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要在中学讲那么多鲁迅作品?这篇文章说的太有道理了

有人问:为什么要在中学讲那么多鲁迅作品,少读点,腾出时间,多读点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不更好吗?我不反对中学生读梁实秋、林语堂的作品,我还主张要读胡适、周作人的文章,现在的语文教材中把他们两位排除在外,是不应该的。我们应该给中学生提供一个比较开阔的阅读空间,思想文化空间,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要强调的,是鲁迅与梁实秋、林语堂他们的不同之处,也就是我在很多场合都谈到的,鲁迅不是一般的文学家,而是具有原创性的,民族思想源泉性的思想家、文学家。

这样的原创性、源泉性作家,每一个民族都不多,比如英国有莎士比亚,俄国有托尔斯泰,德国有歌德,等等,这样的作家在他那个国家、民族里,是家喻户晓的,人们从小就读他们的作品,而且要读一辈子,不断地从阅读他们的作品中,获得启示,获得灵感,获得精神的支撑。因此,他们的作品,总是成为国民教育的基本教材;他们的作品的教学,是培育民族精神的基础性工作。

在中国,这样的原创性、源泉性的作家也不多,我曾经和很多专家、语文老师都讨论过,应该成为国民教育基本教材,不但在必修教材里要占相当比例,而且还要开选修课的作家作品有哪些?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认为应该至少开设四门课,那就是“《论语》《庄子》选读”——这是我们民族思想文化的源头;“唐诗选读”——这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青春期;“《红楼梦》选读”——这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鲁迅作品选读”——这是现代思想文化的开创。

接受了这样的基本教育,每一个中学生精神上就有了一个底,以后他们无论选择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都有了底气。我经常说,中学教育是给孩子的终身发展垫底的,鲁迅作品教学应该在这一“精神垫底”的基本工作中发挥特殊的别的作品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这样讲,听起来有些空洞,也许还有些老师会认为我过分夸大了鲁迅的意义。但这却是听过我的课的学生的共同体会。这里就无妨念几段学生的总结:“我们曾经在梁实秋的雅舍中喝茶谈酒,在林语堂的幽默里鉴赏人间的恩怨。但我们单单忘记了那位孤独的巨人、呐喊的勇士、深刻的思想者、慈爱的老人,和他那许多的书。我笃信,读鲁迅的文章,能让我们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少些丑陋,先生的文章就像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你我的真实的内心。读先生的文章,我们才逐渐成熟,正视人生,直面社会,以最坦荡、热烈的心,爱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鲁迅作品读多了,我突然有一种历史交接般的不断前进的责任感”,“经过这一个学期的接触,我发现生命中多多少少挂些鲁迅的影子,是可以帮助我衡量自己存在的意义的。至少有这样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我的眼界会开阔许多,我自己也再不会只局限在原本的那一点点不透风的空间里了”,“一个学期读鲁迅的文章,让我思考了太多的东西。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相信有了这样的基础,我还能够认识并解决更多的问题”,“不知不觉间与鲁迅的思想为伴,已经有了一段时日。看文章,记笔记,做了一大堆,也做了大量深层次的思考。才发现这个精神的漫步只开了一个头,怕是要一直走下去,走一辈子了”,“这是我和鲁迅近距离的接触的开始。我会继续我的旅程。也许,只有我们真正读懂鲁迅时,我们才真的了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完全可以看出,正是鲁迅的作品触动了孩子的心灵深处的一些东西,让他们思考一些最根本的问题,这就够了。和我一起开发这门课的南师附中的王栋生老师在总结时,把鲁迅作品教学的意义,归结为给中学生和中学教育提供“基础人文精神的支撑”,这是说到了点子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國現代散文精品_格言選
怀念鲁迅先生
钱理群:对经典作品语文教学的一些看法
原来他才是当之无愧的民国第一网红!
鲁迅(10)林语堂等盆友都曾是鲁迅至交,竟反目成仇!
文化名人与茶(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