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雍也》30

子贡曰:“如有博施⑴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⑵其犹病诸!夫⑶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注   释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子贡道:“假若有这么一个人,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吗?”孔子道:“哪里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或者都难以做到哩!仁是甚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选择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方法了。”

【注释】⑴施——旧读去声。⑵尧舜——传说中的上古两位帝王,也是孔子心目中的榜样。⑶夫——音扶,fú,文言中的提挈词。

 

朱熹《论语集注》:

施,去声。博,广也。仁以理言,通乎上下。圣以地言,则造其极之名也。乎者,疑而未定之辞。病,心有所不足也。言此何止于仁,必也圣人能之乎!则虽尧舜之圣,其心犹有所不足于此也。以是求仁,愈难而愈远矣。夫,音扶。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闲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譬,喻也。方,术也。近取诸身,以己所欲譬之他人,知其所欲亦犹是也。然后推其所欲以及于人,则恕之事而仁之术也。于此勉焉,则有以胜其人欲之私,而全其天理之公矣。程子曰:“医书以手足痿痹为不仁,此言最善名状。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认得为己,何所不至;若不属己,自与己不相干。如手足之不仁,气已不贯,皆不属己。故博施济众,乃圣人之功用。仁至难言,故止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欲令如是观仁,可以得仁之体。”又曰“论语言‘尧舜其犹病诸’者二。夫博施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必五十乃衣帛,七十乃食肉。圣人之心,非不欲少者亦衣帛食肉也,顾其养有所不赡尔,此病其施之不博也。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推此以求,修己以安百姓,则为病可知。苟以吾治已足,则便不是圣人。”吕氏曰:“子贡有志于仁,徒事高远,未知其方。孔子教以于己取之,庶近而可入。是乃为仁之方,虽博施济众,亦由此进。”

解   读

赵帅锋: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段话有很多值得讨论的概念,比如“仁”、比如“圣”、比如“方”等。然而主干意思应该是孔子认为子贡所提出的关于“博施济众可否谓仁”的问题,太过高远驰鹜,而应之以“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

如果对于本段话给予更加细致的分疏,子贡所提出的问题是,博施济众这样一种“行为”能否称得上“是”仁,其深层的含义则是,如果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博施济众,那么可以称得上仁者吗?也即,在子贡的问题中,包含有何谓仁(“仁”的标准)和如何为仁(为仁的方法)这两个层面。相应的孔子的回答也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关于“仁”的标准,孔子认为博施济众这样一种行为不仅可以称得上“是”仁,而且可以称得上“是”圣。从这个标准出发,尧、舜都或有不及。然而令人疑惑的是孔子对尧、舜一贯有着很高甚至是至高的赞誉。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论语·泰伯》)。

朱子注曰:“物之高大莫有过于天者,而独尧之德能与之准。故其德之广远,亦如天之不可以言语形容也。”(《四书集注》)。

那么在孔子那里如天一般广远的尧舜,博施济众,为什么却是“其犹病诸”?

《集注》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济众者,岂非圣人之所欲?然治不过九州。圣人非不欲四海之外亦兼济也,顾其治有所不及尔,此病其济之不众也。”

简言之,就是尧舜所治理的面积还不够广,所施济之人还不够众。

这样的解释是让人疑惑的,甚而是绝望的,因为毕竟九洲之外还有九洲,四海之外更有四海,那么多广才算广,多众才算众呢?

对于此,船山也意识到了这样解释是有问题的:

子贡大端以有量言博众,亦非果如程子所谓不五十而帛,不七十而肉,九州四海之外皆兼济之。但既云博云众,则自是无有涯量。浸令能济万人,可谓众矣。而万人之外,岂便见得不如此万人者之当济?则子贡作为博者非博,众者非众,徒侈其名而无实矣。(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也即,所谓“博”、所谓“众”,“自是无有涯量”,而“无有涯量”之“博”,之“众”,只能作为概念上的虚指,而无法作为行动上的实际对象。“故夫子正其名实,以实子贡之所虚”。

这样的解释可谓别出心裁,然而也存在着曲解子贡的嫌疑,正如船山自己所讲“子贡大端以有量言博众”。亦即“博”、“众”既可以“有量”言之,亦可以“无量”言之,非必如船山所驳之“自是无有涯量”。

后来的李光地也看到了这一点,并重新解释说:

“子贡以仁用言此必有德有位者……然亦非全全无用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随其分以及人,此自崇高富贵至士庶皆可行者,顾不取必于其博与众耳。”(《论语札记》)

也即,无论是“崇高富贵”还是“士庶”,关键在于能够“随其分以及人”。这是一种折衷的说法,也颇合于夫子“能近取譬”的训导。

然而这样的解释却忽略了我们一开始所提出的问题:

在孔子那里如天一般广远的尧舜,博施济众,为什么却是“其犹病诸”?

