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中国定首都,王稼祥列出11个城市,为何选北京?毛主席确实高明
userphoto

2023.01.04 湖北

关注

1949年2月,在河北省西柏坡毛主席办公的窑洞里,王稼祥正规规矩矩地坐在椅子上,他左手拿了一个笔记本,右手拿了一杆钢笔,神色恭敬地看着对面。

在他的对面,坐着身材同样消瘦的毛主席,只见毛主席右手夹着一支燃烧了一半到烟卷,烟卷上已经烧出了很长一截烟灰,但沉思之中的毛主席,并没有注意到烟灰。

突然间,只听毛主席说:“稼祥啊,我认为你讲得非常好,分析得很到位,我同意你的意见。”

听到了毛主席的肯定,紧张的王稼祥有些兴奋,但他没有打断毛主席的讲话。

毛主席继续说:“我们新中国的首都就定在北平,后面,我们把这个提案提交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再做最后的确定。”

那么,王稼祥对主席说了什么?毛主席又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选择定都北平?

图丨开国大典

首都定,天下安

一国之首都,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为重要的城市,它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的驻地,也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甚至还是国际世界中,一个国家的代表和象征。

在我们平时看到的文献资料、影视作品和新闻中,很多外国媒体会把中国关于某个问题的意见,直接称作“北京的意见”,可见,首都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权起到了多么大的代表意义。

在国家安全方面,占领一个国家的首都,往往代表着征服一个国家,消灭一个政权。

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希特勒就指挥他的百万机械化部队,不顾一切地直插莫斯科城下,意图占领莫斯科,就是为了用占领莫斯科来象征消灭了苏联。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率领苏联人民,在莫斯科城下拼死抵抗,也是为了证明苏联还存在,抵抗还存在。

图丨保卫莫斯科

无独有偶,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使用重兵占领当时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并在南京进行毫无人性的大屠杀,也是为了通过占领首都,击垮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从而毫不费力地占领全中国。

由此可见,选择一个国家作为首都,必须慎之又慎,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更要具备长远的历史眼光,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我党历来重视首都的选择和建设,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我们就有“红色首都”瑞金。

那时的瑞金,不仅是中共中央的办公地点,中央红军的驻地,中国共产党还在那里开办了银行,发行了红色苏区的货币。

就连蒋介石发动的数次重兵围剿,攻击的重点也是中央苏区,瑞金,而红军战士反围剿的口号,也是“包围红色首都”。

图丨瑞金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以延安作为办公驻地,因此,延安在这时就成了我党所领导的根据地,人民、军队官兵心中的首都。

当年之所以选择延安作为中共中央的驻地,一方面考虑到陕北物产丰富,能够支持庞大的中央机关和军队,另一方面就是延安远离正面战场,地势易守难攻,有利于保卫中共中央的安全。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就是在河北省西柏坡村,指挥了全国的解放战争和筹划建立新中国。

选择西柏坡,主要的考虑是隐蔽,也是为了适应战争时期,中央对于安全的需求。

1949年4月,在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下,英勇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一往无前的气势,跨越长江天险,占领了国民党政府的首都南京,基本宣布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在中国大陆的统治被终结。

图丨西柏坡

中国大地上,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政权,一个崭新的中国正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也就是这个时候,身在西柏坡的毛主席,开始思考起了新中国成立的问题,思考新中国的成立,首先就要思考新中国的首都定在哪里?

事实上,日本侵略者投降后,在抗日战争刚刚结束时,中共中央就计划将驻地从当时所在的延安,向东北大城市哈尔滨转移,并且,将哈尔滨建设成为新中国的首都。

当时选择哈尔滨有这样几个考虑:

一是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有我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在东北地区同日寇做殊死周旋。

日本侵略者投降后,我党所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很快就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接收了哈尔滨,因此,哈尔滨是当时我党掌握的为数不多的大城市。

图丨毛主席

二是哈尔滨远在东北,距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较远,而且哈尔滨和南京之间,还有一个易守难攻的山海关,有利于保护红色首都的安全。

这一点,哈尔滨的优势,比当时在胡宗南兵峰之下的延安强太多了,后来胡宗南占领延安,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是哈尔滨城市建设相对完备,周边工业基础较好,当时的哈尔滨有着东方莫斯科之称,而且在北洋军阀、日本侵略者统治时期,哈尔滨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和工业设施,十分有利于共产党所领导政权的发展。

