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谁第二次杀死岳飞?

谁第二次杀死岳飞?

——谈南宋名相张浚的理性精神

宋史专家王曾瑜的《岳飞新传》,以史家笔法重塑岳飞形象,自比《说岳传》更接近历史的真实,但其中对南宋抗金名将张浚的描述却有些出人意外:“右相兼都督张浚虽是个抗战派,却又是个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人,往往成事不足,而败事有余。”而根据无非是张浚曾经打过败仗。更重要的是,在岳飞得到宋高宗信任,集重兵在手时,张浚居然奏请消解岳飞的部分兵权。与民族英雄作对,这还了得!在王曾瑜先生的笔下,张浚变得萎琐了,虽还不及秦桧的十分萎琐,但也差不多了。有论者据王曾瑜的《岳飞新传》得出这样的结论:“张浚这个人虽然有才,虽然坚持北伐,但是其弄权结党之心不在秦桧之下。”

这就是所谓的抗金名将吗?带着疑惑,我查阅了相关史料。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史书上的张浚和王曾瑜笔下的张浚截然不同,历史上的张浚是南宋君臣和老百姓倚为长城的国家柱石,也是令金兵闻之胆寒的一代名帅。

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据《宋史·张浚传》,南宋初年,张浚以平苗、刘叛乱之功,官知枢密院事。宋高宗当时就想任用张浚为宰相,张浚以自己资历不够而推辞了。张浚对于当时的抗金形势极有远见,提出经营川陕,以牵制金兵对朝廷所在的东南一带的压力。于是,朝廷任命张浚为川、陕宣抚处置使,主持川陕的抗金工作。张浚在川陕三年,训练军队,招募人才,上下一心,抗击强敌。尤其是他在行伍中发现并任用吴玠为大将,而“玠每战辄胜,西北遗民,归附日众。”虽然富平之战使南宋失去陕西,但由此也使四川成为一个抗金堡垒,“且以形势牵制东南,江、淮亦赖以安。”南宋的半壁河山,因之而得以存续。

作为当时坚定的主战派领袖,张浚深孚众望,连骄横不可一世的金兵也十分畏惧他。绍兴四年,张浚贬官到福州。时逢金国元帅兀术率领十万大军打到扬州,下战书,约宋军决战。此时,宋高宗紧急将张浚召回,官复枢密使。宋军大将韩世忠接到兀术的战书后,派人去见兀术应战,并且告之张浚已经来到镇江。兀术不信,说:“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韩世忠派去的人拿出张浚所下的文书给兀术看。“兀术色变,夕遁。”就是说,这位金兵统帅当时脸色就变了,连夜撤兵走掉。

张浚以抗金有功,两次拜相,掌军国大事,都督诸路军马,历高宗、孝宗两朝,屡次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平息苗、刘兵变时,他把韩世忠、张俊手下的军官们召集起来,厉声对他们说:叛贼悬重赏,要我这颗脑袋。你们要是觉得我该杀,就取了这颗头去领赏;不然,就跟着我去杀贼,任何人胆敢退缩,我都将严惩不贷。结果,众人感愤,拼死杀贼。

绍兴六年,伪齐军号称七十万之众,化装成金兵大举南下。南宋朝廷吓坏了,纷纷准备撤退。张浚分析形势,力主抗击。战斗中,刘光世的部队放弃庐州向后退。张浚闻听,疾驰前线,喝令刘光世:“有一人渡江者斩!” 意思是说,若有一个人撤退过了长江,就要砍下军队统领的脑袋。据说,刘光世相当惶恐,对部下说:“弟兄们往前打,救救我的脑袋。”结果,在张浚的指挥下,伪齐军被打得全线溃败,宋军大获全胜。

在秦桧把持朝政期间,张浚因敢言直谏而遭迫害。“秦桧怙宠固位,惧浚为正论以害己,令台臣有所弹劾,论必及浚,反谓浚为国贼,必欲杀之。”但张浚却得到南宋抗金将士和老百姓的拥戴。“浚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浚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而金兵则担心张浚卷土重来。“金人惮浚,每使至,必问浚安在,惟恐其复用。”

南宋最有为的皇帝孝宗即位后,召张浚问天下事。张浚谏孝宗循“天下之公理”,“则赏罚举措,无有不当,人心自归,敌仇自服。”孝宗闻之动容,说:“当不忘公言。”并进封张浚为魏国公。有人诋毁张浚时,孝宗说:“朕倚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

张浚死后,文天祥如此评价:“卓哉魏公,相国惟忠,名标青史,垂裕无穷。”连岳飞后人岳珂也高度评价张浚:“出入将相,垂四十年,忠义勋名,为中兴第一。”并比之诸葛武侯,“我观史册,二公与匹。功虽不同,心则如一。”

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未得为公也

对比《宋史·张浚传》和《岳飞新传》中的张浚,究竟孰是孰非?

