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揭秘“黛玉之死”与《离魂》联系

文/九峰真人

要认知与理解黛玉之死,必须俯瞰全文脉络与布局的。起点就要从涉及人物命运结局的判词谈起,判词的内容,用心看的读者,都会发现,绝大多数的人物,是指死亡,少数是指归宿,尤其是神秘的谶语画,比如我们可以从已经知道死亡的人物可卿晴雯中获得启发。秦可卿吊死天香楼,与画中美女吊死同工异曲。 黛玉的画是两个枯木,两个枯木不仅是个“林”字,更是死林的含义,"玉带林中挂",不要多问,你熟知“自挂东南枝”的"挂"是怎样的含义.这就是说黛玉的死亡与上吊有关。而此处戚序本包括甲戌本等批语系列抄本,都有明确的批语,对“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的批注是“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寓意”深远在哪里?对于批语,我们共识是批语蕴含“弦外之音”,那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弦外之音是什么?这里我们只讨论黛玉,可忽略关于宝钗的内容。 我们大多数读者,关于《红楼梦》问题其实只停留在口头上,自己没用去真正用心去听一听“弦外之音”,不做任何体会就错过了批语,还动辄就在各种场所装逼卖拽甩出“脂批”说事。“皆非生地”就是死亡所在,至少可以说至此生命结束的地方或者情景。 再看小说伏线。古今学者,莫不道“《红楼梦》无闲文”、“处处有埋伏”。比如宝玉想蹭金钏的小便宜,金钏看情境不便就小声告诉他,别猴急,是你的总归是你的,“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事情进一步发展之后,金钏投井洗怨,这个情节,没有人再怀疑,也算是“处处有埋伏”可以拿得出的经典了而小说中,黛玉在说自己的死时,你可以说没注意到,无可厚非,而研究者,难道也没读到?要么都是跟无数读者一样,粗枝大叶看看,要么就是假大空吓唬一波红迷罢了。

小说中,黛玉有些不舒适,紫鹃给她喝汤药,她喝了一口吭哧吭哧腔得喘不开气,紫鹃赶紧给她捶背,说道:“”“”她说:“你不用捶,你竟拿绳子来勒死我是正经”,林黛玉都用了“正经”一词,什么是正经?可能读的人想都没想过。 这个情节,一是说汤药差点把她呛坏,伏线后文猛药让她生不如死,而重点是“正经”,在黛玉的眼里,如果死亡要是必须的、突然的、又可以选择的,那么,林黛玉的死,她会从容不迫选择吊死。 再说小说中批语关于《牡丹亭》“伏黛玉之死”。这是小说采用了牡丹亭杜丽娘死亡前的情节处理,杜丽娘死前把自己画像有目的处理,作为一种期许,离开人间,最后柳梦梅戏剧性沿着设计的路线与杜丽娘最终圆满。这里的所谓“之死”,实际是指角色人物对死亡前的种种处理与准备,并为浪漫的情节做铺垫,扯到那些主角人物之外的什么春香秋酸的,不说是本末倒置也是跑偏得太远。

《石头记》(或曰《红楼梦》)中,这个“之死”也是一样的,在吴本出现之前,我们可以想象到黛玉是吊死,但无法想象吊死跟杜丽娘故事有何可比的内容。因此才产生那些跑偏的“魂在太湖底”的盲目联系。而在《吴氏石头记增删试评本》出现之后,令人震惊的发现,作者这个情节原来处理得巧夺天工。 原来黛玉在死前把曾经题过三首绝句的那个宝玉所赠旧帕,藏放在柳树洞里,真真“不在梅边在柳边”。果然如她生前最渺茫的期许,宝玉发现了那块旧帕,认出目不残忍的骷髅,至此“艳骨”有收,终获陇头一抔黄土风流得掩。之后继续用牡丹亭类似情节,以浪漫手法处理,让黛玉还魂,与宝玉实现夫妻名分以“证前缘”,这也是古代小说因果圆满处理从未脱离的手法与技巧。 所以,那种只拎出“伏黛玉之死”一个批语点,凭“离魂”就不看全文盲目臆测,还当做真个的一样牵强论证,然后就来造势“黛玉之死揭秘”,实际就是浅薄和无知的表现。

——————————————————

草根说红楼公众平台,将为你分享更多红楼梦美文!

草根红楼梦公众号:caogenshuohonglou

我们的红楼梦话题天天讨论群:

一群群主微信号:lxa1972

二群群主微信号:yuanjun2010081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中的昆曲艺术
龄官为什么执意不演《游园》《惊梦》
[转载]《吴氏石头记》被确认为《红楼梦》80回后真本
《红楼梦》:钗黛形象的B面
薛宝钗,美丽外表下虚伪、歹毒、无情、阴险的真面目
夏薇:薛宝钗三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