显然,孤立地从“博”、“众”的“量”上来讨论“仁”的标准问题,是难以自洽的。

鉴于此,笔者尝试从另外两个角度来提出一些不同的思考。

第一,本篇不是孤立地讨论“仁”的标准的问题,换言之,本篇关于“仁”标准的问题回答并不具备绝对的普遍性,甚而是仅仅对于子贡的回答。

子贡在论语中,曾多次呈现出“言过其实”的倾向,如: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论语·为政》)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论语·公冶长》)

孔子对于“博施济众”的回答,与其说是在批评尧舜“其犹病诸”,不如说是在引导“有驰鹜倾向”的子贡“能近取譬”。或者说孔子这样回答的重点就是在于引导子贡 “能近取譬”。

然而,如若仅就是为了引导子贡,为什么还要拉上尧舜呢?

笔者以为这就涉及到了第二点:

仁的标准,不能从外在于己的“量”上来考察。换言之,从“量”的角度来衡量“仁”,本身可能就是一种错误的路向。

《论语》中关于“仁”的讨论有很多,而不仅仅是这一处。笔者仅举以下几例作为说明:

(1)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3)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4)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论语·颜渊》)

(5)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

(6)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论语·卫灵公》)

(7)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论语·阳货》)

在这些回答中,孔子都没有涉及到“量”的问题,甚至对于“广远”也并非一律从“驰鹜”的角度禁绝之,相反,还鼓励其弟子有广阔之胸襟,比如第(7)条对于子张的问答。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我们上一个判断:对于“博施济众”的回答,更多地是为了引导“子贡”。

另外,从以上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

无论是子贡的问题,还是夫子的回答,所关涉的其实都不仅仅是对“仁”的标准的概念性认知,还关乎到“仁”的具体行动的展开。这两方面也不是分割对立,而是贯通融汇。“何谓仁”和“如何为仁”这两个方面浑融于“为仁者”的生命之中,并具体展开于其生命中的每一个当下。

简言之,“仁”不仅关涉到概念性的认知,更是行动实践的具体展开。“仁”不是一面旗帜,也不是一种口号,更不是一种热血沸腾的激情满怀,而是切实行动之后的实有诸己。人之切实行动,必因于人自身而展开,也即夫子所谓的“能近取譬”。

 若“博施济众”、“万物一体”之类,一方面需待具体行动之展开,实有生命之扩充而后可谓。如夫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孟子云“盈科而后进”(《孟子·离娄下》),皆此谓也。另一方面,或者说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能近取譬,必有所本,盈科而进,必有所由。其所本、所由皆基于其自身之所不容已者。这种“不容已者”,即如孟子所谓“乍见孺子入井”而生之“恻隐之心”,是人心之所本然,人事之所当然,是“我欲”则“至”,是“由我”而“不由人”。 建基于此的“仁”,并非外在之“量”所可以衡量。如若用外在之“量”来衡量之,则必然如孔子所说的“尧舜其犹病诸”。

也即尧舜之所病者,非尧舜所施不够博,所济不够众,而是用“博”、“众”来衡量“仁”的进路本身就是错的,乃至于尧舜都不得不因之而病。

对于这种“不容已者”,不求则失之,激之则枉之。不求而失之者,易察而易知,激而枉之者,则往往不易分辨觉察,如孔子对微生“乞诸其邻而与之”的批评(见《论语·公冶长》),对“冉子与其粟五秉”(见《论语·雍也》)的否定,再如孟子对“乡邻有斗者,被发缨冠而往救之”的质疑。

简言之,脱离自身之不容已者,必然疏于“能近取譬”的实有诸己而轻言“博施济众”、“万物一体”,也必然会走向以外在之“量”来衡量是否为“仁”的功利主义取向。

故夫子与诸子言志,仅对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心体之自然流行,“不容已者”之自然发用,如斯而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连载(150)《雍也篇》第30章,“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 编卷三十三 论语十五
四书或问卷十一
【共读】《论语》雍也篇第三十
再读《论语》:雍也第六.30
2009年10月20日 《论语·雍也第六·30》- wangxiuhuan1945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