《宋史·张浚传》是据实道来,彰其功,也不讳其过。对于张浚在富平之败、淮西兵变中应承担的责任,与贤相李纲、赵鼎的过节,都给予了恰当的批评。但总其一身,张浚是一位“足以正君心,一众志,攘凶逆,处忧患”,“远人伺其用舍为进退,天下占其出处为安危”,“大类汉诸葛亮”的英雄豪杰。

而《岳飞新传》以作者的好恶歪曲史实,为了拔高、神化岳飞,对与之有过节的人,不辩是非,一概矮化,以“莫须有”之罪极力贬低当时的抗金统帅、主战派领袖张浚。

且不说张浚曾经提拔、赏识过岳飞(张浚督军岳飞剿杨么时,有人诋毁岳飞玩敌。张浚说:“岳侯,忠孝人也,兵有深机,胡可易言?”后又称岳飞与韩世忠可倚大事),即使在张浚和岳飞有冲突的淮西军兵权归属问题上,张浚也是秉公办事,而岳飞则有些意气用事,乃至抗旨不遵。当时,高宗意欲将因战斗不力而被剥夺兵权的刘光世军给岳飞指挥,而张浚本也有此意,只是虑及宋朝武将不宜兵权过大的祖制,而建议不将刘光世军交岳飞直接统领,而由都督府调遣。高宗于是让张浚找岳飞谈话,结果岳飞因朝廷的出尔反尔,不欢而散。一怒之下,岳飞辞职不干了,而且不等朝廷答复下来,就擅离职守,回老家去了。张浚对岳飞的处事方式也大为恼怒,奏请朝廷予以处罚。此事对岳飞的仕途影响并不大,很快就官复原职,反倒是张浚因此后的淮西兵变而被解职。

纵观张浚的为人处事,可见其一个“公”字。用现代人的话说,就是“对事不对人”。无论关系亲疏或者品德高低,只要事情没做对,张浚就会据理抨击,以维护法度。韩世忠是张浚谓为“忠勇,可倚大事”的人,但当年“韩世忠所部逼逐谏臣坠水死”,张浚却毅然“奏夺世忠观察使,上下始知有国法。”而岳飞剿灭杨么后,为诸将请功时,岳云论功为首,却因岳飞避嫌而没有上奏朝廷。张浚知道后,说:“岳侯避宠荣,廉则廉矣,未得为公也。”由此也可以看出岳飞和张浚的区别:岳飞的品德可嘉,但张浚的秉公亦可贵。

对于历史人物,自古以来的中国历史都习惯于脸谱化的评价,忠奸分明,善恶泾渭。“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语出《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这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的原则,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传统。而像张浚那种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中无疑是一种“异数”。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理性精神却是传统文化中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资源。而王曾瑜《岳飞新传》对张浚的诋毁,正是历史的理性遭遇非理性的史学。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今人的历史难免带有今人的主观意志,但今人的意志如果连古人的识见都不如,那就只见当代,不见了史。

如果说秦桧高宗之流对岳飞“莫须有”的冤杀,是历史给中国人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那么王曾瑜等主流史学家对历史人物的脸谱化评价,就是在开历史的玩笑。在风波亭被冤杀的岳飞不经意间又被偶像崇拜者们捧杀在笔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岳飞为何跟主战派宰相张浚从相知到反目?
宋史:刘光世“退休”,宋朝第二次削减武将兵权的开始
国兆文化——历史朝代人物精编之宋、辽、夏、金(五)
岳飞的傲骨
岳飞北伐为什么失败?毛泽东:责任不全在秦桧,背后还有他
将军抗敌十年,皇帝欲杀之,他坦然前往:我不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