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玄武门兵变争议最大的人,不是李世民和李建成,而是家喻户晓的他

实际上,秦叔宝参加了玄武门之变。但是秦叔宝因为年纪的原因没有和尉迟敬德等一帮80、90后一起上阵杀敌罢了。为什么说秦叔宝参加了政变呢?看看朝廷主流频道的报道。

《旧唐书·太宗本纪》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尉迟敬德、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旧唐书·卷六十八·列传第十八》六月四日,从诛建成、元吉。事宁,拜左武卫大将军,食实封七百户。

《新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十四·屈实尉迟张秦唐段》及平隐、巢,功拜左武卫大将军,实封七百户。

但是为什么秦叔宝的封邑如此之少呢?只有七百户!

那么其他功臣的封邑呢?

武德九年十月,太宗始定功臣实封差第,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食邑一千三百户;侯君集、张公谨,食邑一千户;

一个原因可能是李世民照顾时年55岁的老将秦叔宝,只是让他在兵变中做外围工作,没有直接拎刀砍人,比不上尉迟敬德ko李元吉,张公瑾独自关宫门等功劳大将。

元吉夺弓,欲扼杀太宗,敬德跃马叱之,于是元吉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

而且和他一样参加兵变的69岁老将屈突通,也是作为外围工作人员。虽然屈突通在兵变后镇守洛阳以保证后方不乱,最后也只是被封邑600户。

还有一个原因是李世民领导的一帮上阵猛将,例如尉迟敬德,长孙无忌,侯君集,张公瑾这四位出力最多的功臣,他们的年龄相比秦叔宝都是很有优势。

玄武门之变是在公元626年。唐太宗是公元599年出生,时为27。尉迟敬德是公元585年,时年41。长孙无忌是公元594年,侯君集,只说他少时从太宗征战,年纪应该和太宗相仿。张公瑾公元594年,时年32。再加上例如段志玄等许多年轻有前途的新锐90后将领的上阵,对于老年的秦叔宝武力支援的需求不是很高!况且玄武门之变采取的是突袭战,有几员实力强,下手狠的大将就可以了。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秦叔宝有老伤在身。年轻时的秦叔宝,因为打架太玩命,常常被李世民作为第一主力使用,无论单挑还是群殴他都是第一个冲锋在前!尤其是对战宋金刚时,当唐营众将被尉迟敬德挨个暴打时,秦叔宝却能奋勇上前,斩首敌军2000余级。当然取得这2000首级的前提是必须打败尉迟敬德。史载每从太宗征伐,敌中有骁将锐卒,炫耀人马,出入来去者,太宗颇怒之,辄命叔宝往取。叔宝应命,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因此战争给与了他很大的遗留伤痛,此时参加政变的秦叔宝正在忍受着战痛的折磨,“每多疾病,因谓人曰:“吾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

此外,人们还是对于秦叔宝是否参加政变仍有疑问?证据就是以秦叔宝的大名,他只是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末尾,比他封邑少的程知节,屈突通等人都排在他的前面。要知道凌烟阁的建立是在公元643年,此时唐朝的功业已经达到了最盛。相比侯君集、程知节等人远征异域建功的辉煌,秦叔宝对李世民继位后的对外征战几乎没有参与,在玄武门政变后就基本处于养伤隐退的阶段。

作为很善于处理君臣关系的千古一帝,为了平衡群英荟萃的大唐猛将们,李世民只好将秦叔宝放在了最后一位。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在秦叔宝于公元638年去世后,唐太宗特地命人在他墓前立了石人石马以表彰他的生前战功。要知道对于墓前石像的树立在古代王朝是有着严格规章制度的,普通人是禁止的,就连陪葬昭陵的其他功臣武将,也没有几个!所以能得到御赐的墓地,陪葬昭陵不算什么。但是想要在墓前树立石人石马?没有出色地战功,和深入帝王脑海的功劳是不可能做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琼、尉迟恭和程咬金在大唐的地位谁更高?
秦琼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是他过于善良吗?
李世民带领心腹发动玄武门之战,这十人最后下场怎样?让你不敢想
评功臣到底要不要看山头?这里举个例子
深度揭露玄武门之变真相
同为门神,尉迟恭排名第七为何秦琼垫底?因为李世民有个潜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