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诸葛亮为何杀死刘备另一位托孤之臣

刘备病逝于永安前,曾精心安排了一个“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即托孤于诸葛亮,并以尚书令李严为副。但是,刘备去世后,李严并没有能够起到辅臣的作用。相反,他还在八年后被废黜和流放。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在这种断然的决定背后,又有什么深刻的政治原因呢?

被刘备托孤的“周瑜”身败名裂

在蜀国,诸葛亮的同僚很多,但最重要的是李严,同为顾命,并受遗诏。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刘备临终前曾“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李严传》也说李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而且刘备还“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这与孙策死后安排张昭和周瑜“并受遗诏”何其相似,说明在刘备的心目中,李严就是周瑜,或者希望他是周瑜。

那么,李严起到了周瑜的作用吗?没有,李严不但没有能够和诸葛亮一起辅佐刘禅,反倒还在刘备托孤八年以后被废,身败名裂。据《三国志·李严传》,事情大体上是这样的: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北伐曹魏,安排李严督运军粮。这时,李严正以中都护的身份代理丞相府的政务,催办督运粮草自然是份内工作。可惜李严的运气实在太差。这年夏秋之际,连降大雨,军粮无法如期运到前方。于是,李严就派人到军中说明情况和想法,请诸葛亮回师,诸葛亮也答应了。但是,当诸葛亮退兵的消息传来时,李严却故作奇异大惊小怪地说:军粮很充足,为什么要撤退?又上表刘禅,说诸葛亮的撤军是“伪退”,目的是诱敌深入。这当然不是事实,也会引起猜疑。诸葛亮只好把李严前前后后亲笔所写的书信都原原本本地拿出来给大家看,这下子李严没有话说,只能坦白交代,低头认罪。

这就是李严被废的经过,明眼人一看便知其情节可疑。第一,犯罪动机不明。《三国志》的说法,是李严要推卸责任,嫁祸于人。前一条说得过去,后一条就有问题。李严的表文说得很清楚,诸葛亮的撤军是“欲以诱贼与战”。这明明是说他诱敌深入以退为进,怎么会是“显亮不进之愆”呢?第二,作案手法拙劣。李严如果要陷害诸葛亮,他就不该这样前言不搭后语,也不该留下证据和把柄。第三,只有一面之词。蜀汉是没有史官的,也没有人为李严编文集。所以,李严的真实想法和说法,后人是永远都不得而知了。

李严与诸葛亮地位能力相差太远

李严被废,对于蜀汉政权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而冰冻三尺,也绝非一日之寒,也就是说,诸葛亮恐怕早就想解决李严问题了。这次事件,只不过提供了一个机会而已。诸葛亮为什么要废掉李严?这个疑问有两种答案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李严被废,是他争权夺利自取灭亡;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诸葛亮玩弄权术排斥异己。

情况大体上是这样的。据《三国志》之《诸葛亮传》和《李严传》载,在刘备把诸葛亮和李严召到永安托孤以后,诸葛亮回到了成都,李严则留镇永安。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李严为都乡侯。诸葛亮开府治事,领益州牧;李严则加光禄勋之衔。建兴四年(公元226年),李严由辅汉将军晋升为前将军;建兴八年(公元230年),李严又由前将军晋升为骠骑将军。李严由前将军晋升为骠骑将军,地位上升了一步,而且他的儿子李丰还被任命为江州都督,统帅江州军队。

表面上看,李严是步步高升。但和诸葛亮相比,却是处处不如。首先,诸葛亮在朝,李严在外。诸葛亮近在君侧,总揽朝政,无论大事小事都由他说了算,李严可是一句话也插不上。实际上,由于李严留镇永安(今奉节),后来又移驻江州(今重庆),可以说是一直在远离政治中心和权力中心。这对李严来说是不利的,由于远离成都,他无法参与朝政,难以辅佐少主,也疏远了官场关系,失去了表现机会。南征北战都没他的事,举贤荐能也没他的份,上上下下既疏于来往,扬名立万也不大可能。李严有被“边缘化”的危险,他后来在官场斗争中败北,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潜在原因。

可以肯定的是,同为托孤之臣的李严在很多方面都比不上诸葛亮。比方说,诸葛亮拥有自己的行政机关和官僚系统(开府治事),李严就没有;诸葛亮兼任地方官员(领益州牧),李严也没有;再加上一个在朝,一个在外,李严很明显地被比下去了。这当然会引起不平,不过李严也有办法。据《三国志·李严传》和《华阳国志》记载,李严移防江州以后,曾向朝廷提出,以江州为中心划出五个郡,另外成立一个巴州,自己当巴州刺史,结果是“丞相诸葛亮不许”。不过,诸葛亮也给了李严补偿,就是表荐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以提高其待遇。

被废因为争权夺利咎由自取

这就是李严与诸葛亮关系的大概。应该说,李严被废,完全是咎由自取。因为李严身为顾命大臣,既不见他出谋划策建设国家,也不见他出生入死保卫国家,却只见他争权夺利以权谋私,而且不择手段。

更为严重的是,据《三国志·李严传》裴松之注引《诸葛亮集》,此前李严还曾写信给诸葛亮,劝他“宜受九锡,进爵称王”,结果被拒绝。李严为什么要怂恿诸葛亮受命称王呢?一种可能是为了自己要官,先鼓动别人要官。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要陷孔明于不义。显然,无论何种可能,李严都是不怀好意。如此看来,李严的人品十分可疑。所以,余明侠的《诸葛亮传》就说李严“完全是一个奸诈自私、阴险残忍、不以国事为重的恶劣分子”。将其废黜,可谓天经地义。

诸葛亮废黜李严,有近因,有远因,有表面原因,有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就是益州、东州、荆州三股政治力量构成的蜀汉政权内部矛盾;而诸葛亮毅然废黜李严,则归根结底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一矛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诸葛亮如何施计清除了另一位托孤大臣李严?
诸葛亮是如何一步步消灭李严的?李严离开永安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
刘备临终之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读通鉴】53. 诸葛亮废李严之谜(中):诸葛和李严的斗法
李严:利益博弈,互惠是双赢,互害是双杀
《真·三国志 156:李严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