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看红楼|连丫鬟看病都用太医?错!只有她才配享受太医的服务

《红楼梦》前前后后写过好几位太医,给人的感觉那宫廷里的太医们,就像是贾家养在宫里的医生,随叫随到,随便使唤。有人借此推断,贾家甚是了不得,也许跟皇族有关系,或者本身就是王爷,否则的话,怎么什么人都可以请太医?连个丫头生病都是请太医诊治?

慢着,请别急于下结论,让我来给你慢慢分析,一点点给你道来。

一、给晴雯诊病的是贾家的常用医生。

第五十一回,晴雯一冷一热,受了风寒,如果让王夫人知道,就要让她搬回家去养息,免得传染他人,这是府里的惯例。宝玉因为不愿意晴雯出去,又恐惊动府里人,只让一位老嬷嬷去回了李纨,偷偷地请了大夫,只是这大夫究竟不行,不行到什么速度呢?作者连这医生的名姓都没有说,只是在回目中说“胡庸医乱用虎狼药”。一个“胡”字,把那医生的形象就白描出来了。究竟是胡乱的胡还是姓胡?不知道!

宝玉也是懂得点医术的,看到这位胡庸医开的药方,连说“该死!这药女孩儿哪能用。快快打发他出去,赶紧请个熟的来。”这熟的是谁呢?婆子说府里每常来的是王太医和张太医,于是便请了王太医:“一时茗烟果请了王太医来。”

好了,问题来了,给晴雯治病的王太医真的是我们平常意义上说的太医吗?如果连晴雯这样的丫头生病都会用太医的话,那么皇宫的太医院里该养着多少太医?

有一个细节曝露了给晴雯看病的王太医真的不是太医。

二、给贾母诊治的才是真正的太医。

我们再来看第四十二回,贾母因为前面陪刘姥姥,又跟姑娘们逛了逛园子,因此就受了风寒,贾珍、贾琏、贾蓉等将王太医请了来,当时是什么场景呢?“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

两点说明给了贾母看病的是真太医,一是太医的身份需要贾珍这样有身份的人去请,一个人请还不显份量,三个人一起去请才显诚意,二是太医出诊穿着官服。

看看,请真正的太医需要什么阵仗:贾珍、贾琏、贾蓉一起上,才把太医请了来给贾母看病。

太医是有品级的,特别是宫廷中太医的头,身份是很高贵的,得有身份的人去请。贾母因为是一品诰命夫人,她有相应的品级,可以请太医看病,其他人用太医都是违制的。

真正的太医出门是要穿跟自己品级相匹配的官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工作服任,胸前挂着主任医生的牌子,那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征,也是给人信任的标签。“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

给晴雯看病的王太医没有穿工作服,因为他没有,压根儿不是太医。

如果给晴雯看病的也是这样的太医,岂是一个小小的茗烟能够请得来的?知道是给一位丫头看病,这太医若回去回复,贾家该当何罪?

所以,虽然给贾母看病的医生是王太医,给晴雯看病的也是王太医,但是,前者是真太医,后者只是平时负责给贾家看病的医生,不是真的太医。这两个王太医绝对不是一个人。

三、给秦可卿治病的张友士就是江湖郎中。

这些医生都不是太医,那么,《红楼梦》中给秦可卿看病的张友士,是不是太医呢?他就更不是太医了,从书中可以推断:张友士顶多也就是一个江湖郎中而已!

张太医是冯紫英夸大的了神。

张太医是怎么来的,贾珍的朋友冯紫英介绍过来的。

冯紫英因为看到贾珍为秦可卿的病心急,向贾珍推荐了张太医:“冯紫英因说起他有一个幼时从学的先生,姓张名友士,学问最渊博,更兼医理极深,且能断人生死。”脂砚斋在看到这里的时候评论说:“举荐人的通套,多是如此说。”什么意思呀?我要给你推荐某一个人,肯定把他说得如花似玉般,把他身上有的没的优点一起给他列一排,这样方显出我推荐的道理,也才能使被推荐者相信。

张太医的真实身份。

张太医是冯紫英小时候的老师,“今年是上京给他儿子来捐官,现在他家住着呢。”这句话信息量好大,这张太医根本不是宫里,甚至都不在京城里。他来京城是干嘛的呢?小儿要参加高考了,他来通路子的了,给儿捐官的。

而且,张友士是冯紫英的老师,可是冯紫英并不是学医的,从书中冯紫英少有的几回出场,倒像个学武的。“更兼医理极深。”医理只是他兼学的,并不是他的主业,原来这张友士只是一位兼职的郎中。

哪里跟太医沾上什么边?

