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判“斩监侯”,到底是杀还是不杀?

我们可能会在电视剧或戏剧中经常听到一个词,叫做“斩监侯”,那么,在清朝的法律框架内,被判处斩监侯意味着什么呢,到底是斩还是不斩?和现在的死缓制度有联系吗?

到了清朝,法律制度已经较为完善,至于执行如何,那就不多说了。历经三朝,《大清律例》编撰完成,“刊布中外,永远遵行”,成了清王朝的基本法典。

在清朝,斩监候和绞监候实际上都是一种死刑缓期执行制度的制度,但这和现在的缓刑还不太一样。清朝有一整套死刑复核的制度,一旦被判处斩监侯,意味着可能会活下来,也可能在等死。

秋审,即每年秋天在天安门外,由六部官员、大理寺卿、都察院都御史、通政使等审理地方上报的斩监候案件;二是朝审,即在秋审之后对刑部判决的案件以及京畿地区的斩监候案件进行复审。

所以被判“斩监侯”,只是有处决的可能,还要根据案件情况进行复核,和现在的人民法院复核性质差不多。

经过秋审、朝审后的死刑案件,一般有四种归宿,即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祀。

情实,就是案情属实,应当处决;缓决,虽然案情属实,但有可以缓刑的条件和情节,一般可减为流刑或徒刑,这个情况和现在的死缓有相似之处;

可矜,案情基本判为属实,但情有可原或仍有可疑之处,可免于死刑,继续核准,一般可减为徒刑、流刑;

留养承祀,是指案情属实,应判处决,但因父母等尊亲属无人奉养或无人祭祀,需要奉养和祭祀,可以带罪回家尽孝,待去世或有人奉养、祭祀时,再接受刑罚。

不过,归根结底最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手中,复审的案件要由皇帝勾决。

现在我国法律中的死缓,基本可以逐步减为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这也是现代法律制度的人性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斩立决和斩监侯有什么区别?涨知识了!
死刑缓期两年是什么意思?是两年后执行吗?那你可想错了
理科男两次成功越狱 死刑前一天发明专利被判死缓
南京被害女大学生案:被告人洪某等不适用留养承祀
女毒贩为资助家乡脑瘫女孩两次贩毒被判死缓
男子奸杀少女死缓:靠舆论来彰显司法公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