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课 |《论语·为政》16

子曰:“攻⑴乎异端⑵,斯⑶害也已⑷。”

杨伯峻《论语译注》:

【译文】孔子说:“批判那些不正确的议论,祸害就可以消灭了。”

【注释】⑴攻——《论语》共享四次“攻”字,像先进篇的“小子鸣鼓而攻之”,颜渊篇的“攻其恶,无攻人之恶”的三个“攻”字都当“攻击”解,这里也不应例外。很多人却把它解为“治学”的“治”。⑵异端——孔子之时,自然还没有诸子百家,因之很难译为“不同的学说”,但和孔子相异的主张、言论未必没有,所以译为“不正确的议论”。⑶斯——连词,“这就”的意思。⑷已——应该看为动词,止也。因之我译为“消灭”。如果把“攻”字解为“治”,那么“斯”字得看作指代词,“这”的意思;“也已”得看作语气词。全文便如此译:“从事于不正确的学术研究,这是祸害哩。”一般的讲法是如此的,虽能文从字顺,但和《论语》词法和句法都不合。

朱熹《论语集注》:

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然入于其中矣。”

郭美华:

此章尤可见读《论语》之趣:短短八字,歧义迭出,甚至相互对立。

什么是异端?两汉时,通常理解为正道或正学的反面。所谓正学,就是学正书(六经),则异端指六经或正书之外的杂书;所谓正道,则是能归于一统之善者,相应地,异端则是不能归于一统之善者。到宋儒,异端就被坐实为佛老(道家和佛家),上溯至于孔子这话,就以为墨家和道家为异端,正如孟子以墨家和杨朱为异端。后来,也有以所谓奇技淫巧而非德性之学为异端之说。

抽象地看,凡是观点、意见、思想都有局限,所以难免有一偏之处。有所偏差即是见事理之一端。凡事理之至,常以彼此是非相对峙的方式呈现。对峙就有两端,两端相互区别,互为异端。问题在于:有没有某种具体的见解,可以超乎“彼此相异对峙的观点意见之是非”,而自为正道或正学?

对此,我个人持怀疑态度。我拒斥脱离了不同意见自由争论之上的某种超越之道,尤其警惕这一超越之道为某些“僭称为圣者”所掌握。所以,我觉得异端的意思,并非后来那个否定性的、贬义的需要否定的意思,而就是指相互差异的两方。真理不在任何一方,但真理也不脱离任何一方。

攻的意思,可以有三种不同理解:其一,攻之治学,专治一学;其二,攻是攻击;其三,攻是交错相摩,使得相异的两端得其序。

“斯害也已”也有不同理解。已字就有不同解释:一,已理解为止,即害的停止、消除;二,也已,有版本说后面还有一个“矣”字,表示语气词。斯害,也有两个不同理解:一是指异端之害,一是指攻异端之害。

这些歧义迭出的不同解释“组合起来”,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更多了,兹列主要说法如下:

(1)专治异端之学,只能产生危害(所以只能专治正道之学)。

(2)攻击异端指出其错谬、彰显正道之本,则异端之害自止(阐明正道是学之一方面,批判异端是学之另一方面)。

(3)异端不可避免,每个人都难免陷于一偏,因此,不能对异端采取攻击;对异端之攻击,只能产生害处(异端是每一事理相互相成的良方,只有分别理解了二者各自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才能彰显事理之正;而且事理之正,作为历史性与具体性的呈现,只能在对多样性、差异性的不同思想观点的自由交流与展开之中,才能合于本质地呈现)。

这里进一步说一个意思,即并非所谓“自称为儒者”就持有“大中至正”之道,而“儒以外的各家各派”都是“一偏之见的异端”。一方面,如果儒家是一个学术、思想观点的派别(顺便提一句,我不把孔子或孟子或别的什么人视为所谓的“儒家”,孔子就是孔子,孟子就是孟子),那么儒家仅仅是“思想整体”(或道理)之一端,而不是思想整体本身或思想之本质本身;另一方面,所有认可儒家价值、立场、观点的人(如果有这样一个东西的话),其内部自身也有异端(比如孟子批评的执中无权的子莫)。

因此,所谓异端,实质上是指每个人必然受到自身有限性制约的一偏之见,而不能以为自己站的位置很正,别人很歪斜——把别人视为歪斜,将自己视为超出别人的歪斜之上的真理或正道,这才是真正的异端。“攻乎异端”,这个基本的道理,首先在于将自身的理解作为一端,并之将与自己相异的另一端“置于一处”,让二者“相摩交错而有序”,既理解“对方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也理解“自身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尤其是“克制自身的偏见”以学于“一切有所见者”,如此,才能无害于“学”,也无害于“思”。

袁青:

这段话虽然看起来比较好理解,但其实争议颇大,据程树德《论语集释》,主要的解释有以下几种:其一,攻,治。已,语气词。也就是说研治异端之学,是不合正道的,因而是有害的。其二,攻,治,序。彼此切磋摩错,使紊乱而害于道者悉归于义,故为序。已,止。也就是说使异端之学归于道,则没有害处。其三,异端,即两端,与“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可以联系起来。攻,治也。已,语气词。“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即说不能用中于民,则是有害的。其四,攻,攻击。已,止。也就是说批判异端,则没有害处。其五,攻,攻击。已,语气词。也就是说批判异端,无助于求道,只有害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之乎者也矣焉哉,用得成章好秀才---考察结论
肖永明,张建坤:《论语》诠释与儒学演进——以“攻乎异端”章的诠释史为例(二)
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之【10.12】孔子一丝一念不偏离正道
【论语】为政16:要善于攻乎异端
焉-文言虚词用法
论语:攻乎异端(2—16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