张太医拿腔作调显得反常。

冯紫英向贾珍推荐了张友士,贾蓉让下人拿着贾珍的贴子去请了。看张太医怎么说的:“方才这里大爷(指冯紫英)也向我说了。但是,今日拜了一天客,才回到家,此时精神实在不能支持,就是到府上也不能看脉。”

他说等调息一夜,明日务必到府。病人病得又急又重,现在名医来了,人家又拿着贴子来请,难道医生不是应该马上去吗?可是,张友士还是找了一堆借口。甚至连贾珍的名贴他都没接:“大人的名贴实不敢当,仍旧奴才拿回来了。”大概是觉得自己医术不够,不配拿,或者到时候见机不行,可以随便脚底抹油——开溜!不便拿!

脂砚斋在这里又给了他评语:“推三阻四,拿腔做调。”

王太医和张太医的医术高下立判。

王太医给贾母看过病是怎么说的呢?“太夫人并无别症,偶感一点风凉,究竟不用吃药,不过略清淡些,暖着些儿就好了。如今写个方子在这里,若老人家爱吃便按方子煎一剂吃,若懒待吃,也就罢了。”

王太医一诊,就把情况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告诉贾母就是饮食上注意些,我虽然可以开个方子给她,但是药也是用不着吃的,方子也就是备着吧。

再看看给秦可卿看病的张太医,说了一大堆专业术语,却没有说出秦可卿究竟是什么病,只说“水亏木旺”,究竟是什么病?不知道。什么时候治好?要看医缘了。“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可是,我们知道,秦可卿是过了明年春分的,而且又过了两三个春分,也没全愈,而是一病呜呼了。

那个在冯紫英口中“能断人生死”的张友士,却没有断准秦可卿的病。

总结:所以,我给这冯紫英介绍的“张太医”推断出的结论他顶多只一过是一江湖郎中而已,秦可卿的身份,不可能有太医给她看病。别说她是贾家重孙媳妇不可能有太医给诊治,真如刘心武老师所说是废太子的女儿,就更不可能由太医诊治,一诊不就露馅了?谁敢?

四、给黛玉治病的是不是太医?

这个存疑。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问起她的身体,是什么病,吃什么药,黛玉说自己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给黛玉多配一丸药,是贾母配药时候的顺带,不是专门为她而配,也不必专门请太医。

第二十九回,一群人在闲聊,王夫人关心地问黛玉:“大姑娘,你吃那鲍太医的药可好些?”林黛玉道:“也不过这么着。老太太还叫我吃王大夫的药呢。”

宝玉听了母亲跟黛玉的对话,还特地说出一个很特别的方子,王夫人不信,宝玉就向宝钗求援,可是宝钗仍旧执行的是一问摇头三不知:“我不知道,也没听见,你别叫姨娘问我。”

这个鲍太医什么时候换上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此前用的是王太医,所以黛玉回王夫人说老太太还让吃王大夫的药。

书中没有提到过给黛玉诊病,而且黛玉的病一直也老毛病,并没有添新症,所以很有可能太医来给贾母诊治的时候顺便帮她号一号脉,开个方子。不用贾珍等人专门去请太医,这样的做法应该是不违规的。果真如此,书中给黛玉看病的有可能正是给贾母看病的王太医。但也有可能就是贾府里平常用的王太医。作者没有明说,我们也无从猜测。

五、太医的收入也证明那些人都不是御医。

宝玉请了胡庸医给晴雯看病,因为不是贾府里的医生,属于那种请一次出诊的临时情况,自然要给诊费。可是大家都不知道应该是多少钱,偏偏平常怡红院里当家的袭人也回了娘家。

宝玉问了一圈轿马费要多少钱,婆子说少了不好看,得一两银子吧。这个应该是婆子的猜测,未必是准数。宝玉又问她王太医给多少钱,婆子说平常张太医王太医来了是不给钱的,只在“过每年四节大趸送礼,那是一定的年例。”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这两位太医拿的相当于是年薪制,在一年四个节日里凑总数拿的,并不是来诊一回领一回银子。这个数字应该只有贾府里的当家人知道,婆子也没有必要知道。

这个告诉我们什么?贾家是自己养着医生的,大概像我们现在所说的家庭医生。这些医生不住家,可能同时给好几家像贾府这样的大家族当差,然后在各家每年领年薪。

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太医,那么他们应该是从宫里按品级领俸禄,由宫里出资养活他们,而不是在贾家领年薪。

关于“太医这”这一词的解释有两重,一重是指宫廷医生,另一重就单单指医生。事实上,太医一词最早出来的时候就是指代医生。看到这里我们会明白,《红楼梦》里那些动不动就出场的太医,只是医生而已。只有给贾母诊治的王太医,才是真正的宫廷太医。

基于文本的基础跟你聊聊《红楼梦》。

参考文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八十回,《红楼梦》通行本一百二十回。

我是苏小妮,喜欢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红楼梦》里的几位医生
红楼梦》里的庸医和良医,有人害命,有人治病
《红楼梦》 里的良医和庸医 张远
《红楼梦》里的三位医生,前两个医术高明,最后一个害人性命
秦可卿得病为何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尤氏一个举动表明与她有关
《红楼梦》里的阴谋论,林黛玉是被谁害死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