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的诗曾被人称为“湿”,却被后人拟与杜甫齐名 中国顶尖诗词欣赏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累官至郢州刺史。晚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丁卯集》。世人亦称其许丁卯。

这是个有争议的诗人。争议的不是他个人,而是他的诗。总体来说,对其诗作的评价,唐宋元三代,褒多于贬,明清两代则贬多于褒。到了近现代,几乎很少有人谈及他的诗。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学者开始了对许浑的研究,关于许浑诗的研究论文和书籍多了起来,当代人谈许浑诗,持肯定意见的占主流。

尽管他的诗作在历代各有褒贬,但并不妨碍他的一些作品成为传诵的经典。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等。其中“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是历代文人津津乐道的著名联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则成为千古警句,被后人无数次引用。

在对许浑的评价中,有一条很有意思,即“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这句评价出自南宋学者胡仔胡元任的《苕溪渔隐丛话》:许浑集中佳句甚多,然多用水字,故国初士人云“许浑千首湿”是也,谓如《洛中怀古诗》云:“水声东去市朝变,山势北来宫殿高。”此句当无愧于作者。罗隐诗,篇篇皆有喜怒哀乐心志去就之语,而卒不离乎一身。故“许浑千首湿”,人以“罗隐一生身”为对。又云:“杜甫一生愁”,似优于前矣。另外,在宋元时期的其它一些诗论专著中也有类似的评论。这条评论算是中性的,既形象表达了许浑诗的特点,又将其与杜甫相较。有趣,亦不离谱。原因如下:

一、许浑诗几乎都离不开水、雨、江等与水有关的景物。有人曾专门计算过许浑诗中的水、雨等字出现的次数,大致结果为:《全唐诗》收许浑诗531首,出现‘水’字的有200首,出现‘雨’、‘露’等字的有251首,两者约占85%。”许浑之诗多水的特点还表现在诗题、一首、一联中。其题有72首有水字,约占总数的1/7。 一首诗多次出现水或水的其他形态4次以上的有十多首,最多的达6次。如《金陵阻风登延祚阁》中有“水”、“浦”、“雨”、“潮”、“江”、“海”等字。一联多水,一联中出现两次以上及水其他形态的字有十多联。可以说,许浑是把水的多样性写尽了、写到极致了,终于成就了“许浑千首湿”。而杜甫则是写愁第一人,写尽人世间的百般愁苦,己愁、家愁、国愁,尽收诗中,成就一代“诗圣”。

二、许浑诗格律严谨,这方面甚至超过老杜。世人皆知老杜工格律,但老杜不及许浑。许浑传世之作531首,无一首是古体,全是近体诗。近体诗中以五、七言律诗为最多,每一首都圆稳工整,属对精切,在这一点上确实胜过老杜,因老杜还是有些出律之作的。清代文学家田雯在《古欢堂集·杂著》中称赞许浑说:“声律之熟,无如浑者”,可见其对格律的浸淫之深。不过也因此为一些人所诟病,比如元代诗论家方回在《瀛奎律髓》批评许浑诗作“专对偶”、“工有余而味不足”。

依小编看来,历史上对许浑诗作的负面评价,有失偏颇。许浑是与同期杜牧齐名的诗人,当时的人非常喜爱他的诗歌。元代文学家辛文房的其《唐才子传》卷七云:“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把许浑诗比作稀世珍宝。与许浑同时代的顾陶始在其《唐诗类选后序》赞许浑殁后,诗句仍“播在人口”。晚唐韦庄则诗赞许浑曰: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

对许浑诗的贬,始于五代词人孙光宪。孙光宪说:“世言许浑诗不如不做,言其无才藻,鄙其无教化也“,从此拉开了对许浑诗的褒贬之争。后来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更是补刀说:“兴观群怨,诗尽于是矣。经生家析《鹿鸣》、《嘉鱼》为群,《柏丹》《小弃》为怨,小人一往之喜怨耳,何足以言诗?……李杜亦仿佛遇之,然其能俾人随触而皆可,亦不数数也。……故许浑尤为恶诗。”但是诗歌艺术价值的最终裁决者是历史,许浑诗中的优秀篇章,至今流传,充分证明了许浑诗“不如不作”等等说法的偏颇。反观孙光宪之流,有何作品流传于后世口中呢?

还是用陆游的《读许浑诗集》来结束前面有关许浑诗争议之述吧。“裴相功名冠四朝,许浑身世落渔樵。若论风月江山主,丁卯桥应胜午桥。”诗中的“丁卯桥”代指居于丁卯桥的许浑,“午桥”代指曾居午桥的唐代名相裴度。

再说段题外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据近人考证,作者非杜牧而为许浑。

国学大师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指出《清明》一诗来历不明:“此诗收入明代《千家诗》节本,乃三家村课蒙之教科书,数百年来实唐诗最流行之一首。若就其出处,殊为可疑。”杜牧《樊川文集》不含《清明》一诗,且在该文集的《外集》、《别集》中也没有收录《清明》此诗。


直到南宋,《樊川续别集》中才出现《清明》一诗,但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万首唐人绝句》中说:“金华所刊杜牧之《续别集》,皆许浑诗也。”南宋诗人刘克庄在《后村诗话》中也说:“樊川有《续别集》三卷,十之八九皆(许)浑诗”。许浑在其《下第归蒲城墅居》一诗中,也写过类似的句子,“薄烟杨柳路,微雨杏花村。牧竖还呼犊,邻翁亦抱孙。”诗中意境与《清明》接近,由此得出《清明》可能是许浑去蒲城途中所作。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欣赏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注释】

咸阳: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唐代的长安为隋朝时在旧长安向东南移二十城建的新城,唐代咸阳城与新长安隔渭水相望。

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诗经.蒹葭》中诗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汀:水边之地。

洲:水中之地。此句用“汀洲”代指诗人的江南故乡。

溪:磻溪。

阁:指慈福寺。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故国:指秦汉故都咸阳。

东来:指诗人自东而来。

【赏析】

此诗为唐人登临诗作中的名篇。大约创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许浑时任监察御史。此时大唐政权已日薄西山,风雨飘摇。某个秋日诗人登咸阳古城楼写下了这首七律。本诗用云、日、风、雨等意象描绘出一派萧条凄凉的景象。借秦苑、汉宫等废墟,抒发对国运衰弱的无限感慨。全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对比和思考。景致凄美,情怀悲怆,意境雄阔,荡气回肠。

本诗要重点赏析的是颔联“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磻溪云笼,暮色苍茫,夕阳西下,仿佛依楼而沉,此际却冷风骤起,呼啸满楼,这是山雨欲临的征兆。看似写景,其实是在叹息大唐王朝危机四伏、风雨飘摇、气数将尽的没落景象。本句是千古名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尤为政治家们所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凭什么能被后人前比杜甫,后比杜牧?因为他的创作实力太强大
观唐习律68|什么是丁卯句法?许浑很奇怪,作诗只作格律诗
许浑:晚唐诗人中的一抹异样色彩,褒贬两重天,原因究竟为何?
杜甫的这首“借钱”诗,道尽了他的凄凉处境,令人心酸不已
京口风月江山主 共说诗人丁卯桥(多景诗报)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登岳阳楼》原文及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