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封肃谐音“风俗”,甄士隐投靠封肃大有深意

(作者:东方朝西)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回。不论是文本自身还是批语,都明确向我们传达了第一回乃全书主旨所在,是大关节处。而在这一回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甄士隐因隔壁“葫芦庙”火起,家被烧成瓦砾,不得已投靠岳丈封肃,最终因不堪受辱而随僧道隐世。在开篇如此重要的回目,作者写这一情节,深意何在?

先看文本介绍封肃的文字:

1.他岳丈名唤封肃,【蒙府本双行夹批:风俗。】本贯大如州人氏,【甲戌本眉批: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虽是务农,家中都还殷实。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甲戌本侧批:所以大概之人情如是,风俗如是也。蒙府本侧批:大都不过如此。】

2.今见女婿这等狼狈而来,心中便有些不乐。幸而士隐还有折变田地的银子未曾用完,拿出来托他随分就价薄置些须房地,为后日衣食之计。那封肃便半哄半赚,些须与他些薄田朽屋。士隐乃读书之人,不惯生理稼穑等事,勉强支持了一二年,越觉穷了下去。封肃每见面时,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

3.封氏闻得此信,哭个死去活来,只得与父亲商议,遣人各处访寻,那讨音信?无奈何,少不得依靠着他父母度日。幸而身边还有两个旧日的丫鬟伏侍,主仆三人,日夜作些针线发卖,帮着父亲用度。那封肃虽然日日抱怨,也无可奈何了。

4.那天约有二更时分,只见封肃方回来,欢天喜地。众人忙问端的。他乃说道:“原来本府新升的太爷,姓贾名化,本贯胡州人氏,曾与女婿旧日相交。方才在咱门前过去,因看见娇杏,那丫头买线,所以他只当女婿移住于此。我一一将原故回明,那太爷倒伤感叹息了一回,又问外孙女儿,我说看灯丢了。太爷说:‘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说了一回话,临走倒送了我二两银子。”

5.甄家娘子听了,不免心中伤感。至次日,早有雨村遣人送两封银子、四匹锦缎,答谢甄家娘子,又寄一封密书与封肃,转托他向甄家娘子要那娇杏作二房。封肃喜的屁滚尿流,巴不得去奉承,便在女儿前一力撺掇成了,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雨村欢喜自不必说。乃封百金赠封肃外,又谢甄家娘子许多物事,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批语提示,封肃当“风俗”理解,托言大概如此之风俗也。风俗者,约定俗成,绝大多数人遵守的规矩。那么我们看看通过封肃这个人物的描写体现了作者所在时代是怎样的一种风俗。从甄士隐狼狈投靠伊始,封肃心中就嫌弃,半哄半赚,见士隐越来越穷便“说些现成话,且人前人后又怨他们不善过活,只一味好吃懒作等语”。甄士隐出家后,贾雨村见封肃,送了二两银子,他就欢天喜地的回家去了,没有念及女婿一丝一毫,倒是甄家娘子伤感一回;第二次贾雨村说娶娇杏,给了他百金更是喜的屁滚尿流,身上没有丝毫人情气息,始终秉承利益至上原则。由此风俗可知作者所处年代人情淡漠、唯金钱是图,完全不是父慈子孝的礼仪之邦。那时的风俗,更应该当“奉俗”解,奉世俗为圭臬,一切行为,都以利益为出发点,满身的市侩气息,投机专营,将利益最大化。

对照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最明显的两处身份对比:甄士隐:读书人;封肃:务农。在对封肃的文字里,我们看见的是作者对封肃的不尽鄙夷。封肃的市侩气息,即使放在今天,其丑陋形象依然极具穿透力。而读书人士隐,正如他的名字那样,是个性情高雅喜欢观花修竹,乐于助人的谦谦君子、儒家 “士”者,最后归隐道家的古代“士”文化代表人物。作者让这样两个完全不同价值观的人最后生活在一起,并让甄士隐归隐道家,有什么深刻寓意吗?在和吴氏红学千湖水墨探讨封肃这个人物的时候,他指出,士隐在岳丈家的种种可谓受尽屈辱,批语中封肃的出生地大如州,应该做“大辱”解,表明甄士隐的投靠,最终只能自取其辱。

看过吴氏红学文章的红迷都知道我们的观点,《红楼梦》的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那么书中甄士隐投靠封肃这一情节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深重情感呢?其实,甄士隐投靠封肃,正是明末清初士族投降清人受辱的隐喻。封肃谐音“风俗”,“风”在《红楼梦》中指代清人。九峰真人在文章《<红楼梦>中一些风物的特殊寓意是解读思想内涵的关键》中做了详细的解读,不再赘述。

甄士隐读书人的身份,是深具华夏文明熏陶的文化人写照,务农的封肃,和出身关外的蛮夷清人一样粗鄙不堪。甄士隐一家家破人亡的写照,也是通篇汉人在明清易代之际的缩影:在风云变换之际,汉人所遭遇的大悲惨大写意笔法,奠定了《红楼梦》全篇的感情基调。甄士隐的好了歌注解,不但是其慧根醒悟的正面写照,也寄寓了亡国之后投降士人的复杂感情。甄士隐投靠封肃,不但逐渐被封肃榨干了“血液”,还制造流言蜚语,在道德制高点,将甄士隐打入了无底深渊,大大辱没甄士隐。这和清朝统治者炮制的《贰臣传》,将一干人等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异曲同工!《贰臣传》里的人尚且如此,那么其他投靠的“士”人之待遇自不用说。甄士隐的幡然醒悟,已然知道自己的“不洁”,成了自己终生的痛,然而才微力薄,对于时事再也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只能出家!这和明遗民是何其的相似。悔恨,大无可奈何,自省……复杂的情感相交融。然而,甄士隐虽然顿悟隐世了,还有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汉民,在清人铁蹄的蹂躏下,继续悲惨地活着。甄士隐唯一能做的,除了牵挂,除了痛彻心扉,别无他法。所以我们看到,甄士隐的女儿,在后文大有笔墨,受尽苦难:薛蟠、夏金桂,都给她制造了永远无法磨灭的创伤,最终悲惨的死去。而甄英莲的遭遇,正是万万千千汉民遭受大磨难的笔墨浓缩。

作者将如此深沉的情感,浓缩在这一小小的情节里。控诉了清朝统治者的粗陋和残酷,盈眶的血泪,呼之欲出!

时至今日,胡适派红学依然乐此不疲地在曹家掘地三尺。他们定错了时代背景和作者,当然永远也看不到书中隐写的悲惨历史,挖掘不到《红楼梦》的真正思想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深信,《红楼梦》的真相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揭开,并且被广大红迷所认同理解。而胡适红学也必将成为文学史上一个笑话,被扫进垃圾堆。

——————————————————

校对:王华东 至真斋主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欢迎关注“吴氏红学”头条号,欣赏更多吴氏红学精品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观点丨《红楼梦》开篇首联隐意探秘
《红楼梦》人物名、字、号的艺术价值——中国文学网
【红楼人物短评】封氏、封肃、霍启、娇杏
《枣窗闲笔》研究
《红楼梦》里娇杏逆袭人生之后,再无下文?曹雪芹有何深意呢?
红楼梦中富有深意的人物命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