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邵洵美和曾朴:虚构佳丽、游戏人间

文/老张在路上

01

“东亚病夫”一词,有阅读史的国人并不陌生。作为西方列强乃至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对晚清以来中国国力与国人体质的刻骨讥嘲,“东亚病夫”这个词汇,包含着沉痛的时代记忆。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名为“东方病夫”,出自于梁启超的译文“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译文源自上海《字西林报》上英国人奚安门于1896年10月17日登载的一篇文章。

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中国申报了近30个参赛项目,最终全军覆没。中国代表团回国途经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人: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头蓄长辫、长袍马褂、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扛着一个大鸭蛋,题为“东亚病夫”。从此,“东亚病夫”就成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贬称。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却有一位自称“东亚病夫”的人,他的名字叫曾朴,小说《孽海花》的作者。

02

《孽海花》《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作为近代历史小说的代表,后世对《孽海花》评价甚高。作者采用网状的结构推进故事情节,鲁迅称许《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曾朴1872年出生,江苏常熟人。家谱载名为朴华,初字太朴,改字孟朴,又字小木、籀斋,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

曾朴生于书香世家,曾家是常熟望族之一,祖上世代为官。

曾朴祖父曾熙文,晚年筑明瑟山庄于常熟古城西南以自娱。父亲曾之撰,为光绪举人,刑部郎中。中年辞官后,在明代监察御史钱岱“小辋川”遗址筑虚廓园。园内亭台楼阁、曲池风荷。

生活在这样一个大户人家的弟子,自然是家教有方,父亲曾之撰对儿子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萤雪苦读换来春风得意。曾朴幼稚之年,就遍访名师、学业精进。他曾经受业于内亲、晚清著名学者和金石书画大家吴大澂,少年时代就诗书斐然、名噪乡里。

曾朴19岁县试第一、府试第二、院试中秀才,20岁中了举人。

据其子曾虚白所撰《曾孟朴先生年谱》,在“一八九○—一八九一”时段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先生年少才雄,登第后,文名籍甚,意气凌轹一世,不料运神作弄,在他最得意的时候,给他一下当头的闷棍。在九月里他中式了举人,十一月里,圆珊夫人便产了一女。在产前四天,大小都很平安,那里料到四天之后,突然变病,病不到半月,就演成死诀的一折悲剧,所遗女婴,没有几月,也就夭亡。先生是情感最浓郁的人,怎禁得了这样的打击,因此意懒心灰,又走入颓废的途径。在这时期中,先生的作品有第二部诗集《羌无集》及《雪昙梦院本》四卷。后者完全是纪念圆珊夫人的悼亡之作。”

年谱中的圆珊夫人,是指曾朴的原配、汪鸣銮之女汪圆珊,两人1889年结婚。汪鸣銮是同治四年进士、晚清大臣。

年谱“一八八九—一八九○”时段中说:“这一年在表面上是孟朴先生最得意的一年,既进学做了秀才,又完婚娶了美妇,‘金榜挂名时’、‘洞房花烛夜’两件快活事凑在一起,正是何等花团锦簇的生活。”

可惜这样的生活只有一年时光,曾朴就面临了妻女皆丧的人世间的大悲哀。

光绪十七年(1891)十一月,曾朴的夫人汪圆珊产女染病,母女双亡。结婚一年即阴阳两隔,这给曾朴的打击是十分巨大的。以致让他无意功名,意志消沉,影响了第二年进士的应试。

妻子去世后,曾朴撰就了《雪昙梦》传奇,传奇以一支《蝶恋花》曲词开场:“没个商量花落去,要借神仙略略消愁绪;漾出孤山春一缕,翻新排起鸳鸯簿。华曼倘许双双住,雏凤离鸾,总算虚无语;人世难圆天上补,蟠桃红照相思树。”

从开场词中可以看到曾朴有着怎样的沉痛。

在父亲的严命下,光绪十八年(1892)春,曾朴北上京城应试。入场考试,不料却无意弄污试卷,监考官不让其换卷,曾朴无奈题诗拂袖而出:

起来狂笑抚吴钩,岂有生才如是休?