四是哈尔滨比较靠近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在确保边境安全,获得苏联支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换句话说,就是定都哈尔滨可以背靠苏联这只“老虎”睡觉。

图丨哈尔滨

在解放战争初期,我党为定都哈尔滨,得到了党内很多人的支持,也做了相关准备。

直接保卫中共中央的武装力量是,在那个时期,中央甚至已经把一分为二,一部分留在党中央身边保卫党中央,另一部分则作为先遣部队,派驻到哈尔滨,为中共中央进驻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在辽沈战役打响前,林彪曾专门向毛主席发电,请示毛主席和中共中央是否要迁至哈尔滨。但毛主席回电拒绝了,表示自己和中共中央都不会去哈尔滨。

那么为什么毛主席会拒绝自己和中共中央迁至哈尔滨?

其实,从这个决定中,我们就能感受到毛主席的雄才大略。

图丨毛主席

哈尔滨这个城市作为首都固然有其优势,但是,那是对于一个想偏安一隅或者说割据的政权来说的,对于要解放全中国的毛主席来说,哈尔滨是不合适的。

因为哈尔滨的优点,同样是它的缺点。

一个方面,虽然哈尔滨离国民党统治中心远,但离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也都远,不利于对全国的影响,更不利于解放全中国。

另一个方面,哈尔滨距离苏联很近,固然可以就近获得苏联支持。但是,就是因为离苏联近,离国境线近,在获得苏联支援的同时,也同样方便被苏联控制,成为苏联的傀儡。

因此,哈尔滨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建都地点。

那么,在新中国成立前,在何处建立首都,就成了毛主席和一众中央首长必须考虑和决断的问题。

图丨哈尔滨

新中国首都的“候选人”

1949年2月,时任城市工作部部长的王稼祥,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研究,带着选定首都的方案来到了西柏坡,见到了毛主席。

见到毛主席后,王稼祥向毛主席提供了,北平、成都、洛阳、重庆、广州、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延安、开封共11座城市。

毛主席看着这11座城市的候选名单,便和王稼祥逐一研究起来。

毛主席先将目光落到了南京上面,南京作为国民政府的首都,在条件上自然是具备的,各种基础设施都可以满足其作为一个首都的各种需要。

但是,南京毕竟被蒋介石作为首都用了几十年,我们要建立一个不同于国民政府的新政,带领中国人民,建设一个不同于旧中国的新中国,怎么能用国民党的首都呢?这不成了“穿新鞋,走老路”了?政治影响不好,所以南京被排除了。

图丨王稼祥

再看广州和上海,广州当年是孙中山先生指挥北伐的城市,革命的历史也很厚重,政治上问题不大。

广州对外开放早,因此经济上发展也很好,也能承担起作为一个首都的职能,上海是当时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先天条件非常好。

但是,广州和上海离海岸线太近,在没有强大的海空军之前,把首都设在广州或者上海很危险,总不能一有风云变化,敌人一个登陆就把首都占领了,所以,广州和上海也被排除了。

接下来是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距离比较近,在特点上比较相似,这里物产丰富,深藏于内陆,在经济发展和确保安全上都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重庆,在抗日战争时期,还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各项建设也都很完备。

图丨上海

但是,重庆做过国民政府的陪都,从政治上考虑,就不能再做首都了,新中国把首都定在国民政府的陪都,岂不是比国民政府“低了一辈儿”?

而成都在大盆地之中,交通不便,不利于首都的长远发展,所以这两个城市一也排除了。

还有就是洛阳和开封。这两个城市相距不远,特点相似,这两个城市坐落在华北平原上,临近黄河,农业基础非常好,也是中国历史上的古都,有着非常悠久的建都历史和文化底蕴。

但是,这两座城市是成也黄河,败也黄河。

在当时科技、工业不发达,黄河治理是历朝历代的难题,黄河决口也是让无数统治者头痛的问题,如果把这两座城市定为首都,动不动就水淹首都,那谁也受不了啊,因此,这两个城市也被排除了。

图丨黄河

接下来是延安和西安,这两个城市都是在黄土高坡上,自然特点也很相近。

中共中央在抗日战争时期长期驻扎延安,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同志对延安的情况很了解,延安的老百姓对毛主席和共产党,也有很深厚的感情,群众基础非常好。

