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单亲家庭内向小男生到哈佛耶鲁全奖,百万年薪的“男神学长”活出了一部励志偶像剧!(附音频)



18岁,入学耶鲁大学,获全额奖学金;

22岁,入职全球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高盛公司

23岁,获选全球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称号;

24岁,放弃高盛百万年薪,合伙创办“牛油果”

25岁,被哈佛大学商学院录取,并获得奖学金;

颜值高,有智商,腿还长

他出现在《天天向上》的舞台

被称为“男神学长”


你以为他是天生骄傲的富二代

但恰恰相反

曾经的他

单亲家庭,胆小懦弱,纯国内党


他是@李柘远

看过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

更要看世界的宽广






“当众讲话,我会紧张得发抖”


李柘远,英文名Leo,你或许和我一样,曾经在天天向上的舞台看到过他的身影。当时的他被称为“国民学长”,站在台上,个高腿长,笑起来一口大白牙,丝毫不输身边的主持人。



本科耶鲁,就职高盛,一举成为亚太地区明星分析师, 两年后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参与创办旅行公司“牛游果”,任首席运营官。一年后,他又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并获得奖学金,是本届中国大陆新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李柘远这样金光闪闪的履历,让人没办法不把他带入偶像剧男主角的人设:家境富裕,贵族学校,打小就英文说的比中文还溜,一路顺风顺水理所当然。



但是让人意外的是,他不仅不是什么富二代,而且比起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他还要背负更多的责任。


李柘远在单亲家庭长大,和母亲相依为命。小时候的他,文弱腼腆,胆小怯懦,面对全班同学发言他会紧张得发抖,和现在阳光开朗大方的自己简直判若两人。



“像一匹马一样去闯”


在他的书《不如去闯》里,李柘远是这样说的:


“闯这个字本身就一匹马,而这匹马只有突破我们的局限,才可能驰骋在更广阔的天地,才能变成一匹真正的千里马。”



“突破局限”这四个字,是让李柘远逆转人生的关键词。


和大多数人一样,李柘远只是土生土长在中国的普通家庭的孩子,不是什么 “ABC”,也没有什么贵族学校的熏陶。他用着九年义务教育的课本,9岁开始学英语,但到了初中还是“哑巴英语”。


英语不好,但是李柘远一直以来的目标却是就读世界顶级大学,怎么办?


为了彻底扭转英语学习困境,他开始读托福、SAT备考教辅,英文原版小说

自己摸索出简单而实用的单词记背法、阅读法,用10天时间强迫自己将4000个新单词背得滚瓜烂熟

以鹦鹉学舌的方式,从短语、短句开始和外国人练习口语;

抛弃口音包袱,追求正确的表达……


从两眼一抹黑到一点点摸索申请耶鲁大学,他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英语学习方法体系。凭借这个方法,李柘远在所有的英语考试中屡战屡胜,从未失手——

托福,116分(满分120);

SAT,2200分(全球排名1%;耶鲁新生当年的SAT I 平均分是2100);

SAT II,2400分(满分2400)

GMAT,760分(满分800,全球排名1%,作文数学满分,哈佛商学院新生平均分730)


另外,他在耶鲁写的所有论文没有低于过A-等级。



“考的好,不一定用的好”


拿着学神级别的成绩,李柘远来到耶鲁读大学时,却依然会因为语言问题遭遇尴尬。


他说,“刚到美国时,几个美国同学在一起聊得很high,在那里哈哈大笑,我都不知道他们的笑点在哪儿,真挺尴尬的。高强度的学习和阅读已经让人应接不暇了,再加上生活上的交流障碍,有一些同学在耶鲁读了一段时间甚至都退学了,压力确实比较大。”



语言程度和融入社会的程度是成正比的。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思维、价值观。比如英国人发音比较厚实、靠后,而美国人就比较圆润、靠前,用词也比英国人更通俗、直白。


大学时期的他盲目崇拜口音,和老外聊天时能讲一口地道的美式口音,但是各种语法、用词错误,却让场面分分钟变成尬聊。



究其原因,李柘远说,在国内准备托福之类的语言考试时,学习的都是很正规的英语,而在留学考试里即使拿到很高的分数,到美国以后也还是会有听不懂的日常用语。


为了能更深地融入到全新的环境中去,学习一些高难度的单词和说法是一部分,但对李柘远而言,更重要的是去了解语言背后的故事。


语言说得好不一定是语音好,而是你说的内容要好。


“哈佛没人熬夜到凌晨四点半”


曾经在网上有一篇爆文,《哈佛凌晨四点半》那是一篇被疯转的、言之凿凿的10万+热文,至今还时不时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蹦出来唬人,文章里附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的图书馆照片。



而在几年后,另一篇爆文红遍网络,叫做《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的》。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实地调查了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到底是什么样的。结论是,哈佛不仅没有几个图书馆通宵开放,就算有,也没几个人刷夜。用证据狠狠打了那篇网红鸡汤的脸。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李柘远。



在耶鲁读本科时,他第一次从网上看到文章。后来有缘去哈佛留学,李柘远就决定一探真假。


事实证明,哈佛学生远没有大众舆论所描绘得那样“努力”和“苦逼”。没有看到谁以“刷夜”为荣,更没有学生暗自较量谁能熬得更晚。这些学校学生崇尚的,是一个叫做“productiveness”(效率,多产)的词。


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没有多大意义,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学习和工作一样,不看时长,看产出。


用正确的方法+高效的学习,才能让自己在最快的时间内成长。从单亲家庭的普通小男孩,变成如今站在金字塔尖的1%,李柘远在名校+外企的双重磨练下一步步向自己的梦想靠近,也沉淀出了无数干货。


如果你和曾经的他一样——

对英语和英语学习一头雾水;

在学英语中遇到了瓶颈;

马上要迎战一项英语考试;

面试中需要考英语;

想知道在国外留学,英语得多好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必读:再好的教育也比不上孩子的内力觉醒
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半.....
读《哈佛凌晨四点半》感
“哈佛凌晨四点半的图书馆”原来是这样的,千万别盲目崇拜了!
从揭露“哈佛凌晨四点半”真相的耶鲁高材生,到“国民学长”的李柘远
凌晨四点半的哈佛图书馆,真的灯火通明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