身世忽然无意沏,功名不合此中求。

弄污考卷事件发生后,曾之撰为了不让曾朴过于难堪消沉,立刻斥资给他捐了一个内阁中书(从七品官职)的官,并留京任职四年,即文名著于内阁。

03

光绪二十一年(1895),曾朴因厌烦官场之累及牵挂家里第二任妻子所生的儿子,而南返常熟了,一待就是四五个月。后虽回京,但终官场失意、1896年父亲曾之撰去世,他最终离开了已经气息淹淹的晚清官场,回到了江南老家。

父亲去世,曾朴居家闲居,生活的压力渐次增加。光绪二十三年(1897)夏秋之交,曾朴初次踏进上海,想干一番事业。然而,他无意中结识了改良派人物谭嗣同、林旭、唐才常等,常相聚一起慷慨激昂,畅谈维新。并一起筹措变法活动,把创办实业之事丢到了脑后。谭、林他们应康有为梁启超之邀赴京共图变法大业的前晚,曾朴因要回家置办父亲墓地不能同往,便于沪上妓院作隐蔽为他们饯行。那一夜,他们纵论世事,不觉东方既白。日后曾朴每每回想此夜,常津津有味。

次年,变法失败,改良派六君子被杀,曾朴因回常熟料理父丧,幸未罹难。

清光绪三十年(1904)八月,曾朴再一次来到早已熟悉的大都市上海,在公共租界的棋盘街(今河南中路)上租得一处房屋,与人合资创办了小说林社。

这年9月,曾朴接手金松岑所作的六回《孽海花》,重新列纲谋篇布局,以洪钧和赛金花的故事为主线,开展故事情节,展现了晚清社会生活的历史长卷。通过创作小说《孽海花》来反映现实,鼓吹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曾朴创作的主要动机。

1908年9月,出了十二期的《小说林》停刊了,运作了四年的小说林社也因资金周转、经营不善等原因停业。曾朴再一次离开了让他伤感的上海,就像光绪二十三年 (1897) 初到上海经营丝业的失败一样,落寞地回到了家乡常熟曾家花园。

04

中华民国成立后,曾朴当选江苏省的第一届省议员,继而先后担任江苏省官产处长、沙田局会办、财政厅长、政务厅长等职。

民国十六年(1927),56岁的曾朴辞去了一切官职由南京迁居上海。他用近三十年积攒的十万元资金,与长子曾虚白开办了“真美善”书店。

邵洵美也在附近开办了一家“金屋书店”,因为两人都是书店老板,又从事出版,曾朴和邵洵美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

年龄小曾朴34岁的新月派诗人邵洵美,出身在比曾朴更为显赫的名门望族。

邵洵美祖父曾任湖南巡抚、台湾巡抚。外祖父盛宣怀是洋务运动的中坚人物、中国近代史第一代大实业家。他和李鸿章也沾亲带故。

靠着祖荫,邵家富甲一方。邵洵美英俊潇洒、乐善好施,常慷慨接济别人。他的生活轨迹和曾朴大致相同,他们经常相聚谈文论艺,研究办书店、搞出版等。邵洵美这样记述曾朴:“在我们这般小朋友面前,他的一举一动无不有意或是无意地保持着青春的活跃”。

郁达夫小曾朴24岁,曾朴的真美善书店开张时请客,也曾邀请已经在沪上旅居一年、文名远扬的郁达夫参加,只因郁达夫身体不适没有前往。

1928年初冬的一个晚上,邵洵美和几个朋友去郁达夫王映霞同居的家里吃饭。饭后无事,就一起坐上邵洵美的汽车,三分多钟就到了住在静安寺路犹太花园对面松寿里的曾朴家中。这是几位在当时文坛都已经响当当的人物相见,曾朴给郁达夫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孟朴先生的风度,实在清丽得可爱,虽则年龄和我相差二十多岁,虽则嘴上的一排胡子也有点灰了,但谈话的精神的矍铄,目光神采的奕奕,躯干的高而不屈……”