西安也是历史悠久的古都,是西北最大的城市,各项条件和设施也都很完备。

但是,考虑到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已经向东向南移,定都西北的城市,不利于对全国的领导和控制,所以,延安和西安这两座城市也被排除了。

如此排除一圈下来,就只剩下北平了,毛主席看着“北平”这两个字就深思起来。

北平历史上是明、清两朝的首都,也是一座古都了,从历史角度看,北平有作为首都的资格。

图丨北京

在政治上,北平与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没有太大的瓜葛,而且北平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也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源地,所以,从政治上讲,北平也没有问题。

从经济上讲,北平作为一个古都,是北方重要的大城市,经济上虽比不上广州和上海,但作为首都是绰绰有余,所以,经济上也满足条件了。

从地理的角度考虑,北平地处燕山一带,北承东北平原,南接华北平原,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战略纵深,也有关口和战略重镇拱卫,安全上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同时,北平既有铁路也有运河,不远处还有入海口,交通便利,不会像成都和重庆那样交通不便利,或被地形影响限制今后的城市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综合衡量几个候选城市的优缺点,最后,毛主席同意了王稼祥的意见,在心中也选定了北平,于是,也就有了文章开头,毛主席对王稼祥说的话。

图丨北京

正式定都

既然选择了北平作为首都,那么,今后所有的工作,涉及北平的,都要服务于北平建都。

此时,平津战役还没有开始,北平还在国民党著名将领傅作义手中,傅作义是国民党部队中著名的“守城将军”,而此时傅作义手下还有数十万国民党精锐部队。

如果傅作义决心跟着国民党,一路走到黑,凭借着北平顽抗到底,拉着北平整个城市给自己陪葬。

解放军纵然解放了北平,到手的也只是一片残垣断瓦,不仅大量历史文物被毁对不起民族,新中国的首都也被打烂,这是谁都不愿看到的。

图丨傅作义

因此,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同志们,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定下了和平解放北平的总方针。

然而想和平解放北平谈何容易!傅作义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手握重兵,占据要地,又有蒋介石、国民政府不遗余力的支援,和高官厚禄的许诺,傅作义能够接受和平解放北平吗?

为了让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北平,首先就要彻底断绝他负隅顽抗的幻想,于是,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果断出手,迅速完成了对北平和天津的合围。

重兵合围,把北平和天津包围得如同铁桶一般,彻底断绝了傅作义所盼望的,蒋介石的支援和从海上逃跑的可能,傅作义和他的部队成了困兽。

图丨北平

为了消除傅作义凭借北平城坚守,或有一线生机的想法,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们定下了“武攻天津,文攻北平”的方针。

通过打下天津,向傅作义展示解放军攻打大城市的能力,震慑傅作义,消除幻想。

正如党中央所料,解放军在很短时间内,打下来国民党重兵占领的天津城后,给了傅作义极大的震动。

一方面他感到自己少了一个有力支援,北平彻底成了一座孤城另一方面解放军强大的攻坚能力终于使他相信,自己凭借北平坚守,是没有出路的。

与此同时,毛主席和中央的领导同志们,也通过北平城内的中共地下党,广泛动员傅作义的亲属、部属和社会贤达,共同给傅作义做工作。

图丨北平解放

终于,傅作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要求。

就这样,傅作义带领部队解除武装,打开城门,把一座一砖一瓦未伤,一草一木完整的北平城,交到了共产党和人民的手中。

1949年3月,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乘车从西柏坡进入北平,在北平香山指挥全国都解放大业,和筹划新中国的建国大业。

1949年9月27日,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将北平定为新中国的首都,北平更名为北京,也就是从那时起,北京就一直作为我们的首都屹立至今。

图丨开国大典

结语

一叶知秋,一斑窥豹,在选定首都的过程,看似只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千头万绪工作中具体的一项。

但是,从这一件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就能看到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远的志向,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视野,感受到以毛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负责,对民族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49年新中国成立,毛主席为何要定都北京,背后是哪位高人指点?
49年定都存在争议,经高人指点,毛主席拍板:背靠人民,定都北平
毛主席为什么将都城定在北京,没有定都其他城市
古人指出北平建都有巨大弊端,毛泽东也犹豫,一高人帮他下定决心
1949年,毛主席为何最后定都北京,背后离不开一位高人指点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何最后北京脱颖而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