知道,单单不挑出你和麝月、秋纹来?”袭人听了,心内一动,低头半日,无可回答。宝玉似在怀疑袭人,袭人不好再劝,叹道:“天知道罢了!”袭人劝谏在先,宝玉只是不听,待到事发,却又怀疑别人。很多读者都据为铁证,袭人之冤,几难昭雪。

宝玉怀疑,袭人听了心一动,半日无语。有读者便认为,袭人被说中了,所以心动无语。其实,此处若说袭人告密,只是怀疑,尚无证据。另一方面,袭人心动,乃是宝玉被打后,她与王夫人之间有过交流互动,王夫人赞许她,又怎么可能挑出她的不是呢。宝玉的话,触动了袭人的心事,袭人又无法向宝玉说明,这便是袭人“心内一动,半日无语”的原因。


七、多说一句题外话

竹韵老师审阅后,建议对“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进行评析。本文题目界定为“花解语”,云雨情与花解语关系不密,本不打算提及,但考虑到是袭人的一桩公案,争议比较大,所以在此多说一点题外话,抛砖引玉,讨论交流,与大家共提高。

云雨情事,既干天理,又涉人欲。人欲方面,宝玉和贾珍不同,宝玉是人欲, 是意淫;贾珍是兽欲,是滥淫,这些观点,警幻仙姑有论述。宝玉的意淫,是爱慕,是怜惜,是体贴,是尊重,发之于情,止之于礼,是正常的本能欲望,是健康的情感愉悦,警幻称其:情种,天下古今第一淫人。

宝玉初试云雨情,问题不只出在宝玉和袭人身上,茗烟有之,秦钟有之,司棋亦有之,这不只是道德问题,更是天理人欲的矛盾。王阳明讲:人欲即天理,人可以批判,人欲又怎么刻求呢?发乎情,止乎礼,可也;人之欲,天之理,又何必以天理深责之!

品读红楼,各有领悟。曹公著文,轻轻点点,㐲脉千里,剑走偏锋,声东击西,一拍两合,似是而非,所以脂砚常说:“读者又被作者瞒过矣!”曹公用笔如此,乃是创作需要,如果一看就懂,那就不是《红楼梦》了。红楼的魅力,就在于百读不厌,常读常新。作者微信QQ号:563511540,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红楼梦》晴雯和袭人,原来曹公对她们的爱也分了比例
红楼梦晴雯最终被撵真的是跟袭人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王熙凤让人恨不起来的9个理由
王夫人提拔袭人为宝玉的准姨娘,意味着允许袭人'偷试'吗?
《风语红楼》评论集3
《红楼梦》里宝黛爱情告诉我们,仙缘也得给俗世让位,曹公何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