这一次以后,郁达夫直到去世也没有与曾朴再次相聚。曾朴去世后,郁达夫写了《记曾孟朴先生》一文,留下了曾朴浓墨重彩的一笔。

也是在这个时间段里,邵洵美和曾朴还演绎了一出虚构佳丽、游戏人间的喜剧。

曾朴因为喜欢“法国风沙龙的空气”,就有结识一个女性文友做沙龙的女主人的想法。此女不一定是文艺家,但要懂得欣赏文艺,能吸引作家共同倾慕,然后再转做文艺沙龙的女主持人。

有人说王映霞和陆小曼都可以,但当时王和郁达夫、陆和徐志摩热恋,曾朴可望不可求。正当他心灰意懒之时,事情突然出现了转机。

一天,曾朴收到了一封读者来信,是一名叫刘舞心的女士写来的。信中对曾朴新出的译作《肉与死》表达了倾慕敬佩、希望交往之意。

曾朴读后,心花怒放。但他又觉得此事过于奇巧。恰好此时邵洵美来访,曾朴怀疑是不是邵洵美下的套,他旁敲侧击,邵洵美不动声色。

曾朴从心底又宁愿相信确有其事,事有其人。此后不久,刘舞心居然来找曾朴了,可惜曾朴有事外出,没有见到。而见到的员工说,其人十七八岁,亭亭玉立,国色天香。她还留下字条,说未能相见,回了苏州,甚是遗憾等等。

“真善美书店”正在为《真善美》杂志创刊一周年举办“女作家专号”征文,曾朴按照美女留下的苏州地址寄去约稿信。不久,刘舞心写的稿子寄了过来,发在了《真善美》杂志上。

稿子发表后,曾朴让手下员工趁去苏州出差之机,送去杂志。员工回来后报告,按地址送去,确有其人。可惜的是刘舞心外出,未能见到,只好留下杂志放在其家中。

此事只到曾朴去世后,邵洵美才在《我和曾朴先生的秘密》文中揭了底。原来一切都是邵氏导演的闹剧,刘舞心实无其人,去书店探望的是邵氏表妹。苏州来信和苏州送杂志未遇都是邵洵美苏州朋友配合演的戏。

1935年曾朴故世,洵美这段逸事写成《我和孟朴先生的秘密》一文,向亡故的老友告罪。文章曾登在张若谷编的《真美善月刊》,林语堂编的《宇宙风》和他自己的《人言》周刊。

曾虚白在他父亲去世后在《良友》杂志(后来1988年又在台湾的《传记文学》上)发表《邵洵美与刘舞心》一文。提起往事,他说,当时他父亲收到署名“刘舞心”的第一封来信就猜出一定是朋友开玩笑。他见洵美讳莫如深的表情,就猜到是洵美的恶作剧。因而洵美一而再地作弄,他便一而再地利用,把老作家和与女读者之间彼此心理探索的书信一再公诸于《真美善》月刊,形成一则当时在文艺界流传得沸沸扬扬的浪漫故事,《真美善》月刊热销一时。而邵洵美却还自作聪明,把他故弄玄虚的这一段故事视作自己顽皮得手的杰作。

1931年七月,在大上海书香四溢的棋盘街风光了四年的“真美善”书店以及刊物等,相继关门歇业。中国现代市场经济的潮流,卷没了一代文人曾朴的所有宏伟梦想。

民国二十四年(1935)六月二十三日,因一场感冒而病,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曾朴,逝于青山脚下的虚廓园小洋楼,时年63岁。

(本文图片为网络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苗怀明、李烨、叶黎侬主编:《曾朴全集》资料卷
甲午炮响——“东亚病夫”演变史(二)
古典名著 >> 曾朴著《孽海花》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孽海花》中富含哲理的10句话,经典深刻,值得收藏!
曾朴纪念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