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坚持这么做,孩子的数学成绩才会好

1

经常有家长问我

孩子上学了

数学不好

有没有妙招?

我说

其实数学能力在幼儿园前就应该开始培养了

接着他们就跟我发牢骚:

“说得简单,孩子那么小,连数数都数不明白,怎么教啊”

“数学太抽象了,孩子肯定接受不了的”

“有必要这么小培养吗,上了小学开始不就行了吗?”

孩子的数学能力

还真是得从小开始培养

因为小宝宝天生就会数学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相信

觉得这是个荒唐的事情

不要着急下定论

孩子确实是天生就有数感

就是一种数学直觉

他们不需要学习那些抽象的符号

比如数字是多少

数字的含义

也有对数量的估计能力

2013年美国心理学家就研究了这个现象

他们找来了48个6个月大的小宝宝

观察他们能不能够分辨出两堆物体的数量

结果发现

宝宝6个月的时候

就能分辨哪堆物体的数量多了

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研究

孩子的这种天生对数字的估算能力

被叫做模糊计算能力

也就是能一眼看出不同事物的大致比例

还有对于比较小的数目

我们撇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多少

跟据进化心理学研究解释

这种能力很可能来源于我们的遗传基因

因为早期我们祖先的主要食物是树上的果子

在寻觅食物的过程中

必须先观察判断哪颗树上的果子更多

然后集中采摘

这样可以将自身的储蓄能量发挥最大的作用

毕竟爬树也是要花费很多能量的

这种估算的能力

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2

因此

孩子天生就有数学的潜力

你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没有这个天赋

与模糊计算能力相对应的就是精确计算能力

这个是需要后天不断学习和练习的

比如虽然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分辨两堆瓜子哪一堆更多

但是无法精确地计算出来

要数出来就需要大量的练习了

那我们应该怎样训练孩子的精确计算能力呢?

与生活结合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伽利略说

数学是上帝用来书写宇宙的文字

的确,宇宙万物都离不开数学

我们一大早起来就与数学打交道了

几点起床?几点钟迟到?早饭吃了多少钱?电梯上几楼?

小到奶粉尿片

大到投资买房

都用到数学

所以从某种角度看生活就是数学组成的

给孩子最重要的启蒙

是让他们了解数学的重要性

让它们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比起把孩子送到数学补习班

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历练他们的数学能力

这样他们才会将数学应用到生活中

比如家里人买果蔬回来

如果有孩子在的话

我就把水果一字排开,

让孩子们来点:

“今天买了3个苹果、5个橘子,一共我们可以吃多少个水果呀?”

这都是把抽象的数字跟生活情景联系在一起

孩子觉得算术对他们的生活是有用的

他们对算术的兴趣也就变大了

还可以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天计划

现在是九点

晚上六点爸爸回家

我们来看看中间的时间做什么

九点到十点:

咱们来制定计划

吃水果

玩你喜欢的积木

还是乐高

还是小汽车?

十点到十一点:

咱们一起出门

十一点到十二点咱们一起做饭

一起收拾后午睡

当然每一个计划的活动都可以加入数学概念

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原始社会的人没有数字

就在绳子上打结

几个结对应几个事情

叫结绳记事

解决了一件事情

就解开一个结

比如咱们一起出去买菜准备午饭

需要到多远的地方

如果坐车

要换乘几次?

或者让他们看车次表

几点会有车

如果提前五分钟到车站

需要几点出门

如果步行

可以一边走一边聊天

今天想吃什么

一共要买几样

回来路上一起算

一共拿了100块钱

还剩多少?

让他们参与进来

比如走楼梯的时候

我会跟孩子说:

“好累啊,要爬6层楼,现在才3层,还剩几层啊?”

他们算出来之后

我还会鼓励他们自己去验证答案

亲自数一数有没有算对

平常吃饭的时候

我会让大一点的孩子帮忙分筷子

我问他们:

“今天一共4个人,该拿几根筷子?”

于是他们很快发现

如果一双一双地加上去的话

是8根筷子

但是

用他们刚学的乘法的概念来算的话

是4双乘以2

也是8根筷子

加法和乘法的共通性就不知不觉地让他们验证了一次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每个活动都可以加入数学游戏

比如一起做饭

让孩子一起帮忙

用量杯、食物称

做厨房小帮手的游戏

一起玩积木或乐高就更可以做数学游戏了

年纪小可以做不同形状、颜色分类

年纪大就看谁用最少积木或乐高搭得最高

有空一起去户外

比如孩子最喜欢汽车

我们就一起学习各种交通规则

加入数学概念

孩子来做小警察

这里限速55迈

黑色的车开到64迈

如果警察把黑色的车拦下来开罚单

要写超速多少?

还可以多设几个场景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数学基础

可以设置一些更复杂的游戏

当然最后还要在爸爸回来之前回顾总结这一天

还有30分钟到六点了

爸爸要回来了

咱们今天一天做了多少“数学题”啊

当然还要对他进行鼓励表扬

用数学沟通

如果光是给孩子一堆问题

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那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我们的引导和沟通

当孩子试着用语言描述一个概念的时候

他们在学着理解

把脑子里的思维活动描述出来

很多研究表明

儿童跟他人的语言交流能够刺激他们的思考能力

要让孩子提高数学能力

就要多用数学语言跟他们交流

比如我会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种特殊的“猫币”

当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他们将会获得不同面值的“猫币”

他们可以用猫币去兑换“奖品”

也可以把小面值的兑换成大面值的

猫币有“2分”“5分”“25分”的面值

他们就得通过自己换算去兑换自己想要的奖品

久而久之

加减法计算在小学前基本就没问题了

对于年纪已经比较大

会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的宝宝

还可以用一个方法

就是在睡觉前

跟孩子讨论一个数学问题

很多家长会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

可是不一定知道

睡前还可以跟孩子讨论数学问题

这是2015年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个研究:《科学》是研究者的顶尖杂志,科学家让家长在孩子睡觉前不是读故事,而是讨论数学问题,这都不用每天做,只要一周至少两次就行了。结果发现在坚持了一学年之后,这些孩子的数学技能平均竟然比其他孩子领先了将近3个月。

数学就是生活,生活即是数学,最终数学还是要应用在生活中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小锻炼孩子数学思维,就用家里这7招!
学好数学,数感先行。数感培养通关之路
如何开发孩子的数学智能
数学其实很酷:5招教你如何把数学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家长必学】5招教你如何把数学融入孩子的日常生活
孩子的数学敏感期错过就是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