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 《论语·八佾》20

子曰:“《关雎》⑴,乐而不淫⑵,哀而不伤。”

 杨伯峻《论语译注》 :

【译文】孔子说:“《关雎》这诗,快乐而不放荡,悲哀而不痛苦。”

【注释】⑴《关雎》——《诗经》的第一篇。但这篇诗并没有悲哀的情调,因此刘台拱的《论语骈枝》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古之乐章皆三篇为一。……乐而不淫者,《关雎》、《葛覃》也;哀而不伤者,卷耳也。”⑵淫——古人凡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叫淫,如言“淫祀”(不应该祭祀而去祭祀的祭礼)、“淫雨”(过久的雨水)。

 

朱熹《论语集注》 :

 乐,音洛。关雎,周南国风诗之首篇也。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者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者也。关雎之诗,言后妃之德,宜配君子。求之未得,则不能无寤寐反侧之忧;求而得之,则宜其有琴瑟钟鼓之乐。盖其忧虽深而不害于和,其乐虽盛而不失其正,故夫子称之如此。欲学者玩其辞,审其音,而有以识其性情之正也。

郭美华

诗本来都配乐(yue)而相传的,后来乐(yue)失而诗存,我们在理解领悟诗的时候就会丧失很多意境,比如乐(yue)失而仅注目于乐(le),其实就窄化了诗教本身的底蕴。

就《诗经》本身来看,《关雎》是《周南》首篇。颂其诗,迎面而来的是“炙热之情”。不过,历来的解释,逐渐集中在“诗教”上,不断引向“德”,主要是嘉美后妃之德。有说是文王后妃之诗,有说是康王之时的诗。具体之美德,也有一点分歧,一说是文王或康王之后妃,貌美德盛,可以为王之大助,表达的是王对于后妃之爱;一说是王之后妃担忧王之治国,为王选择嫔妾,看到好的女子,想尽一切办法为王挑选——因此,所谓后妃之美德,就是为王挑选貌美德盛之嫔妾,所表达的是则是后妃因对王之爱,而代为表达的对这些貌美德盛女子之思慕。后一层有些过为“曲折”。

不管如何,对于貌美德盛之女子而言,求而为偶,得之不为色,德在其中;求而不得,也并不减伤思慕之心。淫,旧解都说为是乐(le)是欲之无节制而失其正,伤是哀之无节制而失其和。但是,在具体解释中,往往把乐(le)直接等于欲,所以,后世连男女感情之中的乐也一并加以抑制;而伤的意思,也说是不得美色的情绪泛滥;由此,对乐(le)和伤的否定,凸显了一条禁欲主义色彩的诠释路径。实则,真实而自然的男女之情,基础正是相欢而乐与相离而哀的深深浅浅的纠结。不过,情感经由诗的表达,基于生理性的欲色之淫、哀苦之伤,便有一个纯粹化升进。

哀,也有说为是“衷”之误。面对貌美德盛之女,有何哀可言?有的只是“衷心”而“忠信”之爱,不得其爱,无伤于纯粹渴慕之心,也无伤于美人之貌美德盛。

当然,要注意,孔子这里所说,也许并非直接就《关雎》之诗的文辞而言,而是指《关雎》之乐(yue)而言。在诗之文辞与音乐曲调的浑融统一中,情感和节奏一体,则淫、伤之意可以得到更大的净化与升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礼制美德到性情之正——朱熹对《关雎》诗旨的扭转 | 陈建美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不亦乐乎的读音
诗学概念·乐而不淫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评价艺术的两个标准(3—25,讲于2021年6月16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